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是否能通过这些测试?
之前我曾经因为中国文学中对女性的描写吐槽,中国男人写女人,就只有那么几种套路(圣母,处女,荡妇),最终仍旧是为了支持男性主角的故事线。但是如何衡量一个作品中女性角色写的怎么样呢?这里面有几种测试方法。
最著名的是Bechdel Test(我之前也写过,这次再写一次),这个测试是由美国的漫画家Alison Bechdel在80年代提出。她认为一个作品(不管是文学影视还是漫画作品),在塑造女性角色上都要至少达到这个最低标准:
1. 这个作品中有两个有名字的女性角色(不能是侍女1+路人甲2,一定在作品中要有名字)。
2. 这两个人女性角色要有一段对话(对话不能是问候性的,你好再见,一定要有实质性内容)
3. 这段对话要谈论男性以外的话题(男性不仅仅包括他们的恋人,也包括他们的男性亲属,男性师傅上司皇帝阿哥,等等)。
你用这个标尺衡量一下,莫言王朔那帮沙猪小说,或者大部分清宫戏,甚至是以女性为主的宫斗戏,一般就都纷纷落马了。
第二个测试是性感台灯测试 (Sexy Lamp Test). 这个测试出现比较晚,大概2010年代初才出现。性感台灯的测试很简单:把你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换成一只性感台灯,整个故事情节仍旧可以保持不变。那就说明你的作品中女性角色有问题。
用这个标尺衡量一下,大部分007 类的种马文基本上就都可以去死了。
第三个测试是森真子测试。这个测试是出自环太平洋的女主角森真子。环太平洋刚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个电影虽然没有通过Bechdel测试(虽然有数个女性角色,但是互相之间没有对话),但是森真子这个角色本身其实很丰满。所以就提出了辅助性的森真子测试,这个测试的标准是:
1. 作品中至少有一个女性角色
2. 这个女性角色要有自己的故事情节线索
3. 女性角色的故事线索可以脱离其他男性角色故事线索独立存在,而不是为了支持其他男性角色的故事线而设立。
最后附加点:蓝妹妹原则 (Smurfette Principle). 这个原则可以说是森真子测试的反面。蓝妹妹原则是Katha Pollitt 在1991年提出:
“现在的电视剧里,要么所有的角色都是男性,要么就出现蓝妹妹现象:一组男性角色中,只有一个女性角色,一般是套路化的女性角色。这里面传递的信息很明确:男人是普遍的,女人是特例;男人是重点,女人是辅助;男性角色是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女性角色是套路人物。男性定义一个群体的核心价值和故事发展,女性只因为她跟某个男性角色的关系而存在。”
蓝妹妹原则其实非常普遍,比如说:星战(只有蕾雅公主一个女性角色);TBBT(1-3季只有Penny一个女性角色);几乎所有的007 电影都落入这个套路;妇联里的黑寡妇;美队里的Peggy。。。
但是,有人可能会说,蕾雅公主似乎可以通过森真子测试。但是,这么说吧,如果蕾雅公主的故事线脱离了卢克和守楼舰长,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她作为一个人物,仍旧是为了支持卢克的成长。她在第一部就是一个麦高芬,是卢克奋斗的目标。
女性人物不好写,中国外国都算上,能写好的不多。看看这几个测试,回去想想你作品能不能通过。
---
看到了推荐和回复的内容,我想先统一澄清一下:女性占人口的50%。你如果想要写作,想要写好故事,就要学会如何写好女性角色。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有丰满的角色(无论男女)。但是现在很多文艺作品,不管古今中外,不管作者是男是女,都会出现男性角色写的很丰满,女性角色很单薄。这是一个广泛普遍的写作问题,不是”女权问题“。站在一个作品中只有丰满的男性角色而缺乏女性角色,就不能称之为是好作品。但是即使是通过了这些测试,也不是说作品就一定会好。
所以,所有叽叽歪歪的抱怨”女权“如此,”政治正确“这般,可以省省了。这跟女权无关,跟写出好的故事有关。
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看到”更丰满的女性角色“,马上就跳出来骂女权或者骂政治正确。如果我写“如何写出更好的人物”,会不会也有这么多热跑来叽叽歪歪的骂人,或者一定要说明“写出好的人物和作品是否优秀无关!!!你不能拿这些标尺来衡量我!” 我之前还写过一篇介绍作品三段式结构的文章,写完了根本没人指手画脚。所以,说到底。。。仍旧是潜在的沙猪心态。男权这两个字,简直是不能提。一提,马上就会有人冲上来表明自己多么的政治不正确,自己是一个多么自豪的重度厌女症患者。
顺便回答一下”推荐“和”回复“的内容:
”作家写小说出来不是为了通过测试的。请不要让作家,艺人等等公众人物成为我们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对象。请不要让他们承担过分的责任。“
