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利用微信提升自己?

反游猫鱼 2013-11-21 10:57:45

茨菰
2013-11-21 11:04:57 茨菰 (勿扰)

我推荐一个微信号——乐读(微信号:kangsuledu)在搜号码里面搜索
亮点:工作日早九点更新最新的财经新闻,国内国外很全面,看了之后别的财经新闻都不需要再看了;周末推荐好的书籍,也很不错。

张熵
2013-11-21 11:20:11 张熵 (穷且无聊的人最容易深情)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你永远学到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形而已,所以这也是我不装微信的原因,甚至微博都很少上,但是我的包里面永远有一本书,公交车上,等朋友时,我都会看书。

茨菰
2013-11-21 11:26:27 茨菰 (勿扰)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你永远学到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形而已,所以这也是我不装微信的原因,甚至微博都很少上,但是我的包里面永远有一本书,公交车上,等朋友时,我都会看书。 ... 张熵

书籍何尝不是作者碎片化的思想呢?微信订阅号只是多提供了一个渠道,去了解新的东西,认识新的人。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把自己的读书有感和好书推荐出来和大家分享。创新和分享才是进步之源。

反游猫鱼
2013-11-21 11:28:01 反游猫鱼 (I see you !)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你永远学到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形而已,所以这也是我不装微信的原因,甚至微博都很少上,但是我的包里面永远有一本书,公交车上,等朋友时,我都会看书。 ... 张熵

点赞!

苹果
2013-11-21 11:35:08 苹果

很赞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我也推荐一个微信号--ifun,经常写一些惊喜的文字和宝物。

荊陽青龍公
2013-11-21 11:35:48 荊陽青龍公 (公丘子)

微信就是用來玩的。。。

张熵
2013-11-21 11:52:35 张熵 (穷且无聊的人最容易深情)

如果你一定强调图书也是作者碎片化的思想,那么我觉得这个帽子是否扣错了,图书的章节性和逻辑性即使是作者自圆其说,那也有很多他自圆其说的支撑和依据。再说了,你认为的碎片化图书我想绝对不是市场上所有图书的真实写照。
现在很多人,有了微信就放弃了微博,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我觉得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对于一个人需要从外部接受的全部的文化知识资讯来说,信息只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最低的层次。信息知识学术思想,那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欢迎你的再次回复。

茨菰
2013-11-21 12:25:21 茨菰 (勿扰)
如果你一定强调图书也是作者碎片化的思想,那么我觉得这个帽子是否扣错了,图书的章节性和逻辑性 如果你一定强调图书也是作者碎片化的思想,那么我觉得这个帽子是否扣错了,图书的章节性和逻辑性即使是作者自圆其说,那也有很多他自圆其说的支撑和依据。再说了,你认为的碎片化图书我想绝对不是市场上所有图书的真实写照。 现在很多人,有了微信就放弃了微博,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我觉得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对于一个人需要从外部接受的全部的文化知识资讯来说,信息只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最低的层次。信息知识学术思想,那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欢迎你的再次回复。 ... 张熵

1.你不用微信,怎么知道它传播的内容就一定是低层次的,碎片的,无理论体系支撑的?
2.学习就是拓宽思维,认识新事物,无论微信,微博,博客还是图书都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何必将图书和其他渠道对立?
3.学习是渐进的,只有先了解一个点,觉得感兴趣,才会以点带面深入学习,一上来给你一大本教材去死记硬背已经不符合现代人。
4.没有一个人能创立一套理论体系,只有把相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将每个人的灵感、思想进行碰撞才有发展,这就是互联网最大的好处——聚集志同道合者分享自己的想法。钻进象牙塔死读书,读死书的时代过去了。
5.新媒体是的确良莠不齐,有很多糟粕的东西,但你无法否定大势所趋,优秀的自媒体正在成长,而且新媒体的本质不在于给读者灌输内容,而是在于与读者的沟通互动。

湘玉给你溜肥肠
2013-11-21 12:43:18 湘玉给你溜肥肠

还是支持ls,虽然微信传播的信息都是碎片式的,但是不能否认从这些碎片式能不经意收获很多。知识的积累本来就是一点一滴开始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没什么不好啊。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抽半个小时看看公众平台推送的一些东西,虽然有些只是看看题目就删掉了,感兴趣的就点进去看看。我觉得这总比我睡不着干发呆或者和人瞎扯淡好吧?

monsoon
2013-11-21 13:19:17 monsoon

还是约比较好

张熵
2013-11-21 13:59:29 张熵 (穷且无聊的人最容易深情)
1.你不用微信,怎么知道它传播的内容就一定是低层次的,碎片的,无理论体系支撑的? 2.学习就是 1.你不用微信,怎么知道它传播的内容就一定是低层次的,碎片的,无理论体系支撑的? 2.学习就是拓宽思维,认识新事物,无论微信,微博,博客还是图书都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何必将图书和其他渠道对立? 3.学习是渐进的,只有先了解一个点,觉得感兴趣,才会以点带面深入学习,一上来给你一大本教材去死记硬背已经不符合现代人。 4.没有一个人能创立一套理论体系,只有把相同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将每个人的灵感、思想进行碰撞才有发展,这就是互联网最大的好处——聚集志同道合者分享自己的想法。钻进象牙塔死读书,读死书的时代过去了。 5.新媒体是的确良莠不齐,有很多糟粕的东西,但你无法否定大势所趋,优秀的自媒体正在成长,而且新媒体的本质不在于给读者灌输内容,而是在于与读者的沟通互动。 ... 茨菰

