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港乐》——22.一个时代的歌者:陈奕迅(上)
文/公元1874
注:这一章节主要写陈奕迅,以及和他合作的各路填词人、作曲家、编曲以及监制。其实这些内容在我过去写的两个版本、长达十二万字的乐评《大开耳界:陈奕迅专辑全回顾》和《歌·颂 陈奕迅》里都有涉及,但是那文章着实太长,而且过于“专业”(其实是过于脑残粉……),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精简并做出修改,归纳到《夜话港乐》的大部队里。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关于陈奕迅,我确实不想用任何形容词去形容这位歌手。内地的媒体常常称呼他为“K歌之王”,这个称谓倒也没什么。因为一,他唱过名为《K歌之王》的这首歌;二,他的歌在KTV很受欢迎,的确是K场之王。但是,《K歌之王》这首歌,写的是一个人在KTV里借着各种各样的情歌想倾诉自己的内心,却没人可以理解他的苦楚。我唱出心底话时,眼泪会流;拥挤的房间一个人的心,有多孤独。所以老用这个称谓形容陈奕迅,我总觉得不太合适。
如果硬要用一个称谓,我想起了他在1996年推出的第一张专辑里的主打歌:时代曲。他,算是一个时代的歌者吧。
以前有一篇流传得很广的文章,标题是《十年来,有多少人从听周杰伦到听陈奕迅?》这文章的大意是,以前听周杰伦的,现在都听陈奕迅了。虽然文章很人人很开心很百度贴吧,但是这意思是没错的,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陈奕迅,听他的《浮夸》,听他的《十年》和《爱情转移》。最近,又多了首《孤独患者》。
现在他真的很红,红到一个礼拜在不同的城市开一次万人演唱会。他是这个时代最受关注、最有市场的歌手。
让我们坐下,戴上耳机,在尘封的CD碟架上找到这张名为《陈奕迅》的专辑,然后,在脑海里,把时间拨回1995年。
在上个世纪的香港乐坛,由TVB和华星唱片合办的新秀歌唱比赛,是娱乐圈最有威信、最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新秀歌唱比赛为香港乐坛注入源源不断能量的源泉,1982年第一届的冠军是梅艳芳,1983年的第二届有吕方,1984年的第三届有张卫健,第四届有杜德伟、苏永康,第五届有许志安和黎明……再加上TVB的艺员培训班,这两者几乎为香港娱乐圈贡献了九成以上的明星。
1995年,一位凭借模仿张学友的高难度唱腔而拿下新秀比赛冠军的年轻人,闯入了当时四大天王正当红的香港乐坛。他就是陈奕迅。这位21岁的年轻人,刚从英国留学归来,暑假时参加了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其时的陈奕迅,拿着新秀比赛的冠军奖杯,一脸天真的微笑,青涩的对着镜头。所有人都不会料到,这位其貌不扬的选秀歌手,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陈奕迅进入娱乐圈,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也可以说是有意而为之。说他无心插柳,是因为从中学开始就获政府津贴而到英国读书的他,原本是打算子承父业,和他的父亲陈裘大一样,做一名建筑师。所以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陈奕迅在金士顿大学修读的,是建筑学。不过,在修读建筑学的同时,从小对音乐也有强烈兴趣的他,同时还修读了四年的正统音乐课程。并且还考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高等级的八级声乐证书。
拥有着正统音乐学院的出身,陈奕迅夺得新秀歌唱比赛的冠军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看看同一期的其他选手,日后和陈奕迅一样大热的杨千嬅,当时是一名护士;后来加入TVB,演过众多剧集的滕丽名,工作则是一位接线员。不过,如果陈奕迅再晚两年参加,说不定也是以一名建筑师的身份来站在台上唱歌。
凭借模仿张学友的高难度唱腔,陈奕迅在成为冠军之后,很快便和亚军许建邦、季军杨千嬅一起加入华星唱片,开始筹备专辑推出。第一张同名专辑《陈奕迅》,于1996年12月,在圣诞节前夕推出。封面上的陈奕迅,留着偏分,双手插袋,看着镜头。右边,陈奕迅三个字在一片灰色地带里,不规则的划出一块方圆。
这是一个非常朴实无华的专辑封面。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陈奕迅三个字,在当时风风火火的娱乐圈,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尽管他是新秀冠军,但在娱乐版里,在记者眼里,在大众心里,陈奕迅三个字是陌生的,没有价值的,甚至当时传出他和TVB的艺人徐濠萦拍拖的新闻,在娱乐版的新闻里,写的是“徐濠萦与新秀比赛冠军拍拖”。看到没,记者情愿写“新秀比赛冠军”这6个字,来替代“陈奕迅”3个字,也不想写出他的大名。原因很简单,他实在是没有名气可言。