-- 作家写小说的目的应该是写出好的作品吧。这个测试,完全不是让作家和艺人承担什么社会责任,而是希望作家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
”女性形象,不一定说要女权主义。根据“女权主义”政治正确的原则塑造出来的女性,还不是一样的扁平、没特色?“
--女权唯一的目标是男女平等,那么说,如果作者能够塑造“有缺点,有深度,有个性,独立存在”的男性角色,我们也希望书中的女性角色也是“有缺点,有深度,有个性,独立存在”的人。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女性人物不好写。而是99.99%的男性作家从始至终都会把她客体化和物品化,而不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有思想的人来对待。”
-- 我觉得是男性作家不懂如何把女性当作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人来对待,在生活中是这样,在作品中也是这样。但是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这个测试,明白自己的作品其实是有缺陷的,那也是好事。
"照你这么说,荷马史诗,唐吉珂德。。。(列出经典名著数个)。。。肯定算不上好作品。还说不是政治正确?在我看来,以性别为绝对评判标准的文学批评就是政治正确的憎恨学派作风,无论你怎么解释,你的底色就是这样。”
-- 首先,即使是经典,也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对待。这就是文学批评的本质。所以你还真别跟我谈什么学派什么政治正确。一个作品因为大家都说是”经典“,所以放在神坛上供着,不能批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第二,我们可以喜欢一个作品,同时意识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我喜欢很多电子游戏都有女性问题,我批评作品中的问题,同时也喜欢玩这些游戏。第三,一个作品是否有女性角色,跟作品本身的主题也有关系。比如说,如果是以战场军旅为主的作品,因为时代原因没有女性角色,那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描写社会,却没有女性角色或者女性角色苍白单薄,那就是问题,我们就要批评。
”那么各种霓虹国的色情LL文都可以通过了“
-- 汗。。。通过了也没说是好文章吧?这么多人拿这种道理来跟我讲,逻辑堪忧。
最著名的是Bechdel Test(我之前也写过,这次再写一次),这个测试是由美国的漫画家Alison Bechdel在80年代提出。她认为一个作品(不管是文学影视还是漫画作品),在塑造女性角色上都要至少达到这个最低标准:
1. 这个作品中有两个有名字的女性角色(不能是侍女1+路人甲2,一定在作品中要有名字)。
2. 这两个人女性角色要有一段对话(对话不能是问候性的,你好再见,一定要有实质性内容)
3. 这段对话要谈论男性以外的话题(男性不仅仅包括他们的恋人,也包括他们的男性亲属,男性师傅上司皇帝阿哥,等等)。
你用这个标尺衡量一下,莫言王朔那帮沙猪小说,或者大部分清宫戏,甚至是以女性为主的宫斗戏,一般就都纷纷落马了。
第二个测试是性感台灯测试 (Sexy Lamp Test). 这个测试出现比较晚,大概2010年代初才出现。性感台灯的测试很简单:把你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换成一只性感台灯,整个故事情节仍旧可以保持不变。那就说明你的作品中女性角色有问题。
用这个标尺衡量一下,大部分007 类的种马文基本上就都可以去死了。
第三个测试是森真子测试。这个测试是出自环太平洋的女主角森真子。环太平洋刚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个电影虽然没有通过Bechdel测试(虽然有数个女性角色,但是互相之间没有对话),但是森真子这个角色本身其实很丰满。所以就提出了辅助性的森真子测试,这个测试的标准是:
1. 作品中至少有一个女性角色
2. 这个女性角色要有自己的故事情节线索
3. 女性角色的故事线索可以脱离其他男性角色故事线索独立存在,而不是为了支持其他男性角色的故事线而设立。
最后附加点:蓝妹妹原则 (Smurfette Principle). 这个原则可以说是森真子测试的反面。蓝妹妹原则是Katha Pollitt 在1991年提出:
“现在的电视剧里,要么所有的角色都是男性,要么就出现蓝妹妹现象:一组男性角色中,只有一个女性角色,一般是套路化的女性角色。这里面传递的信息很明确:男人是普遍的,女人是特例;男人是重点,女人是辅助;男性角色是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女性角色是套路人物。男性定义一个群体的核心价值和故事发展,女性只因为她跟某个男性角色的关系而存在。”
