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青春有梦飞扬——飞扬话剧团五周年庆典演出侧记(来自一名老团员)
风雨交加的夜晚,漆黑陡峭的后山,疯娘跌跌撞撞地向上爬着,终于她看到了那株桃树,儿子最爱吃的桃子就在上面挂着,她不禁将自己颤颤巍巍的双手伸了过去,随着一声惨叫,疯娘和桃子一起跌落了山崖,可她仍在竭尽全力地艰难地爬行着,爬向那散落在地的桃子……丈夫和儿子找来了,弥留中的她带着一贯的傻笑将桃子递给了儿子,“娘——”儿子痛彻心扉的哭喊在后山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闻韶楼报告厅响起;眼泪,源于内心的眼泪从在座观众的眼角滑落。随着最后一场剧《疯娘》的圆满结束,为期四天的飞扬话剧团五周年庆典演出也拉下了它真情的帷幕,然而四天来,它带给人的震撼与感动却久久弥漫在观众的心底。
正如飞扬话剧团团长陈少兵所说,“从师生情、友情、爱情到亲情,飞扬人渴望用不同的精彩与大家一起体会人生百味。”从12月1日的《天堂的风铃》,无私的教授用爱驱散了学生心理上的阴影,重重谜团解开后,展现给大家的是最纯粹最透明的心灵,在风铃犹如天籁般响起时,观众的心灵也受到了一次净化;到12月2日《暗恋桃花源》,一个剧组同时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等待,不同的寻找,却是一样的爱,时而幽默搞笑,时而催人泪下;而12月3日的《最期之诗》,用现代意识流的手法带领着观众去体味爱的感觉,去珍惜身边一直被忽略的美好;直到12月4日的《疯娘》,演员收放自如的表情,自然娴熟的演技再现了永恒的母爱,也让现场的观众找到了久违的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飞扬人在舞台上淋漓尽致的表演,更多的还是他们台下的付出与牺牲,以及彼此之间亲如一家的友好氛围。为了这短短的四个晚上,他们排练了整整一个多月,没有周末的概念,没有放松的念头,别人午休时,他们在排,别人逛街时,他们在练,甚至在睡梦中,他们也在说台词。许多07级的团员要上晚自习,放学后已经是九点多钟了,他们仍旧匆匆地赶去排练,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他们也不会放弃。周末他们更是从早到晚不离排练地点,往往是等他们记起吃饭时,团里人带过来的饭菜早已变得冰凉。
由于四个剧都要排,而飞扬的排练教室空间又有限,他们就在二号楼三楼的天台上排练,11月的天气已经是开始变冷了,风也有些刺骨了,可这一切都没能阻挡他们,“团里有些女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女,可以说是娇生惯养,在排剧时她们通常都冻得脸颊发紫,可没有一个抱怨的。”剧中有很多跪戏,摔戏、哭戏,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他们在排练时就力求真实,于是腿摔青了,膝盖出血了,眼睛哭肿了,可没有人退缩。为了演好《疯娘》中瘸腿的家宝,演员甚至可以在腿上绑一个多月的胶带……
随着演出时间的一天天临近,大家的心弦绷得更紧了,休息时间也越来越少了。11月28日下午,当团长陈少兵推开排练室门的一刹那,他的眼角湿润了,那一刻格外的安静,大家有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边放着摊开的剧本,有的躺在凳子上,有的支着胳膊,安睡的面孔上掩饰不了的疲倦,旁边是吃了一半儿的饭。“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所见到的那一幕……”再谈起当日的情形,陈少兵仍是满脸的激动。
台上的演员在努力着,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在默默地付出着。为了准确无误地做好灯光,负责追光的同学记了满满一本子追光的具体位置及注意要点,不断地揣摩、练习;负责音效的同学为了找到合适的垫乐会听上三四百首曲子,不厌其烦;四个剧中有两个剧没有台词,只有视频,导演就熬了四个通宵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电脑上打出来。没有道具,大家一起出去联系,能借的借,借不到的大家就凑钱买。《暗恋桃花源》需要一个香炉,剧中女主角要从家中拿,可她姥姥认为家中香炉拿出去不吉利,百般阻挠,她就用计“偷”了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个人都尽自己努力使话剧接近完美。
排剧过程中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道具基本上解决了,服装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像《暗恋桃花源》,需要很多古装,他们跑遍了潍坊各个戏剧服装出租店,联系了潍州剧院,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无奈之下,他们就去小商品城批发来了布料,由团里04级学设计的李淑玲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精心设计,和团里女生们一起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精心准备、自信团结的飞扬人站在舞台上,向所有的观众展示着他们青春的风采,飞扬着心中年轻的梦想。当华美的幕布缓缓拉下时,观众沸腾了,飞扬人沸腾了,报告厅沸腾了,“因为年轻,我们要让青春无悔,因为有梦,我们要让梦想飞扬,飞扬明天更美好!”飞扬人的声音响彻报告厅。
