我的黑胶唱片情结
查看话题 >【回归音乐】黑胶入坑新手指南
本文包括所有实拍图在内未经作者同意 不得转载。
写在前
我也只是一名刚入坑3年的黑胶爱好者,我也听CD,我的设备是很差,文章内容也都是很基础的入门需要知道的东西。请各位想讨论任何有关黑胶音质,CD音质,还有任何关于音质的个人观点的“大神”“老师们”自己另立帖子讨论。我谢谢你们。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在介绍相关部分以及有关黑胶“入门”的知识上有什么可能会造成实质性误导的客观错误存在,请留言,我一定虚心接受。
还有凡是认真看过这篇文的同学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回归音乐”是指的什么意思。跟音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关于音质的问题,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客观上音质好坏可以用那些数字,HIFI数据说明。但你听歌时眼前就能实时的蹦这些数字单位?而且这有意义吗? 好我说完了,请大家享受音乐享受黑胶,适度HIFI。
这是一篇写给对黑胶唱片这种音乐格式类型感兴趣,并且想入坑的新胶友的黑胶入门指南。本文旨在用简练的语言来给各位新胶友条理清晰的列出一些必备的知识和小贴士。本文不包含黑胶的设备更新等高段位内容,因为我本身也只是个普通“白装”玩家,而且目前来讲我对自己的这套基础设备所出来的效果还挺满意的。另外感谢“胶流”APP的Kulilin老师以及前辈胶友兰星锦提供修改建议。分享收胶乐趣,结交广大胶友就上“胶流”APP(硬广)。想了解有关黑胶更多更加详细的内容请去油管搜索相关频道,里面有关于黑胶更加详细的内容。一些关键名词在文中提供了英文单词,便于大家在谷歌上查找相关更加丰富的英文资料。
另外要说的是本文的核心是介绍黑胶相关内容,无意与其它音乐格式进行对比,请不要纠结谁比谁好这个问题。
为了条理清晰,本文通过序号问题来介绍相关内容。接下来正文开始。

或许你刚刚拿到自己的第一台黑胶唱机,又或许你对这种古早级的音乐聆听方式非常好奇也想买来试一试。但目前网上可搜索到的内容虽然繁多,但是不细化而且有阅读门槛,于是在面对着各种品牌各种价位以及种类繁多眼花缭乱的相关设备也不知道该从何看起,就在疑惑到即将知难而退之时,你发现了这篇文章。那么恭喜你,这就是你所有疑难杂症的药方。本文旨在为你的黑胶之旅开一个好头,以便以正确的姿势来开启这独特的音乐旅程。
一.为什么选择黑胶唱片。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这么一个问题,黑胶唱片到底好在哪儿?其实我也在一直问我自己这个问题。虽然每个喜爱黑胶这种形式的胶友都有自己的一套答案,但是在聆听了许多人的解释之后,大体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 和CD相比,黑胶体积更大,将音乐拿在手中的“实体感”更加强烈。更能满足乐迷对于音乐的占有欲。
2. 在同等的设备条件下和数字音乐相比,黑胶唱片的模拟信号(对于声波的具象化模拟)所转化出来的声音更加温暖和真实饱满,细节更加清晰,临场感强烈。就好比胶片与数字照片比较,胶片无限放大不会失真,而数字照片则会变成马赛克。这种感觉是唱针与胶面相触到那一瞬间所发出的爆豆声,以及所展示出来的乐器,以及音乐整体的层次感。这些和冰冷的数字音乐相比要更加有“人情味儿”。当然说黑胶的音质好,前期压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根据搭配设备的不同,出来的效果不同。黑胶的提升上限要比CD高许多。比如黑胶机上的一切包括唱针,唱臂,高度,平衡秤,甚至唱片垫都会影响最后出来的效果。而外设方面,前置放大器(Preamp),功放(Amplifier)以及音响(Speaker)以及线材都可以对音质的展现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唱片本身的重量,洁净程度,压盘的母盘甚至材料都会影响最终出来的效果。也就是说黑胶音质的提升上限可以看成是无限。而CD的上限就多少会比黑胶低一些。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黑胶的音质很大程度上是由设备决定的。但这和第一句话并不矛盾,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相同的设备下,同一张专辑我总能在黑胶上听到更多的细节和层次。比如黑胶的声音高频部分就是CD的两倍,对于某些吃高频的音乐流派来说那肯定是黑胶优势大一点。如果要追求符合自己需求的完美音乐体验,那黑胶一定是一个可操作性很大的选择。
3. 我以前说过一张专辑所包含的价值除了音乐方面之外,其装帧设计以及封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体积更大的黑胶无疑相比于CD有着更大的艺术装饰作用。

