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末日: 全球停电?走,水族馆吃烧烤去
编者按:你摸黑关掉电视,摁亮手机屏幕充当电筒。门外是邻居们关于哪儿停电的讨论,你漫不经心地换了4G刷朋友圈,一边在笔记本电脑上点开刚下载的电影。跳闸了吧,你想,最多5分钟就来电了,可如果电一直没来呢?
现代社会,停电不过是一则不痛不痒的都市插曲,但在《生存家族》这部电影里,全世界停电,一停就是两年半。这部矢口史靖导演的末日喜剧片今年一经上映,便拿到了IMDb7.1 和豆瓣8.1的不错分数,被外界评为“反好莱坞”“治愈”和“魔幻现实主义”。然而,披着日式温情的外衣,它却揭露了一种更为缓慢却残忍的末日:没了电,地球不会毁灭,可我们连一天都活不下去。
似乎每年夏天都有这样的宿命。你从户外38度的中高火模式里冲进家门,用按核弹发射按钮的激情敲打着空调遥控器却发现毫无反应。冰箱门下积着一滩清水,冷冻室里的可爱多、梦龙、哈根达斯和东北大板已其乐融融地变成一堆奶昔。
冲出家门抬头看,红色液晶数字屏幕发着无情的光。你知道,又他妈忘记买电了。
21世纪的都市,停电经验大抵如此。随便一个支付工具,加上几分钟的等待时间,你就可以消除这种尴尬,如同中世纪的巫师,祛除了自己身上一个叫做“停电”的诅咒。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没有电,相当于你被剥夺了一半儿的人权。马斯洛需求三角新地基已经稳固,降噪耳机与智能设备让交流变得不再必要。作为都市的巨大蜘蛛网上一个个节点,只要有电,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星球。
那么,想象这么一天:你从户外38度的中高火模式里冲进家门,用按核弹发射按钮的激情敲打着空调遥控器却发现毫无反应。冰箱门下积着一滩清水,冷冻室里的可爱多、梦龙、哈根达斯和东北大板已其乐融融地变成一堆奶昔。冲出家门抬头看……
电表上……什么都没有。
一个突然没电的现代都市,人将面临什么样的生存条件?这就是《生存家族》整部电影唯一的高概念设定。
停个电而已,听起来一点儿也不科幻。然而这并非简单的供电网络瘫痪,而是所有用电器都无法工作——汽车没法发动,因为火花塞无法打着;马桶不能冲水,因为供水系统的水泵也需要电力。一切备用电源携手完蛋。iPhone 仅剩作用就是一块黑色镜子,充电宝则光荣晋级为镇纸。脚踏车抢在食物和饮用水之前,成为最抢手的资源。
《生存家族》的第一层命题即在于——失去电力后,我们会失去多少?