蓝妹妹原则其实非常普遍,比如说:星战(只有蕾雅公主一个女性角色);TBBT(1-3季只有Penny一个女性角色);几乎所有的007 电影都落入这个套路;妇联里的黑寡妇;美队里的Peggy。。。
但是,有人可能会说,蕾雅公主似乎可以通过森真子测试。但是,这么说吧,如果蕾雅公主的故事线脱离了卢克和守楼舰长,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她作为一个人物,仍旧是为了支持卢克的成长。她在第一部就是一个麦高芬,是卢克奋斗的目标。
女性人物不好写,中国外国都算上,能写好的不多。看看这几个测试,回去想想你作品能不能通过。
---
看到了推荐和回复的内容,我想先统一澄清一下:女性占人口的50%。你如果想要写作,想要写好故事,就要学会如何写好女性角色。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有丰满的角色(无论男女)。但是现在很多文艺作品,不管古今中外,不管作者是男是女,都会出现男性角色写的很丰满,女性角色很单薄。这是一个广泛普遍的写作问题,不是”女权问题“。站在一个作品中只有丰满的男性角色而缺乏女性角色,就不能称之为是好作品。但是即使是通过了这些测试,也不是说作品就一定会好。
所以,所有叽叽歪歪的抱怨”女权“如此,”政治正确“这般,可以省省了。这跟女权无关,跟写出好的故事有关。
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看到”更丰满的女性角色“,马上就跳出来骂女权或者骂政治正确。如果我写“如何写出更好的人物”,会不会也有这么多热跑来叽叽歪歪的骂人,或者一定要说明“写出好的人物和作品是否优秀无关!!!你不能拿这些标尺来衡量我!” 我之前还写过一篇介绍作品三段式结构的文章,写完了根本没人指手画脚。所以,说到底。。。仍旧是潜在的沙猪心态。男权这两个字,简直是不能提。一提,马上就会有人冲上来表明自己多么的政治不正确,自己是一个多么自豪的重度厌女症患者。
顺便回答一下”推荐“和”回复“的内容:
”作家写小说出来不是为了通过测试的。请不要让作家,艺人等等公众人物成为我们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对象。请不要让他们承担过分的责任。“
-- 作家写小说的目的应该是写出好的作品吧。这个测试,完全不是让作家和艺人承担什么社会责任,而是希望作家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
”女性形象,不一定说要女权主义。根据“女权主义”政治正确的原则塑造出来的女性,还不是一样的扁平、没特色?“
--女权唯一的目标是男女平等,那么说,如果作者能够塑造“有缺点,有深度,有个性,独立存在”的男性角色,我们也希望书中的女性角色也是“有缺点,有深度,有个性,独立存在”的人。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女性人物不好写。而是99.99%的男性作家从始至终都会把她客体化和物品化,而不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有思想的人来对待。”
-- 我觉得是男性作家不懂如何把女性当作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人来对待,在生活中是这样,在作品中也是这样。但是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这个测试,明白自己的作品其实是有缺陷的,那也是好事。
"照你这么说,荷马史诗,唐吉珂德。。。(列出经典名著数个)。。。肯定算不上好作品。还说不是政治正确?在我看来,以性别为绝对评判标准的文学批评就是政治正确的憎恨学派作风,无论你怎么解释,你的底色就是这样。”
-- 首先,即使是经典,也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对待。这就是文学批评的本质。所以你还真别跟我谈什么学派什么政治正确。一个作品因为大家都说是”经典“,所以放在神坛上供着,不能批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第二,我们可以喜欢一个作品,同时意识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我喜欢很多电子游戏都有女性问题,我批评作品中的问题,同时也喜欢玩这些游戏。第三,一个作品是否有女性角色,跟作品本身的主题也有关系。比如说,如果是以战场军旅为主的作品,因为时代原因没有女性角色,那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描写社会,却没有女性角色或者女性角色苍白单薄,那就是问题,我们就要批评。
”那么各种霓虹国的色情LL文都可以通过了“
-- 汗。。。通过了也没说是好文章吧?这么多人拿这种道理来跟我讲,逻辑堪忧。
FluorineSpark
(San Diego, United States)
"The trick, William Potter, is not minding that it hurts." 出版了一...
