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藏区行---(上) 藏式民居建筑
难得的七天长假,土豪和白富美们纷纷出国出境,作为一枚屌丝,只能安排国内的流窜游了。去年的主旋律定在了福建,今年则换成了四川。早在端午节前就把10.1的计划安排了,无奈临行之前先前的小伙伴纷纷不去了,只能临时去豆瓣发帖子自己组队摊车费,这6天经历了,隧道塌方,山体滑坡,连续的堵车,单边放行,外加川藏北线的大烂路,还好有惊无险的算是一路顺利的折回成都。
言归正传,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还是藏区的建筑艺术文化宗教,其中藏式民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川西民居比较有特点的主要分为嘉绒民居、道孚民居(崩科)和乡城民居(白藏房),乡城民居这次没有看到,留待以后吧。
沿317国道理县-马尔康-色达段两边基本都是嘉绒藏寨,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西索民居,由于西索民居居住的藏人都是为土司服务的差人,所以西索藏寨的环境也比其他的藏寨要好一些,西索村也就是卓克基镇的主体,马尔康的公交车也正好联通卓克基镇和松岗镇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古镇,目测十来分钟一趟,自由行的话其实也是很方便的。反倒是作为县城的马尔康是一个沿河而建崭新的藏县,没啥历史遗迹可观。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官寨,也是小说《尘埃落定》的原型地和拍摄地,红军长征时,毛老头也曾下榻过,本以为这种地方游客不会很多,但是每隔10分钟就会进来一个旅游团的速率还是把我拉回了现实...官宅内基本是原样陈列,管理的也算宽容,游客可以爬到土豪的座椅和床上,体验一把伪土豪的赶脚。
碉楼建筑也是嘉绒藏区重要的文化符号,嘉绒北部较少,北部地区记得只看到了理县县城东西和松岗镇的各两个碉楼,其余的大部分碉楼建筑集中在丹巴和金川一带,个人觉得也许是嘉绒北部的藏民比较顺从统治阶级,所以社会秩序安定,不需要太多的军事设施,而嘉绒的丹巴和大小金川地区在有清一代连年反抗,清军也是常年的重兵围剿,所以家家户户都修造了高大坚固的碉楼建筑,例如丹巴的梭坡,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建碉楼,看到这些易守难攻的碉楼,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清军几十万围攻大小金川的两三万人却久攻不下了。
此外,还有一座碉房建筑的孤例和奇葩,就是壤塘县的日斯满巴碉房,不仅是国保单位(不是第七批的水货),而且也是川西藏区著名的古建筑遗存,据专家考证建于元末,号称现存最早的藏族民居建筑,堪称藏区的“姬氏民居”,而且碉房建造者的后人现今仍居住在碉房里,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可以爬到碉房的最顶端,俯瞰整个山谷的藏寨。最有趣的是我们寻找碉房入口时,碰到一个藏族小朋友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当得知我们是汉人后,语气轻松了许多,还说之前有日本人来看,没给开门,让在外围拍几张就被轰跑了云云...虽然藏区没被鬼子占领过,但看来藏汉人民还是一样讨厌鬼子的说。
道孚附近的民居,藏语称为“崩科”与嘉绒民居有着明显的差异,道孚民居的正立面是用整根的粗圆木垒砌而成,不像嘉绒民居只是用石块砌筑,据司机师傅说,一座藏居的营建成本都要数十万元,比汉地省会的两居室价格还要高。
剩下还看了一些桃坪、黑虎一类的的羌寨,说是羌人,但感觉和藏寨也大同小异,不赘述了。
(未完待续)
言归正传,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还是藏区的建筑艺术文化宗教,其中藏式民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川西民居比较有特点的主要分为嘉绒民居、道孚民居(崩科)和乡城民居(白藏房),乡城民居这次没有看到,留待以后吧。
![]() |
马尔康 西索民居 嘉绒藏寨 |
![]() |
马尔康 西索民居的小巷 |
![]() |
马尔康 西索民居远眺卓克基土司官寨 |
