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杂感】USA48——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 )
周日(11月11日)是美国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 ),为国家法定假日。
早几天就收到osu校方通知,说周四(8日)会有纪念活动,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纪念超过900名在战争中为国捐躯校友的仪式;一个是举行一个跑步仪式,纪念战争中阵亡、俘虏、失踪的将士。
周四下午,气温很低,只有4-5度样子,天时阴时晴。校园里很多人都穿上了毛衣,甚至有羽绒服裹身的。
我站在校园中心主草坪(Oval)上,望着6名年轻的士兵,短裤短袖,举着两面旗帜,一面红、白、蓝国旗,一面黑白Pow-MIA 旗(POW-prisoners of war 意指战俘,MIA-missing in action 意指行动中失踪人员,上书“You Are Not Forgotten”“你不会被忘记”),围着草坪,一圈一圈地跑着。
两面旗帜被寒风吹得大幅翻卷着,常常纠缠在一起,队伍在行进过程中,时不时会有一个人大吼一嗓:"veterans!"(我愿意翻译成,"老兵不死!")。
校园一切如常。人们匆匆走过草坪,沉浸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没人特别留意这个跑步场景 ,只有我,一名中国军人的后代,静静地站在寒风中,看了很久很久。
年轻的士兵们,一圈圈仿佛没有止境地、汗透衣衫地跑着。他们看上和环境似乎有些不合,有些孤单,但神清专注,无比认真,完全不在乎是否有人注意,只是执着地一路跑、一路跑、一路跑……
这个绕行校园广场跑步的仪式,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
回到家后,不由生出些感慨。
在我印象中,我们若纪念战争,大概只有两个主题:或是胜利者凯旋归来,或是牺牲者宁死不屈。战俘、失踪者,是需要避讳、羞耻之事。看过一些资料,很多当年的朝鲜战俘,回国后经历无数磨难。这其中,当然有时代政治因素,但也有相当部分,是我们这个民族内心深处的历史文化观念所致(有朋友说,整个东亚都是这种观念)。我理解下来,这种观念其实就在说,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在这个背景下,向非正义一方投降做战俘,就是怕死行为,是不耻的、不道德的。而将牺牲者、战俘(无论是否自愿)、失踪者(无论什么原因)一视同仁,其背后的观念,则隐含一种“人道主义”倾向,即将战争本身视为是罪恶的,所有在其中受到伤害的人,其实都是牺牲品,因此,当美国政府对外不断开战时,民众中出现的反对声音主要不是纠缠在战争是否正义,而是反战!
另外我还发现,在美国10个全国法定节假日中,除了和我们类似的传统、政治性等与事件相关的假日外,一半假日与退伍军人节一样,都是用来纪念“(个)人”的,纪念有具体名字、清晰定义的活生生的人。比如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 、总统节 (President's Day,纪念华盛顿) 、阵亡将士纪念日 (Memorial Day) 、哥伦布日 (Columbus Day) 。这种对每一个鲜活个体尊重的观念,通过法定行为,通过每一个独立团体,持续不断地、无需宏大但非常认真虔诚的纪念活动,潜移默化,代代相传。美国大小城市纪念碑纪念捐躯子弟时,都会细到名讳生辰,个别甚至会写出社区住址,以求每一个英名都不至泯没。而我们的怀念,还常常停留在一个模糊的"不完全统计"的集体性概念上,个体常常是不存在的。
------------------------------------------------------------------------------------
USA速写系列
USA36——对话速写(持续更新)
USA35——场景速写(持续更新)
USA34——人物速写(1-10)
--------------------------------------------------------------------------------------
USA日常部分日记:
USA45——米国神话是如何炼成的?(持续更新)
USA44——双向洗脑
USA42——两则被很多人转播的“我说”:1)中产的真实状态,2)阶层的真实状态
USA41——那天下午,发现家旁边有条神秘的溪水与枯树落叶之后的晚上……
USA40——主体(中心),想象,及交流
USA39——第二次看奥巴马演讲
USA38——中国式(乡村型)交往模式
USA37——异域+性别
USA33——新家(中产社区美国梦)
USA32——在哪里读书?
