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引言
说起读这本书的契机,是由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推崇。菲茨杰拉德虽然没有像海明威和村上春树那样被大家所熟知,但他的小说却得到了这两位杰出作家的一致好评。村上春树更是把菲茨杰拉德视为他的“老师、大学及文学伙伴”,将他看做“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看清自己位置的一件标志”,他经常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有的篇目甚至读了几十遍,虽然故事早就烂熟于心,但随便翻到哪一页他都可以看下去,从来没有失望过。村上春树是我喜爱的日本作家之一,他这样极力地推荐自然而然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菲茨杰拉德写出的小说究竟如何动人心魄,能让一位极优秀的作家奉为文学“圣经”。于是,我翻开了菲茨杰拉德最为著名的这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二、内容简介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以“我”尼克的视角叙述。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是尼克的邻居。他的家富丽堂皇,在他如花园般的宅院里,经常举办一些宴会,有很多社会上的名流光顾参加。尼克身边人对他的描述更增添了这位邻居的神秘色彩。一次,尼克被邀请去参加盖茨比先生的宴会,几次接触下来两人成为了朋友。尼克逐渐了解到盖茨比的一段感情旧事——他曾和自己远亲表妹黛西相爱,因为盖茨比当时还只是个穷小子,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盖茨比一直对黛西念念不忘,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和黛西重逢。在尼克的帮助下,他和黛西再次相遇,虽然此时的黛西已经结婚生子,但两人又再度重坠爱河。谁知这却是悲剧的开始。在一次聚会中,黛西的丈夫汤姆察觉到了两人的关系不寻常。他在怒气之下揭露了盖茨比的虚假经历,黛西也在争吵中惊醒,她已不再爱盖茨比。盖茨比与黛西驾车回城途中,黛西失手撞死了车行老板的老婆,同时也是自己丈夫的情妇茉特尔。盖茨比为爱替黛西顶下罪名,最终,也为这爱,献上了他的生命。
三、结构
《了不起的盖茨比》篇幅不长,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故事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其紧凑充满悬念的情节与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处。每章的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 “我”初到西卵,与黛西、汤姆及贝克共进晚餐;
第二章 初见汤姆情妇茉特尔;
第三章 受邀参加宴会,初识盖茨比;
第四章 了解到盖茨比与黛西之间的往事;
第五章 在“我”的帮助下,盖茨比与黛西最终相见;
第六章 黛西与汤姆参加盖茨比的宴会;
第七章 汤姆与盖茨比的争吵、茉特尔的意外身亡;
第八章 盖茨比的回忆及盖茨比之死;
第九章 无人的葬礼。
按照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尾声,小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二两章,这两章描写了两次聚会,看似只是作者漫无目的的回忆,但却为整本小说做了很重要的铺垫——交代了小说中出现的主要环境和人物关系,两次聚会中关于盖茨比简短而又不明了的对话,更为盖茨比究竟是何人物设下悬念。接下来,“我”神秘的邻居盖茨比终于出现,在第三章到第六章中,情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故事的一角已被掀开,我们已知不会有个寻常的结局,但正像主人公对自身的命运无法预知一样,我们仍不能料想小说会迎来怎样的尾声,盖茨比究竟能如愿和黛西走到一起吗?我们充满着好奇。随即,迎来了小说的高潮部分,变动如飓风般来的突然猛烈,盖茨比所构筑的关于黛西的幻想城堡在那个下午土崩瓦解,然而,五年来都为这幻想而活的盖茨比,必须为它划上一个句号。他沉浸在自己对黛西的爱中,无法醒来,也不甘愿醒来。他为她忘记了自我,最后甚至舍弃了自我,献出了生命,才为这可悲的感情划上了一个如血的句点。故事的尾声是小说的第九章,盖茨比的葬礼只有“我”、盖茨比父亲和“猫头鹰”先生三人参加,盖茨比死后,人们马上将他遗忘,甚至忘记了他曾给予他们的那些欢乐、那些恩惠,当初宴会的欢声笑语早已远去,热闹的场面也仿佛只是梦中出现的幻景。盖茨比的葬礼在凄风苦雨中透着无限的凄凉,而“我”也看清了人世的丑恶面目,带着对盖茨比的深深怀念,回到了家乡。
四、主要人物特征
{汤姆•布坎农}
