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其实是说我自己
想写这个问题,想了很久了。最早是和朋友聊起来的。
朋友是画油画的,最早聊起来这个,是因为我们说起来画的解读问题。他认为尽管受众有解读权,但是,作者的理念还是在里面,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作者的意图。所以他不能接受“完成的作品就不再属于作者”了这种论调。
这就需要引入“误读”这一概念了。
“误读”一词,是个文学概念,是指在对文本的阅读当中某些生僻或普遍问题产生误解的现象。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准确的说,产生误读是因为受众有解读权。人的解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的。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课文,莫泊桑写的《项链》。当女主人公奋斗十年终于还清了一副项链的债的时候,这时候,怎么解读就是由需要说了算了。
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环境下的人爱慕虚荣,明明没有,偏要借个项链装点门面;以及女主人公为了还债努力工作,讲究诚信这两种褒贬完全相反的结论。这都是因为“有意误读”。
解读,必然存在误读。因为解读的人的主观需要,所以,文本本身有引导的作用,但被“误读”是其不可更改的命运。
其实“文本”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内容,它很宽泛,能被解读的都可以称之为“文本”,比如画作、音乐、戏剧、事件、人物等等。
说了半天“误读”,其实要说到的还是我自己。在别人的“解读”这一行为下,我就是一个文本。所以,误读是一定会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就由他去好了。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做我自己,我有内心的底线和坚持,所以别人的目光,我不在意。我不是自大狂,我只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我相信自己。
做自己,别人的目光,属于“误读”,作为“文本”的我,这些“误读”与我没有丝毫关系。
朋友是画油画的,最早聊起来这个,是因为我们说起来画的解读问题。他认为尽管受众有解读权,但是,作者的理念还是在里面,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作者的意图。所以他不能接受“完成的作品就不再属于作者”了这种论调。
这就需要引入“误读”这一概念了。
“误读”一词,是个文学概念,是指在对文本的阅读当中某些生僻或普遍问题产生误解的现象。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准确的说,产生误读是因为受众有解读权。人的解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的。
比如我们小时候都学过的课文,莫泊桑写的《项链》。当女主人公奋斗十年终于还清了一副项链的债的时候,这时候,怎么解读就是由需要说了算了。
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环境下的人爱慕虚荣,明明没有,偏要借个项链装点门面;以及女主人公为了还债努力工作,讲究诚信这两种褒贬完全相反的结论。这都是因为“有意误读”。
解读,必然存在误读。因为解读的人的主观需要,所以,文本本身有引导的作用,但被“误读”是其不可更改的命运。
其实“文本”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内容,它很宽泛,能被解读的都可以称之为“文本”,比如画作、音乐、戏剧、事件、人物等等。
说了半天“误读”,其实要说到的还是我自己。在别人的“解读”这一行为下,我就是一个文本。所以,误读是一定会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就由他去好了。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做我自己,我有内心的底线和坚持,所以别人的目光,我不在意。我不是自大狂,我只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我相信自己。
做自己,别人的目光,属于“误读”,作为“文本”的我,这些“误读”与我没有丝毫关系。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每天做一件小事来对抗漫长的虚无88篇内容 · 14.1万次浏览
- 生活就是要吃好喝好,秋膘贴好3963篇内容 · 50.3万次浏览
- 秋招里的海投真的有用吗?1.0万+篇内容 · 1936次浏览
- 母女关系是我此生最珍贵的关系29篇内容 · 15.3万次浏览
- 你心目中的氛围感艺术神图15篇内容 · 4.6万次浏览
- J人给P人的亿点小震撼101篇内容 · 15.5万次浏览
-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为家里老人改造或发明一件什么东西?659篇内容 · 5.6万次浏览
- 我的养老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80篇内容 · 9.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