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里的女人们

看的是2016年10月份吴越那一版,大概是我个人对《大宅门》的感情比较深,要求也苛刻一点。之前有人说,排这出戏难,因为观众难免会将它与影视剧做比较。我比较想说的是,会比较的不仅是观众,演员若将自己的角色局限在电视剧演绎的那一面,甚至做了参考,那也是让观众挺尴尬的。说几个印象深的点↓↓↓
👏🏻先说最喜欢的,白玉婷。这个角色也是这个故事当中最令我感动、敬佩的。整场演出看下来,这位演员也是为数不多没有受影视剧影响、演别人角色的人。相比蒋雯丽死不回头的那种倔强,她表达的更多是白玉婷的纯粹。查了一下,这位演员参演话剧版挺久了,看来也是不断的在揣摩。
👏🏻雷恪生老先生一出场,全场掌声雷动。想不到这位81岁高龄的老戏骨,在舞台上丝毫不减当年。他给我的感觉,不是演戏,而是平行世界的王喜光出现在七爷面前(多少也和影视剧中他演过这个角色有关);不是念台词,而是说出了王喜光所想。也就是吴樾跟他对戏,否则这么自然的表演,一般人还真未必能接的住。
👏🏻吴樾演的好那是意料之中的,其实话剧选取的这些篇章,大多还是围绕大宅门的女人们,七爷这个人物反而弱化了一些。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樾在每个年龄段的细节处理,尤其是台词上面,真是下足了功夫的。
💔白文氏的台词处理有些刻意模仿斯琴高娃,尤其是摘匾那一段儿。挑不出毛病,但是作为整台话剧的正式开篇,的确是不够出彩。
💔话剧版本的黄春、杨九红、李香秀是由同一位演员出演的。这位是不是头一回参与我不清楚,但可能也跟演员本身的阅历有关,春儿跟香秀演起来游刃有余,杨九红倒是也不违和,就是那种风韵和后期的绝望还差了一股劲儿。后面香秀让占元念招牌,依然是模仿着斯琴高娃的语气,难道是导演这么排的戏?
💔这场没有刘佩琦参演,有点失落,不过好在年轻演员把三老太爷演的不错。
💔摘匾那一幕,董掌柜说话太过铿锵有力字正腔圆,而且能听的出来刻意用胸腔共鸣把声音变厚实,很奇怪,至少跟二奶奶不在一个次元。
散场时,看到很多白发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退场,特别感动。当真是一代人的记忆。
前几天有幸现场观看了法制晚报采访郭宝昌老先生,其实也是为了京剧大宅门做宣传。拜访结束后我跟老先生说,京剧我实在一窍不通,本来都选了座,后来觉得还是别浪费一个席位、留给真正懂得人。不过我是真的爱大宅门,今年的话剧票已经买好了。老先生有点惊讶的看着我,他说,早听我采访是不是就去看京剧了?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