“曾经是纽黑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家里非常有钱”、“ 三十多岁的人”、“身体健壮,头发稻草色,嘴边略带狠相,举止高傲。两只炯炯有神的傲慢的眼睛已经在他脸上占了支配地位,给人一种永远盛气凌人的印象。即使他那会像女人穿的优雅的骑装也掩藏不住那个身躯的巨大的体力——他仿佛填满了那双雪亮的皮靴,把上面的带子绷得紧紧的。他的肩膀转动时,你可以看到一大块肌肉在他薄薄的上衣下面移动。这是一个力大无比的身躯,一个残忍的身躯”、“他说话的声音,又粗又大的男高音,增添了他给人的性情暴戾的印象。他说起话来还带着一种长辈教训人的口吻,即使对他喜欢的人也一样”、“奇怪的是他会因为读了一本书而感到沮丧。不知什么东西在使他从陈腐的学说里摄取精神食粮,仿佛他那壮硕的体格的唯我主义已经不再能滋养他那颗唯我独尊的心了”……
小说的开始就毫不掩饰“我”对汤姆的不喜欢。“我”眼中的汤姆有着庞大的身躯,举止粗俗,自负狂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歧视黑人,思想浅薄。在他对待妻子黛西的态度上,还可以看出他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自私贪婪。
{黛西}
“她的脸庞忧郁而美丽,脸上有明媚的神采,有两只明媚的眼睛,有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
黛西最初给文中的“我”的印象是美丽、热情的,但后来的“我”慢慢发现,黛西是个非常拜金、崇尚物质的女孩,她矫揉造作,对盖茨比虚情假意。对于为她而死的盖茨比,她甚至冷酷到在盖茨比葬礼时连一束花都没有送上。
{乔丹•贝克}
贝克是一位著名高尔夫球员,而“我”对贝克的了解,也都大多来自于报纸报道。这里作者采用了侧面的描写。贝克给公众的印象并不好,还有比赛作假之嫌。贝克吸引文中“我”
的地方,在于她的高傲,和一种自我保护似的神秘。然而“我”并没有爱上她,随着相处的深入,“我”开始渐渐厌恶她虚伪的面具,并最终离开了她。
{杰伊•盖茨比}
“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这足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你一辈子也不过能遇见第二次。它面对——或者似乎面对——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他了解你恰恰到你本人希望被了解的程度,相信你如同你乐于相信你自己那样,并且教你放心他对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得意时希望给予别人的印象。恰好在这一刻他的笑容消失了——于是我看着的不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汉子,三十一二岁年纪,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几乎有点可笑。在他作自我介绍之前不久,我有一个强烈的印象,觉得他说话字斟句酌。”
作者简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盖茨比的形象:文质彬彬,谦虚谨慎,亲切自然。他喜爱称作别人“老兄”,总是让人倍感亲近地拍拍别人的肩膀。他年轻富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在众人的猜测中,他是个深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继承万贯家产,游历四方,甚至还有人说他曾杀过人,但他见到黛西的时候也会紧张得像个孩子,有着天真、单纯的一面。在别人热闹的时候,他总是孤身一人冷眼旁观,超然于一切俗世的喧嚣之上。
五、语言
在文学中,彻底地追求语言的微妙性是每一位作家都想要达成的目标。菲茨杰拉德在语言运用方面已相当娴熟,能够把当时的情景、心理的活动,用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善用隐喻,例如“每逢我根据某种明白无误的迹象看出又有一次倾诉衷情在地平线上喷薄欲出的时候”、“汤姆和贝克小姐,两人中间隔着几英尺的暮色”、“月亮和晚餐的酒菜一样,无疑也是从包办酒席的人的篮子里拿出来的”等等,这些语句总是能让你细细品味,其中透露着的浅浅淡淡的幽默也总是能让你会心一笑。他的语言比喻形象,细腻流畅,有着乐曲一样的音律和诗一般的节奏感,并用词考究。
六、文中线索、意象及写作手法
小说中充斥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聚会,全书也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这些聚会的场景,这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一条线索,每一次的聚会都会推动情节的发展。
