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艺青年的朝圣之旅及其他
前些日子我在某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一位法国小伙,他坐了24小时的硬座从上海到了凯里。他来凯里是因为他很喜欢《路边野餐》这部电影,于是想到这里看看。问我看过没,作为曾经有点文艺但是现在已经全然不文艺的我自然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他说他没有找到电影里出现的地方,他喜欢凯里,不过他觉得这里真实的氛围和电影里全然不一样。在市区当然没有这种感觉,《路边野餐》里的氛围要到城市周边的村镇才能找到,对我而言凯里市区和全中国其他八九十线城市看上去没多大区别。于是他毫无目的的瞎逛爬到了城市边的山上,一个叫金井水库的地方,事实上这部电影据说也在那附近取了几个景。他想去电影里那个叫荡麦的村子,但是不知道在哪里,准备改变计划直接到镇远去,因为这次旅程很短,48小时之后他就要坐火车回上海。我告诉他荡麦其实是在凯里大风洞乡一个叫平良的村子,还跟他说了如何乘坐大巴到平良村。于是他开始了他的《路边野餐》之旅。后面他说他看到了“荡麦”桥和其他电影里出现的场景,还有个人像电影里一样用摩托车载着他,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当地人对于他一个外国人的到来表现的很惊讶,这趟疯狂之旅让他很开心。感谢我给他的建议。后面他继续前往镇远。电影之外的人的故事,听上去也有点魔幻。我把它称之为一个文艺青年的朝圣之旅。
《路边野餐》我个人并不是那么推崇,至少没有这个法国小伙那么崇拜。“ 这个阴阴沉沉灰灰蒙蒙的天气很真实,这里确实天无三日晴。人物关系散,故事性太弱。就是胜在比较写实,但是总体还是过誉了,没那么好。 ”这是我初次看的时候的观感。后面再看一次,看明白了一些,与之前有了更深的感觉。有些电影也许不是一遍就能看明白。但是作为一个local,我还是不明白里面的一些梗,比如多次出现的野人的描述。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野人这玩意儿几乎从来没听过,别说广播里面会出现,野故事里我也没听过。拿来吓小孩与其说会被野人抓去还不如说会被“老变妈”(一种鬼)或是街边的流浪的神经老二抓去来得有效。阴郁的天气,苗人的芦笙,野人的传说,孤零一人在河边摆摊卖玩具的大妈,在村里演出的乐队,陈旧的房子和家具,陈文忠的絮絮叨叨的念白,这一切的搭配诡异得让电影的后半段是有点魔幻。
相比《路边野餐》,我更期待导演的新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我希望这部电影的故事性能更强些。毕竟,我认为电影除了氛围的渲染,思想的表达,还得有有力的故事情节。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不依赖互联网甘愿“绕远路”才会发现的生活惊喜 16.4万次浏览
- 你眼中的「小春日和时刻」 4.5万次浏览
- 关于地理的浪漫知识 4331次浏览
- 收集水面的波光 7.2万次浏览
- 用自己拍的照片接龙讲故事 26.8万次浏览
- 不被父母干涉的人生 14.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