FluorineSpark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18 (17人喜欢)
- 忧郁症的幽灵 (148人喜欢)
- 老了 (14人喜欢)
- 有难能同当,有福却不能同享 (9人喜欢)
- 我看不下去了。。。 (27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QQ往事 新话题 · 136551人浏览
- 灵光一闪想出来的绝妙比喻 229332人浏览
- 你镜头下的校猫 12792人浏览
- 老人家说过的哪些话很有道理? 2174人浏览
- 你最喜欢的City-Pop专辑 352人浏览
- 宛如小说情节的家族故事 1656730人浏览
感覺我的小說藥丸。。。。。沒有女性。。。。。唯一的女性是敘述者。。。
我的作品里的女性比这个还女权有p用,没人看啊。
我来写一个最政治正确的小说吧:
披萨饼。
(全文完)
为你权而你权其实有很简单的套路,先找一个通常由男性担当的职业,例如战士,科学家,探险家,让女角色来担当,且戏中该女角色没有搞异性恋情节,只是做好该职业的属性即可。
祝大家按此配方炮制出以你权为卖点的作品。
赞同~
另外,似乎日本漫画在这方面反而做得挺不错的,不但如此,他们在性转换领域也已经走出去很远了~
如果写没有男性参与的女同故事就会避开所有障碍
如果写没有男性参与的女同故事就会避开所有障碍 +1
毕竟写作的人无法避开历史,也无法避开潜意识里认同的社会形态。
有这种检验标准肯定是一种巨大进步,至少它提出了一种问题摆在所有人面前。不过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按这种标准去扭转写作,并没有多大意义,只是陷入另一种政治正确的语境中,改变不了历史,也改变不了人们的意识。
楼上+1,脑子里的认识是什么样的,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什么样的,如果写不出真实生动的女性形象,刻意去修改也没意思,还搞得满腹委屈。
“中国男人写女人,就只有那么几种套路(圣母,处女,荡妇)”(EXO me?)LZ确定读完过中学语文课本?这个蛋扯得,我给你82分,剩下的以666的形式给你~
美少女战士!
三体完美通过所有原则
日漫用女主,恰好是一个反向工程,日本类型小说里也很多,推理和科幻都有,但总得来说是陷阱和投射。。。
三体完美通过所有原则+1
您的第一句话 红楼梦就表示不服
有点意思
我只想说,这些东西有个毛用,除非是女性作家自己写自己,男人写女人永远都逃脱不了男权的套路。只能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优秀女性作家出现了。因为,你永远不能指望男人能拯救女人。女人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所以,归根结底不是女性人物不好写。而是99.99%的男性作家从始至终都会把她客体化和物品化,而不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的有思想的人来对待。
也不是有没有意思,而是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就是巨大的进步。
我个人的评论只是就事论事的提出,光弄一个标准,把各种作品和写作者框进去检验还不够。人们总喜欢走捷径、钻空子,政治正确也是一种钻空子行为。
哈哈,同意!
