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马路【普通/文艺/2B 青年聚集地——莫干山路/绍兴路/汾阳路】
上海特色马路【普通/文艺/2B 青年聚集地——莫干山路/绍兴路/汾阳路】
(图/http://weibo.com/yododo/)
1、莫干山路—普通文艺以及二逼青年共同朝拜地(罐子书屋、半度雨棚、香格纳画廊)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个虚拟,即把一座城市压缩在电脑屏幕上,那么游动的鼠标三角就是激活城市的艺术。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常常受到人们关注,他们和城市是怎样一种关系,却很少有人议论。实际上,艺术家的活动常常激活那些城市的死角,莫干山路50号,就是这样的艺术社区。
【涂鸦墙】
从昌化路进到莫干山路,独到的涂鸦文化使莫干山路有涂鸦路的美誉,那段涂鸦墙从头至尾全部是各式各样的涂鸦,需要多少人多少创作才能够成为一幅画卷啊。有整面墙涂色然后在上面写字,有画熊猫、动画等等,许多创作都值得一提。不过据说涂鸦墙就要被拆除了,如果你还没去过,在它消失之前,去感受他的独特吧!
【M50】
M50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 41000 余平方米,拥有从20 世纪30年代90年代的特色历史建筑群,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委内瑞拉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80余户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市府确定的11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罐子书屋(罐子茶馆)M50创意园区3号楼105-2室】
之所以取名"罐子",因为"瓷器是中国艺术品的标识,像个罐子,意味着简约、包容和涵养。" 罐子书屋以艺术、摄影、建筑、设计、人文类图书为主,一楼被分成快销、古董、当代艺术、设计等不同区域,种类繁多,层次鲜明。你可以挑几本感兴趣的,坐到靠窗的长桌旁,点杯台湾茶或咖啡,慢慢品咂。二楼珍藏着数百册绝版书,还有数十本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 "全是非卖品,只给贵客鉴赏哦。"想象一下,盘腿坐于二楼的榻榻米上,泡杯香茗,翻阅绝版书,会是怎样的快意和惬意呢?
【半度雨棚(Bandu Cabin)M50创意园区11号楼1楼】
在M50内,有这样一个表演艺术与文艺气氛相结合的小店,简单的食物,简单的饮料,随意的一切。人们可以窝在青藤椅里面或抬头发呆,随意而又安逸,休憩放松的好去处,它就是半度雨棚。院内常有小型的音乐会的演出,这里还卖民乐、风潮和古琴乐等的音乐CD,墙上也挂着含有韵味的古琴,突显这里特殊的气质。
莫干山路在去年的11月骑行苏州河的时候去过,其实也很一般,大致的原因可能是那么的交通有点乱,风景没有看到,灰尘吸了一把。
2、绍兴路—满溢书香的文化小路(汉源书店、绍兴路96弄-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上海昆剧院)
绍兴路是一条有名的出版街,这条路上有多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那幢楼房保持了三四十年代典雅、庄重的风格。又不失现代文化企业的时代感。绍兴路上还有几家书店,以及一些掩藏于绿荫之中的咖啡馆。一个人在这里喝咖啡看书,或是和朋友一起聚会聊天,都是一种享受......
【汉源书店-绍兴路27号】
绍兴路靠近陕西南路的那头是名气很大的汉源书屋,这是一个既是咖啡馆又是书店兼艺术展览厅的处所。汉源书屋的主人是上海摄影艺术家尔冬强先生,受了欧洲书店咖啡馆的启发而开。如今它已成为上海文化名流聚谈的首选沙龙。
汉源书屋里的书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时尚书,凡是近期荣登书市排榜的书,这里都有;另一类是老板收藏的各种画册和摄影集,多的是建筑摄影集,它们是非卖品,但可以坐下来一边品咖啡一边慢慢看,这里除了英国红茶和常规的意式美式咖啡外,还有特调的"汉源咖啡"。
【绍兴路96弄-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
绍兴路96弄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之一,许多表现老上海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都喜欢到这里来取外景,这里的居民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看到有人扛着摄像机或摄影机在弄堂里窜来窜去,也都见怪不怪,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似乎绍兴路上的文化气已浸润了他们的骨髓里。
【上海昆剧院-绍兴路9号】
绍兴路9号,有块大理石牌,上写"爱麦虞限路9号宅"。该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是法国军人俱乐部,为三层楼现代建筑,外部形态并不张扬,而内部则显露出典型的装饰艺术特征,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长长的楼梯。沿楼梯而上,可见古典吊灯,周边是狭长的彩色玻璃,墙面上是古旧的彩格窗户,透现出典雅明媚的艺术效果。尽管时光流逝了70多年,但大厅墙上叠加螺旋状的石膏装饰,还依稀可辨当初的华美印记。据称,这种"皇家气派"的格局是整个绍兴路上多类历史保护建筑中所独有。
绍兴路走没有走过不记得了。似乎不太记得这条路的名字,那么姑且就当没有走过,那天过去晃荡晃荡。
3、汾阳路—一条会说故事的音乐之路(上海音乐学院、白公馆、工艺美术博物馆)
走进汾阳路音乐的符号无处不在,马路两旁一家家琴行、乐器铺,邂逅的路人或背着提琴、或提着风琴,耳边萦绕着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在浓浓的艺术气息的浸染下你会消解在这音乐的世界里,这条街与音乐有缘,与艺术有缘。路边也有许多贩卖CD的店铺和小摊子......
