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不少难能可贵的新意,但解了谜却没能解惑

18年首轮看了印象不错,19年二轮又去复习了一下,主要是再品味品味另外看看有没有什么修改调整(不过似乎没什么变动,医生的独白好像比之前多了些)。虽说沾了不少剧本的光,但还是看到了不少难能可贵的新意,算是这两年看的人艺出品的戏中的佳作了,好像是第一次给人艺戏打4星。
亮点和新意更多还是体现在舞美技术上。我对灯光呼啦圈感觉倒并不是特别满意,只能说还不错很抽象有创意,但还是稍显简陋和单薄了,毕竟六边形更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线性的、平面的箍,在需要情绪渲染的高潮桥段难以形成环绕包裹男主角的那种人境合一的浸没感和融合感,表现力局限较大,力度、美感也差点火候。正好前不久天桥刚看过原版《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舞台是个立方体盒子,利用多面投影技术取得了印象非常深刻的效果(当然钱也没少花)。相较于六边形灯,我倒更喜欢黑色的背景布。最开始那段少年与马亲昵的段落实在惊艳,手法朦胧含蓄简洁有效,堪称神来之笔(不过19年二刷时感觉没有第一次棒了,幕布后模拟马的道具似乎在形态具象性上差点意思,灯光效果还可以再美化)。后面光斑闪烁犹如马的眼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只用了这两次。其实蛮可以多加利用,其艺术表现潜力感觉大于灯环。另外刺瞎马眼时少年是对着灯环表演的,与背景马眼闪烁的承载物也不太统一。
踢踏舞很不错,不知道国外版本是不是也有,要是咱们的首创更要给导演和演员点个赞了。舞蹈步点和马蹄声可以再贴合些。
本剧让我想起电影《沉默的羔羊》,女探员在对变态杀人狂进行心理分析探寻作案动机的同时,自己也逐步坦露心声解开心结(当然是在霍普金斯扮演的心理医生的诱导逼迫下完成的),其实杀人狂和女探员的心理问题都是与人的某些本性相关的。相较于《羔羊》精彩的双向心理分析与对抗,《伊库斯》里医生与男孩之间的对手戏显得有些不太对等,医生还是稍显高高在上上帝视角了。
另外,有些关键点交代得并不清楚,最后又不了了之,不知是不是原剧本的先天缺陷。比如,医生逐渐对自己的职业以及社会规范产生质疑和困惑有点莫名其妙,用他做的那个梦来解释非常牵强生硬。男孩有个性有激情不假,但已经超过了一定限度,心理治疗和适当惩戒是必要的,以避免纯真天性被扼杀为借口否定、抛弃必要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简直就是不切实际,这种刻意装高尚、假温情的心灵鸡汤喝着甜美实则有毒。男孩坦露心声后全剧在医生的一番人生感悟中结束,但少年的心结解开了吗?医生的困惑消散了吗?没有答案。两个半小时后留下的只是类似看完悬疑推理作品之后的感觉——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仅此而已。事件的缘由是探究清楚了,但解了谜却没解惑,不仅主人公不知道何去何从,对我们观众而言也少了些启迪和触动,这是我感觉此戏的一大缺憾,19年二刷后仍没有改观。
其实我觉得既然本土化,不妨步子迈得再大些,身段再放低一些,少一些高大上的宗教信仰,多一些接地气的情欲本能,更纯粹点反而更能触动人。比如前半部往宗教和信仰上靠还是有些刻意和牵强,别说国内宗教信仰背景,即便是设身处地地至于英国那种环境,少年的宗教信仰的形成以及一些略显极端的行为仅仅靠戏中母亲的影响来铺垫还是远远不够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我倒是倾向于把马看成少年的性启蒙的媒介和性幻想的对象,马作为信仰更多体现在是生理上而不是精神上。这样处理我并不觉得低俗,毕竟食色性也。另外父母夫妻生活的不协调、男孩夜晚裸体骑行(据说国外曾有全裸出演的不知真假)、父子电影院相遇其实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另外,从生活经验看,很多人在进行性爱、如厕时常常伴有怕被窥视的恐惧感,一些人因此会忌讳在床附近设置镜子,一些人在私密行为前会把猫狗等颇具灵性的宠物关在门外。剧中少年过激的行为正是出于这种说不清来由的与生俱来的恐惧,更何况马在少年心中几乎是初恋情人和梦中女神般的存在,在六匹马的众目睽睽之下与女孩亲昵使得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在精神背叛与情欲本能的取舍煎熬中少年崩溃了。这样事件的来龙去脉更顺理成章,观众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所以我宁愿放弃假大空的说教和刻意拔高,宗教还是少谈为妙,太玄虚也不符合国情。正如男孩母亲所说孩子的行为完全是个人导致,和家庭影响关联也不大。所以不如去掉一些包袱,更淋漓尽致更纯粹地去展现人的本性和本能,也许能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