这个没有名气的陈奕迅,华星自然也对其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虽然在比赛里,除了模仿张学友,他在晋级的时候所唱的Beyond《真的爱你》也有滋有味,音域宽广,可塑性强。不过,陈奕迅的确没什么漂亮的外形,尤其是当时四大王正盛,同时期冒起的古巨基、陈晓东的外表都甩开这位陈奕迅几条街,对于追名逐利的唱片公司来说,当然选择更稳妥为佳。不过幸好,华星对于陈奕迅的第一张专辑还是给予了他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即便,这种不一样,并不是华星的初衷。
陈奕迅有一个不错的开始,而这开始,就是这张《陈奕迅》的处女作。
这张大碟的主打歌,黄伟文作词,江港生和陈奕迅自己联手作曲的,《时代曲》。
1996年,出道没多久的黄伟文,给同样是新人的陈奕迅写歌。在林夕统治半壁江山的香港词坛,黄伟文只是一个给软硬天师写过几首RAP的新人,他的资历尚浅,于是,每次写作的机会,他都非常用心。所以我们听到李蕙敏的《你没有好结果》的时候,会惊诧于那些“等待欣赏某君 一刀插入你心”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吊诡血腥。
不过黄伟文给陈奕迅的《时代曲》还是没有那么的邪。这首歌用了十分大气的歌名,像是要给一个时代作证,写下纪念曲。但如今的你是知道的,这位剑走偏锋的词作家,如果真的要给时代见证,他是不会写出《狮子山下》这样的歌。用艰辛努力写下的,不会是不朽的香江名句,而只是一些藏于你心底的阴暗情愫,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提醒你那年十八,母校舞会,你是如何的站着如喽啰。
《时代曲》
就散席了 人客急将美酒喝掉
赶于舞曲奏尽前离坐
是我夜了吧 最后这分钟到场
待热情尽过 方看到场内灿烂灯火
好想唱一阙歌 叫你认清楚我
我也曾到来庆贺
好想唱一阙歌 见证日子怎过
哪个时势能没有歌
若问你会如何 你会骂我别傻
剩下光景不多
但是你会如何 我也没有奈何
盼你亦赏面安坐 替我用掌声和唱着这歌
就散席了 人客心知个中奥妙
将讲到一半话题完掉
若注定这样 故事尾声方进场
别人话迟极了 愿时代仍为我留了座
只想唱一阙歌 叫你认清楚我
我也曾到来庆贺
只想唱一阙歌 一首凄美的赞歌
派对完结前为你写的歌
若问你会如何 你会骂我别傻
剩下光景不多
但是你会如何 我也没有奈何
盼你耐心的安坐
怕以後掌声未够是晚多
若问哪里不妥 你会骂我别傻
剩下光景不多 别寄望太多
日後我会如何 我也没有奈何
却怕在今晚之後 不知有谁来迫我
转唱另一些歌
这首《时代曲》是专辑的主打歌,排在第一位,也是第一首派台的歌曲。它用一个极其吊诡的吉他拨弦开场,第一句话便牵出“就散席了,人客急将美酒喝掉,赶于舞曲奏尽前离坐”。原来是一个即将完结的派对,一个即将完结的时代派对。为何说这时代即将完结?因为1996年,离1997年回归不到一年了。对于香港人来说,97是一个关卡。当然,在内地,我们看到的新闻都是“全港市民热烈庆祝回归”,殊不知的是,在80年代不能说的那一年之后,移民风潮席卷香港,大家逃难般的离开这个城市,都深怕等到97,便天昏地暗。而这时候,陈奕迅逆市而行,他从英国回来了。他,回来唱歌了。
“是我夜了吧?最后这分钟到场,待热情尽过,方看到场内灿烂灯火。”回来晚了?赶在97前才来到这个乐坛。该风光的都风光了,而陈奕迅,才刚刚看到舞台上如何发光发亮的辉煌。于是这位新秀冠军,“好想唱一阙歌,叫你认清楚我;好想唱一阙歌,见证日子怎过“。最重要的是,哪个时势能没有歌?连邓公都说了,舞照跳,马照跑。97,真是97,又如何?
如何?“若问你会如何,你会骂我别傻”。陈奕迅踏入乐坛是不是一件很傻的事?至少,这不会是他儿时的理想。子承父业的他,选择和父亲一样的专业,明显是为了回港做一名建筑师。也许他真的当了建筑师,若干年后我们看到鸟巢的设计人员名单上会有一个叫陈奕迅的人;也许他真的当了建筑师,我们会在会展中心外面看见他笑脸迎人。但是其时的陈奕迅,只希望“盼你亦赏面安坐,替我用掌声和唱着这歌”。
第二段主歌,写得更加明显。跳过已经不言而喻的“就散席了,人客心知个中奥妙,将讲到一半话题完掉”,进入“故事尾声方进场,别人话迟极了,愿时代仍为我留了座”。这段有些悲怆的意味,这个时代有没有陈奕迅的位置,这个乐坛还能不能容纳一个陈奕迅?当时没人能够确定。刘浩龙晚他两年出道,同样是新秀冠军,却直到2004年才有机会出大碟;何韵诗如果没有梅艳芳,可能永远只是陈奕迅歌曲里的一个小小和声。所以,陈奕迅究竟能否真正的成为一个歌手,一个在时代有着留座的歌手?幸好这时代给了陈奕迅一个肯定的答案。
很多事就是这样的,冥冥中,自有天意。
黄伟文在这首歌里最妙最妙的地方,是那结尾:
“日后我会如何?我也没有奈何。却怕在今晚之后,不知有谁来逼我,转唱另一些歌……”
那时候的黄伟文有远见的给陈奕迅写下这个注脚,为日后或许会出名的陈奕迅埋下注脚。十多年过去,陈奕迅一定也有过被唱片公司来逼着唱歌的经历,当年唱着《与我常在》,如今却是《人人爱》……唱着另一些歌的陈奕迅,依然活跃在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不过,在当时97年的香港,大家,包括陈奕迅和黄伟文,担心的还有一点:97后,会不会被逼着转唱另一些歌?
