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出来的人混得相对比较差?
话题缘起
首先说明,我不是歧视农村出来的人。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从农村出来的。
之所以今天想谈这个话题,是我想讲讲真话。
当然,这并非是说,我以前就没有讲真话,而是,以前,我自己就逃避这个话题,或者说,不承认这样的事实。
但最近几年,在看了那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不信邪,走了很多弯路,被灌了很多毒鸡汤,还一天到晚打了鸡血似的继续在喝各种毒鸡汤,实在是忍不住,所以就讲讲真话。
其实,同样是从农村出来的人,却由我来讲这些真话,有点残酷。
但是,愿意讲真话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情理上,由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人讲有关农村人的“坏话”,可能农村出来的人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 一些。

见识不同,圈子不同;层次不同,话题不同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因为爱好文学,并且还阴差阳错地获得过几次中学生文学奖,所以在初二的时候,得以有机会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夏令营。
那时候,每年参加文学奖比赛的人有二十多万,在二十多万里选出来60个,说真的,选出来的人,不差了。
但是,当我入营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了农村来的同学与城市出来的同学的差别。
特别是像我这样,从一个近乎封闭的,连电灯都还没有的农村出来的人来说,确实是开了眼界,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第一次吃冰激凌,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坐船……
很多的第一次,我觉的眼睛里见到的什么都是新奇的。
但是,城市出来的人却觉得这一切都很稀松平常,他们谈的话题,真的是诗与远方,是激情与梦想,而因为写诗而获奖的我,谈的却是冰激凌的口味,大海的颜色。
不是说这样的话题不能谈,而是这样的谈话层次明显就有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智商问题造成的,而是见识造成的。
是的,城市里出来的孩子,与农村出来的孩子的见识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自然你也能想得到,我们都交到了朋友,大城市里来的同学交到的朋友,大多都是大城市里来的,而像我们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小孩,交到的朋友,几乎都是农村出来的。
离营的时候,我们北上的很多同学,都坐在同一节车厢里,但我还是明显地观察到,城市的同学们分成了一堆,农村的同学们,分成了一堆,虽然大家都谈笑风生,但是,我几乎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哪些人是城市里来的,那些人是农村里来的。
甚至,我记得北京一个读高三的男孩子,在短短的七天夏令营时间里,就搞掂了大家公认最漂亮的新疆来的女孩。在列车上,我看他几乎是一路搂着新疆女孩,从秦皇岛到了北京,然后两个人手挽手出了车站。
说真的,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都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惊奇——这都行?!

踏实不能改变命运,聪明才能
毫无疑问,农村出来的小孩,第一个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是读大学。因为只有读大学,你才能有机会改变农村人的命运轨迹。当然,读大学不是唯一的途径,却是最捷径的方式。但可惜,我当初因为偏科严重,没有考上大学。
第二个机会,就是聪明。这里的聪明,不是指那种抖机灵的小聪明,或者沾到别人便宜的小聪明,也不是仅仅只指智商,而是指,面对未来,面对未知,有一种明锐的、综合的、符合未来趋势的、聪明的选择。
但可惜的是,我在家受到的教育不是这样的。我父母淳淳教导我的,都是要如何如何踏实工作,怎样怎样忠厚做人。
父母的教导对不对?对!但是,不全面,或者说,这种认知有缺陷。
虽然我自己确实很努力,从员工做到了经理、厂长、副总,乃至还做过所谓的副总裁,但说真话,整个职场成长史,就是一部屈辱史。
同样的岗位,一般本科毕业的,是我工资的1.5倍,985或者211毕业的,是我的两倍以上。虽然很多时候,我不觉得我在工作的能力方面,比他们差,但现实却是,你如果想超越他们,就要比他们付出多很多倍的努力。
这样就更加加剧了我的错误认知,就是觉得只有通过吃苦,才能进步和成功。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我鄙视那些工作不踏实肯干,那些不吃苦的人。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多年里,我结交的圈子里,都是一些踏实能干的人,而不是那些聪明的人。
但实情却是,成功与吃苦没有必然联系,很多时候是与我们的把握方向的能力,抓住机会的能力有更大的关系。而敏感地遇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方向,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来就不是踏实的人的强项,而是聪明人的强项。
这就使得我在最初的职场黄金十年里,错过了去结交一帮聪明人和优秀的人的机会。
你知道吗,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都是平凡人组成的社会微环境中,身边没有一个特别聪明和优秀的人,或者一帮聪明的同伴,你想变得优秀,是很难的。
很多人过分放大了吃苦的功劳,但其实,吃苦是不能让你产生创造性的。很少有好的想法是你自己一个人完全想出来的,即使是从 0 到 1 的无中生有的创造观念,也是在一个小群体中碰撞、讨论、吹牛出来的,所以,只有与聪明的人交流,与聪明的人碰撞,乃至于聪明的人吵架,你才有机会产生聪明的点子,聪明的想法,聪明的选择。
太长了,后半部分单开一篇吧!
古尔浪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不要只做容易的选择 (6人喜欢)
- 为了争取权益,我们会不会把上班和休息时间精确到秒? (2人喜欢)
- 每周到底上几天班才合理? (8人喜欢)
- 碎片化时代,我们怎样正确读书 (6人喜欢)
- 给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朋友推荐4套书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看展记 9391.5万次浏览
- 世界在书店中 11.4万次浏览
- 我坚持用完的东西 29.8万次浏览
- 你用什么方式开启夏天 27.3万次浏览
- 家里的古董电器 3.2万次浏览
- 你最喜欢吃的卤味是什么? 9.2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