明白你的意思,我赞同
好恶心
战士公主西娜,红楼梦
动物庄园表示……
呃,古墓丽影、生化危机,看来游戏界做的不错……
这么说来,简·奥斯汀的小说满足所有要求,书中的男主角主要是用来给女主表白求婚的,其余是女主和身边女伴的日常。哈哈。
我觉得奥斯丁的小说反而不能通过,因为她的作品里虽然有很多女性角色,但是她们讨论的内容往往是以男性为主题(谁比较适合结婚啊,之类的)。但是,很多女权主义者都很喜欢简·奥斯丁的小说,是因为她是西方文学中最先以女性视角写作的人。
女性讨论男性和婚恋并不违背女性本身的自主性,这并不矛盾,讨论的内容是其次,从谁的视角出发和评判才是关键。
她们家有个女儿很爱读书,然后就常常被嘲讽,说她书呆子。很不女权。
这也是我讨厌简奥斯丁的主要原因之一,她感觉还是很anti-intellectual 的。她作品里的女主角都不是特别爱看书的人。
傲慢与偏见里还好
尺度不能建立在反女权上。要搞女权就搞纯粹的女权。所以简爱才是真女权,当时初中看后那个震撼。
琼瑶的作品也通过不了第一个测试~~
古墓丽影刚推出来也被喷啊~
那个多边形的大胸,设计出来是为了啥啊~
毕竟直男多~
归根到底是平权,但说出来容易。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可以通过测试。
女性人口占50%就要求所有作品都有女性角色?这逻辑学的有点糟糕啊.
看完全文再回复。
西游记过不去哈,除非猴哥算是女的
海德格尔在若干年前回答关于自己是不是人道主义者的萨特问题时,首先发问:什么是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文章区分了两种思维方式,即作为“存在者”与作为“存在”。前者将人道主义标准化为叉叉叉叉等一系列定义,后者则摆脱这套思维方式,去谈论所谓“人道”,需要去体会,进入什么是人,如何存在这些问题的领域,通过对存在的体悟,来看待人道。
同理,关于艺术作品的问题,也有“存在者”与“存在”这两种思维方式。前者会说只有符合叉叉叉叉的标准才是好作品,后者则会进入艺术内部,谈论色彩感觉、故事情境等,什么是美?美有多少种形式?它是可以标准化的吗?存在便是这样拷问存在者的。
当然,艺术作品有美学层面还有伦理政治层面,两者无法截然分开。量化的思路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作品的一些特质,是否可以加入不同风格。例如,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大量作品中被男权所建构。但是,这只能说明,我们可能可以尝试另一种或许多种类型的新作品,却无法垄断对好作品的解释权,从而否定所有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好作品。归根结底,好作品与美是如此多元,我从来避免定义它们。
三体特别糟糕的一段就是逻辑的老婆,什么鬼,一个完全没有性格甚至台词都没有的人物,却又让这个主角爱的死去活来,我当时就???跳过去了
哇喔,这个回复写的蛮好的
其实日本后宫轻小说/漫画几乎都能通过,原因无他,里面都是一男对N女,就算有意想让N女每句话每件事都往那个男的上靠作者也编不过来,所以结论要么是承认后宫轻小说/漫画可以符合这些标准,要么承认这些标准不靠谱
简单地说
1、能否符合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只和男女角色的数量有关,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的比例越大,通过这些标准的可能性越大,但问题是,比例最大的类型之一是后宫作品,所以这些标准不靠谱
2、也是更根本的,是否符合女权主义或者任何某某主义,和作品的好坏没有逻辑联系。将符合某种意识形态作为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至少是之一),这种做法和文革没有什么区别
我这里还没说更狠的:给男性看的百合作品,或者les A片,里面可以一个男的都没有,自然也不会提到男的,是不是符合极了呀
垄断对好作品的解释权?呵呵,别拿这么大的帽子扣我好吗。
庄颜其实是那类男人心中梦中情人的集合体,大刘在这一部分并没有真要认真刻画一个女性角色的意思
所以女性会有一个“完美”的形象?这很女权?233
冰与火之歌?艾莉亚通过所有原则。
那跟女权有个毛的关系,完全是一部分男人的yy。叶文洁比她女权多了。
GRRM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是他在人物塑造上还是很棒的。
对,叶文洁才是真的女权,她做的事全是出于自己内心的想法。
我tmd好笑了,男性yy女性该这样才完美不是压迫女性,还跟女权没关系。非得实际侵犯才有关系是吧。
如果以此标准将女性替换成男性来看《飘》,那么是通不过的(不记得Ashley和Rhett有过什么实质性对话).…果然《飘》极度“女权”是吗2333
你披萨清真么?