停 电 社 会 学
电力全面丧失,人类文明会变成什么样子?10层以上的建筑失去实际意义,运输业退回蒸汽时代,通讯嘛,邮政系统估计要重新复兴,骑着自行车、拖着邮包的小帅哥会替代外卖骑士成为街头景色。城市低矮、扩散、去中心化,星球运转的昼夜重新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节拍器。
照此推演,其实结论很简单——前工业社会法则的重建。
2012年7月30日,从卫星上看,南亚次大陆北部一片漆黑。一场波及人口最多的大停电持续了48小时。人类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约6亿7千万)的印度人在黑暗中度过了漫长的两天。导致这场灾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印度本身脆弱的供电网络稳定性。
▲2012年7月30、31日印度停电事故受灾图,深红色省份停电48小时以上,红色省份停电24小时以上
人类对于供电的依赖逐步跃升的年代里,也有1965年美国、加拿大的安大略区域大停电,1977年纽约大停电,以及2008年初那次冻坏了中国南方人的大停电这些黑漆漆的时刻。因此,你知道,那些写着国家电网的大楼里,住着的可不只是一堆抄电表收钱的人。
我曾经最羡慕的一个朋友,在该集团里过着值一天班休息两天的、令人发指的公务员生活。然而前两天,他因为玩手机游戏耽误了一次合闸,害得县城和附近一个水库停电一小时,直接经济损失七八位数,处理结果尚不清楚,写检查已经把硬笔书法练成了。
失去电力意味着什么?对个体而言,是黑暗、孤立和危险;对社会而言,则是秩序的丧失与丛林法则的瞬间建立。《生存家族》里标榜秩序井然与温情脉脉,背后也隐藏着冰冷的现实——超市里空荡荡的食品货架,路边一路攀升的纯净水价格,都是在敲响生存成本的警钟。
《生存家族》的有趣在于,我们能从极小的(一家人)切口中,体会一次现代城市秩序丧失的过程。政府与警察有心无力,居民自己组织粮食与水的统一管理。选择离开的话,耐储存超越可口成为食品的第一原则,这就是为什么杀猪之后要做熏肉和香肠,而不是炖一锅蹄髈。
个人在片中最喜欢的两个元素:一是大阪水族馆遭殃。观赏鱼类被周遭居民全部捉出来当街烧烤。另一个则是狗的变化。爱狗者的末日幻想里,总有一人一狗浪迹天涯的潇洒背影。
然而《生存家族》中,被遗弃的狗比人更迅速地适应了新环境。失去依附性,狗狗们迅速恢复了动物野性,并制造了电影中最大的一次危机。两个元素都体现了生存需求超越之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它提醒着我们,高级动物放归自然,终究也只是动物而已。
所以,真有如此灾难来临,家庭电影的蜜糖绝对是不能相信的。拿够食物和水,带上火种与防寒衣物,阅读重装徒步野外生存指南。远离茫然的人群,不要相信任何穿着高跟鞋的生物。必要时,犯点儿小罪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砸碎便利店玻璃,撬开路边的共享单车,等等。
当你的所有生存计划走上正轨后,可以抬头看看城市光污染与雾霾退散后,久未谋面的星空。但这时候,小心你兜里的那半截火腿肠,不要被野狗叼走。
农 耕 社 会 礼 赞 一 曲
矢口史靖是个很坏的导演,影史劣迹斑斑,特殊癖好包括用心险恶地质疑科技进步,烹制假冒的热血青春毒鸡汤,扒光妻夫木聪和玉木宏进行花样♂游泳训练(《五个扑水的少年》,2001),将孤寡老人假扮成机器人参加科技展(《机器人大爷》,2012),蒙骗全世界的男青年在日本的山林小村里有无数单身恨嫁的长泽雅美(《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等等。
本次《生存家族》,矢口当然不是打算从良了拍个家庭科幻片,而是夹带了大量的自然主义私货。简而言之,矢口史靖质疑信息时代,质疑都市生活,质疑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每天拿着掌机塞着耳塞的所有霓虹小青年儿。在这位导演的价值观里,鹿儿岛上钓鱼务农,冈山县里喂猪种田,才是理想的社会组织形态。
看过《小森林》两部的人都能体会到,日本政府对于都市年轻人的冷漠疏离多么揪心——适龄青年沉浸电玩、网络、二次元,结婚和生育率一降到底。一群老人抓耳挠腮没办法,只能请一些文艺工作者来,选一位青春偶像,在大荧幕上表演足足两个小时的种地、烹饪和吃吃吃,号召大伙儿回归传统生活。
相比之下,矢口老贼要阴险得多。《生存家族》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反大都会的现代寓言。儿子永远戴着耳机不理人,女儿是玩手机的低头族,母亲收到鹿儿岛姥爷寄来的活鱼却不知如何烹饪,老爹则是蝇营狗苟、点头哈腰的上班族。他塑造了一家子典型的东京病人,然后坏笑着拉下电闸。
黑幕降临的瞬间,都市成为狞笑的钢铁丛林构成的迷宫。经济体系与社会关系迅速崩盘后,以水、食物等生存资源为根本的丛林法则迅速建立。于是,一家人在高速路上风尘仆仆时,遇到了远足经验丰富的公司领导,带着老婆孩子奔赴乡下寻找清洁水源,也遇到了蹬着组装自行车,一身户外装备,把末日过成轻松度假的家庭。
一切改变提醒着东京一家:社会资源已在停电那一瞬间重新分配。越先行动的人,越会在新规则中受益。
于是,东京一家人暴走东海道线。大阪水族馆变身海鲜卖场,都市白领扎入烂泥大战家猪。这些搞笑场面配合着“在哪儿上厕所”的尴尬,一下下敲打着都市性,直到将其全部消解。很快,挑食的女儿吃下不爱吃的红豆饼,自闭的儿子发现了电池补充液可以饮用,从而一跃成为家庭顶梁柱。看着一家人有点试探又羞涩地重新回到曾经的家庭关系中,喜剧感后面也是思考——技术让我们逐渐丧失的家庭结构,是不是人类文明存续的必需品?