4. 黑胶是一种完全浸入式的音乐体验。也就是俗话说的“仪式感”我们想一下听黑胶的步骤。将专辑从保护袋拿出,打开封套,取出黑胶唱片,或许你发现上面的灰尘,那么在听之前你会清理一下,将马达转速设为与黑胶相同的转速,抬起唱臂,轻轻放下唱头。躺在一边的沙发上,一面播放完,打开防尘盖,更换到另一面。所以如此说来听黑胶唱片是一件非常“繁琐”以及需要注意力的事情。但正是这份“繁琐”能让你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音乐上,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背景伴奏。或许我们在干活或者写东西时需要伴奏音,我们打开电脑或者手机,按下播放键,剩下的就交给这些电子产品后,我们就去干别的了。但听黑胶时最好不要同时进行别的耗费精力的事情,因为换面儿或者卡顿以及换盘等事情会持续干扰你的注意力。所以听黑胶最好的方式就是坐在旁边,闭上眼安静的听。
二. 黑胶唱片是怎么运作的
简单来说,音乐家在设备上录好音乐,然后在进行处理之后形成音源,通过播放音源制作母盘。通过机器将音源信号刻在母版上,根据音波的震动,在母版上刻下一道道音槽。然后将母盘制作成两个模板(一面一张),就好比做钞票的电子基板。最后以这个模板为基础,将音乐信号压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简称PVC,玩手办的朋友这次不陌生吧)上最终成为唱片店中销售的唱片。 我们通常将黑胶唱片叫成Vinyl(材料型叫法),其实有人更喜欢把黑黑的原盘叫成Records(功能型叫法)。


在黑胶唱片被拿到唱机上之后,唱头(Cartridge)将唱针(Stylus或Needle)在黑胶音槽中的运动轨迹转换成非常微弱的电子信号,然后通过唱臂将这信号输送到前置放大器(Preamp)转换成声音信号,然后送到功放(Amplifier)进行声音放大处理然后推动音响(Speaker)发声。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就能理解为何黑胶音质的可玩性非常高了吧。(上两张图均截自Vinyl Eyezz的视频)
三. 认识黑胶唱机的各个部分
1. 防尘盖(Dust Cover)

对音质无影响,听的过程中以及听完之后盖上它是为了防止灰尘。当然这会增加麻烦的程度。所以也有很多人不盖盖子。但这样的话,就要增加清洁机子和唱片的频率。哪个方便大家自己斟酌一下。
2. 底座(Plinth)

黑胶唱机的身体。如同人的身体将胳膊手脚头等器官连接成一个整体。厚实敦实有分量的底座可以增加唱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晃动对于唱针的影响。
3. 盘托(Platter)

唱机上的这个大圆盘,也是唱片所放置的场所。
4. 马达(Motor)

也就是唱片旋转的动力。一般分为只直驱式(Direct drive)也就是不借助皮带直接将马达设置在盘托下方直接带动盘托转动。另一种则是皮带驱动式(Belt Drive)通常这样的模式马达被设置在盘托一旁,通过皮带来传输动力。这两种形式各有优劣。直驱式速度更加准确,却会导致晃动与不稳,这两点会影响声音效果。而皮带驱动式则正好相反,皮带驱动更加稳定,但是转速有时却会多少有些不准,从而导致声调的变化。
5. 盘垫(Mat)