“绿灯塔”和“埃克尔堡大夫”广告牌的那双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绿灯塔”已成为指引盖茨比生活方向的一个坐标,它象征着黛西。“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两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样子真古怪,并且尽管我离他很远,我可以发誓他正在发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又小又远”,预示着这梦本是遥不可及的,虚幻的。而“埃克尔堡大夫”广告牌的那双眼睛则如一双上帝之眼,冷眼旁观发生的悲剧,仿佛一切事情他早已掌控,有一种嘲讽的意味。
小说采用第三者的叙述方法,主人公“我”在小说中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可信,说明“我”的叙述是很客观的。这种叙事方法,使我们既体会了盖茨比的痛苦,又对他怀有深深的同情,能够更立体地看整个故事的经过。
七、结语
约翰•凯里在他的《阅读的至乐:20世纪最令人快乐的书》中也推荐了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他在书中说:“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公认的经典,具有永久的魅力。他的如同希腊悲剧一般简单紧凑的情节像喷泉四周的人工彩虹一样,流露出怀疑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百读不厌的原因所在。”
迄今为止,我已经是第三遍读这部小说,每次都沉浸在他荡气回肠的故事中,其中史诗一般的咏叹和细腻富有哲思的语句也久久令人回味,我也似乎明白这部小说能使村上春树那么喜爱的原因。人们悲伤于盖茨比的死,但比起看清现世的丑恶,他的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他所生活过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美好,他眼中的黛西也永远是那么迷人美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黛西,每个人都是汤姆,都是贝克,谁又能像盖茨比一样活得那么洒脱,对生活永远充满着憧憬和热情,对现实总是抱有天真热切地幻想。我想这正是盖茨比让我们喜爱并让我们铭记的原因。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不论现实如何残酷,就让我们像盖茨比一样充满着希望吧,因为这希望是照亮现实的光,是我们相信和不妥协的力量。
说起读这本书的契机,是由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推崇。菲茨杰拉德虽然没有像海明威和村上春树那样被大家所熟知,但他的小说却得到了这两位杰出作家的一致好评。村上春树更是把菲茨杰拉德视为他的“老师、大学及文学伙伴”,将他看做“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看清自己位置的一件标志”,他经常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有的篇目甚至读了几十遍,虽然故事早就烂熟于心,但随便翻到哪一页他都可以看下去,从来没有失望过。村上春树是我喜爱的日本作家之一,他这样极力地推荐自然而然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菲茨杰拉德写出的小说究竟如何动人心魄,能让一位极优秀的作家奉为文学“圣经”。于是,我翻开了菲茨杰拉德最为著名的这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二、内容简介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以“我”尼克的视角叙述。主人公杰伊•盖茨比是尼克的邻居。他的家富丽堂皇,在他如花园般的宅院里,经常举办一些宴会,有很多社会上的名流光顾参加。尼克身边人对他的描述更增添了这位邻居的神秘色彩。一次,尼克被邀请去参加盖茨比先生的宴会,几次接触下来两人成为了朋友。尼克逐渐了解到盖茨比的一段感情旧事——他曾和自己远亲表妹黛西相爱,因为盖茨比当时还只是个穷小子,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盖茨比一直对黛西念念不忘,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和黛西重逢。在尼克的帮助下,他和黛西再次相遇,虽然此时的黛西已经结婚生子,但两人又再度重坠爱河。谁知这却是悲剧的开始。在一次聚会中,黛西的丈夫汤姆察觉到了两人的关系不寻常。他在怒气之下揭露了盖茨比的虚假经历,黛西也在争吵中惊醒,她已不再爱盖茨比。盖茨比与黛西驾车回城途中,黛西失手撞死了车行老板的老婆,同时也是自己丈夫的情妇茉特尔。盖茨比为爱替黛西顶下罪名,最终,也为这爱,献上了他的生命。
三、结构
