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老饕告诉你,接待过英国女王和克林顿的绿波廊有多牛逼
文/逯耀东
德兴馆、老饭店和老正兴,都是上海本帮菜的老馆子,都兴于弄堂之中。上海老饭店原名荣顺馆,创于请同治年间,开设在城隍庙西侧旧校场内,原来是个饭摊,后来扩大为饭店,最初厨事由张姓店主亲自主理,其所烹制的汤卷、腌川、走油肉、大白蹄等颇受客人的喜爱。经营不满十载,已誉满南市,后来由于历史长久就称其为老饭店了。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回上海,逛城隍庙吃了南翔小笼包和葱油开洋面以后,就去老饭店午饭,三个人吃饭,点了虾子大乌参、清炒虾仁、炒刀豆、红烧大桂花鱼、清瓜子虾与莼菜三丝汤。当时是开放之初,因陋就简,这些菜都不见奇,平平而已。



不过老饭店善经营,深圳开埠不久,老饭店已在那里开分店,现在香港也有老饭店,我去吃过两次,但价钱却非常惊人,我所谓的价钱惊人,是菜和价钱不相称,一张上海大饼,索价八十港元,而且菜肴远不如开在附近的大上海。大上海的清炒虾仁与砂锅火朣排翅都非常好。


现在的上海老饭店,在原地起华厦,甚是堂皇,门首立着两个身穿如一女中鼓号乐队制服的女孩,入得门来,见桌位都是空着,一位点菜小姐过来,见我们衣着如进城土佬,开口就问订了位没有,我摇摇头,她说都满了。我们只得另觅食处了。我们刚出门准备离去时,一个女领班匆匆走来,向我们说对不起,再请我们回去,我说谢了。因为她眼尖,已经看出来我们不是内宾,是吃得起的。于是,我们又去了绿波廊。

我对绿波廊的印象原来就不佳,因为过去在绿波廊吃点心,因伙计就地起价,和菜牌写的价钱完全不同,我曾和那伙计吵了一架。现在也起了华厦,更因为美国总统和英女王在这里吃过点心,身价自是不同。我们进得店来还没有上座,但没有人闻问,我们又出来了。现在在上海吃东西真的海派了,而且也得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了。也许这就是现在纸醉金迷的上海,菜的花样翻新,但却非旧时味了。


当然,其余弄堂的上海本帮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海的本帮菜一如上海的语言。姚公鹤(上海闲话)说:“所谓上海白者,大抵宁波、苏州混合之语言,已非通商前之旧矣。”也就是说现在上海的语言是以上海本地语言,与宁波话与苏白混合而成。


同样地,上海的本帮菜也吸收了宁波烹调技巧与苏州无锡的口儿而成的。关于宁波菜在上海的流行与发展,已在(海派菜与海派文化)中有所讨论,然其烹调黄鱼的方法,为上海人所喜爱,如大汤黄鱼,此味以雪菜、笋片与新鲜的黄鱼川汤,不放油,味极清鲜。

因为过去上海每年三四月为黄鱼季,《上海县竹枝词》云“栀子花开石首来,花占槐豆盛迎梅。火鲜侯过冰鲜到,洋面成群声若雷”。石首即黄鱼,注:“石首鱼,首中有二石如白玉,四月间,自洋群至,绵延数里者,声如雷。”一市人民皆烹调黄鱼,大汤黄鱼普遍被沪上市民接受。如面拖黄鱼、米苋黄鱼羹、苔菜拖黄鱼,皆自甬菜蜕变而来,其他如清炒鳝糊、炒鳝背、冰糖甲鱼,也和宁波菜有关。

(小编注:更多黄鱼内容,看这里:《清蒸红烧干煎油炸、做汤做面做馄饨做春卷都好吃 -【黄鱼】》 图片来自网络)

(小编注:苔菜面拖黄鱼的做法看这里:《面糊配方很重要 - 苔条【面拖黄鱼】的做法》)

本文节选自逯耀东著《肚大能容》。【本文小注部分,请勿抄袭或转载】
作者关于本帮菜的前期内容,看这里:《历史学家告诉你,从前正宗的本帮菜有哪些好味道?》、《顶级老饕告诉你,从前老上海的弄堂早餐到底有哪些?》
更多本帮点心的做法,看这里:


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 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号@唯美味食尚
2. 关注我们的微信服务号:唯美味商城
3. 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唯美味
4. 浏览我们的网站: www.vmeiwei.com
5. 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