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州之旅之书店篇
诚品书店 山塘街琴川书店 钮家巷文育山房书店 十方书屋 平江路猫的天空之城
金风飒爽的十月,也是这样的日子,去年今日,钟山脚下,夫子庙旁,我把南京的古旧书店逛了一遍。今年,我来到了苏州,目的不再是特意的寻访旧书店了,然而闲逛之间,
却与几家苏州名店不期而遇,也算本次休闲旅程中的另类风景吧。
走出苏州地铁一号线出口,一直往西,诚品书店终于映入眼帘。2012年,我曾经有幸去过台湾的诚品书店,也带回了几本所谓的劲书。现在,它终于落地大陆内地,难免会有一种“沧海难为水”的期待。
进门即可望见著名的阶梯设计,此情景似乎让人想起了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阶梯。姚仁喜的设计果然让人印象深刻。
拾级而上,望着诚品书店创立以来历年畅销图书的招牌,来到第一级平台,往两边进去,即为二楼。一进去基本上是琳琅满目的文创用品,东西虽精,然与国民收入有差距。
再往里走,是喜欢电影与音乐的朋友钟爱之柜。我仔细看了一下,电影区里,除了国内几家专门出版影视书籍的书之外,比如世图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还有台湾远流著名的电影馆系列,可惜品种与印象中的台湾书店少了许多。最底下有一本香港名家汤兆祯的《香港电影的血与骨》台版书,印刷精美,用中文贴纸标价83元人民币。像这类台版书籍,价格基本在80到100多元之间。其实这类书的实际标价都在300台币上下,折合人民币在六七十元之间,放在大陆就加了近20元一本。
与国内书店设计不同在于,每一个区域之间不是那种一望无际,而是以二面的书柜加中间留的通道来加以隔开。音像区之后,就是饮食类等生活用书,中西美食,五花八门。
饮食类之后,即是旅游类。话说台湾旅游类图书是出版重点,这里面有几架台版画册日志绘本,印刷相当精美,分类极细。比如对于台北有哪些名店,哪些美食,都有专门的书籍,有的配以手绘,有的配以精美摄影图片,总之一册在手,可走遍天下。
现在你可以走出二楼,再次来到平台处,再往上走,就是三楼了。
三楼基本上是真正的书店区了,穿过圆弧型天窗设计,你一头便扎入了书的海洋。进去就是著名的选书区了,左侧中间走下去依次排列有建筑,设计,艺术,两边有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右侧走下去中间是历史,现代中文创作,诗歌等。两边有政治,传媒等。我直接找到台版现代中文创作区,发现了一个找书诀窍,它是按照作家姓的打头字母来排列的。比如吴念真就是W区,张晓风就是Z区。我想找台湾名家萧白的散文作品,可惜没有找到。于是,另一散文名家郭枫的作品收入,聊以自慰。
我对比了一下中外文书籍的比例,基本上外文台版书籍还是偏少。比如二楼音乐电影区里有少量台版外文书,二楼生活旅游类台版书稍多,儿童馆里有部分进口书。三楼建筑艺术类有部分外文台版书,这类意识形态之外的部份,数量品种稍多。历史人文类里,台版外文书似乎最少,比如我看到明代部分,基本上只有零星的几本,像一些大的联经,远流之类,似乎较少。现代中文创作类里有一面墙的台版收,喜欢文学的朋友们不要错过。
每个到这里来的人会感叹,这哪像什么书店啊,书店应该是安静的看书的地方啊。可是,如果诚品不做其它产品的话,那么它还会生存到今天吗?