离开城市,目标是鹿儿岛的乡下。《生存家族》悄悄地在这里植入了一种多义性——回归农耕社会,既是生存需要,同时也是都市人精神意义上的归位。显然,矢口史靖认同“资源越多,人性越少”的论调。暴走路上,一家人再次放弃了都市人的各种矜持与疏离,重新建立了家庭的体系。“生存”与“家族”两个词,在这次逃亡中合二为一,成为了电影给予灾难的最终解药。
温 水 型 末 日 模 型 试 举
在《生存家族》中看到人们撤离城市时,我其实在揪心那些走不了,或者选择不走的人——老人、病人、残疾人,他们是否会面临残忍的抛弃?健全的都市人已经如此灰头土脸,那路边会不会有倒毙的尸体?技术退行后,人类撤退的大数据里,一定有被丢弃的小部分。它们标识着文明堡垒高筑时的脆弱关节。
但《生存家族》无意做深刻的“撤离伦理”探讨,一切的遗弃都被简化为邻居在人去屋空之后,门里传出的狗叫。公路上依然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撤离场面,盲人大妈做起了带人过隧道的生意。哎,家庭片嘛,没办法,温情脉脉一点原谅你了。
儿子摘下耳机,女儿丢掉假睫毛,父亲的假发也随风而逝。一家人逃到爷爷所住的海边渔村,与其他幸存的人类一道,过起了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男人们出海打鱼,女人们纺纱织布,孩子们欢笑着迎接渔船归来,一派世外桃源的乌托邦景象。
这样的世界末日,似有温水煮青蛙的嫌疑。然而,对于早已把动物性丧失殆尽的都市人而言,这种温水型末日,也许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让人类从地球上大面积退行的现实状况。
关于温水型末日,下面的例子并不一定是最佳,我只是试着模糊地划清这种末日的类型。它们大概有这样几个特征:
不直接威胁生存。像各种僵尸片和病毒肆虐的科幻电影一样,灾难可以直接剥夺个体生命的,不算。
没有直接造成毁灭的力量。《哥斯拉》《世界之战》《火星人玩转地球》,抱歉这里没有你们的座位。
灾难开始的烈度较低。《后天》里不打招呼就来的新冰期,《2012》玛雅人的冷笑话,《圣安地列斯》里的超级大地震,以及好多好多电影里的彗星撞地球,你们先休息一下。
我其实犹豫了很久《时间回旋》是否应该算在内,但最后还是决定划掉。《时间回旋》这种“给地球贴膜”的状况并未对人类社会的客观环境有直接影响。温水型末日,应该是一个基础条件的变换和缺失,带来的文明大厦缓慢崩塌的过程。
水温60°C:饥荒和环境恶化。《星际穿越》里的萧索世界,来自人类古已有之的常见灾难——全世界范围的粮食绝收。在2008年之前北京生活过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人类会被沙尘暴逼得移民太空。不过诺兰兄弟也没把这个事情想得太明白,至少Cooper 还在门廊上和岳父喝着需要粮食才能酿造的啤酒。
水温70°C:不仅是停电。电力丧失本身并不会导致大面积的社会灾难,最要命的反而是经济体系和货币系统勉强维持不到100小时后的崩溃,信息世代的瞬间溃散,所有社会地位的重新洗牌——比房产中介成为历史之夜,流浪汉瞬间成为丛林社会的老司机。
鲑鱼子刺身会失去美味价值,大米与泡菜变为珍馐。水族馆的海鲜吃完了怎么办?《生存家族》是值得收藏的一部教学片。
