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闻道开始-兼谈科幻写作与人生目标
说明一下:这是今年5月11日,上海科幻苹果节高校活动时,给一些学生做的讲座。今天偶然看到讲稿,整理成文以飨同好。正文与讲座内容略有不同。
从朝闻道开始
兼谈科幻写作与人生目标
朝闻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人类建立了巨大的加速器,想要揭示宇宙的奥秘,却被突然出现的外星人摧毁了。外星人说,宇宙的最终奥秘,可能导致宇宙的毁灭。所以不能允许人类探寻这个奥秘。
想要探寻宇宙真理的物理学家,向外星人提出了一个交易,就是外星人解答他们对于大一统理论的疑惑,然后杀死他们。
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纷纷踏上了那个用生命交换真理的祭坛。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案。然后一边回味这答案的美妙,一边走向死亡。
这个故事取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典故。只是从科幻的角度来表达人类的这种精神诉求。
这个故事表达了多重的意向。但我想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外星人掌握的科技,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能力都完全碾压了人类,甚至仅靠回答问题,就能让人类的精英们无怨无悔的去死时,人类的生存价值何在?
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本身的合理性。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很容易就把我们导到了这样极端的问题上。这就是科幻的功能:将人类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下去追问一些在正常环境下无法去问的问题,并逼着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得出一个很可能是极端的回答。
而其实大多数小说,都在尝试着把读者们放在这样的境地下,让他们面临这样极端的选择。
雪山飞狐里,胡斐对苗人凤,一边是家族荣誉尽失的杀父之仇,一边是心爱的女人的父亲。这一刀是砍,还是不砍。
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过去的狱友被当作是他送上法庭。如果他当庭自首,就能救下这可怜人,但同时,就从身家百万,受人尊敬的市长大人,变成逃亡的苦役犯。他说还是不说。
作者隔着书页向读者们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有时候,作者会好心替他们回答,有时候不会。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很难回答的,甚至是在一种情境下的正确回答,在另一种情境下就是错的。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
亲情与爱情
责任与权力
少数和多数
瞬间与永恒
自我与世界
人与神
to be or not to be
很多我们深深铭记的小说,都是在尝试向读者展示这样的命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而在所有的小说作者中,科幻小说作者可能是最想表达这些恒久命题的一群人。而科幻作品,可能是最适合展示并回答其中一部分命题的文体,这就是科幻的意义。
让我们回到朝闻道衍生出来的那个问题上:
当外星人出现,他们掌握的科技,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能力都完全碾压了人类时,人类的价值何在?
我想尝试回答一下,但是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和科幻无关的一些东西。
F1方程式赛车,有一些很奇妙的规定。不允许更高的稳流翼,不允许更宽的轮距。
或者说,为什么一个以速度为目标的赛事,会拒绝车队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车身性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为什么一个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赛事,会限制选手用技术手段达到这个目标?
我的理解是:
f1是一项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去追求极限的运动。这些技术限制,是f1对自己提出的限制。而在这些限制下,发挥能动性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是选手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选手能力与车队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个过程,体现了力与美。因而成为一项具有非凡趣味的运动。
而绝大多数标准的体育赛事,都与之类似,都是要求参赛选手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去追求极限。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再举个例子:
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 更快, 更强?
但人再快也快不过汽车。再高也高不过飞机,再强也强不过手枪。
那么奥林匹克对更高、更快、 更强的追求到底有何意义?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反问:不是在一定限制下去追求的极限,有什么意义?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汽车再快,快不过飞机。飞机再快,快不过火箭。
如果对速度的追求反过来变成了对技术的追求,那大家把各自的引擎摆出来,比一比马力就完了,干嘛还要搞出那么多体育赛事?
那么奥林匹克的意义是什么?
是人。
奥林匹克欣赏的是什么?
是人所展现的力与美!
奥林匹克追求的是什么?
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人所体现出的力量、技巧、智慧、意志和尊严。
体育竞技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在竞技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这些高贵的品质。
回到科幻上来,在这里的是科幻爱好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科幻?
