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浙沪。
看《老杭州》,觉得很有意味。记下一些想法。
1.民国时期,南京为中枢之所在,亦是全国政治中心。上海则仿佛民国的眼睛,以其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姿态,眺望全球。若论南京为国民党人力量凝聚之所,则上海为各方势力混杂之地,亦是情报事业的重要战场。相较于沪宁的政治敏感性,苏州与杭州则仅为要人陶冶养心之后花园。
2.日据时期,江浙沪均为汪精卫政权控制区域中心,因此彼时日人对平民之杀戮,其实在江浙沪较轻。彼时,汪政权中枢仍设南京,而苏州则曾为所谓“模范城市”,上海则有76号特务机关驻扎,是形势最为凶险与阴暗之地。
3.建国后,江浙沪虽同为国民党统治的中央区域,但命运仍有不同。江苏因苏北曾为新四军活跃地区,因此相对浙江,背负政治原罪较轻。上海则被大力扶持,发展工业,成为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标本城市。
4.今日江浙,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亦有不同。江苏偏重政府导向,有所谓“苏南模式”,由政府主导,建设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因此苏南地区政府机关职员收入,在全国之冠;浙江则偏重民间自主,有所谓“温州模式”,自主创业,铸就浙商精神与传奇。
5.就文化而言,江苏是杂糅省份。苏南属吴文化区,苏北却是江淮文化区。苏南苏北之间,多有龃龉;浙江则较为统一,为吴越文化区(浙北属与苏南一致的吴文化区)。江苏的这种行政区划,实是基于避免一省独大,形成地方割据的考虑,才将吴文化区人为割裂,但也致使江苏省的治理出现许多困惑。
6.就省会地位而言,江苏是“政经分离”之双极局面。南京虽为政治科教中心所在,但经济发展远逊苏南。江苏之经济中心,在于苏州。江苏的双极局面,实为平衡南北之考虑。倘若省会设于苏州,则必偏安。与江苏相比,浙江则是单极局面,杭州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唯一中心,且自古皆是,未有变动。
7.江浙与沪关系,亦有亲疏。就历史而言,上海曾属江苏管辖,因此与江苏较为亲近。其中又与苏州关系最为密切。江浙对沪之感,则亦是江苏较浙江强烈。浙江因境内有杭州这一绝对中心城市,因此对沪情结较弱。江浙地区对沪情结最重地区是苏南(尤以苏州为甚),对杭情结最重则为浙东、浙中。
1.民国时期,南京为中枢之所在,亦是全国政治中心。上海则仿佛民国的眼睛,以其远东第一大城市的姿态,眺望全球。若论南京为国民党人力量凝聚之所,则上海为各方势力混杂之地,亦是情报事业的重要战场。相较于沪宁的政治敏感性,苏州与杭州则仅为要人陶冶养心之后花园。
2.日据时期,江浙沪均为汪精卫政权控制区域中心,因此彼时日人对平民之杀戮,其实在江浙沪较轻。彼时,汪政权中枢仍设南京,而苏州则曾为所谓“模范城市”,上海则有76号特务机关驻扎,是形势最为凶险与阴暗之地。
3.建国后,江浙沪虽同为国民党统治的中央区域,但命运仍有不同。江苏因苏北曾为新四军活跃地区,因此相对浙江,背负政治原罪较轻。上海则被大力扶持,发展工业,成为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标本城市。
4.今日江浙,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亦有不同。江苏偏重政府导向,有所谓“苏南模式”,由政府主导,建设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因此苏南地区政府机关职员收入,在全国之冠;浙江则偏重民间自主,有所谓“温州模式”,自主创业,铸就浙商精神与传奇。
5.就文化而言,江苏是杂糅省份。苏南属吴文化区,苏北却是江淮文化区。苏南苏北之间,多有龃龉;浙江则较为统一,为吴越文化区(浙北属与苏南一致的吴文化区)。江苏的这种行政区划,实是基于避免一省独大,形成地方割据的考虑,才将吴文化区人为割裂,但也致使江苏省的治理出现许多困惑。
6.就省会地位而言,江苏是“政经分离”之双极局面。南京虽为政治科教中心所在,但经济发展远逊苏南。江苏之经济中心,在于苏州。江苏的双极局面,实为平衡南北之考虑。倘若省会设于苏州,则必偏安。与江苏相比,浙江则是单极局面,杭州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唯一中心,且自古皆是,未有变动。
7.江浙与沪关系,亦有亲疏。就历史而言,上海曾属江苏管辖,因此与江苏较为亲近。其中又与苏州关系最为密切。江浙对沪之感,则亦是江苏较浙江强烈。浙江因境内有杭州这一绝对中心城市,因此对沪情结较弱。江浙地区对沪情结最重地区是苏南(尤以苏州为甚),对杭情结最重则为浙东、浙中。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874.8万次浏览
- 锦绣芳华追剧手记668篇内容 · 69.4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514篇内容 · 547.6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54.4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3759篇内容 · 143.5万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56篇内容 · 195.5万次浏览
- 无意间闯进了陌生人的人生38篇内容 · 40.3万次浏览
- 爹味会毁掉一个人的所有灵性40篇内容 · 2.0万次浏览
「内容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