幸好,在《时代曲》的那一晚之后,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叫陈奕迅的歌手,告诉我们,纵使有让你严重痴呆到永远不需要悲哀的痛苦,往街里绕过一周,便化为乌有。
不过,在当时,这张大碟的面世情况很一般,陈奕迅也被公司放逐到台湾,去录制国语唱片。在推出了首张国语大碟《一滴眼泪》于台湾初鸣蹄声但效果不佳后,陈奕迅回到香港,录制了这张名为《与我常在》的粤语大碟。这是陈奕迅第一次树立起自己风格的标志性专辑。在这张专辑中,你几乎可以找到以后和他有过漂亮合作的所有词曲监制人的名字。同时,这也是一张极度慢热的专辑。
专辑里的重中之重,是同名主打歌,《与我常在》。
没有想到,陈奕迅出道才不过第三年,就奉献出这样一首足可载入香港乐坛史册的金曲。而陈奕迅与林夕的合作,也可以说从《与我常在》开始,才步入热恋般的默契期。很佩服林夕在这样一首流行乐里玩出了种种小心思,让歌迷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味。或许是为了弥补在第一张专辑里的敷衍了事,林夕对这首歌非常用心,完全和《陈奕迅》里那种不在状态的行货有了天壤之别。
来细细分析歌词:
在一起看每出戏 在一起叹每口气 再细尝 同偕到老的况味
每分钟也抱紧你 没有一秒共你别离 还携手看着生与死
在一起与你工作 在一起与你摸索 两个人 同时占有的快乐
每分钟与你挥霍 没有一秒没我在旁 还携手看着天空黑与光
两段主歌部分都是很普通的写实,看戏、工作、抱紧你、携着手……一切都是情侣间种种稀松平常的亲密动作。如果只看开篇,很容易让人麻痹的认为这首歌跟下一张粤语专辑的《天下无双》一样,都是写小两口你情我浓。别急,接着林夕就不算太残忍的给出了真相:
坐着卧着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为彼此设想
站着望着都分享 就在梦内发掘这真相
原来,只是一个人,自己一个人,在单纯的幻想,在梦里设计的“真相”罢了。那么到底主角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在“恋”呢?
除非你是我 才可与我常在
一个人 从镜内发展恩爱
除非你是我 才可昼夜同在
恋不来 从厌倦里面偷取恨爱
林夕给出了三种答案。
一 自己恋着他人,但却又是暗恋,无法言语。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的设计出种种恋爱的感觉。这也是最能让听众领悟的。
二 他人恋着自己。对方对自己的爱,自己没有感觉,所以很叹息的说了一句,除非你是我,才能与我常在。
三 自恋。其实,恋着的正是自己。所以,才会一个人,从镜内发展恩爱;所以,才会一个人恋不来,才会昼夜同在。
林夕精心设计了一个谜局,用几百字的歌词,勾勒出一个让听众有着各自不同想法的歌内世界。
与我常在,一个充满温馨的词语。在这首歌里,无论是三种答案的哪一种,都是充满着无奈与伤感。但种种无奈,种种伤感,都被林夕掩盖在看似与歌名保持高度一致的温馨歌词里。
也许,你也会幻想和一个人一起看戏,一起工作,一起摸索……也许,你更想和某个人同偕到老……也许,这些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睁开双眼,身边竟是谁。究竟,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念的那一个人,有没有“与我常在”?
这个问题,请你自己给你自己答案。
如今,《与我常在》已经成为了陈奕迅歌迷脍炙人口、长久不衰的金曲;不过当年,除了十大中文金曲的这个小奖,《与我常在》的打榜成绩并不那么火热,也未能引起大多数乐迷的注意。
当年谁都想不到,若干年后,这首歌会成为陈奕迅每场演唱会的压轴保留曲目;
大家更想不到的是,陈奕迅,他并未如流星般消逝,而是真正的,与你我,常在耳边,常在心底。
《与我常在》之后,陈奕迅的星途更加坦荡。1998年,凭借《我的快乐时代》这首歌的大红,陈奕迅不但举办了首场音乐会,更因专辑内的另一首大热歌曲,林振强填词的《天下无双》拿到了不少的奖项。《我的快乐时代》整张大碟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年底的叱咤乐坛颁奖礼上,当司仪宣布“叱吒乐坛至尊唱片大奖”得主是陈奕迅的《我的快乐时代》之时,在周围歌手掌声的包围声中,那时仍显青涩的陈奕迅,面露难以置信的表情——怎么会是我?!他更加想不到的是,直到2012年为止,这个奖,他已经拿了足足八次!
1999年,陈奕迅发售了《婚礼的祝福》和《幸福》两张大碟。一张国语,一张粤语。两首专辑主打歌《幸福摩天轮》《婚礼的祝福》,也恰好是幸福的正面与反面。(关于《我的快乐时代》《幸福摩天轮》的故事,请参照《夜话港乐》过往章节)。
专辑内的《飘飘飘飘》是一首陈奕迅歌曲里较为特别的歌,这种风格他倒是很少尝试,作曲依然是一直合作过来的柳重言,歌词讲述的和《天下无双》一样,是对自己的爱人倾诉,告诉对方,自己这样一个向往自由和无边无际翱翔的人,如何有了你这样的知己,“用唇边的翅膀载我飞”。这首歌曲充满的幸福感,我觉得比《幸福摩天轮》要来得更加有趣和自然。
结尾的《专家话》相当火暴过瘾,将那些把人指东指西的专家讽刺了个够。对照现在涌现出的那么多“砖家”,这首歌回味起来更加有趣。
在专辑里还附带了5首音乐会上陈奕迅翻唱他人的作品,《改造人》是他写给谢霆锋的,此次唱回自己的歌,感觉不错;《春光乍泄》少了点嬉皮,多了些厚重,与黄耀明版本谁高谁低,每个人说法不一;《垃圾》的感觉完全迥异于卢巧音版受伤小女子的心情,这次是“受伤大男人”。最后和梁汉文合唱超人主题曲以及“屎捞人”则完全属于和好友之间的恶搞,每次开演唱会,陈奕迅总会玩得很开心。
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这张《幸福》果真为陈奕迅拿到了次年的十大金曲,《幸福摩天轮》也在坊间造成了轰动效应。此后几乎每年的十大劲歌金曲中,都少不了陈奕迅的身影。
在《幸福》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不是《幸福摩天轮》,而是《时光倒流二十年》仿佛《贝多芬与我》的续集,旋律一脉相承,但歌词意境却大不相同。
首先来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回到过去,你会改变一些什么?