【上海音乐学院】
汾阳路20号的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国立音乐学院,创办人及首任院长是我国极负盛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正对大门的是音乐学院办公楼,这幢洋楼有着砖红色的屋面和用罗马柱分隔开的宽大的西班牙式铁窗,楼上有着长长的阳台。这幢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是在沪犹太人的俱乐部,为假三层,整体有美国小住宅特色,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当年,俱乐部里设有文学小组,每周有"星期四"聚会。
【白公馆】
汾阳路150号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公馆。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鼎鼎有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外观像一架银白色的钢琴,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一直到1930年才完工。上个世纪40年代是国民党白崇禧将军的府邸,也就是台湾有名的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父亲。后来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越剧学院馆。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沿着汾阳路继续向南穿过复兴路,在紧挨着太原路的汾阳路79号就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该建筑为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住宅,正南设左右双抱露天大楼梯,平屋顶有漏空女儿墙。1905年由法租界公董局建造,外观为白色带城堡状、面积1496平方米。整座建筑,三层,平面和立面中轴线对称。楼房通体洁白,与美国白宫建筑有几分象似,故有上海小白宫美称。建筑南面是一大花园,有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樟树。
汾阳路我也不太记得了。好像是走过,但是音乐学院一直惦记着要去看看美女,一直没有去,暂且先mark吧。
![]() |
(图/http://weibo.com/yododo/)
1、莫干山路—普通文艺以及二逼青年共同朝拜地(罐子书屋、半度雨棚、香格纳画廊)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个虚拟,即把一座城市压缩在电脑屏幕上,那么游动的鼠标三角就是激活城市的艺术。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常常受到人们关注,他们和城市是怎样一种关系,却很少有人议论。实际上,艺术家的活动常常激活那些城市的死角,莫干山路50号,就是这样的艺术社区。
【涂鸦墙】
从昌化路进到莫干山路,独到的涂鸦文化使莫干山路有涂鸦路的美誉,那段涂鸦墙从头至尾全部是各式各样的涂鸦,需要多少人多少创作才能够成为一幅画卷啊。有整面墙涂色然后在上面写字,有画熊猫、动画等等,许多创作都值得一提。不过据说涂鸦墙就要被拆除了,如果你还没去过,在它消失之前,去感受他的独特吧!
【M50】
M50位于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 41000 余平方米,拥有从20 世纪30年代90年代的特色历史建筑群,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委内瑞拉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80余户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市府确定的11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罐子书屋(罐子茶馆)M50创意园区3号楼105-2室】
之所以取名"罐子",因为"瓷器是中国艺术品的标识,像个罐子,意味着简约、包容和涵养。" 罐子书屋以艺术、摄影、建筑、设计、人文类图书为主,一楼被分成快销、古董、当代艺术、设计等不同区域,种类繁多,层次鲜明。你可以挑几本感兴趣的,坐到靠窗的长桌旁,点杯台湾茶或咖啡,慢慢品咂。二楼珍藏着数百册绝版书,还有数十本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 "全是非卖品,只给贵客鉴赏哦。"想象一下,盘腿坐于二楼的榻榻米上,泡杯香茗,翻阅绝版书,会是怎样的快意和惬意呢?