就是在盘托与唱片之间的垫子。这是与声音表现有着直接关系的一个部件。目前存在过4种不同材质的盘垫它们分别是毛毡垫(Felt),橡胶垫(Rubber),软木垫(Cork)以及皮革垫(Leather)。通常唱机都会附赠一个毛毡垫(Felt),使用这种垫子完全没有问题,而橡胶垫(Rubber)因为是聚灰神器所以不太流行,最近软木垫(Cork)比较流行。高级点的还有皮革垫(Leather)。垫子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因摩擦产生的震动,转速更稳。

6. 转轴(Spindle)

将唱片固定在盘托上的轴。
7. 唱针(Stylus/Needle)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它通过与音槽两侧(不是底部是两侧)的摩擦而在唱片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声音轨迹,并将这声音轨迹传给唱头。
8. 唱头(Cartridge)
将唱针的音轨震动转换为声音信号的部分。大体分为动铁式(Moving-Iron简称MI) 动磁式(Moving-Maganetic简称MM)以及动圈式(Moving-Coil简称MC),现在比较流行的是MM动磁式唱头,各有优劣,就是三种将唱针的运动轨迹转化为电子信号的不同方式,其中原理大家可以自行查阅。一般情况来说普通需求下动磁式(MM)就足够了。
一般来说,现在的大部分唱机的唱头在出厂时就提前安装好了,所以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装唱头。但是如果你想升级更换唱头或者唱针的话,那就需要自己来拆装唱头以及唱针了。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心的过程,但如果你有小镊子以及小改锥的话则会简单许多。大体流程就是将固定在唱座(Headshell)上的螺丝拧下,然后将四个颜色的线通过小镊子拔除。具体方法请自行搜索查阅。
9. 唱臂(Tonearm)

主要功能是将模拟信号从唱头传到前置放大器(Preamp)。唱臂的另一个任务是尽可能的让唱针拾取到更多更准确的声音信号。正因如此,唱臂与盘托平行与否,高度,角度以及长度,外形等因素都会对声音造成影响。一般唱臂分为“直切壁与“曲臂”。前者是指唱臂是一条直线,而后者则是指唱臂的形状是有弯曲的。各有优劣,具体原理我也只懂个皮毛。对于入门玩家来说,按照品牌走是最好的选择。
10. 平衡秤砣(Counter weight)

主要功能是控制针压(Tracking Force)就是唱针压在唱片音槽上的力度。针压过大会伤到唱片以及唱针,针压过小则会发生跳针的状况依旧会损坏唱针以及唱片。所以通过平衡秤砣(Counter Weight)调节正确的针压非常重要。新唱机买回之后如何设置平衡秤砣,请在油管上搜索机子品牌的Set Up初设教程视频,视频中都有介绍。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1).先取下唱针护套
2).将唱臂从唱臂托上取下。将起降机轴(Cueing Device)立起。
3).目标是要让唱臂与盘托保持平行。也就是说通过调节平衡秤砣通过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方向的拧动将唱臂调节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唱头一方翘起或者平衡秤砣一方翘起都是不行的。
4).平衡之后将平衡秤砣前端带有刻度的转盘调到0。
5).然后调节针压,唱头不同针压不同,针压的单位是克(Gram),具体唱头对应的针压在网上查完后,将平衡秤砣前端带有刻度的转盘转到相应刻度(注意只转转盘的部分,我的合适针压是16)
6).将防侧滑调节器(Anti-Skate)的数值调成语针压一致。 在我的Pro-Ject Essential 3唱机上没有发现防滑的部分,而是在后方挂了一个小秤砣,这应该就是防滑装置了。这个防滑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唱针准确稳定的在音槽中运动。

在更换垫子后,还需要重新调制针压,这就需要针压测量器了。通过针压测量器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值。
11. 唱臂起降轴(Cueing Device)

这是为了让唱针准确落入音槽中的装置。无论是从头落唱针还是在不同歌曲的轨道音槽落入唱针时一定不要用手,因为手毕竟拿捏不准,从而引起跳针的情况。而起降轴则可以准确慢速的将唱针放入音槽中。在将唱针拿起时也依旧要用起降轴。
12. 转速(Speed)