这是个很傻很无聊且幼稚到极点的假设。所以,我很少去后悔,因为后悔除了让自己越来越难过,没有什么更多的好处。
但,人不就是一个矛盾的动物么?偏偏,不想做的事,越要去做……
时光倒流二十年,有一些东西,我会选择,从头来过。
当然,这首歌和上面的感想关联不大。林夕耍了一点小聪明,用这样一个煽情的标题,写出了却是一阙回味悠长的挽歌。
童年是幻想里最美好的东西。而现实,往往又不尽入人意。翻开旧时的照片,我们会对里面那个小小的自己所开心大笑,但随即又只能板起脸面对周围的社会。强烈的反差,会使人愈发怀念童年那段年代,因为它,至少能证明,如今的自己,居然也曾经纯真无邪过。所以,时光倒流二十年,我们能够重温那些快乐回忆,以及修补那些曾经留下,无法更改的遗憾。阅览你家中每道墙,拿着你歌书与你合唱,如此种种,足以。
这样一种怀缅过去的态度,我之前从未在任何一首歌曲里见过。我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那种感慨和震惊,以及随之而来的深深沉浸其中,死心塌地的折服。由此,也使得《时光倒流二十年》,成为我最爱的十首陈奕迅歌曲之一。
经历了《幸福摩天轮》的全城大热,陈奕迅成为天王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2000年,他与华星期满,陈奕迅本意续签,但此刻华星唱片开始没落,濒临破产边缘,作为一个孝子的他,希望挣多点钱帮助父亲和家庭,于是在好友谢霆锋的力邀下,加入了英皇。这件事对陈奕迅的影响重大,在英皇时期他变得无比商业,却又让他达到了事业最高峰。随即对战四大天王、父亲陈裘大锒铛入狱、遭遇英皇冷藏等等事件接连不断,在英皇的五年也是陈奕迅风波不断的五年,跟华星时代踏实做音乐的他,已经完全不同。
也许作为一个歌手来说没有必要关注他太多的花边新闻,只要踏实研究音乐就好。但不可避免的是,选择某个公司和进而选择公司安排的某些创作人,最终也会影响到其音乐的好坏。华星、英皇乃至现在环球的陈奕迅,明显看得出其差异。无论如何,在英皇时期留下那么多首饮歌,就是对乐迷最大的财富。
与华星分别在即,作为最后一张专辑,素质却远远高于其他专辑。专辑几乎尝试了陈奕迅可以尝试的曲风,从隐秘诡异的《黑夜不再来》,到暴烈刺激的《Made in Hongkong》;从黑色幽默剧《送院途中》,到温馨爱情小品《爱上你是我眼睛的错》;从挪揄愤怒的《美丽有罪》,到情景喜剧《和平饭店》,《Nothing Really Matters》超高的素质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和公司说拜拜的作品。对照英皇与陈奕迅节约时将一张专辑拆分成4张精选集拿来卖的无耻行为,对华星这家公司更应该致以崇高的敬礼。
而专辑里最的反复品味的,还是林夕+陈辉阳的作品:《黑夜不再来》。
《黑夜不再来》
如果将街灯的光线代表真爱
或者熄灯了会更发现你存在
如果日落西山灯光 普照麻木了
蒙住这双眼 令黑夜再来
谁叫我这样活该 缚起双手给你爱
爱到两脚浸没在大海 不懂再走开
熟悉的想讲再会 陌生的都很匹配
难怪我永远怀念飞灰
如果将香烟点给我 代表深爱
莫非烟熄了 会更震憾与期待
难道讨好我 等于鼓励我去歧视你
一手将心摔下来
嫌弃你 想再会 被丢低 想反悔
谁叫我要靠别人待薄才配
如果一呼气 一吸气 代表相爱
或者淹死我 会更发现你存在
如果日夜一起 想不起我曾被爱
难道分手会令感动再来
如何不后悔
《黑夜不再来》作为陈奕迅本人最喜欢的歌,我自己对于这首歌最深的有三个印象:
一是在电影《十二夜》中,作为主题曲,旋律飘忽在整个电影里。分手,吵架,复合,都会响起《黑夜不再来》的旋律;
二是在2000年的903音乐会上,Eason唱完一次《黑夜不再来》之后,停了下来,对歌迷说:“我想再唱一次《黑夜不再来》给你们听,因为我觉得刚才唱得不够好……喜欢你们能够喜欢。麻烦将灯光放暗些……”然后,一个人坐在有些清冷阴暗的舞台,慢慢唱着《黑夜不再来》;
三是在2003年演唱会上,Eason用三个八度去演绎这首歌。从最开始的低沉,到中段的压抑,再到尾段的高昂。将《黑夜不再来》这首有些爵士调皮的中板慢歌,竟然唱得近似歇斯底里。
《黑夜不再来》的作曲是陈辉阳,这位钢琴诗人在《黑夜不再来》中将Eason的声音牢牢固定在由稀稀落落的钢琴声组成的旋律上,每一个音符都配合着钢琴起落,相得益彰。
歌词本身,林夕极尽隐晦。初看可能不明白,但若细细体会,则冷暖自知。歌曲里写的,是一种纠结的感情。 “嫌弃你,想再会;被丢低,想反悔”。在一起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又追悔莫及,这是很多恋爱过的人,都曾有过的体会。
在这样的纠结里,也许只有蒙住双眼,才可以当黑夜永不再来。自己骗自己,是能骗得最彻底、最快乐的。
如何不后悔?
陈辉阳自己也曾推出过纯爵士的版本。一同推荐。
在这张《Nothing Really Matters》发售之后,离开华星的陈奕迅抛离了那份纯粹,成为传媒大众眼里“K歌之王”的他,带给乐迷更多的不同作品,以及歌内歌外更多的恩恩怨怨。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听着《明年今日》《富士山下》《一丝不挂》的时候,会怀疑,这是否和青涩唱着《幸福摩天轮》的陈奕迅,是同一个人呢?