而我作为一个作者,也经常被人问,为什么要写科幻。我自己也在问,为什么要写科幻。
后来我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写作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而写科幻则因为其高度的技巧性而带来了额外的乐趣。
为什么科幻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呢?我想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
就像我们前面,提出了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几个命题。但当我们真的去看平常耳濡目染的各种文学作品时,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它们根本不关注那些命题,他们关注的是载体本身。而读者们甚至也愿意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载体上,而不愿意去关注那些大命题。
例如,侦探小说,核心是谁杀了谁。怎么杀的。至于凶手或被害人和凶案具有怎样的悲剧性,揭示了怎样的道德困境,大多数小说作者完全不在意。
还有言情小说,核心是,谁睡了谁。怎么睡的。如果有作者尝试把一出爱情喜剧写的发人深省。那一定会被编辑退稿的。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
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到科幻上面来时,你会发现科幻小说没法这样做。
当我们说这是一篇好科幻时,我们其实默默遵守这样的几个标准:
1,一个好故事。
2,一个符合逻辑而又超出想象的科幻内核。
3,揭示笑或泪,荒谬或恒久,道德法则或灿烂星空。或其他值得被探讨的恒久命题。
4,故事、内核和命题的完美结合。
而其中最困难的是第四点,科幻小说尝试揭示的命题,必须和他的科幻内核紧密关联。
例如,我们设想这样的一篇小说:一个科学家造出了一个机器人,科学家爱上了机器人,为机器人牺牲了生命。
这个,呃,好像可以算作一篇科幻小说。但是一定会有人说这篇小说很软。但原因,可能大家都说不清。
我们试着用上面的标准来分析一下时,就会发现,在这篇小说里,科学幻想只是一个背景,而非内核。例如,我们可以完全把这个故事换一下:
皮革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塑的少女雕像,然后茶饭不思。
一个魔法师爱上了自己召唤出的精灵,牺牲了自己的魔力,让精灵永存于世。
一个武学大师爱上了自己教出来的徒弟,为了救回徒弟,牺牲了门派的声誉,当了魔门走狗。
一个二战时的军官,爱上了自己训练出来的谍报人员,为了救她而放弃了任务,导致一场战役的战败。
一个霸道总裁,爱上了实习生,为了把她留在身边,不惜展开商战。
你会发现,这个科幻,源于某个古希腊传说。而又很容易的被改编改成奇幻,武侠,战争,商战。毫无违和感。甚至还更有故事性,冲突更强烈。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写科幻,或者说,怎样写才能把科学家爱上机器人变成一篇科幻小说呢?
我的话,大概会这样写。
科学家爱上了自己制造的机器人。但根据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并随时注意不让他受伤害。但这种对科学家的百依百顺和小心翼翼,反而让科学家倍感伤害。因为在这样的百依百顺中,他无法感受到爱。只感受到冷冰冰的逻辑。这让科学家倍感失望并产生自杀的念头。意识到这一点后,机器人自毁了。自毁的原因可能是她为了不违反第一、第二原则,而选择违反第三原则。也可能是她像科学家期望的那样,产生了爱。但你永远不知道机器人的这个判断,是出于逻辑,还是出于爱。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写的故事。
如果我们写那个二战时的谍报官和自己培训的女间谍的故事,我们可以写火辣辣的床戏,可以写为了心爱的女人放弃了极机密的情报,导致了战役的失败。可以写明知是要培训对方去牺牲色相,而又暗生爱慕的内心纠葛。
你会发现,写这些要好写的多,好看的多,好卖的多。
那还为什么要写科幻呢?写一篇好科幻,要满足这么多条件,这么困难,这么考验技巧。那为什么还要写科幻呢?