顾名思义,唱片每分钟可以转多少圈。转的圈数越少,可播放的时间就越长。黑胶的发展历史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转速。目前最常见的转速则是33又1/3 rpm(转速),45rpm以及78rpm。通常一张唱机都包含了前两种转速的按钮(直驱式,而皮带驱动则是通过将皮带嵌入不同大小的圈上来进行变速)。一定要用唱片所对应的转速来播放唱片。通常专辑转速为33又1/3 rpm,而单曲(无论7寸还是12寸inch)则为45rpm。但是偶尔也有特例出现,比如Suede的专辑《Night Thoughts》则是45rpm转速而不是专辑常见的33又1/3rpm。

13. 7寸(7 inch)唱片适配器

通常7寸单曲的转轴插入部分是非常大的一个洞,这就需要这个7寸适配器了。
14. 输出线(Cable)
是将唱机和功放链接的音源输出线。以红白两种颜色区分。将插头插入相应颜色的插孔即可。
四. 搭建声音系统(Vinly Audio Set Up)
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拿到自己人生第一个黑胶机后,却发现发不出声音来。那是因为缺少相关设备了。一般来说一套完整的唱片声音系统包括以下5方面。
1. 黑胶唱机(Turntable)
2. 前置放大器(Preamp)
3. 功放(Amplifier)
4. 音响(Speaker)
5. 另外还需在购买一条音源线(Cable)

有了这几个部分一套完整的黑胶声音系统就搭建完毕,也就是说你可以享受合脚所带来的音乐了。一般来说现在的大部分机子都内置了前置放大器(Preamp)所以对于入门玩家来说这个钱就可以省了,当然有高玩会把内置的Preamp拆下来然后接上更好的牌子。另外还有一部分可以省掉的钱是功放,有的音响是内置功放功能的,选购时凡是标注Active Speaker的都是内置功放功能的。没有内置功放的音响则是Passive Speaker。
所以也就是说最最简单的组合就是带有前置放大器的黑胶唱机加上内置功放功能的音响。
有人会说我买那中All in One的一体机岂不是更好。而且又便宜。再次郑重提醒各位想入门的胶友。不!推!荐!千万不要买那种看着挺漂亮的一体机。它是以牺牲质量来换取的便携。从价格就能看出来。而且会损唱片。所以为了自己的唱片以及更好的音乐体验,请远离这些一体机。(以Crosley Cruiser为代表)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组合。我的组合非常简单粗暴,但是出来的效果我自己觉得还挺不错的。
国内家中 英国Rega 君子RP1唱机 + 宝碟Pro-Ject Phono box MM 功放盒子 + Marshall Stanmore音响



目前日本家中 奥地利Pro-Ject宝碟Essential 3+ Rega Fono Mini A2D 功放盒子 + Sony CMT-X3CD 蓝牙音箱



目前这个Set Up音箱是弱了点,但是出来的效果完全令人满意。
这些东西都是在国外买的,所以价钱比国内便宜一半多。但即使在国内,也绝对不会像上次那条微博说的那样“2W不到有辱胶门”“没钱别玩黑胶”的程度。对于非“金耳朵”的乐迷来说以上装备就足够了。如果想升级等时机合适再换也不迟。
最后关于黑胶唱机的品牌挑选。在挑选唱机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挑选。不同价位有着不同的机子。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我推荐大家入一个中低端左右的机子来作为自己的第一台唱机。既不会让钱包过于滴血,音质效果又有保证,那么我再重复一遍,不要贪便宜购买便携式一体黑胶机(Crosley)!! 下面几个品牌的机子是可以考虑的。
1. 日本铁三角Audio Technica (型号LP120)
2. 英国君子Rega (RP1,RP2)
3. 奥地利宝碟Pro-Ject(Essential 3)
4. 日本TEAC
这些机子或品牌在国外的价格都在2000-3000人民币不等。国内买的话会稍微贵一些,但其实对于上了班的同学来说,或者马上毕业准备上班,没有其它花销负担的同学来说,无非攒几个月钱,少抽点烟,少在外面吃吃喝喝的事儿。。但是这些牌子对于刚入坑的胶友来说非常合适,因为你不用去考虑别的东西,该有的这些都有,很多都是提前预设好的比如君子Rega就是“傻瓜机”不用去考虑数值和配置调试好唱臂插上就能听(但君子的调音音色是很不错的)。除非你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需求。如果想往高端走,先入一个机子,等自己了解了之后再换高端设备或者机子也不迟(钱袋富裕的同学可以在设备上一步到位)。如果没有不想发烧,这个级别的机子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如果预算实在不够,那么再折一点铁三角的LP60,也可以当做入门机来使用,但需要明白,LP60的配置已经是最低标准了。总之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进行购机。