USA31——他们说………………
USA30——对话:与研究生、刚工作学生的“知音版”对话
USA29——“惨”就一个字
USA28——两个很美国的画家
USA25——傍晚遇见“城市”
USA24——下午小记:淘书,小牌子
USA 23——湍急
USA22——三个好天气的晚上:远程评图、草坪发呆、听音乐会
USA21——Wenxer Center,一个好去处
USA20——匹兹堡(Pittsburgh)+流水别墅(Fallingwater)(未完待续ing)
USA19——Keywest + 迈阿密(Maimi)(未完待续ing)
USA18——在美国我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
USA13——日常片断3
USA12——春假下午速写
USA11——俄亥俄大学(OSU)的初夏傍晚
USA10——黄昏即景
USA9——初春即景
USA7——这两天出了个林书豪
USA6——深夜即景
USA5——日常片段2
USA4——日常片段1
USA3——礼拜五三段流水帐(我为什么来osu)
---------------------------------------------------------------------------------------
USA专业部分日记:
USA43——历史与历史感
USA27——交图前夜
USA25——失语
USA17——ANN的STUDIO(持续更新ing)
USA16——讲座备忘(持续更新ing)
USA15——(一)西方中心在干什么?读一篇综述
USA8——除“旧”才能纳“新”
USA2——平实、有效的展览
USA1——头几天(15-17),扁平、松散的城市
早几天就收到osu校方通知,说周四(8日)会有纪念活动,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纪念超过900名在战争中为国捐躯校友的仪式;一个是举行一个跑步仪式,纪念战争中阵亡、俘虏、失踪的将士。
周四下午,气温很低,只有4-5度样子,天时阴时晴。校园里很多人都穿上了毛衣,甚至有羽绒服裹身的。
我站在校园中心主草坪(Oval)上,望着6名年轻的士兵,短裤短袖,举着两面旗帜,一面红、白、蓝国旗,一面黑白Pow-MIA 旗(POW-prisoners of war 意指战俘,MIA-missing in action 意指行动中失踪人员,上书“You Are Not Forgotten”“你不会被忘记”),围着草坪,一圈一圈地跑着。
两面旗帜被寒风吹得大幅翻卷着,常常纠缠在一起,队伍在行进过程中,时不时会有一个人大吼一嗓:"veterans!"(我愿意翻译成,"老兵不死!")。
![]() |
校园一切如常。人们匆匆走过草坪,沉浸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没人特别留意这个跑步场景 ,只有我,一名中国军人的后代,静静地站在寒风中,看了很久很久。
年轻的士兵们,一圈圈仿佛没有止境地、汗透衣衫地跑着。他们看上和环境似乎有些不合,有些孤单,但神清专注,无比认真,完全不在乎是否有人注意,只是执着地一路跑、一路跑、一路跑……
![]() |
这个绕行校园广场跑步的仪式,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六点。
回到家后,不由生出些感慨。
在我印象中,我们若纪念战争,大概只有两个主题:或是胜利者凯旋归来,或是牺牲者宁死不屈。战俘、失踪者,是需要避讳、羞耻之事。看过一些资料,很多当年的朝鲜战俘,回国后经历无数磨难。这其中,当然有时代政治因素,但也有相当部分,是我们这个民族内心深处的历史文化观念所致(有朋友说,整个东亚都是这种观念)。我理解下来,这种观念其实就在说,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在这个背景下,向非正义一方投降做战俘,就是怕死行为,是不耻的、不道德的。而将牺牲者、战俘(无论是否自愿)、失踪者(无论什么原因)一视同仁,其背后的观念,则隐含一种“人道主义”倾向,即将战争本身视为是罪恶的,所有在其中受到伤害的人,其实都是牺牲品,因此,当美国政府对外不断开战时,民众中出现的反对声音主要不是纠缠在战争是否正义,而是反战!
另外我还发现,在美国10个全国法定节假日中,除了和我们类似的传统、政治性等与事件相关的假日外,一半假日与退伍军人节一样,都是用来纪念“(个)人”的,纪念有具体名字、清晰定义的活生生的人。比如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 、总统节 (President's Day,纪念华盛顿) 、阵亡将士纪念日 (Memorial Day) 、哥伦布日 (Columbus Day) 。这种对每一个鲜活个体尊重的观念,通过法定行为,通过每一个独立团体,持续不断地、无需宏大但非常认真虔诚的纪念活动,潜移默化,代代相传。美国大小城市纪念碑纪念捐躯子弟时,都会细到名讳生辰,个别甚至会写出社区住址,以求每一个英名都不至泯没。而我们的怀念,还常常停留在一个模糊的"不完全统计"的集体性概念上,个体常常是不存在的。
------------------------------------------------------------------------------------
USA速写系列
USA36——对话速写(持续更新)
USA35——场景速写(持续更新)
USA34——人物速写(1-10)
--------------------------------------------------------------------------------------
USA日常部分日记:
USA45——米国神话是如何炼成的?(持续更新)
USA44——双向洗脑
USA42——两则被很多人转播的“我说”:1)中产的真实状态,2)阶层的真实状态
USA41——那天下午,发现家旁边有条神秘的溪水与枯树落叶之后的晚上……
USA40——主体(中心),想象,及交流
USA39——第二次看奥巴马演讲
USA38——中国式(乡村型)交往模式
USA37——异域+性别
USA33——新家(中产社区美国梦)
USA32——在哪里读书?
USA31——他们说………………
USA30——对话:与研究生、刚工作学生的“知音版”对话
USA29——“惨”就一个字
USA28——两个很美国的画家
USA25——傍晚遇见“城市”
USA24——下午小记:淘书,小牌子
USA 23——湍急
USA22——三个好天气的晚上:远程评图、草坪发呆、听音乐会
USA21——Wenxer Center,一个好去处
USA20——匹兹堡(Pittsburgh)+流水别墅(Fallingwater)(未完待续ing)
USA19——Keywest + 迈阿密(Maimi)(未完待续ing)
USA18——在美国我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
USA13——日常片断3
USA12——春假下午速写
USA11——俄亥俄大学(OSU)的初夏傍晚
USA10——黄昏即景
USA9——初春即景
USA7——这两天出了个林书豪
USA6——深夜即景
USA5——日常片段2
USA4——日常片段1
USA3——礼拜五三段流水帐(我为什么来osu)
---------------------------------------------------------------------------------------
USA专业部分日记:
USA43——历史与历史感
USA27——交图前夜
USA25——失语
USA17——ANN的STUDIO(持续更新ing)
USA16——讲座备忘(持续更新ing)
USA15——(一)西方中心在干什么?读一篇综述
USA8——除“旧”才能纳“新”
USA2——平实、有效的展览
USA1——头几天(15-17),扁平、松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