我的理解是,正是这种复杂,困难,考验技巧,才让它具有独特的,甚至是无可比拟的趣味。
就像肯尼迪在登月演讲中所说的: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而其他的小说形式,通常并不这么复杂,并不要求作者做出这么多努力。
如果你理解了这种复杂性,并且学会欣赏它之后,你就会感受到这种形式中的美。并可能由此感受到一种其他作品所无法提供的愉悦。而写科幻,就是在为这些读者服务。当然同时,也是为作者内心的,写一个这样的故事的欲望服务。
是的,作者写故事并不只是为读者,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这个欲望,我定义为,“向某种极限靠拢”。
其实,大多数的艺术形式都是类似的。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和体育很像,都是在一个框架内,在诸多限制下,向极限靠拢的尝试:
例如少年时,我就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毛笔字。 我从小到大最讨厌的就是抄书。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喜欢把书抄个一遍又一遍。
我老爸因此而嘲笑我,你看别人写的字能卖钱,你写的字只能卖废纸。
我就反驳说,你看都互联网时代了。字写得再好看又能怎样?最后还不是得拿键盘输入到网上。
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用这种论调反驳过父母。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在质疑体育运动的价值时,说过类似的话。为什么要练习跑步,跑的再快,拿了奥运冠军,也没有汽车快,那跑步干什么?
没错,体育竞技并不具备实际的经济价值。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训练出一名运动员,跑的没有汽车快,价值何在呢?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运动是一项荒谬的事业。
但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体育运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此,从这一点来说,艺术也是一样的。
我们必须抛开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的审美价值。
毛笔字,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在笔画和结构的形式下,追求极致,从而体现美。
科幻也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科幻内核和恒久命题包夹下,追求某种只有科幻这种文体才能表达的极致,从而体现美。
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如此。都是在某种限制的范围内,尝试着去追求极致,去表达美。因为艺术形式各自不同,所面临的局限不同,所采取的追求极致表达美的方式不同,才造就了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并未消亡。例如照片没有取代油画,录像没有取代照片。电影没有取代京剧。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种艺术,都体现着在这个表现形式下的极限,以及人们为追求和表达这种极限所付出的的努力。换言之,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美。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因为艺术手法的简陋,而更深切的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艰辛和智慧,并为此而由衷的感动。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要欣赏美呢?
大家不要笑。很多人嘴上不承认,但他们其实无时无刻不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态度。我不欣赏美,我也不需要欣赏美。这是一个无益而无效的行为。推动世界发展的是实业,是金钱,是科技,而不是小说,不是艺术,不是美。
我的理解是,欣赏美能让你找到内心的平衡。
我们活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很容易心理不平衡的。
我好不容易积攒零用钱买了一直想买的iphone4s。结果苹果出了5s。更可恨的是上铺的兄弟家里有钱,瞬间把4s换了5s。然后跟你说,“早知道我换下来的折价给你就好了。”
好吧,这个例子可能不好,那我们换一个例子:地球人辛辛苦苦发展科技,向星空探索。然后,三体人来了.....
我看到有人很多朋友松了口气。好吧,我们终于回到科幻的话题上来了。没错,这是个科幻讲座,不是哲学讲座……虽然它有那么点哲学意味,但仍然是从科幻出发的。
我们先回到朝闻道的那个问题上: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访,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物质生产能力完全碾压了地球。那么人类的价值何在?
就好象我们的在骑着自行车奔向心爱的妹子,然后来了个富二代开着宝马把你的妹子接走了。这种时候,你作为男人的价值何在?
你看,这种时候,你就需要来找平衡了。
在朝闻道里,大刘是怎么找平衡的呢?他让霍金向外星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外星人无从回答。
于是我们就笑了,得,你也别仗着多读了几年书就嘲笑我高中没毕业。在这张卷子面前,大家都两眼一抹黑,谁也别嘲笑谁。大刘的这个结局并不漂亮。但我完全理解他的这种写法。
你看,我们今天讲了这么久,像剥洋葱一样的分析这个问题,才终于能试着回答这个疑问。而在一篇小说里,没有足够的篇幅来消解这个疑问。而这个解释乏味的更无法容纳小说所必需具有的戏剧性。所以不如用一个哲学问题来给读者当头棒喝,来的简洁干净。
当然,我个人觉得,凡事追究终极目的与意义,虽然是科幻作者们很喜欢的一种做法,但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就好象有人说,“我的人生过得很精彩”,你在一边说,“反正最后都是一捧黄土”。话是没错,但为什么听起来就是一股负犬的酸臭味呢?这就是跳过过程直接到结果,然后以结果来评价时,体现出的问题。从某个维度来讲,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爹生妈养,都要吃喝拉撒。百年弹指一挥,化作一捧黄土。但从其他维度来看,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的地方,体现了每个人各自的力量、智慧与追求。即人作为人类的价值所在。