在明白了这些之后,在入手第一台唱机时心里就可以大概有个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唱机。而且以后想要升级自己的设备和零件心中也会有一个概念,该换哪儿,怎么换。
五. 关于黑胶唱片
1. 黑胶的重量

普通黑胶唱片的重量在120g-160g之间。而还有一种比较沉的黑胶唱片重量在180g-200g之间。坊间流传重量重的黑胶要比轻的黑胶音质更好。根据Vinyl Eyezz,这得分情况讨论。 而重量沉的黑胶的好处之一就是不容易变形(warp)表明更平,播放起来更加稳定,通俗点说就是耐操。举个栗子,在普通120g-160g的唱片上压4张唱片就会发生变形,而180g-200g的唱片可能需要8张唱片才会变形。变形会影响音质,而严重的变形则会引起严重的跳针而导致无法播放。所以一般说来重量对于压盘时的音质没有太大影响,因为音槽深度和母盘有关,和黑胶的厚度重量无关。另外,影响一张黑胶唱片音质(非播放出来的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母盘制作,压盘厂,质量控制以及制作黑胶的材料是否为非回收材料,音源的声音动态范围是否被压缩等等。但是虽然如此如果这些因素都完全没有任何短板的话,那肯定是重量沉的唱片出来的效果要更好。
2. 黑胶唱片的尺寸

在黑胶的发张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尺寸,具体可以去看Vinyl Eyezz的视频。而目前经得住时间考验被大规模应用的则只有12寸以及7寸,以及偶尔也能见到10寸三种尺寸。
3. 关于彩胶








黑胶唱片不只是黑色的。人们为了增加黑胶唱片的美观程度和把玩乐趣,很早就彩色胶。各种颜色(Colored Vinyl),透明的不透明的(Clear Vinyl),大理石纹胶(Marble Vinyl)等。其实无论黑胶还是彩胶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颜色不同。而真正影响音质的则是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因素。需要提到的是画胶(Pictured Vinyl)以及薄膜唱片(Flexi Disc/Sonosheet)这两种则完全不同。画胶实在胶面上压了一层图画薄膜所以想想也知道肯定会影响音质。而薄膜唱片由于材料原因过于薄(能够一定程度的弯曲),所以音质也不太好相比于正常黑胶唱片。这两种收藏的价值高于听的价值。
4. 黑胶唱片的形状。
黑胶唱片又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最终能读取的部分依旧是中间的圆形音槽区(如上图中苏菲玛索的心形唱片)。
5. 唱片的拿取方式。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拿手或者任何可以留下痕迹的东西去直接触碰黑胶表面。所以说错误的黑胶拿取方式就是用手直接触碰黑胶的表面。正确的拿去方法有两种。
1).大拇指顶住黑胶边缘,其它四指顶住黑胶中心的标签部分。


2).双手顶住黑胶边缘,将黑胶夹在中间。

这就是拿取黑胶,还有对光查看表面的划痕品相的正确方式
还有一种不推荐的方式,如果当时的情况下你的手无法用以上方式拿取,用指尖拿住黑胶边缘没有音源数据的部分。但这也是不对的,仅限特殊情况下使用。
6. 黑胶唱片的保养。