无论如何,毁誉参半却又的确带给陈奕迅辉煌的英皇时代,跟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已经不可阻挡的来到我们面前……
注:这一章节主要写陈奕迅,以及和他合作的各路填词人、作曲家、编曲以及监制。其实这些内容在我过去写的两个版本、长达十二万字的乐评《大开耳界:陈奕迅专辑全回顾》和《歌·颂 陈奕迅》里都有涉及,但是那文章着实太长,而且过于“专业”(其实是过于脑残粉……),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精简并做出修改,归纳到《夜话港乐》的大部队里。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关于陈奕迅,我确实不想用任何形容词去形容这位歌手。内地的媒体常常称呼他为“K歌之王”,这个称谓倒也没什么。因为一,他唱过名为《K歌之王》的这首歌;二,他的歌在KTV很受欢迎,的确是K场之王。但是,《K歌之王》这首歌,写的是一个人在KTV里借着各种各样的情歌想倾诉自己的内心,却没人可以理解他的苦楚。我唱出心底话时,眼泪会流;拥挤的房间一个人的心,有多孤独。所以老用这个称谓形容陈奕迅,我总觉得不太合适。
如果硬要用一个称谓,我想起了他在1996年推出的第一张专辑里的主打歌:时代曲。他,算是一个时代的歌者吧。
以前有一篇流传得很广的文章,标题是《十年来,有多少人从听周杰伦到听陈奕迅?》这文章的大意是,以前听周杰伦的,现在都听陈奕迅了。虽然文章很人人很开心很百度贴吧,但是这意思是没错的,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陈奕迅,听他的《浮夸》,听他的《十年》和《爱情转移》。最近,又多了首《孤独患者》。
现在他真的很红,红到一个礼拜在不同的城市开一次万人演唱会。他是这个时代最受关注、最有市场的歌手。
让我们坐下,戴上耳机,在尘封的CD碟架上找到这张名为《陈奕迅》的专辑,然后,在脑海里,把时间拨回1995年。
在上个世纪的香港乐坛,由TVB和华星唱片合办的新秀歌唱比赛,是娱乐圈最有威信、最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新秀歌唱比赛为香港乐坛注入源源不断能量的源泉,1982年第一届的冠军是梅艳芳,1983年的第二届有吕方,1984年的第三届有张卫健,第四届有杜德伟、苏永康,第五届有许志安和黎明……再加上TVB的艺员培训班,这两者几乎为香港娱乐圈贡献了九成以上的明星。
1995年,一位凭借模仿张学友的高难度唱腔而拿下新秀比赛冠军的年轻人,闯入了当时四大天王正当红的香港乐坛。他就是陈奕迅。这位21岁的年轻人,刚从英国留学归来,暑假时参加了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其时的陈奕迅,拿着新秀比赛的冠军奖杯,一脸天真的微笑,青涩的对着镜头。所有人都不会料到,这位其貌不扬的选秀歌手,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陈奕迅进入娱乐圈,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也可以说是有意而为之。说他无心插柳,是因为从中学开始就获政府津贴而到英国读书的他,原本是打算子承父业,和他的父亲陈裘大一样,做一名建筑师。所以在英国读大学的时候,陈奕迅在金士顿大学修读的,是建筑学。不过,在修读建筑学的同时,从小对音乐也有强烈兴趣的他,同时还修读了四年的正统音乐课程。并且还考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高等级的八级声乐证书。
拥有着正统音乐学院的出身,陈奕迅夺得新秀歌唱比赛的冠军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看看同一期的其他选手,日后和陈奕迅一样大热的杨千嬅,当时是一名护士;后来加入TVB,演过众多剧集的滕丽名,工作则是一位接线员。不过,如果陈奕迅再晚两年参加,说不定也是以一名建筑师的身份来站在台上唱歌。
凭借模仿张学友的高难度唱腔,陈奕迅在成为冠军之后,很快便和亚军许建邦、季军杨千嬅一起加入华星唱片,开始筹备专辑推出。第一张同名专辑《陈奕迅》,于1996年12月,在圣诞节前夕推出。封面上的陈奕迅,留着偏分,双手插袋,看着镜头。右边,陈奕迅三个字在一片灰色地带里,不规则的划出一块方圆。
这是一个非常朴实无华的专辑封面。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陈奕迅三个字,在当时风风火火的娱乐圈,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尽管他是新秀冠军,但在娱乐版里,在记者眼里,在大众心里,陈奕迅三个字是陌生的,没有价值的,甚至当时传出他和TVB的艺人徐濠萦拍拖的新闻,在娱乐版的新闻里,写的是“徐濠萦与新秀比赛冠军拍拖”。看到没,记者情愿写“新秀比赛冠军”这6个字,来替代“陈奕迅”3个字,也不想写出他的大名。原因很简单,他实在是没有名气可言。