水温80°C:全球结扎……?《人类之子》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颇有些宗教性的温水末日景观——人类莫名其妙丧失生育能力,像摩西在埃及降临十灾一般,毫无道理。一人结扎,全球光荣,人类社会面临一个最多120年的倒计时。
这种水温并不会像停电一样瞬间摧毁都市体系,却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摧毁性的震荡——一个种族丧失了生育与抚养下一代的机能,这种“抄底”式的生物性摧毁,让一切哲学、宗教与成型的价值观瞬间垮塌。阿方索·卡隆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类似今天欧洲的难民潮涌、独裁泛滥与人性泯灭的环境。
水温90°C:没水了。《梦之海》在刘慈欣的作品里并不算第一梯队,但我倒是觉得它非常适合拍成电影——没有水资源的残酷末世,同步轨道上冰冻海洋的视觉奇观,以及足够现实主义的求生题材。
当然,单把末世拎出来,失去绝大多数海洋,这可比停电、核战争、僵尸危机之类加在一起还要狠。它基本掐灭了地域性苟延残喘的可能,而附带了生态崩溃、气候变化和一系列的附带灾难,哪个都足够让地球变成火星那么荒凉了。嗯,对,还有相对光明的结局。人类在渴死一大半的情况下疯狂发展科技树,简直是一曲航空航天事业的赞歌。
《生存家族》结尾(既然剧透就彻底一点吧),一列蒸汽机车成为全片最明确的文明复兴标志。我不禁想到,其实电力退行,也只是工业文明的一条路被堵死了而已。或许,这样一个洗牌一般的灾难后,我们会有一个重启科技树的机会。
飞艇会重新上天,铁路继续铺设。汽车如同二战后期的巴黎,加装煤炭和马粪燃烧后勉力行驶,新的发明被重新在真正的纸张上设计,铁砧、皮带传动与手工织布机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毕竟对于一个物种来说,走100年的弯路太正常了。回到19世纪重新开始的日本,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矢口史靖,这个idea 能拍出来不?
🔍 | 关键词 |#生存家族##废土##矢口史靖#
📃| 责编 | 西威主任
🖋| 作者 |高小山,大龄犰狳,性温和,喜床。西坝河畔文字工作者,淡粉色爱的战士。
未来事务管理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8特辑 | 我们联动4家播客,呈现女性的多重宇宙 (9人喜欢)
- 3月15日截止!科幻春晚 x 青年文摘 x b站征文 (5人喜欢)
- 写出你心中的科幻电影!未来局中篇科幻写作营招募 (9人喜欢)
- 把汽车变成星舰集群!软件如何驱动出行变革 (6人喜欢)
- 在《动物森友会》里给丫丫完整的一生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在北京总要拍一张中轴线吧 41.9万次浏览
- 春日漫游指南·若是你到小城来 18.4万次浏览
- 成功控制住情绪的时刻 3.6万次浏览
- 小猫几何学 新话题 · 1.4万次浏览
- 如何结束大脑的“隐性疲劳” 4.4万次浏览
- 舍不得擦掉的板书 2.3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