这就要提一下需要配备的相关配件。黑胶清洁液和刷子。清理黑胶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环节特别是当黑胶的收藏量上去之后。一次性清理的时间成本增大。所以这就建议在播放之前清理唱片,播放过程中盖上防尘盖。清理黑胶的工具有很多从高级到低级,但作为初级入门者我建议用经济实惠的工具来清理。具体清理过程如下。
准备物品:黑胶清洗液(Cleaner/Solution)微纤维布/刷子(Microfiber Towel/Brush)唱针刷(Needle Brush)最简单的唱片清洁套装(Vinyl Cleaner Kit)
1).将唱片放在盘托上,打开唱机,让唱片转起来。
2). 先用清洗液喷雾喷在黑胶表面,然后将刷子与音槽垂直的方向轻轻下压搁置,力道自己掌握,既不会让黑胶停止转动,又可以清除灰尘以及毛毛的力度。然后这样转几圈就可以了。如果是特别脏的黑胶可以将黑胶至于塑料保护袋(非纸袋)上,一只手压住中间标签部分,另一只手拿住刷子还是与音槽垂直的方向,稍微用点力气顺着音槽来擦。



最后说一下唱针的清理,一般的清理套装中会有一个单独的小软毛刷子。那个是用来清洁唱针的,将唱针至于刷毛中,向着一个方向刷。不要左右刷,也不要来回刷。 还有个土招是一个胶友告诉我的,用舌头舔,对唱针有没有副作用位置,但是清洁效果拔群。
7. 黑胶唱片的存放。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垒黑胶山!!!不要垒黑胶山!!!不要垒黑胶山!!!



不要将黑胶唱片一张压在另一张上面的垒起来。这样会让黑胶变形,而且会损封套。要将黑胶一张挨着一张的竖起来放。或是放在黑胶柜中,或是放在大小合适的盒子里。同时黑胶应该储藏在避光干燥的环境中。还需要注意的是黑胶的保护袋,一般欧美版的黑胶袋是软纸袋或者硬纸袋,这种材质比较硬的纸袋袋会有划伤黑胶唱片的风险,另外时间长了这种纸袋还会变色甚至发霉。所以作为储藏黑胶唱片的一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更好的选择则是材质更加光滑柔软的聚乙烯塑料袋,质量好一点的可以选择Mobile Fidelity Original Master Record Sleeves当然价格也更贵。而为了对外部封套进行保护,也不要忘了给黑胶加一个保护袋(一般在日本买二手唱片会附赠,欧美看店主)。





养猫的同学也需要注意一下。
8. 关于首版黑胶
关于首版黑胶音质好的传闻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为什么首版黑胶音质好呢?这又要回到上面所提到过的影响黑胶音质的因素。混音,制作,录音环境,母盘,黑胶制作材料是否是回收材料,压盘技术(压盘厂),录音师,重量,质量监管等等等等。 而之所以大家都认为一些经典老专辑首版比再版好的原因就是,原始母盘压盘。说白了就是音源的问题。因为后来再版的专辑出现过用CD音源进行压制的现象。所以在购买近几年的系列再版黑胶时一定要注意。