【半度雨棚(Bandu Cabin)M50创意园区11号楼1楼】
在M50内,有这样一个表演艺术与文艺气氛相结合的小店,简单的食物,简单的饮料,随意的一切。人们可以窝在青藤椅里面或抬头发呆,随意而又安逸,休憩放松的好去处,它就是半度雨棚。院内常有小型的音乐会的演出,这里还卖民乐、风潮和古琴乐等的音乐CD,墙上也挂着含有韵味的古琴,突显这里特殊的气质。
莫干山路在去年的11月骑行苏州河的时候去过,其实也很一般,大致的原因可能是那么的交通有点乱,风景没有看到,灰尘吸了一把。
2、绍兴路—满溢书香的文化小路(汉源书店、绍兴路96弄-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上海昆剧院)
绍兴路是一条有名的出版街,这条路上有多家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那幢楼房保持了三四十年代典雅、庄重的风格。又不失现代文化企业的时代感。绍兴路上还有几家书店,以及一些掩藏于绿荫之中的咖啡馆。一个人在这里喝咖啡看书,或是和朋友一起聚会聊天,都是一种享受......
【汉源书店-绍兴路27号】
绍兴路靠近陕西南路的那头是名气很大的汉源书屋,这是一个既是咖啡馆又是书店兼艺术展览厅的处所。汉源书屋的主人是上海摄影艺术家尔冬强先生,受了欧洲书店咖啡馆的启发而开。如今它已成为上海文化名流聚谈的首选沙龙。
汉源书屋里的书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时尚书,凡是近期荣登书市排榜的书,这里都有;另一类是老板收藏的各种画册和摄影集,多的是建筑摄影集,它们是非卖品,但可以坐下来一边品咖啡一边慢慢看,这里除了英国红茶和常规的意式美式咖啡外,还有特调的"汉源咖啡"。
【绍兴路96弄-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
绍兴路96弄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之一,许多表现老上海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都喜欢到这里来取外景,这里的居民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看到有人扛着摄像机或摄影机在弄堂里窜来窜去,也都见怪不怪,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似乎绍兴路上的文化气已浸润了他们的骨髓里。
【上海昆剧院-绍兴路9号】
绍兴路9号,有块大理石牌,上写"爱麦虞限路9号宅"。该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是法国军人俱乐部,为三层楼现代建筑,外部形态并不张扬,而内部则显露出典型的装饰艺术特征,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长长的楼梯。沿楼梯而上,可见古典吊灯,周边是狭长的彩色玻璃,墙面上是古旧的彩格窗户,透现出典雅明媚的艺术效果。尽管时光流逝了70多年,但大厅墙上叠加螺旋状的石膏装饰,还依稀可辨当初的华美印记。据称,这种"皇家气派"的格局是整个绍兴路上多类历史保护建筑中所独有。
绍兴路走没有走过不记得了。似乎不太记得这条路的名字,那么姑且就当没有走过,那天过去晃荡晃荡。
3、汾阳路—一条会说故事的音乐之路(上海音乐学院、白公馆、工艺美术博物馆)
走进汾阳路音乐的符号无处不在,马路两旁一家家琴行、乐器铺,邂逅的路人或背着提琴、或提着风琴,耳边萦绕着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在浓浓的艺术气息的浸染下你会消解在这音乐的世界里,这条街与音乐有缘,与艺术有缘。路边也有许多贩卖CD的店铺和小摊子......
【上海音乐学院】
汾阳路20号的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国立音乐学院,创办人及首任院长是我国极负盛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正对大门的是音乐学院办公楼,这幢洋楼有着砖红色的屋面和用罗马柱分隔开的宽大的西班牙式铁窗,楼上有着长长的阳台。这幢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是在沪犹太人的俱乐部,为假三层,整体有美国小住宅特色,局部带有北欧风格。当年,俱乐部里设有文学小组,每周有"星期四"聚会。
【白公馆】
汾阳路150号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公馆。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鼎鼎有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外观像一架银白色的钢琴,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一直到1930年才完工。上个世纪40年代是国民党白崇禧将军的府邸,也就是台湾有名的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父亲。后来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越剧学院馆。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沿着汾阳路继续向南穿过复兴路,在紧挨着太原路的汾阳路79号就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该建筑为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住宅,正南设左右双抱露天大楼梯,平屋顶有漏空女儿墙。1905年由法租界公董局建造,外观为白色带城堡状、面积1496平方米。整座建筑,三层,平面和立面中轴线对称。楼房通体洁白,与美国白宫建筑有几分象似,故有上海小白宫美称。建筑南面是一大花园,有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樟树。
汾阳路我也不太记得了。好像是走过,但是音乐学院一直惦记着要去看看美女,一直没有去,暂且先mark吧。
这么全,可以好好选选了~
很实惠的旅馆
M
这些地标,作为上海人怎么能错过呢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