当然,社会或者说大众,经常用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权力。是不是漂亮,是不是有知名度这样以结果为导向的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你也经常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你自己的价值。
当然,你不能说这些标准有错。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但这些标准上,你就会发现,总有人比你更有钱,比你更漂亮,比你更有知名度。跟他们一比,你的人生就毫无价值。只能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虚妄的自我满足中。
所以,你要清楚的认识这个价值体系,然后再从这个价值体系中跳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维度,并尝试着在这个维度中寻找极限,并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到自己的价值。
是的,我们的价值,就在于追求极限。自古以来,对极限的追索就最能打动人,提升人,把人推向更高更纯粹的地步。体育、艺术、宗教、哲学。你看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东西里面,掰着指头数出4项。无一不是在仰望某个极限。再过两千年,看我们现在,留下的也会是这些东西。
所以不需要问为什么要艺术,为什么要欣赏美。因为它是人类最好,最高,最纯粹的部分的体现,所以我们要艺术。要欣赏美,创造美,因为这里面体现了我们对极限的追求。
最后,回到朝闻道的问题上来,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获得了大一统理论。而在于我们为了获得大一统理论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心血,财富与智慧。大一统理论是某个极限,那么向这个极限靠拢的过程,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价值所在。 换个通俗点的讲法,追妹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你追没追到。而在于你追没追和怎么追。如果你说因为你没有宝马,就没有去追这个妹子,那你的人生毫无价值。如果因为你有宝马,妹子不用追就贴上来了,那只证明这妹子毫无价值。
最后,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或者说,其实今天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最后在这里,我说一下我的答案:
人生的目的是尝试向自己的极限靠拢。这个过程体现了你的力量,意志和智慧。
哪怕只是靠拢一小步,哪怕这一小步并不代表整个人类,不会让世界改变,不会让恒星闪耀,不会让时光倒流。但却是值得你为之骄傲的一小步。所以找到一个这样的极限,然后向它靠拢。
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生的目的。这也是我写科幻的原因。
感谢各位。
从朝闻道开始
兼谈科幻写作与人生目标
朝闻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人类建立了巨大的加速器,想要揭示宇宙的奥秘,却被突然出现的外星人摧毁了。外星人说,宇宙的最终奥秘,可能导致宇宙的毁灭。所以不能允许人类探寻这个奥秘。
想要探寻宇宙真理的物理学家,向外星人提出了一个交易,就是外星人解答他们对于大一统理论的疑惑,然后杀死他们。
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纷纷踏上了那个用生命交换真理的祭坛。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案。然后一边回味这答案的美妙,一边走向死亡。
这个故事取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典故。只是从科幻的角度来表达人类的这种精神诉求。
这个故事表达了多重的意向。但我想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外星人掌握的科技,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能力都完全碾压了人类,甚至仅靠回答问题,就能让人类的精英们无怨无悔的去死时,人类的生存价值何在?
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本身的合理性。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很容易就把我们导到了这样极端的问题上。这就是科幻的功能:将人类置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下去追问一些在正常环境下无法去问的问题,并逼着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得出一个很可能是极端的回答。
而其实大多数小说,都在尝试着把读者们放在这样的境地下,让他们面临这样极端的选择。
雪山飞狐里,胡斐对苗人凤,一边是家族荣誉尽失的杀父之仇,一边是心爱的女人的父亲。这一刀是砍,还是不砍。
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过去的狱友被当作是他送上法庭。如果他当庭自首,就能救下这可怜人,但同时,就从身家百万,受人尊敬的市长大人,变成逃亡的苦役犯。他说还是不说。
作者隔着书页向读者们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有时候,作者会好心替他们回答,有时候不会。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很难回答的,甚至是在一种情境下的正确回答,在另一种情境下就是错的。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
亲情与爱情
责任与权力
少数和多数
瞬间与永恒
自我与世界
人与神
to be or not to be
很多我们深深铭记的小说,都是在尝试向读者展示这样的命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而在所有的小说作者中,科幻小说作者可能是最想表达这些恒久命题的一群人。而科幻作品,可能是最适合展示并回答其中一部分命题的文体,这就是科幻的意义。
让我们回到朝闻道衍生出来的那个问题上:
当外星人出现,他们掌握的科技,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能力都完全碾压了人类时,人类的价值何在?