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和交流,先赞一个!
1、我不用微信是事实,碎片与否,看起码的承载量就可以略知一二,比如你要了解某一个过程,举个例子,大数据传播,相信微信上一定会有很多大数据传播的分享,比如精准化等等,但是如果是图书的话,一定会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比如微信所可能提到的精准化,图书会介绍为什么是精准化,为什么精准化选择的是大数据,而不是“小数据”等等;
2、对立的话,我觉得没有,如果你想掌握技巧或者方法的话个人不排斥,但是如果了解更深层次的只有图书,分阶段区别对待。毕竟这个世界很多人都习惯了快餐,比如几分钟可以好,什么时候可以到,很少有人考虑这样做可以更好,再外面点的快餐再便捷再便宜也没有精心烹制的一碗汤好喝有营养;
3、这个观点我认可,毕竟很多人都怕麻烦,不排除不怕麻烦的人。举个例子,日本人,他们学习东西,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文化而已,我所指代的文化是大和民族本身的基因里面的。所以他们就是学习,比如中国的茶,他们通过看中国的古籍,弄出了茶道,比如中国的园林,他们通过图书的学习弄出来了盆景;所以也有感兴趣去愿意麻烦的;
4、我没有排斥互联网,毕竟现在和你的互动就是通过互联网来交流的,这点我永远支持。但是我也没有强调我说的是死读书;
5、你的观点正确,我同样支持。

maybelee1025
2013-11-21 15:32:14 maybelee1025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你永远学到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形而已,所以这也是我不装微信的原因,甚至微博都很少上,但是我的包里面永远有一本书,公交车上,等朋友时,我都会看书。 ... 张熵

啊 十分同意

茨菰
2013-11-21 16:23:43 茨菰 (勿扰)
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和交流,先赞一个! 1、我不用微信是事实,碎片与否,看起码的承载量就可以 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和交流,先赞一个! 1、我不用微信是事实,碎片与否,看起码的承载量就可以略知一二,比如你要了解某一个过程,举个例子,大数据传播,相信微信上一定会有很多大数据传播的分享,比如精准化等等,但是如果是图书的话,一定会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比如微信所可能提到的精准化,图书会介绍为什么是精准化,为什么精准化选择的是大数据,而不是“小数据”等等; 2、对立的话,我觉得没有,如果你想掌握技巧或者方法的话个人不排斥,但是如果了解更深层次的只有图书,分阶段区别对待。毕竟这个世界很多人都习惯了快餐,比如几分钟可以好,什么时候可以到,很少有人考虑这样做可以更好,再外面点的快餐再便捷再便宜也没有精心烹制的一碗汤好喝有营养; 3、这个观点我认可,毕竟很多人都怕麻烦,不排除不怕麻烦的人。举个例子,日本人,他们学习东西,他们其实没有什么文化而已,我所指代的文化是大和民族本身的基因里面的。所以他们就是学习,比如中国的茶,他们通过看中国的古籍,弄出了茶道,比如中国的园林,他们通过图书的学习弄出来了盆景;所以也有感兴趣去愿意麻烦的; 4、我没有排斥互联网,毕竟现在和你的互动就是通过互联网来交流的,这点我永远支持。但是我也没有强调我说的是死读书; 5、你的观点正确,我同样支持。 ... 张熵

嘴上说没有,可是你的对立思维非常严重,你将知识与媒体割裂,将网络与书籍对立。
我只想说:网络新媒体只是个向导,最终目的是把人往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终点站引导,在路上还能遇到志同道合者,何乐而不为。
我之前在微信上看到一篇芥川龙之介的短文,觉得极好,回来之后把芥川龙之介全集5本全看了,还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芥川文章的朋友。
如果我没有微信,出差时不看看微信订阅号,也许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芥川龙之介,更不可能交到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PS:你的第一个例子不知所云;第二个例子快餐不等于无营养,慢炖未必营养好;第三个例子日本人基因里没文化?总之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不要葱不要蒜
2013-11-21 18:44:59 不要葱不要蒜 (大抵都是在找自我罢了)

每日好书推荐,是个不错的公共微信号。

亚细亚的小黑子
2013-11-21 20:53:21 亚细亚的小黑子

五四运动后。国人的急躁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但话说回来系统地利用图书学习进步没有错,微信有些快餐也没错。
微信同时也有系统地一面。许多公众号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收集起来,何尝不能出一本书呢。这道理和豆瓣日记收集起来出本书,韩寒出的一个:很高兴见到你。。是一个道理

小鱼脆饼
2013-11-25 12:16:09 小鱼脆饼 (appreciate)

我来推荐两个

读首诗再睡觉,很出名了,文艺范啊,经常有原文朗读的。

设计联,喜欢设计,特别是建筑设计和软装的可以看一下。

酱
2013-11-26 12:05:02 (爱是吝啬的,所以不轻易爱)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你永远学到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形而已,所以这也是我不装微信的原因,甚至微博都很少上,但是我的包里面永远有一本书,公交车上,等朋友时,我都会看书。 ... 张熵

不一定要带书,书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电子书

两手空空。
2013-11-28 14:09:22 两手空空。 (直到大厦崩塌)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 其实大家都觉得微信啊什么的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甚至可以加速提升学习的效果。其实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你永远学到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外形而已,所以这也是我不装微信的原因,甚至微博都很少上,但是我的包里面永远有一本书,公交车上,等朋友时,我都会看书。 ... 张熵

书籍其实也无非是浓缩了作者以及相关研究者的学思,归根结底你看这本书看到的也只是他们对于那片领域那个事件那种生活的见解和阐释,同样这种形式亦是你口中所指的“碎片化的东西”。更何况,而知也无涯,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单看书就成为真正的“专家”。
个人觉得,“微信可以拓宽学习渠道”本就是无需争议的正命题。只是从中学到什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superhero
2014-01-22 01:36:14 superhero (让我喝一杯会吐血的香槟)

很赞,就是办公室没wifi这点搞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