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领导今年所授课文中有一句 ancient Chinese proverb:“Whoever seeks revenge should dig two graves”,于是领导puzzled了,晚上来问我出处。我搜肠刮肚的想了一番,发现肚子里的油水腻住了墨水,只好实话说“我不知道,但应该不是孔子的,孔子不宣扬这个”(你知道毛人们喜欢把各种有点噱头的东西都栽赃给孔子,正所谓孔之不存,毛将焉出)。然后我在网上搜了搜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话,结果发现脏水果然又泼给了Confucius,那句话也变成了Before you embark on a journey of revenge, dig two graves。这个版本来自一出美剧《Criminal Minds》的台词,网上也很有不少小宅们在问它的对应文字。
当然真相帝总是存在的,有人就指出在wikiquote里已经有权威的辟谣了:
Misattributed
Not Chinese
Before you embark on a journey of revenge, dig two graves.
Attributed in Lillet Walters (2000) Secrets of Superstar Speakers; attributed in English sources as a "Japanese proverb" as early as 1924.
又有人指出这里的“Japanese proverb”就是“人を呪わば穴二つ”:
日本語 慣用句
人を呪わば穴二つ(ひとを のろわば あな ふたつ)
1.人を呪うにはそれなりの覚悟が必要だという事。転じて、安易に他人を恨むことを戒める。
語源・由来
平安期、加持祈祷を生業とした陰陽師は、人を呪殺しようとするとき、呪い返しに遭うことを覚悟し、墓穴を自分の分も含め二つ用意させたことに由来。
某当红(or小众,随便吧,反正这年头非主流是主流)日漫画家曾用过,我们译做“欲咒人者,须掘二穴”。
上面的引文我不懂,不过我们家领导据说是当然能看懂的,所以很慷慨的奖励了我一个嫉妒的白眼。
事情到这一步应该算完美解决了。然而有搜索癖的人总会搜搜孔子在里面到底闹的那桩,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大段文字:
孔子曰:「欲咒他以泄其忿,倾轧之言、不以明咒他。而意之所向则以属他,或狡诈而遏人也,或诡谲而欺人也。欲忿而不肯露,欲露而不肯明,欲不咒而难忍,必为咒而后快。怒之至而为咒,咒之出而欲行,欲以自口倾轧之言,作他倾轧之祸兆,诡矣哉!其毒之极邪,理昧而不知自反,情逆而不知自平。屈于人者、其怨隐以伏,其怒暴以出,其恨蓄以复,其言刻以毒。胜于人者、其词烈以酷,其言强以辱。辱者屈,屈而不服,故倍以覆。一念不平,则怒而不释。一言不信,则雠而不解,或愿其殃祸,或愿其倾败,或愿其死亡,或愿其疾病、盗贼、水火、讼狱,或愿其雷殛、天诛。忿之所激,口为之泄。念之所生,言为之中。不如其咒应,而不休。咒之罪、已在必罚。自咒以咒他人之罪,更所必诛。诡毒之罪,宜倍而报。」
这段话说的就是咒人要遭报应的,出处是道教的《天律圣典》。
子见老子归,三日而不谈,原来是被他后世徒孙们气的,哭笑不得。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
1. 小日本很好学的,什么鸡零狗碎的都学。
2. 世界是圆的,一系列的谬误也许就表示成真理的样子。
3. 考据无止境。
PS: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Confucius circa 450 BC).
这个签名档的知识产权也不是孔子的,也不是蒙台利梭或者富兰克林,大约真是我们中国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儒效篇》
又Ps:东坡《艾子杂说》中一则:
艾子一日观人诵佛经者, 有曰:“咒咀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艾子喟然叹
曰:“佛, 仁也, 岂有免一人之难, 而害一人之命乎? 是亦去彼及此, 与夫不爱者何异也?”因谓其人曰:“今为汝体佛之意而改正之, 可者乎? 曰:‘咒咀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两家都没事。”
儒与释与道,果然混搭。
当然真相帝总是存在的,有人就指出在wikiquote里已经有权威的辟谣了:
Misattributed
Not Chinese
Before you embark on a journey of revenge, dig two graves.
Attributed in Lillet Walters (2000) Secrets of Superstar Speakers; attributed in English sources as a "Japanese proverb" as early as 1924.
又有人指出这里的“Japanese proverb”就是“人を呪わば穴二つ”:
日本語 慣用句
人を呪わば穴二つ(ひとを のろわば あな ふたつ)
1.人を呪うにはそれなりの覚悟が必要だという事。転じて、安易に他人を恨むことを戒める。
語源・由来
平安期、加持祈祷を生業とした陰陽師は、人を呪殺しようとするとき、呪い返しに遭うことを覚悟し、墓穴を自分の分も含め二つ用意させたことに由来。
某当红(or小众,随便吧,反正这年头非主流是主流)日漫画家曾用过,我们译做“欲咒人者,须掘二穴”。
上面的引文我不懂,不过我们家领导据说是当然能看懂的,所以很慷慨的奖励了我一个嫉妒的白眼。
事情到这一步应该算完美解决了。然而有搜索癖的人总会搜搜孔子在里面到底闹的那桩,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大段文字:
孔子曰:「欲咒他以泄其忿,倾轧之言、不以明咒他。而意之所向则以属他,或狡诈而遏人也,或诡谲而欺人也。欲忿而不肯露,欲露而不肯明,欲不咒而难忍,必为咒而后快。怒之至而为咒,咒之出而欲行,欲以自口倾轧之言,作他倾轧之祸兆,诡矣哉!其毒之极邪,理昧而不知自反,情逆而不知自平。屈于人者、其怨隐以伏,其怒暴以出,其恨蓄以复,其言刻以毒。胜于人者、其词烈以酷,其言强以辱。辱者屈,屈而不服,故倍以覆。一念不平,则怒而不释。一言不信,则雠而不解,或愿其殃祸,或愿其倾败,或愿其死亡,或愿其疾病、盗贼、水火、讼狱,或愿其雷殛、天诛。忿之所激,口为之泄。念之所生,言为之中。不如其咒应,而不休。咒之罪、已在必罚。自咒以咒他人之罪,更所必诛。诡毒之罪,宜倍而报。」
这段话说的就是咒人要遭报应的,出处是道教的《天律圣典》。
子见老子归,三日而不谈,原来是被他后世徒孙们气的,哭笑不得。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
1. 小日本很好学的,什么鸡零狗碎的都学。
2. 世界是圆的,一系列的谬误也许就表示成真理的样子。
3. 考据无止境。
PS: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Confucius circa 450 BC).
这个签名档的知识产权也不是孔子的,也不是蒙台利梭或者富兰克林,大约真是我们中国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荀子•儒效篇》
又Ps:东坡《艾子杂说》中一则:
艾子一日观人诵佛经者, 有曰:“咒咀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艾子喟然叹
曰:“佛, 仁也, 岂有免一人之难, 而害一人之命乎? 是亦去彼及此, 与夫不爱者何异也?”因谓其人曰:“今为汝体佛之意而改正之, 可者乎? 曰:‘咒咀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两家都没事。”
儒与释与道,果然混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