这个没有名气的陈奕迅,华星自然也对其没有什么太大的信心。虽然在比赛里,除了模仿张学友,他在晋级的时候所唱的Beyond《真的爱你》也有滋有味,音域宽广,可塑性强。不过,陈奕迅的确没什么漂亮的外形,尤其是当时四大王正盛,同时期冒起的古巨基、陈晓东的外表都甩开这位陈奕迅几条街,对于追名逐利的唱片公司来说,当然选择更稳妥为佳。不过幸好,华星对于陈奕迅的第一张专辑还是给予了他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即便,这种不一样,并不是华星的初衷。
陈奕迅有一个不错的开始,而这开始,就是这张《陈奕迅》的处女作。
这张大碟的主打歌,黄伟文作词,江港生和陈奕迅自己联手作曲的,《时代曲》。
1996年,出道没多久的黄伟文,给同样是新人的陈奕迅写歌。在林夕统治半壁江山的香港词坛,黄伟文只是一个给软硬天师写过几首RAP的新人,他的资历尚浅,于是,每次写作的机会,他都非常用心。所以我们听到李蕙敏的《你没有好结果》的时候,会惊诧于那些“等待欣赏某君 一刀插入你心”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的吊诡血腥。
不过黄伟文给陈奕迅的《时代曲》还是没有那么的邪。这首歌用了十分大气的歌名,像是要给一个时代作证,写下纪念曲。但如今的你是知道的,这位剑走偏锋的词作家,如果真的要给时代见证,他是不会写出《狮子山下》这样的歌。用艰辛努力写下的,不会是不朽的香江名句,而只是一些藏于你心底的阴暗情愫,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提醒你那年十八,母校舞会,你是如何的站着如喽啰。
《时代曲》
就散席了 人客急将美酒喝掉
赶于舞曲奏尽前离坐
是我夜了吧 最后这分钟到场
待热情尽过 方看到场内灿烂灯火
好想唱一阙歌 叫你认清楚我
我也曾到来庆贺
好想唱一阙歌 见证日子怎过
哪个时势能没有歌
若问你会如何 你会骂我别傻
剩下光景不多
但是你会如何 我也没有奈何
盼你亦赏面安坐 替我用掌声和唱着这歌
就散席了 人客心知个中奥妙
将讲到一半话题完掉
若注定这样 故事尾声方进场
别人话迟极了 愿时代仍为我留了座
只想唱一阙歌 叫你认清楚我
我也曾到来庆贺
只想唱一阙歌 一首凄美的赞歌
派对完结前为你写的歌
若问你会如何 你会骂我别傻
剩下光景不多
但是你会如何 我也没有奈何
盼你耐心的安坐
怕以後掌声未够是晚多
若问哪里不妥 你会骂我别傻
剩下光景不多 别寄望太多
日後我会如何 我也没有奈何
却怕在今晚之後 不知有谁来迫我
转唱另一些歌
这首《时代曲》是专辑的主打歌,排在第一位,也是第一首派台的歌曲。它用一个极其吊诡的吉他拨弦开场,第一句话便牵出“就散席了,人客急将美酒喝掉,赶于舞曲奏尽前离坐”。原来是一个即将完结的派对,一个即将完结的时代派对。为何说这时代即将完结?因为1996年,离1997年回归不到一年了。对于香港人来说,97是一个关卡。当然,在内地,我们看到的新闻都是“全港市民热烈庆祝回归”,殊不知的是,在80年代不能说的那一年之后,移民风潮席卷香港,大家逃难般的离开这个城市,都深怕等到97,便天昏地暗。而这时候,陈奕迅逆市而行,他从英国回来了。他,回来唱歌了。
“是我夜了吧?最后这分钟到场,待热情尽过,方看到场内灿烂灯火。”回来晚了?赶在97前才来到这个乐坛。该风光的都风光了,而陈奕迅,才刚刚看到舞台上如何发光发亮的辉煌。于是这位新秀冠军,“好想唱一阙歌,叫你认清楚我;好想唱一阙歌,见证日子怎过“。最重要的是,哪个时势能没有歌?连邓公都说了,舞照跳,马照跑。97,真是97,又如何?
如何?“若问你会如何,你会骂我别傻”。陈奕迅踏入乐坛是不是一件很傻的事?至少,这不会是他儿时的理想。子承父业的他,选择和父亲一样的专业,明显是为了回港做一名建筑师。也许他真的当了建筑师,若干年后我们看到鸟巢的设计人员名单上会有一个叫陈奕迅的人;也许他真的当了建筑师,我们会在会展中心外面看见他笑脸迎人。但是其时的陈奕迅,只希望“盼你亦赏面安坐,替我用掌声和唱着这歌”。
第二段主歌,写得更加明显。跳过已经不言而喻的“就散席了,人客心知个中奥妙,将讲到一半话题完掉”,进入“故事尾声方进场,别人话迟极了,愿时代仍为我留了座”。这段有些悲怆的意味,这个时代有没有陈奕迅的位置,这个乐坛还能不能容纳一个陈奕迅?当时没人能够确定。刘浩龙晚他两年出道,同样是新秀冠军,却直到2004年才有机会出大碟;何韵诗如果没有梅艳芳,可能永远只是陈奕迅歌曲里的一个小小和声。所以,陈奕迅究竟能否真正的成为一个歌手,一个在时代有着留座的歌手?幸好这时代给了陈奕迅一个肯定的答案。
很多事就是这样的,冥冥中,自有天意。
黄伟文在这首歌里最妙最妙的地方,是那结尾:
“日后我会如何?我也没有奈何。却怕在今晚之后,不知有谁来逼我,转唱另一些歌……”
那时候的黄伟文有远见的给陈奕迅写下这个注脚,为日后或许会出名的陈奕迅埋下注脚。十多年过去,陈奕迅一定也有过被唱片公司来逼着唱歌的经历,当年唱着《与我常在》,如今却是《人人爱》……唱着另一些歌的陈奕迅,依然活跃在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不过,在当时97年的香港,大家,包括陈奕迅和黄伟文,担心的还有一点:97后,会不会被逼着转唱另一些歌?