“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拼命奋斗的日子是那个人这一生中最最珍贵的回忆。我们每个飞扬人都有了这个回忆。”团中已经大三的吴建强这样说。是啊,尽管将来有一天他们会离开飞扬,可一起哭过,一起笑过的日子会在他们心的底片上留下永恒,或许将来他们不会再演戏,可他们的青春与梦想曾如花儿般在这个舞台绽放过。正如飞扬团歌中唱到的那样:“等到那一天,我们渐渐老去,我相信这一片天,会记住我们的笑脸……”
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闻韶楼报告厅响起;眼泪,源于内心的眼泪从在座观众的眼角滑落。随着最后一场剧《疯娘》的圆满结束,为期四天的飞扬话剧团五周年庆典演出也拉下了它真情的帷幕,然而四天来,它带给人的震撼与感动却久久弥漫在观众的心底。
正如飞扬话剧团团长陈少兵所说,“从师生情、友情、爱情到亲情,飞扬人渴望用不同的精彩与大家一起体会人生百味。”从12月1日的《天堂的风铃》,无私的教授用爱驱散了学生心理上的阴影,重重谜团解开后,展现给大家的是最纯粹最透明的心灵,在风铃犹如天籁般响起时,观众的心灵也受到了一次净化;到12月2日《暗恋桃花源》,一个剧组同时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等待,不同的寻找,却是一样的爱,时而幽默搞笑,时而催人泪下;而12月3日的《最期之诗》,用现代意识流的手法带领着观众去体味爱的感觉,去珍惜身边一直被忽略的美好;直到12月4日的《疯娘》,演员收放自如的表情,自然娴熟的演技再现了永恒的母爱,也让现场的观众找到了久违的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飞扬人在舞台上淋漓尽致的表演,更多的还是他们台下的付出与牺牲,以及彼此之间亲如一家的友好氛围。为了这短短的四个晚上,他们排练了整整一个多月,没有周末的概念,没有放松的念头,别人午休时,他们在排,别人逛街时,他们在练,甚至在睡梦中,他们也在说台词。许多07级的团员要上晚自习,放学后已经是九点多钟了,他们仍旧匆匆地赶去排练,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他们也不会放弃。周末他们更是从早到晚不离排练地点,往往是等他们记起吃饭时,团里人带过来的饭菜早已变得冰凉。
由于四个剧都要排,而飞扬的排练教室空间又有限,他们就在二号楼三楼的天台上排练,11月的天气已经是开始变冷了,风也有些刺骨了,可这一切都没能阻挡他们,“团里有些女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女,可以说是娇生惯养,在排剧时她们通常都冻得脸颊发紫,可没有一个抱怨的。”剧中有很多跪戏,摔戏、哭戏,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他们在排练时就力求真实,于是腿摔青了,膝盖出血了,眼睛哭肿了,可没有人退缩。为了演好《疯娘》中瘸腿的家宝,演员甚至可以在腿上绑一个多月的胶带……
随着演出时间的一天天临近,大家的心弦绷得更紧了,休息时间也越来越少了。11月28日下午,当团长陈少兵推开排练室门的一刹那,他的眼角湿润了,那一刻格外的安静,大家有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边放着摊开的剧本,有的躺在凳子上,有的支着胳膊,安睡的面孔上掩饰不了的疲倦,旁边是吃了一半儿的饭。“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所见到的那一幕……”再谈起当日的情形,陈少兵仍是满脸的激动。
台上的演员在努力着,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在默默地付出着。为了准确无误地做好灯光,负责追光的同学记了满满一本子追光的具体位置及注意要点,不断地揣摩、练习;负责音效的同学为了找到合适的垫乐会听上三四百首曲子,不厌其烦;四个剧中有两个剧没有台词,只有视频,导演就熬了四个通宵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电脑上打出来。没有道具,大家一起出去联系,能借的借,借不到的大家就凑钱买。《暗恋桃花源》需要一个香炉,剧中女主角要从家中拿,可她姥姥认为家中香炉拿出去不吉利,百般阻挠,她就用计“偷”了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个人都尽自己努力使话剧接近完美。
排剧过程中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道具基本上解决了,服装又成了一个大问题,像《暗恋桃花源》,需要很多古装,他们跑遍了潍坊各个戏剧服装出租店,联系了潍州剧院,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无奈之下,他们就去小商品城批发来了布料,由团里04级学设计的李淑玲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精心设计,和团里女生们一起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精心准备、自信团结的飞扬人站在舞台上,向所有的观众展示着他们青春的风采,飞扬着心中年轻的梦想。当华美的幕布缓缓拉下时,观众沸腾了,飞扬人沸腾了,报告厅沸腾了,“因为年轻,我们要让青春无悔,因为有梦,我们要让梦想飞扬,飞扬明天更美好!”飞扬人的声音响彻报告厅。
“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拼命奋斗的日子是那个人这一生中最最珍贵的回忆。我们每个飞扬人都有了这个回忆。”团中已经大三的吴建强这样说。是啊,尽管将来有一天他们会离开飞扬,可一起哭过,一起笑过的日子会在他们心的底片上留下永恒,或许将来他们不会再演戏,可他们的青春与梦想曾如花儿般在这个舞台绽放过。正如飞扬团歌中唱到的那样:“等到那一天,我们渐渐老去,我相信这一片天,会记住我们的笑脸……”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