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gingDeep: 师法芒格,每周打包
来做一回内容集展人(Content Curation),整理一下阳志平最近分享的几篇碎片。
阳志平在豆瓣写的第一篇日记,谈的是主题学习法,被网友评价为师法芒格。那时他是第一次听说芒格的栅格理论。芒格理论,简而言之,掌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将近100多个优秀的理论模型,连点成线,线再串为栅格,一次解决一类问题而非一个问题,将离智慧更近。
芒格的栅格理论之所以有效,芒格主义之所以带来超级财富,其根源在于一个时代的标准九数量上是有限的。能够突破时代封锁,站在一个时代巅峰上的那些理论模型,假设每个模型负责攻占150个新鲜术语,总量无非一万来个,芒格掌握其中一百来个,足以应对一个时代的问题了。
阳志平应用栅格理论的几个小案例:
1.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阳志平分享关于王阳明传记的阅读心得:
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良师益友为阳明自认人生转折点。34岁时,与湛若水盟誓定交,立约宣讲新儒学;同年收下妹婿徐爱为开山大弟子。龙场悟道后,他为众人之良师益友,酒会上、野餐中、田野里、月光下,随性讲习,循理践行,对诸生唯有四点要求: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过几天又用心理学术语解读王阳明对学生的要求:
- “立志”是行为倾向选择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做君子儒而非小人儒,洗掉官相;
- “勤学”是刻意练习;
- “改过”是元认知与反省智力;
- “责善”是找到自己所在的学习社区与良师益友,也就是认知学徒制。
2. 忙碌、兴趣、奋斗、胜任
有网友问:不甘平庸,想每天都很忙碌,找到感兴趣事业为之奋斗,但根本不知道喜欢什么。怎么寻找工作与兴趣平衡点?
阳志平解答说该读者提问涵盖太多了。忙碌、兴趣、奋斗、胜任,都是不同次元话题。
- 忙碌侧重时间管理、分配策略;
- 兴趣侧重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也就是自我决定论的范畴;
- 奋斗侧重执行力,也就是执行意图、mindset、意志力的范畴;
- 胜任则侧重专业技能习得。
------------------------------------------
我是这几天看到这些分享之后,才了解到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栅格理论。最近我和 @颖生-Helen 私下分享说,我这段时间用BagTheWeb进行Digging Deep,大概每周Dig一个概念。我经常从观看TED演讲中获悉一些新鲜概念,也经常从友人 @阳志平1949 @颖生-Helen 的微博分享那里了解到一些对我来说全新的概念。
然后,我大概每周会深挖一个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
下面是我的具体方法:
1.判断这个概念是否值得深挖;
我比较关注的是教育领域、学习科学、认知科学、思维模式、社交网络、慈善创新等方面的概念。
2.提取英文关键字
查询人名和学术概念的英文名。
3.查询维基百科
第一步先查询维基百科,快速阅读最前面的摘要部分(大概3段)以及最后的相关链接部分。
4.从维基百科的相关链接那里去看更多原始资料来源
5.YouTube搜索
找到3-4个相关的视频。
6. Google Image搜索
是的。我经常用Google Image搜索来查询一些学术概念的各类框架图,不仅读这些框架图,而且从中还可以发现更多高质量的内容网页。
7. Amazon搜索
找到2-3本相关书籍。
8. 打包
在上述过程,用BagTheWeb的Bag It浏览器工具快速打包。它会自动把维基百科摘要,YouTube视频,Amazon图书收纳到专题包中,这些内容都以富媒体形式镶嵌在专题包里。
9. 二十五分钟搜寻和打包。
上述搜寻和打包过程控制在25分钟,一个番茄工作钟之内。
10. 一周时间专注学习
在一周时间之内,专注学习这个专题包,观看视频等。每天一个番茄钟的话,一周就是2个小时以上的专注学习。如果一周之内还不能达到大致了解,先放下。下周开始新的概念学习。等过一段时间,再打开这个旧的专题包,复习一下。
-----------------------------------------------------------
我应用这个方法还没有多久,下面是几个我DIG的专题包:
TRIZ 101
http://www.bagtheweb.com/b/eJ04jO
The Gladwell Effect
http://www.bagtheweb.com/b/5ZVQt7
Chunking (psychology)
http://www.bagtheweb.com/b/6pGNPD
The Ravenous Brain
http://www.bagtheweb.com/b/WeGUXb
The Evolving Self by Robert Kegan
http://www.bagtheweb.com/b/77Q3cY
The Cynefin Framework
http://www.bagtheweb.com/b/wITRaP
按照这个方法,2年之内就可以深挖100个尖端概念,帮助建构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和更宏观的思维模式。
免责申明:我是BagTheWeb开发团队的成员。
阳志平在豆瓣写的第一篇日记,谈的是主题学习法,被网友评价为师法芒格。那时他是第一次听说芒格的栅格理论。芒格理论,简而言之,掌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将近100多个优秀的理论模型,连点成线,线再串为栅格,一次解决一类问题而非一个问题,将离智慧更近。