但是首版黑胶固然好,可也价格不菲,而且早年的专辑由于年代久远是否被好好保存,以及爆豆以及噪音都是问题。 在欧美,像是Pink Floyd,The Beatles,Joy division这种大牌乐队的首版专辑价格不菲。另外和曲风大众小众,版本稀有度,压盘厂等等有关。一般情况下欧洲英版黑胶会比较贵。而在日本,也许是成本原因,相对于本土压盘的日本艺人的黑胶来说,欧美艺人的欧美版黑胶价格比较贵。而对于日本压盘的日本版黑胶,众人观点不一仁者见仁。有人认为日版黑胶母盘以及压盘不行所以嫌弃日本版黑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日版黑胶音质上不比欧美胶差。而我是听不出来音质上有什么区别,也可能是设备的原因,也许高端的设备能够听出不同。但有一点无论是日本胶还是欧美胶,在日本二手黑胶的保存状况要好于欧美,大家看自己的需求进行版本挑选吧。最后再提醒一句,首版坑深,大家自己量力而行。
对于版本查询,还是一如既往的推荐大家去Discogs网站查询,无论你是收黑胶还是CD,这个网站是一定要经常使用的。
9. 二手黑胶唱片的品相标准
二手唱片一定会是各位胶友的主要唱片来源,但是提到二手中古黑胶就不得不说道品相问题。国际上通用的品相标准在Discogs上有很好的描述。在此和自己的经验融合起来简单讨论一下。(本标准适用于CD和卡带)
1. Mint(M)
完美的唱片,无论盘面,封套,歌词等方面都如全新,明显未被使用的状态。甚至未开封(Sealed)。
2. Near Mint(NM/M-/EX+)
差一点就完美的唱片。看起来大概率没被有播放的痕迹或者没有被播放过但次数不多所以没有瑕疵,可以流畅播放,没有任何不完美的状况出现。但是很多卖家不会给自己的二手唱片标一个高于这个等级的评价,因为没有二手唱片是完美的。这个等级,在盘面无明显伤痕,封套,歌词以及其它附属品上无明显伤痕以及对折,褶皱褪色等情况。
3. Excellent (EX/VG+)
唱片被播放过,但是没有过量。有一点因播放导致的磨损。音质稍微有一点点瑕疵。
4. Very Good(VG)
明显看出唱片被经常(often)播放,有明显磨损或划痕,播放时有少量噪音。
由于VG以下的普通唱片就不推荐购买,所以就列举到这个等级。其实VG的等级我都是不推荐的。当然对于一些极其稀有的唱片,可能能有VG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标准不同人是有不同理解的,买家和卖家的理解可能会不同,所以会出现卖家标的是NM,而买家拿到手一看觉得顶多是EX的情况。所以推荐能去实体店买,还是要去实体店购买,因为可以亲自查看品相情况。
日本的评价标准略有不同,但也换汤不换药。以Disk Union为例(见下图)。

HMV则分为了S,A,AB,B,C。
而对于品相的把握,也是通过长时间的购买积累经验在上述标准上形成自己对于黑胶品相的一种理解和把握,刚开始对于品相不太懂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不仅仅是品相,关于唱片的一切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解。说白了就是,多买胶。

结语
好以上就是本次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于想入坑却苦于没有指南的朋友有所帮助,顺利拿到自己人生第一台唱机,并且顺利的享受人生第一张黑胶唱片。在现在这个快餐社会中,我们或许连静下心来听音乐都很难做到,通常情况就是打开电脑,放上背景音,就去干别的了,或者拿到一张专辑后,永远只能听到第二首歌。对于音乐,我们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无所谓。所以这一次就让我们再一次回归到最初拿到唱片时的那份欣喜认真的初心,在忙碌一天之后,坐下来放上一张黑胶唱片,静静的享受这完美的音乐体验吧。
Keep spinning that Vinyl!!!
相关文章:
【汇总整理】关于淘碟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https://www.douban.com/note/591399714/
生化危机原声的恐怖岁月: https://www.douban.com/note/527591644/
英国唱片店之旅2014: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9854835/
英国唱片店之旅2015: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1790372/
世界唱片店之旅2016(上):https://www.douban.com/note/589349829/
世界唱片店之旅2016(下):https://www.douban.com/note/589384578/
Placebo哥本哈根现场小记:https://www.douban.com/note/588655527/
偶像的逆袭?! 重音偶像们的反抗!:https://www.douban.com/note/608363799/
Kate Bush另类女王养成记:https://www.douban.com/note/657757269/
【Idol Is Shit】"另类偶像"崛起:https://www.douban.com/note/650751553/
从“天野秋”到“のん”:能年玲奈新专辑乐评+现场报道:https://www.douban.com/note/672786614/
【日版CD百科】侧标学:https://www.douban.com/note/684552188/
【自赏入门】Shoegaze:女士们先生们请盯着你们的鞋:https://www.douban.com/note/686116573/
【唱片游记】和唱片店有关的事情:https://www.douban.com/note/686594959/
【CD趣味向】邪魔CD盒:https://www.douban.com/note/701737536/
【原创文章】另类地下偶像们的战国时代:https://www.douban.com/note/691830155/
© 本文版权归 billiedivisi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I SAID: IF YOU WON'T SAVE ME , PLEASE DONT WASTE MY TIME . au Revoi...
billiedivisi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3-3丨郊区的上帝 (4人喜欢)
- 自厌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