许多获奖作品,女性永远逃不出这3个角色~~ 所以我现在都不看国内的文学作品,都是屌癌写的YY文
读了两遍看完了评论。在我看来评论区的质疑基本是对这些原则的适用性的质疑(虽然有部分语气欠考虑),而根本上并不是针对本文作者本人的质疑,毕竟,全文一直到底都是在介绍原则“是什么”,而没有谈及“为什么”,大部分质疑又只存在于本文没有介绍的“为什么”,即“凭什么要用这些原则”。所以与其在只知其然的情况下争论,不如去深刨一下这些提出者是基于什么理由建立起了这些原则。然后再可以理性讨论。
我想到了琅琊榜和欢乐颂??
赞同。
+1
赞同。
我的小说也没有女性角色。。。甚至有没有男性角色也说不准。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写的都是无性别角色吧😂😂😂
只看过p&p,单就此作而言感觉伊丽莎白比玛丽intelligent得多,把多读书跟intellectual划等号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
伊丽莎白的智慧仅仅是洞察人情罢了,她有些wisom,但没有intelligence。玛丽爱读书是一种喜好,她很geek,即使她不是显得那么intelligent,她也没有干涉别人。如果伊丽莎白很wise,她不应该嘲笑一种小众的爱好。
楼上+1。我看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就很认同玛丽,如果傲慢与偏见是个高中,伊丽莎白就是个mean girl,玛丽就是Geek。简奥斯汀把玛丽写成个枯燥乏味的书呆子,也是她自己的局限。
对,而且我觉得她的小妹妹毕竟年纪小,天真愚钝罢了,并没有她说的那么贱。
呵呵,因为傲慢与偏见就是很玛丽苏啊,只有伊丽莎白才是最棒的女性,长得漂亮,人又聪明,又有主见,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达西求婚了两次才答应。其他女人都是给伊丽莎白做绿叶做陪衬的,自然各自有各自的问题。
是的,主角光环往往很湮灭人性的。
赞同 如果有丰满的女性形象 确实作品会提高一个档次
电影性别平等指标是神马?还让不让人愉快的看电影了?! https://www.douban.c om/doubanapp/dispatc h?uri=/note/33773113 2/
我写过这么一个类似的,但是跟你这个比实在相形见拙。。
看到有人骂三体我就放心了
好文!!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无愧传世名篇,哪怕当年希腊人只给他三奖,还有个阿里斯托芬天天戏谑他:'D
当你把关注点聚焦到这么具体的表象和细节上时,你已经曲折地支持了这一存在,并且把自己降到了狭隘的井里。
分明解读了隐喻,却说聚焦表象——属实说,存在不看表又能探里这种预设?
创造森真子的是一位男性导演
这个来评估文学作品真的没什么意义...我单纯讲一个男性故事,难道就意味着我的作品反女性吗?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描述实然且不加蔑视情绪是否也是一种错误?难道只有一种文学?冒进的幻觉又构造新枷锁了,有空给文学空间定枷锁不如先改变整个符号系统,先改变实然再说。别高估也别强制文学超越。
举一个正面例子,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里的贝泰。真正的的英雄人物,证明了女性角色在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可以敏锐果断,不被圣母情怀牵制。同样作为面临决定整个世界命运的抉择的女性角色,贝泰和程心展现了完全相反的可能性,高下立判。(不过可能因为大刘也不打算把程心当作英雄,正面榜样来写。)个人感觉现在不论中外的女性英雄角色很多都是由其圣母情怀支撑,其本质是一种把全人类当作自己婴儿的母性,往往缺乏对于现实情况的理解和考量。
在玄幻修真种马地摊小说遍地流毒的年代讲这些有luan用
我用这个办法衡量了一下乌尔苏拉,发现马尔克斯对女性的描写太棒了。
很难啊
除非百合小说,不然很难
想知道你喜欢哪些游戏~
有趣的观点。 但测试本身没有意义。
我的作品里只有女性该怎么办
我大男人喜欢百合算不算歧视女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