我想尝试回答一下,但是在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和科幻无关的一些东西。
F1方程式赛车,有一些很奇妙的规定。不允许更高的稳流翼,不允许更宽的轮距。
或者说,为什么一个以速度为目标的赛事,会拒绝车队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车身性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为什么一个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赛事,会限制选手用技术手段达到这个目标?
我的理解是:
f1是一项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去追求极限的运动。这些技术限制,是f1对自己提出的限制。而在这些限制下,发挥能动性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是选手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选手能力与车队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个过程,体现了力与美。因而成为一项具有非凡趣味的运动。
而绝大多数标准的体育赛事,都与之类似,都是要求参赛选手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去追求极限。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再举个例子:
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 更快, 更强?
但人再快也快不过汽车。再高也高不过飞机,再强也强不过手枪。
那么奥林匹克对更高、更快、 更强的追求到底有何意义?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反问:不是在一定限制下去追求的极限,有什么意义?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汽车再快,快不过飞机。飞机再快,快不过火箭。
如果对速度的追求反过来变成了对技术的追求,那大家把各自的引擎摆出来,比一比马力就完了,干嘛还要搞出那么多体育赛事?
那么奥林匹克的意义是什么?
是人。
奥林匹克欣赏的是什么?
是人所展现的力与美!
奥林匹克追求的是什么?
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人所体现出的力量、技巧、智慧、意志和尊严。
体育竞技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在竞技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这些高贵的品质。
回到科幻上来,在这里的是科幻爱好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科幻?
而我作为一个作者,也经常被人问,为什么要写科幻。我自己也在问,为什么要写科幻。
后来我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写作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而写科幻则因为其高度的技巧性而带来了额外的乐趣。
为什么科幻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呢?我想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
就像我们前面,提出了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几个命题。但当我们真的去看平常耳濡目染的各种文学作品时,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它们根本不关注那些命题,他们关注的是载体本身。而读者们甚至也愿意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载体上,而不愿意去关注那些大命题。
例如,侦探小说,核心是谁杀了谁。怎么杀的。至于凶手或被害人和凶案具有怎样的悲剧性,揭示了怎样的道德困境,大多数小说作者完全不在意。
还有言情小说,核心是,谁睡了谁。怎么睡的。如果有作者尝试把一出爱情喜剧写的发人深省。那一定会被编辑退稿的。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
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到科幻上面来时,你会发现科幻小说没法这样做。
当我们说这是一篇好科幻时,我们其实默默遵守这样的几个标准:
1,一个好故事。
2,一个符合逻辑而又超出想象的科幻内核。
3,揭示笑或泪,荒谬或恒久,道德法则或灿烂星空。或其他值得被探讨的恒久命题。
4,故事、内核和命题的完美结合。
而其中最困难的是第四点,科幻小说尝试揭示的命题,必须和他的科幻内核紧密关联。
例如,我们设想这样的一篇小说:一个科学家造出了一个机器人,科学家爱上了机器人,为机器人牺牲了生命。
这个,呃,好像可以算作一篇科幻小说。但是一定会有人说这篇小说很软。但原因,可能大家都说不清。
我们试着用上面的标准来分析一下时,就会发现,在这篇小说里,科学幻想只是一个背景,而非内核。例如,我们可以完全把这个故事换一下:
皮革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塑的少女雕像,然后茶饭不思。
一个魔法师爱上了自己召唤出的精灵,牺牲了自己的魔力,让精灵永存于世。
一个武学大师爱上了自己教出来的徒弟,为了救回徒弟,牺牲了门派的声誉,当了魔门走狗。
一个二战时的军官,爱上了自己训练出来的谍报人员,为了救她而放弃了任务,导致一场战役的战败。
一个霸道总裁,爱上了实习生,为了把她留在身边,不惜展开商战。
你会发现,这个科幻,源于某个古希腊传说。而又很容易的被改编改成奇幻,武侠,战争,商战。毫无违和感。甚至还更有故事性,冲突更强烈。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写科幻,或者说,怎样写才能把科学家爱上机器人变成一篇科幻小说呢?