沿317国道理县-马尔康-色达段两边基本都是嘉绒藏寨,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西索民居,由于西索民居居住的藏人都是为土司服务的差人,所以西索藏寨的环境也比其他的藏寨要好一些,西索村也就是卓克基镇的主体,马尔康的公交车也正好联通卓克基镇和松岗镇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古镇,目测十来分钟一趟,自由行的话其实也是很方便的。反倒是作为县城的马尔康是一个沿河而建崭新的藏县,没啥历史遗迹可观。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官寨,也是小说《尘埃落定》的原型地和拍摄地,红军长征时,毛老头也曾下榻过,本以为这种地方游客不会很多,但是每隔10分钟就会进来一个旅游团的速率还是把我拉回了现实...官宅内基本是原样陈列,管理的也算宽容,游客可以爬到土豪的座椅和床上,体验一把伪土豪的赶脚。
![]() |
卓克基土司官寨,大土豪home |
![]() |
土司官寨里的SM刑具... |
![]() |
卓克基土司官寨内景,找个没人的景等了5分钟.. |
![]() |
土司官寨内管理比较宽松,游客可以土豪自拍 |
碉楼建筑也是嘉绒藏区重要的文化符号,嘉绒北部较少,北部地区记得只看到了理县县城东西和松岗镇的各两个碉楼,其余的大部分碉楼建筑集中在丹巴和金川一带,个人觉得也许是嘉绒北部的藏民比较顺从统治阶级,所以社会秩序安定,不需要太多的军事设施,而嘉绒的丹巴和大小金川地区在有清一代连年反抗,清军也是常年的重兵围剿,所以家家户户都修造了高大坚固的碉楼建筑,例如丹巴的梭坡,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建碉楼,看到这些易守难攻的碉楼,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清军几十万围攻大小金川的两三万人却久攻不下了。
![]() |
松岗镇和碉楼 |
![]() |
直波八角碉,入口好像被封堵了,未找到 |
![]() |
直波八角碉,在山腰上的北碉 |
![]() |
丹巴 梭坡碉群 几乎家家户户都修造碉楼建筑 |
![]() |
丹巴 梭坡碉群局部 |
此外,还有一座碉房建筑的孤例和奇葩,就是壤塘县的日斯满巴碉房,不仅是国保单位(不是第七批的水货),而且也是川西藏区著名的古建筑遗存,据专家考证建于元末,号称现存最早的藏族民居建筑,堪称藏区的“姬氏民居”,而且碉房建造者的后人现今仍居住在碉房里,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可以爬到碉房的最顶端,俯瞰整个山谷的藏寨。最有趣的是我们寻找碉房入口时,碰到一个藏族小朋友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当得知我们是汉人后,语气轻松了许多,还说之前有日本人来看,没给开门,让在外围拍几张就被轰跑了云云...虽然藏区没被鬼子占领过,但看来藏汉人民还是一样讨厌鬼子的说。
![]() |
壤塘 元代民居 日斯满巴碉房 |
![]() |
日斯满巴碉房 |
![]() |
楼梯腐朽严重,攀爬步步惊心的日斯满巴碉房 |
道孚附近的民居,藏语称为“崩科”与嘉绒民居有着明显的差异,道孚民居的正立面是用整根的粗圆木垒砌而成,不像嘉绒民居只是用石块砌筑,据司机师傅说,一座藏居的营建成本都要数十万元,比汉地省会的两居室价格还要高。
![]() |
道孚民居的小巷 |
![]() |
道孚民居(崩科) |
![]() |
道孚民居(崩科) |
剩下还看了一些桃坪、黑虎一类的的羌寨,说是羌人,但感觉和藏寨也大同小异,不赘述了。
![]() |
迁徙的牦牛群,据说一头牛1万,牧民都是有钱人 |
![]() |
装逼青年的风光片 |
(未完待续)
哆啦B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7天由南向北 越南文化遗产简易攻略 (873人喜欢)
- 下交汤帝庙的宋金线刻石柱 (13人喜欢)
- 嵩山脚下南岳庙 (5人喜欢)
- 草原青城呼和浩特的周末游攻略 (下) 衙署和多元宗教文化 (5人喜欢)
- 草原青城呼和浩特的周末游攻略 (上) 召庙文化和佛塔 (1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令你难忘的深夜长谈 1970844人浏览
- 宛如小说情节的家族故事 3096832人浏览
- 收集全世界的彩虹 新话题 · 11021人浏览
- 影视作品中你难忘的离别 507999人浏览
- 了不起的收纳法 248331人浏览
- 值得推荐的春日限定菜品 新话题 · 60021人浏览
卓克基藏寨看着好新,壤塘县的日斯满巴碉房有些意思
日斯满巴碉房没有去过,看了你的日记才知道,可惜。
幸好我的心定了,不想再去任何地方了
船长啊船长,你心定下来以后要干嘛呢?
可惜你的雪域虚空系列没有写,国庆我去古格只能瞎看看。
看书
你写吧
太美了
中午刚看完文艺狗爱去 那几个地方 都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 刚刚看完帖子照片 又想去了 果然 每个人看到拍到的风景都是不同的
我都去过诶。
真美浓厚的文化气息,我好想去,来年春天去吧
很美
色彩的感觉真好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