逛完了诚品,乘地铁一号转二号到石路下,走过石路步行街,即可到山塘街了。
山塘街头,人流攒动。游至山塘游船待客处,人声聒噪,对面即可看见琴川书店。与这厢繁华相比,琴川书店似乎稍显寂寞。
大约初见琴川之店名,定心中狐疑。原来此店是常熟人夏淡人民国年间所创,琴川是常熟地名,由于此地似古琴,故名。现任店主是李彪。我进店一瞧,店主正坐于门口收银处。约摸40多岁,戴眼镜,像个读书人。
店内进深不大,要我形容之,仿佛地图上南美智利,进深大大小于开间。右侧为二书架,以文史哲为主,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如今都有,特别是有几格以苏州地方人文方志典故等书籍为主。左侧一摊为连环画等。我拿了一本关于文学中的苏州印象书籍问店主打几折,店主反问我,你说打几折好呢,给你打7折吧。
我挑了三本,钱仲联编选《苏州名胜诗词选》,苏州市文联1985年印,没有价格标示。书末二页彩页是苏州手表厂的广告,估计即是赞助商罢。此手法倒值得如今学术书籍出版鉴之。
第二本是《苏州乡土食品—纪实与寻梦》,苏州农林局编,无价格与出版社,收集了150种苏州地区的传统食品菜肴与实物照片。我拿了此本之后,李店主马上在收银台旁拿起与我手里一样的书对我说,这本是我手中的真正出版物,我一看,有价格,那么我手中这本定是清样之类了。
第三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的《明清苏州山塘街河》。属于苏州山塘文化丛书之一。
我拿去给李先生付款,店主马上跟我热情攀谈起来。问我从哪里来,他马上就说出我的家乡有一种地方志比较珍贵。还向我推荐店内已卖了上百本的关于历代苏州名人的书籍。这之后,又从收银台背后指指说,这些都是民国版本,你对民国书籍感不感兴趣。看来李先生确实是一个业内行家。只是我无更多时间停留。有时间,你可以跟他聊天,定会获益非浅。
第二天,准备从平江路头上逛起,第一条横贯东西的巷子即是钮家巷。著名的文学山房书店就在这条小小的巷子里。我刚到时,店还关着门,心想,不巧了。问旁边店主,他说,此店九点开门,你稍等一会。我于是再往前走了几步,忽然一个似曾熟悉的老人身影映入眼帘,因为对于网上的照片有印象,我心想,此老定是江澄波老先生了。于是,赶紧跟上前去,果然是也。第一印象,江老先生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因我亲眼所见他从东面快步走向店堂的。我在挑书的同时,问了一下老人高寿,老人回答,九十一了。这一问一答之间,谈吐流利,口齿清楚。
店内左侧是一排线装书,有民国各版本,据说江老最擅长整理修补古籍,看来这里是他的心血。右侧是新旧书都有,其中有许多苏州地方文化的书籍。逛一个地方古旧书店的好处,就是能找到当地的历史文化的书籍。
我在书店的右侧书架了挑了四册,分别是笔名简雄,其人为苏州日报总编辑写的《士风乍起》,一本作者对于晚明时代人与事的文化评论集。一本列入苏州文化丛书,苏州名家王稼句著的《 苏州山水》,王稼句对于整理苏州地方文献用力甚多,也是闻名的苏州地方掌故名家。
第三本是中国画派研究丛书,贺野著《吴门画派》,翻了一下,对于著名的明四家,沈文历来是公认的吴门,对于唐仇二人,似乎有不同意见。
第四本是苏州地方志历史文化读物,广陵书社的〈吴中小志丛刊〉,编者点校陈其弟。
我把书给老人算帐时,老人摘下眼镜,贴近书后,一下子就算出了总价格。店内的书如果是新书,基本不太打折,如果是旧书,后面已经标好价格了。正与老人攀谈时,有一瘦劲老师模样男子带了几本新书走了进来,说放在江老先生这里卖。然后此人自报家门,原来他就是苏州地方志办公室的陈其弟,就是上文提到的编者,真是幸会。
文学山房的历史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网上查找。我想,人生如若像江老这样,每天九点准时开门,风雨无阻,应该是一大幸事。
而下一家本来要拜访的十方书屋,可能店主出去收书,没有开门,只能留待后会有期。
接下来,就到了平江路。一家书店温暖一座城市,猫的天空之城用这句广告语向人传递苏州的人文历史底蕴。比如前面的琴川书店,文育山房书店,都是民国百年老店,苏州也唯有这些,才支撑得起厚重的历史。
经过几年的发展,发源于苏州的猫的天空之城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着苏城书店的文化,虽然进入店内,书籍都是旅行心理类轻松读物,但是唯有把文化与产品结合最佳,方能产生合力。如之前的诚品。
在平江路的猫的天空之城里,点上一杯咖啡或奶茶,看云卷云舒,红男绿女,也算是治疗脚痛的良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