我的话,大概会这样写。
科学家爱上了自己制造的机器人。但根据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并随时注意不让他受伤害。但这种对科学家的百依百顺和小心翼翼,反而让科学家倍感伤害。因为在这样的百依百顺中,他无法感受到爱。只感受到冷冰冰的逻辑。这让科学家倍感失望并产生自杀的念头。意识到这一点后,机器人自毁了。自毁的原因可能是她为了不违反第一、第二原则,而选择违反第三原则。也可能是她像科学家期望的那样,产生了爱。但你永远不知道机器人的这个判断,是出于逻辑,还是出于爱。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写的故事。
如果我们写那个二战时的谍报官和自己培训的女间谍的故事,我们可以写火辣辣的床戏,可以写为了心爱的女人放弃了极机密的情报,导致了战役的失败。可以写明知是要培训对方去牺牲色相,而又暗生爱慕的内心纠葛。
你会发现,写这些要好写的多,好看的多,好卖的多。
那还为什么要写科幻呢?写一篇好科幻,要满足这么多条件,这么困难,这么考验技巧。那为什么还要写科幻呢?
我的理解是,正是这种复杂,困难,考验技巧,才让它具有独特的,甚至是无可比拟的趣味。
就像肯尼迪在登月演讲中所说的: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而其他的小说形式,通常并不这么复杂,并不要求作者做出这么多努力。
如果你理解了这种复杂性,并且学会欣赏它之后,你就会感受到这种形式中的美。并可能由此感受到一种其他作品所无法提供的愉悦。而写科幻,就是在为这些读者服务。当然同时,也是为作者内心的,写一个这样的故事的欲望服务。
是的,作者写故事并不只是为读者,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这个欲望,我定义为,“向某种极限靠拢”。
其实,大多数的艺术形式都是类似的。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和体育很像,都是在一个框架内,在诸多限制下,向极限靠拢的尝试:
例如少年时,我就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毛笔字。 我从小到大最讨厌的就是抄书。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喜欢把书抄个一遍又一遍。
我老爸因此而嘲笑我,你看别人写的字能卖钱,你写的字只能卖废纸。
我就反驳说,你看都互联网时代了。字写得再好看又能怎样?最后还不是得拿键盘输入到网上。
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用这种论调反驳过父母。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在质疑体育运动的价值时,说过类似的话。为什么要练习跑步,跑的再快,拿了奥运冠军,也没有汽车快,那跑步干什么?
没错,体育竞技并不具备实际的经济价值。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训练出一名运动员,跑的没有汽车快,价值何在呢?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运动是一项荒谬的事业。
但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体育运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此,从这一点来说,艺术也是一样的。
我们必须抛开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的审美价值。
毛笔字,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在笔画和结构的形式下,追求极致,从而体现美。
科幻也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科幻内核和恒久命题包夹下,追求某种只有科幻这种文体才能表达的极致,从而体现美。
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如此。都是在某种限制的范围内,尝试着去追求极致,去表达美。因为艺术形式各自不同,所面临的局限不同,所采取的追求极致表达美的方式不同,才造就了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并未消亡。例如照片没有取代油画,录像没有取代照片。电影没有取代京剧。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种艺术,都体现着在这个表现形式下的极限,以及人们为追求和表达这种极限所付出的的努力。换言之,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美。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因为艺术手法的简陋,而更深切的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艰辛和智慧,并为此而由衷的感动。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要欣赏美呢?
大家不要笑。很多人嘴上不承认,但他们其实无时无刻不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态度。我不欣赏美,我也不需要欣赏美。这是一个无益而无效的行为。推动世界发展的是实业,是金钱,是科技,而不是小说,不是艺术,不是美。
我的理解是,欣赏美能让你找到内心的平衡。
我们活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很容易心理不平衡的。
我好不容易积攒零用钱买了一直想买的iphone4s。结果苹果出了5s。更可恨的是上铺的兄弟家里有钱,瞬间把4s换了5s。然后跟你说,“早知道我换下来的折价给你就好了。”
好吧,这个例子可能不好,那我们换一个例子:地球人辛辛苦苦发展科技,向星空探索。然后,三体人来了.....