《了不起的盖茨比》篇幅不长,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故事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其紧凑充满悬念的情节与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处。每章的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 “我”初到西卵,与黛西、汤姆及贝克共进晚餐;
第二章 初见汤姆情妇茉特尔;
第三章 受邀参加宴会,初识盖茨比;
第四章 了解到盖茨比与黛西之间的往事;
第五章 在“我”的帮助下,盖茨比与黛西最终相见;
第六章 黛西与汤姆参加盖茨比的宴会;
第七章 汤姆与盖茨比的争吵、茉特尔的意外身亡;
第八章 盖茨比的回忆及盖茨比之死;
第九章 无人的葬礼。
按照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尾声,小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一、二两章,这两章描写了两次聚会,看似只是作者漫无目的的回忆,但却为整本小说做了很重要的铺垫——交代了小说中出现的主要环境和人物关系,两次聚会中关于盖茨比简短而又不明了的对话,更为盖茨比究竟是何人物设下悬念。接下来,“我”神秘的邻居盖茨比终于出现,在第三章到第六章中,情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故事的一角已被掀开,我们已知不会有个寻常的结局,但正像主人公对自身的命运无法预知一样,我们仍不能料想小说会迎来怎样的尾声,盖茨比究竟能如愿和黛西走到一起吗?我们充满着好奇。随即,迎来了小说的高潮部分,变动如飓风般来的突然猛烈,盖茨比所构筑的关于黛西的幻想城堡在那个下午土崩瓦解,然而,五年来都为这幻想而活的盖茨比,必须为它划上一个句号。他沉浸在自己对黛西的爱中,无法醒来,也不甘愿醒来。他为她忘记了自我,最后甚至舍弃了自我,献出了生命,才为这可悲的感情划上了一个如血的句点。故事的尾声是小说的第九章,盖茨比的葬礼只有“我”、盖茨比父亲和“猫头鹰”先生三人参加,盖茨比死后,人们马上将他遗忘,甚至忘记了他曾给予他们的那些欢乐、那些恩惠,当初宴会的欢声笑语早已远去,热闹的场面也仿佛只是梦中出现的幻景。盖茨比的葬礼在凄风苦雨中透着无限的凄凉,而“我”也看清了人世的丑恶面目,带着对盖茨比的深深怀念,回到了家乡。
四、主要人物特征
{汤姆•布坎农}
“曾经是纽黑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之一”、“家里非常有钱”、“ 三十多岁的人”、“身体健壮,头发稻草色,嘴边略带狠相,举止高傲。两只炯炯有神的傲慢的眼睛已经在他脸上占了支配地位,给人一种永远盛气凌人的印象。即使他那会像女人穿的优雅的骑装也掩藏不住那个身躯的巨大的体力——他仿佛填满了那双雪亮的皮靴,把上面的带子绷得紧紧的。他的肩膀转动时,你可以看到一大块肌肉在他薄薄的上衣下面移动。这是一个力大无比的身躯,一个残忍的身躯”、“他说话的声音,又粗又大的男高音,增添了他给人的性情暴戾的印象。他说起话来还带着一种长辈教训人的口吻,即使对他喜欢的人也一样”、“奇怪的是他会因为读了一本书而感到沮丧。不知什么东西在使他从陈腐的学说里摄取精神食粮,仿佛他那壮硕的体格的唯我主义已经不再能滋养他那颗唯我独尊的心了”……
小说的开始就毫不掩饰“我”对汤姆的不喜欢。“我”眼中的汤姆有着庞大的身躯,举止粗俗,自负狂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歧视黑人,思想浅薄。在他对待妻子黛西的态度上,还可以看出他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自私贪婪。
{黛西}
“她的脸庞忧郁而美丽,脸上有明媚的神采,有两只明媚的眼睛,有一张明媚而热情的嘴”……
黛西最初给文中的“我”的印象是美丽、热情的,但后来的“我”慢慢发现,黛西是个非常拜金、崇尚物质的女孩,她矫揉造作,对盖茨比虚情假意。对于为她而死的盖茨比,她甚至冷酷到在盖茨比葬礼时连一束花都没有送上。
{乔丹•贝克}
贝克是一位著名高尔夫球员,而“我”对贝克的了解,也都大多来自于报纸报道。这里作者采用了侧面的描写。贝克给公众的印象并不好,还有比赛作假之嫌。贝克吸引文中“我”
的地方,在于她的高傲,和一种自我保护似的神秘。然而“我”并没有爱上她,随着相处的深入,“我”开始渐渐厌恶她虚伪的面具,并最终离开了她。
{杰伊•盖茨比}
“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这足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你一辈子也不过能遇见第二次。它面对——或者似乎面对——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他了解你恰恰到你本人希望被了解的程度,相信你如同你乐于相信你自己那样,并且教你放心他对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得意时希望给予别人的印象。恰好在这一刻他的笑容消失了——于是我看着的不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汉子,三十一二岁年纪,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几乎有点可笑。在他作自我介绍之前不久,我有一个强烈的印象,觉得他说话字斟句酌。”