幸好,在《时代曲》的那一晚之后,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叫陈奕迅的歌手,告诉我们,纵使有让你严重痴呆到永远不需要悲哀的痛苦,往街里绕过一周,便化为乌有。
不过,在当时,这张大碟的面世情况很一般,陈奕迅也被公司放逐到台湾,去录制国语唱片。在推出了首张国语大碟《一滴眼泪》于台湾初鸣蹄声但效果不佳后,陈奕迅回到香港,录制了这张名为《与我常在》的粤语大碟。这是陈奕迅第一次树立起自己风格的标志性专辑。在这张专辑中,你几乎可以找到以后和他有过漂亮合作的所有词曲监制人的名字。同时,这也是一张极度慢热的专辑。
专辑里的重中之重,是同名主打歌,《与我常在》。
没有想到,陈奕迅出道才不过第三年,就奉献出这样一首足可载入香港乐坛史册的金曲。而陈奕迅与林夕的合作,也可以说从《与我常在》开始,才步入热恋般的默契期。很佩服林夕在这样一首流行乐里玩出了种种小心思,让歌迷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味。或许是为了弥补在第一张专辑里的敷衍了事,林夕对这首歌非常用心,完全和《陈奕迅》里那种不在状态的行货有了天壤之别。
来细细分析歌词:
在一起看每出戏 在一起叹每口气 再细尝 同偕到老的况味
每分钟也抱紧你 没有一秒共你别离 还携手看着生与死
在一起与你工作 在一起与你摸索 两个人 同时占有的快乐
每分钟与你挥霍 没有一秒没我在旁 还携手看着天空黑与光
两段主歌部分都是很普通的写实,看戏、工作、抱紧你、携着手……一切都是情侣间种种稀松平常的亲密动作。如果只看开篇,很容易让人麻痹的认为这首歌跟下一张粤语专辑的《天下无双》一样,都是写小两口你情我浓。别急,接着林夕就不算太残忍的给出了真相:
坐着卧着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为彼此设想
站着望着都分享 就在梦内发掘这真相
原来,只是一个人,自己一个人,在单纯的幻想,在梦里设计的“真相”罢了。那么到底主角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在“恋”呢?
除非你是我 才可与我常在
一个人 从镜内发展恩爱
除非你是我 才可昼夜同在
恋不来 从厌倦里面偷取恨爱
林夕给出了三种答案。
一 自己恋着他人,但却又是暗恋,无法言语。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的设计出种种恋爱的感觉。这也是最能让听众领悟的。
二 他人恋着自己。对方对自己的爱,自己没有感觉,所以很叹息的说了一句,除非你是我,才能与我常在。
三 自恋。其实,恋着的正是自己。所以,才会一个人,从镜内发展恩爱;所以,才会一个人恋不来,才会昼夜同在。
林夕精心设计了一个谜局,用几百字的歌词,勾勒出一个让听众有着各自不同想法的歌内世界。
与我常在,一个充满温馨的词语。在这首歌里,无论是三种答案的哪一种,都是充满着无奈与伤感。但种种无奈,种种伤感,都被林夕掩盖在看似与歌名保持高度一致的温馨歌词里。
也许,你也会幻想和一个人一起看戏,一起工作,一起摸索……也许,你更想和某个人同偕到老……也许,这些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睁开双眼,身边竟是谁。究竟,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念的那一个人,有没有“与我常在”?
这个问题,请你自己给你自己答案。
如今,《与我常在》已经成为了陈奕迅歌迷脍炙人口、长久不衰的金曲;不过当年,除了十大中文金曲的这个小奖,《与我常在》的打榜成绩并不那么火热,也未能引起大多数乐迷的注意。
当年谁都想不到,若干年后,这首歌会成为陈奕迅每场演唱会的压轴保留曲目;
大家更想不到的是,陈奕迅,他并未如流星般消逝,而是真正的,与你我,常在耳边,常在心底。
《与我常在》之后,陈奕迅的星途更加坦荡。1998年,凭借《我的快乐时代》这首歌的大红,陈奕迅不但举办了首场音乐会,更因专辑内的另一首大热歌曲,林振强填词的《天下无双》拿到了不少的奖项。《我的快乐时代》整张大碟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年底的叱咤乐坛颁奖礼上,当司仪宣布“叱吒乐坛至尊唱片大奖”得主是陈奕迅的《我的快乐时代》之时,在周围歌手掌声的包围声中,那时仍显青涩的陈奕迅,面露难以置信的表情——怎么会是我?!他更加想不到的是,直到2012年为止,这个奖,他已经拿了足足八次!
1999年,陈奕迅发售了《婚礼的祝福》和《幸福》两张大碟。一张国语,一张粤语。两首专辑主打歌《幸福摩天轮》《婚礼的祝福》,也恰好是幸福的正面与反面。(关于《我的快乐时代》《幸福摩天轮》的故事,请参照《夜话港乐》过往章节)。
专辑内的《飘飘飘飘》是一首陈奕迅歌曲里较为特别的歌,这种风格他倒是很少尝试,作曲依然是一直合作过来的柳重言,歌词讲述的和《天下无双》一样,是对自己的爱人倾诉,告诉对方,自己这样一个向往自由和无边无际翱翔的人,如何有了你这样的知己,“用唇边的翅膀载我飞”。这首歌曲充满的幸福感,我觉得比《幸福摩天轮》要来得更加有趣和自然。
结尾的《专家话》相当火暴过瘾,将那些把人指东指西的专家讽刺了个够。对照现在涌现出的那么多“砖家”,这首歌回味起来更加有趣。
在专辑里还附带了5首音乐会上陈奕迅翻唱他人的作品,《改造人》是他写给谢霆锋的,此次唱回自己的歌,感觉不错;《春光乍泄》少了点嬉皮,多了些厚重,与黄耀明版本谁高谁低,每个人说法不一;《垃圾》的感觉完全迥异于卢巧音版受伤小女子的心情,这次是“受伤大男人”。最后和梁汉文合唱超人主题曲以及“屎捞人”则完全属于和好友之间的恶搞,每次开演唱会,陈奕迅总会玩得很开心。
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这张《幸福》果真为陈奕迅拿到了次年的十大金曲,《幸福摩天轮》也在坊间造成了轰动效应。此后几乎每年的十大劲歌金曲中,都少不了陈奕迅的身影。
在《幸福》这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不是《幸福摩天轮》,而是《时光倒流二十年》仿佛《贝多芬与我》的续集,旋律一脉相承,但歌词意境却大不相同。
首先来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回到过去,你会改变一些什么?