我看到有人很多朋友松了口气。好吧,我们终于回到科幻的话题上来了。没错,这是个科幻讲座,不是哲学讲座……虽然它有那么点哲学意味,但仍然是从科幻出发的。
我们先回到朝闻道的那个问题上: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访,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物质生产能力完全碾压了地球。那么人类的价值何在?
就好象我们的在骑着自行车奔向心爱的妹子,然后来了个富二代开着宝马把你的妹子接走了。这种时候,你作为男人的价值何在?
你看,这种时候,你就需要来找平衡了。
在朝闻道里,大刘是怎么找平衡的呢?他让霍金向外星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外星人无从回答。
于是我们就笑了,得,你也别仗着多读了几年书就嘲笑我高中没毕业。在这张卷子面前,大家都两眼一抹黑,谁也别嘲笑谁。大刘的这个结局并不漂亮。但我完全理解他的这种写法。
你看,我们今天讲了这么久,像剥洋葱一样的分析这个问题,才终于能试着回答这个疑问。而在一篇小说里,没有足够的篇幅来消解这个疑问。而这个解释乏味的更无法容纳小说所必需具有的戏剧性。所以不如用一个哲学问题来给读者当头棒喝,来的简洁干净。
当然,我个人觉得,凡事追究终极目的与意义,虽然是科幻作者们很喜欢的一种做法,但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就好象有人说,“我的人生过得很精彩”,你在一边说,“反正最后都是一捧黄土”。话是没错,但为什么听起来就是一股负犬的酸臭味呢?这就是跳过过程直接到结果,然后以结果来评价时,体现出的问题。从某个维度来讲,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爹生妈养,都要吃喝拉撒。百年弹指一挥,化作一捧黄土。但从其他维度来看,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的地方,体现了每个人各自的力量、智慧与追求。即人作为人类的价值所在。
当然,社会或者说大众,经常用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权力。是不是漂亮,是不是有知名度这样以结果为导向的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你也经常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你自己的价值。
当然,你不能说这些标准有错。如果你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建立但这些标准上,你就会发现,总有人比你更有钱,比你更漂亮,比你更有知名度。跟他们一比,你的人生就毫无价值。只能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虚妄的自我满足中。
所以,你要清楚的认识这个价值体系,然后再从这个价值体系中跳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维度,并尝试着在这个维度中寻找极限,并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到自己的价值。
是的,我们的价值,就在于追求极限。自古以来,对极限的追索就最能打动人,提升人,把人推向更高更纯粹的地步。体育、艺术、宗教、哲学。你看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东西里面,掰着指头数出4项。无一不是在仰望某个极限。再过两千年,看我们现在,留下的也会是这些东西。
所以不需要问为什么要艺术,为什么要欣赏美。因为它是人类最好,最高,最纯粹的部分的体现,所以我们要艺术。要欣赏美,创造美,因为这里面体现了我们对极限的追求。
最后,回到朝闻道的问题上来,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获得了大一统理论。而在于我们为了获得大一统理论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心血,财富与智慧。大一统理论是某个极限,那么向这个极限靠拢的过程,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价值所在。 换个通俗点的讲法,追妹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你追没追到。而在于你追没追和怎么追。如果你说因为你没有宝马,就没有去追这个妹子,那你的人生毫无价值。如果因为你有宝马,妹子不用追就贴上来了,那只证明这妹子毫无价值。
最后,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或者说,其实今天说了这么多,都是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最后在这里,我说一下我的答案:
人生的目的是尝试向自己的极限靠拢。这个过程体现了你的力量,意志和智慧。
哪怕只是靠拢一小步,哪怕这一小步并不代表整个人类,不会让世界改变,不会让恒星闪耀,不会让时光倒流。但却是值得你为之骄傲的一小步。所以找到一个这样的极限,然后向它靠拢。
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生的目的。这也是我写科幻的原因。
感谢各位。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看展记 1.2亿次浏览
- 保持友谊长存的秘诀是什么? 10.4万次浏览
- 内向的人出现在理发店 新话题 · 1342次浏览
- 面试刺客整顿职场 98.5万次浏览
-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52.2万次浏览
- 被大厂裁员之后 4.1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