作者简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盖茨比的形象:文质彬彬,谦虚谨慎,亲切自然。他喜爱称作别人“老兄”,总是让人倍感亲近地拍拍别人的肩膀。他年轻富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在众人的猜测中,他是个深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继承万贯家产,游历四方,甚至还有人说他曾杀过人,但他见到黛西的时候也会紧张得像个孩子,有着天真、单纯的一面。在别人热闹的时候,他总是孤身一人冷眼旁观,超然于一切俗世的喧嚣之上。
五、语言
在文学中,彻底地追求语言的微妙性是每一位作家都想要达成的目标。菲茨杰拉德在语言运用方面已相当娴熟,能够把当时的情景、心理的活动,用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善用隐喻,例如“每逢我根据某种明白无误的迹象看出又有一次倾诉衷情在地平线上喷薄欲出的时候”、“汤姆和贝克小姐,两人中间隔着几英尺的暮色”、“月亮和晚餐的酒菜一样,无疑也是从包办酒席的人的篮子里拿出来的”等等,这些语句总是能让你细细品味,其中透露着的浅浅淡淡的幽默也总是能让你会心一笑。他的语言比喻形象,细腻流畅,有着乐曲一样的音律和诗一般的节奏感,并用词考究。
六、文中线索、意象及写作手法
小说中充斥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聚会,全书也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这些聚会的场景,这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一条线索,每一次的聚会都会推动情节的发展。
“绿灯塔”和“埃克尔堡大夫”广告牌的那双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绿灯塔”已成为指引盖茨比生活方向的一个坐标,它象征着黛西。“他朝着幽暗的海水把两只胳膊伸了出去,那样子真古怪,并且尽管我离他很远,我可以发誓他正在发抖。我也情不自禁地朝海上望去——什么都看不出来,除了一盏绿灯,又小又远,也许是一座码头的尽头。”“又小又远”,预示着这梦本是遥不可及的,虚幻的。而“埃克尔堡大夫”广告牌的那双眼睛则如一双上帝之眼,冷眼旁观发生的悲剧,仿佛一切事情他早已掌控,有一种嘲讽的意味。
小说采用第三者的叙述方法,主人公“我”在小说中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可信,说明“我”的叙述是很客观的。这种叙事方法,使我们既体会了盖茨比的痛苦,又对他怀有深深的同情,能够更立体地看整个故事的经过。
七、结语
约翰•凯里在他的《阅读的至乐:20世纪最令人快乐的书》中也推荐了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他在书中说:“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公认的经典,具有永久的魅力。他的如同希腊悲剧一般简单紧凑的情节像喷泉四周的人工彩虹一样,流露出怀疑的味道,这就是我们百读不厌的原因所在。”
迄今为止,我已经是第三遍读这部小说,每次都沉浸在他荡气回肠的故事中,其中史诗一般的咏叹和细腻富有哲思的语句也久久令人回味,我也似乎明白这部小说能使村上春树那么喜爱的原因。人们悲伤于盖茨比的死,但比起看清现世的丑恶,他的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他所生活过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美好,他眼中的黛西也永远是那么迷人美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黛西,每个人都是汤姆,都是贝克,谁又能像盖茨比一样活得那么洒脱,对生活永远充满着憧憬和热情,对现实总是抱有天真热切地幻想。我想这正是盖茨比让我们喜爱并让我们铭记的原因。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不论现实如何残酷,就让我们像盖茨比一样充满着希望吧,因为这希望是照亮现实的光,是我们相信和不妥协的力量。
-
陶linl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5-08 12:07:40
豬歲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便利店橱窗展览 3.8万次浏览
- 民生节目中的有趣人类观察 102.4万次浏览
- 我关于幼儿园的记忆 21.1万次浏览
- 动画片中的时尚美学 79.1万次浏览
- 动漫中令人难忘的城市形态 32.8万次浏览
- 全球寻找招财猫大赛 27.7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