这是个很傻很无聊且幼稚到极点的假设。所以,我很少去后悔,因为后悔除了让自己越来越难过,没有什么更多的好处。
但,人不就是一个矛盾的动物么?偏偏,不想做的事,越要去做……
时光倒流二十年,有一些东西,我会选择,从头来过。
当然,这首歌和上面的感想关联不大。林夕耍了一点小聪明,用这样一个煽情的标题,写出了却是一阙回味悠长的挽歌。
童年是幻想里最美好的东西。而现实,往往又不尽入人意。翻开旧时的照片,我们会对里面那个小小的自己所开心大笑,但随即又只能板起脸面对周围的社会。强烈的反差,会使人愈发怀念童年那段年代,因为它,至少能证明,如今的自己,居然也曾经纯真无邪过。所以,时光倒流二十年,我们能够重温那些快乐回忆,以及修补那些曾经留下,无法更改的遗憾。阅览你家中每道墙,拿着你歌书与你合唱,如此种种,足以。
这样一种怀缅过去的态度,我之前从未在任何一首歌曲里见过。我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那种感慨和震惊,以及随之而来的深深沉浸其中,死心塌地的折服。由此,也使得《时光倒流二十年》,成为我最爱的十首陈奕迅歌曲之一。
经历了《幸福摩天轮》的全城大热,陈奕迅成为天王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2000年,他与华星期满,陈奕迅本意续签,但此刻华星唱片开始没落,濒临破产边缘,作为一个孝子的他,希望挣多点钱帮助父亲和家庭,于是在好友谢霆锋的力邀下,加入了英皇。这件事对陈奕迅的影响重大,在英皇时期他变得无比商业,却又让他达到了事业最高峰。随即对战四大天王、父亲陈裘大锒铛入狱、遭遇英皇冷藏等等事件接连不断,在英皇的五年也是陈奕迅风波不断的五年,跟华星时代踏实做音乐的他,已经完全不同。
也许作为一个歌手来说没有必要关注他太多的花边新闻,只要踏实研究音乐就好。但不可避免的是,选择某个公司和进而选择公司安排的某些创作人,最终也会影响到其音乐的好坏。华星、英皇乃至现在环球的陈奕迅,明显看得出其差异。无论如何,在英皇时期留下那么多首饮歌,就是对乐迷最大的财富。
与华星分别在即,作为最后一张专辑,素质却远远高于其他专辑。专辑几乎尝试了陈奕迅可以尝试的曲风,从隐秘诡异的《黑夜不再来》,到暴烈刺激的《Made in Hongkong》;从黑色幽默剧《送院途中》,到温馨爱情小品《爱上你是我眼睛的错》;从挪揄愤怒的《美丽有罪》,到情景喜剧《和平饭店》,《Nothing Really Matters》超高的素质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和公司说拜拜的作品。对照英皇与陈奕迅节约时将一张专辑拆分成4张精选集拿来卖的无耻行为,对华星这家公司更应该致以崇高的敬礼。
而专辑里最的反复品味的,还是林夕+陈辉阳的作品:《黑夜不再来》。
《黑夜不再来》
如果将街灯的光线代表真爱
或者熄灯了会更发现你存在
如果日落西山灯光 普照麻木了
蒙住这双眼 令黑夜再来
谁叫我这样活该 缚起双手给你爱
爱到两脚浸没在大海 不懂再走开
熟悉的想讲再会 陌生的都很匹配
难怪我永远怀念飞灰
如果将香烟点给我 代表深爱
莫非烟熄了 会更震憾与期待
难道讨好我 等于鼓励我去歧视你
一手将心摔下来
嫌弃你 想再会 被丢低 想反悔
谁叫我要靠别人待薄才配
如果一呼气 一吸气 代表相爱
或者淹死我 会更发现你存在
如果日夜一起 想不起我曾被爱
难道分手会令感动再来
如何不后悔
《黑夜不再来》作为陈奕迅本人最喜欢的歌,我自己对于这首歌最深的有三个印象:
一是在电影《十二夜》中,作为主题曲,旋律飘忽在整个电影里。分手,吵架,复合,都会响起《黑夜不再来》的旋律;
二是在2000年的903音乐会上,Eason唱完一次《黑夜不再来》之后,停了下来,对歌迷说:“我想再唱一次《黑夜不再来》给你们听,因为我觉得刚才唱得不够好……喜欢你们能够喜欢。麻烦将灯光放暗些……”然后,一个人坐在有些清冷阴暗的舞台,慢慢唱着《黑夜不再来》;
三是在2003年演唱会上,Eason用三个八度去演绎这首歌。从最开始的低沉,到中段的压抑,再到尾段的高昂。将《黑夜不再来》这首有些爵士调皮的中板慢歌,竟然唱得近似歇斯底里。
《黑夜不再来》的作曲是陈辉阳,这位钢琴诗人在《黑夜不再来》中将Eason的声音牢牢固定在由稀稀落落的钢琴声组成的旋律上,每一个音符都配合着钢琴起落,相得益彰。
歌词本身,林夕极尽隐晦。初看可能不明白,但若细细体会,则冷暖自知。歌曲里写的,是一种纠结的感情。 “嫌弃你,想再会;被丢低,想反悔”。在一起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又追悔莫及,这是很多恋爱过的人,都曾有过的体会。
在这样的纠结里,也许只有蒙住双眼,才可以当黑夜永不再来。自己骗自己,是能骗得最彻底、最快乐的。
如何不后悔?
陈辉阳自己也曾推出过纯爵士的版本。一同推荐。
在这张《Nothing Really Matters》发售之后,离开华星的陈奕迅抛离了那份纯粹,成为传媒大众眼里“K歌之王”的他,带给乐迷更多的不同作品,以及歌内歌外更多的恩恩怨怨。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听着《明年今日》《富士山下》《一丝不挂》的时候,会怀疑,这是否和青涩唱着《幸福摩天轮》的陈奕迅,是同一个人呢?
无论如何,毁誉参半却又的确带给陈奕迅辉煌的英皇时代,跟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已经不可阻挡的来到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