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
最近听到很多宣传《芳华》的声音,几乎都说好看,家里人也讨论着什么时候能去看次电影,于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看了小说。刚好之前有看过严歌苓的《小姨多鹤》,看完之后就被她的文字吸引了。所以在去看电影之前,很想去看一下小说。结果还没看完小说就去看了电影。
总之,电影和小说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然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并不是和小说完全一样,可能两者的出发点就不同。在我看来,小说侧重的是中国社会那个年代,那个时期对那代人的影响,而电影则带有更多地个人缅怀色彩。
对比小说,电影在情节上做了一些改变。
比如,小说中何小曼的父亲是自杀的,而电影却改成了下放之后病死的,这就造成对何小曼的性格出现了差异。小说中何小曼的父亲是文人,作者说文人有一种自怜的气质,所以会受不了侮辱而自杀。小曼的父亲把这种气质遗传给了小曼,所以她的沉默中潜藏着一种赴死似的无所畏惧的执着和勇敢。而电影中何小曼的性格并不出彩,她一出场就带着一种软弱和自卑,她会躲在被子里给父亲写信,偷偷掉眼泪,这似乎是一个曾感受过父爱还渴望父爱的可怜小女孩。但是一个从6岁起就未见过父亲,长期生活在一个受欺负的,压抑环境中的人,她的小女孩气质可能随着时间慢慢流失了,她对这种受欺负的环境已经麻木,可以不在乎甚至可以在灵魂深处以傲人的、蔑视的姿态活着。她不是因为偷拿林丁丁的军装而开始被歧视,而是她身上发生的一切使她形成的那种沉默,她那野蛮生长的头发,黑得发亮的眼睛让她看起来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不合群,自然要成为那些抱团群体的消遣对象。在文工团,那个人人善于伪装,混迹在群体中掩盖真心,掩盖真实的地方,她是真正在这种环境中毫不遮掩真实,坚持真实的人,所以在那个时候也只有她最能识别刘峰的善良。
再说刘峰,刘峰因为“触摸”事件从高大伟岸的塑像中活过来了,这一活过来顿时惊呆了林丁丁。当然,刘峰从来并不高大,这种高大是一次次标兵,一个个奖章堆起来的。刘峰是活生生的,带着人肉味的,他也是要沾荤腥的,他默默爱着、等着林丁丁,为她做甜品,到最后忍不住触摸,都说明了这一点。有私心,有感情,有冲动怎么可能像一座雕像呢?电影中的刘峰还是含蓄了点,他应该是像小说中那样在当下那个情景爆发出对小林的爱意,疯狂迷恋那细腻的肌肤和柔软的身体,这是从心理迸发出的生理冲动,是积蓄的能量爆发的一刻。这样的刘峰才是真实的刘峰啊。但是林丁丁不能接受这种真实 。
看完电影,心理酸酸的,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最不被善待的人才能最识得善良”,似乎刘峰和何小曼非常受人同情,而林丁丁、郝淑雯一类则有点惹人恨。但是看完小说,尤其是看到林丁丁的结局,才真正理解,善良并不是刘峰独有的,善良藏于每个人心中,但是有些人的善良被蒙蔽了,当历经沧桑,经受过生活的洗礼,人的本质才得以重现。
总之,电影和小说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当然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并不是和小说完全一样,可能两者的出发点就不同。在我看来,小说侧重的是中国社会那个年代,那个时期对那代人的影响,而电影则带有更多地个人缅怀色彩。
对比小说,电影在情节上做了一些改变。
比如,小说中何小曼的父亲是自杀的,而电影却改成了下放之后病死的,这就造成对何小曼的性格出现了差异。小说中何小曼的父亲是文人,作者说文人有一种自怜的气质,所以会受不了侮辱而自杀。小曼的父亲把这种气质遗传给了小曼,所以她的沉默中潜藏着一种赴死似的无所畏惧的执着和勇敢。而电影中何小曼的性格并不出彩,她一出场就带着一种软弱和自卑,她会躲在被子里给父亲写信,偷偷掉眼泪,这似乎是一个曾感受过父爱还渴望父爱的可怜小女孩。但是一个从6岁起就未见过父亲,长期生活在一个受欺负的,压抑环境中的人,她的小女孩气质可能随着时间慢慢流失了,她对这种受欺负的环境已经麻木,可以不在乎甚至可以在灵魂深处以傲人的、蔑视的姿态活着。她不是因为偷拿林丁丁的军装而开始被歧视,而是她身上发生的一切使她形成的那种沉默,她那野蛮生长的头发,黑得发亮的眼睛让她看起来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不合群,自然要成为那些抱团群体的消遣对象。在文工团,那个人人善于伪装,混迹在群体中掩盖真心,掩盖真实的地方,她是真正在这种环境中毫不遮掩真实,坚持真实的人,所以在那个时候也只有她最能识别刘峰的善良。
再说刘峰,刘峰因为“触摸”事件从高大伟岸的塑像中活过来了,这一活过来顿时惊呆了林丁丁。当然,刘峰从来并不高大,这种高大是一次次标兵,一个个奖章堆起来的。刘峰是活生生的,带着人肉味的,他也是要沾荤腥的,他默默爱着、等着林丁丁,为她做甜品,到最后忍不住触摸,都说明了这一点。有私心,有感情,有冲动怎么可能像一座雕像呢?电影中的刘峰还是含蓄了点,他应该是像小说中那样在当下那个情景爆发出对小林的爱意,疯狂迷恋那细腻的肌肤和柔软的身体,这是从心理迸发出的生理冲动,是积蓄的能量爆发的一刻。这样的刘峰才是真实的刘峰啊。但是林丁丁不能接受这种真实 。
看完电影,心理酸酸的,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最不被善待的人才能最识得善良”,似乎刘峰和何小曼非常受人同情,而林丁丁、郝淑雯一类则有点惹人恨。但是看完小说,尤其是看到林丁丁的结局,才真正理解,善良并不是刘峰独有的,善良藏于每个人心中,但是有些人的善良被蒙蔽了,当历经沧桑,经受过生活的洗礼,人的本质才得以重现。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