芒格的栅格理论之所以有效,芒格主义之所以带来超级财富,其根源在于一个时代的标准九数量上是有限的。能够突破时代封锁,站在一个时代巅峰上的那些理论模型,假设每个模型负责攻占150个新鲜术语,总量无非一万来个,芒格掌握其中一百来个,足以应对一个时代的问题了。
阳志平应用栅格理论的几个小案例:
1.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阳志平分享关于王阳明传记的阅读心得:
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良师益友为阳明自认人生转折点。34岁时,与湛若水盟誓定交,立约宣讲新儒学;同年收下妹婿徐爱为开山大弟子。龙场悟道后,他为众人之良师益友,酒会上、野餐中、田野里、月光下,随性讲习,循理践行,对诸生唯有四点要求: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过几天又用心理学术语解读王阳明对学生的要求:
- “立志”是行为倾向选择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做君子儒而非小人儒,洗掉官相;
- “勤学”是刻意练习;
- “改过”是元认知与反省智力;
- “责善”是找到自己所在的学习社区与良师益友,也就是认知学徒制。
2. 忙碌、兴趣、奋斗、胜任
有网友问:不甘平庸,想每天都很忙碌,找到感兴趣事业为之奋斗,但根本不知道喜欢什么。怎么寻找工作与兴趣平衡点?
阳志平解答说该读者提问涵盖太多了。忙碌、兴趣、奋斗、胜任,都是不同次元话题。
- 忙碌侧重时间管理、分配策略;
- 兴趣侧重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也就是自我决定论的范畴;
- 奋斗侧重执行力,也就是执行意图、mindset、意志力的范畴;
- 胜任则侧重专业技能习得。
------------------------------------------
我是这几天看到这些分享之后,才了解到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栅格理论。最近我和 @颖生-Helen 私下分享说,我这段时间用BagTheWeb进行Digging Deep,大概每周Dig一个概念。我经常从观看TED演讲中获悉一些新鲜概念,也经常从友人 @阳志平1949 @颖生-Helen 的微博分享那里了解到一些对我来说全新的概念。
然后,我大概每周会深挖一个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
下面是我的具体方法:
1.判断这个概念是否值得深挖;
我比较关注的是教育领域、学习科学、认知科学、思维模式、社交网络、慈善创新等方面的概念。
2.提取英文关键字
查询人名和学术概念的英文名。
3.查询维基百科
第一步先查询维基百科,快速阅读最前面的摘要部分(大概3段)以及最后的相关链接部分。
4.从维基百科的相关链接那里去看更多原始资料来源
5.YouTube搜索
找到3-4个相关的视频。
6. Google Image搜索
是的。我经常用Google Image搜索来查询一些学术概念的各类框架图,不仅读这些框架图,而且从中还可以发现更多高质量的内容网页。
7. Amazon搜索
找到2-3本相关书籍。
8. 打包
在上述过程,用BagTheWeb的Bag It浏览器工具快速打包。它会自动把维基百科摘要,YouTube视频,Amazon图书收纳到专题包中,这些内容都以富媒体形式镶嵌在专题包里。
9. 二十五分钟搜寻和打包。
上述搜寻和打包过程控制在25分钟,一个番茄工作钟之内。
10. 一周时间专注学习
在一周时间之内,专注学习这个专题包,观看视频等。每天一个番茄钟的话,一周就是2个小时以上的专注学习。如果一周之内还不能达到大致了解,先放下。下周开始新的概念学习。等过一段时间,再打开这个旧的专题包,复习一下。
-----------------------------------------------------------
我应用这个方法还没有多久,下面是几个我DIG的专题包:
TRIZ 101
http://www.bagtheweb.com/b/eJ04jO
The Gladwell Effect
http://www.bagtheweb.com/b/5ZVQt7
Chunking (psychology)
http://www.bagtheweb.com/b/6pGNPD
The Ravenous Brain
http://www.bagtheweb.com/b/WeGUXb
The Evolving Self by Robert Kegan
http://www.bagtheweb.com/b/77Q3cY
The Cynefin Framework
http://www.bagtheweb.com/b/wITRaP
按照这个方法,2年之内就可以深挖100个尖端概念,帮助建构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和更宏观的思维模式。
免责申明:我是BagTheWeb开发团队的成员。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影视给我的家居灵感 6.2万次浏览
- 那些不经意间的“Cosplay” 66.5万次浏览
- 书籍目录拾趣 3.0万次浏览
- 像我这样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75.6万次浏览
- 我的暑假阅读书单 新话题 · 6658次浏览
- 文学作品中让你噗嗤一笑的文字 新话题 · 27.2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