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の人民公敌

从新文化运动时期上海戏剧协社《娜拉》的公演,到曹禺对易卜生的学习与借鉴,再到今天林兆华对《人民公敌》的全新复排,可以说易卜生在中国影响深远且经久不衰。
形式即内容
林兆华用演员排剧的形式来替代稀疏平常的、观众可以想象到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段的形式,有些初次看话剧的观众自然内心是有些疑问了,他们是没背熟台词吗?当然不是。这一版本还原了广大观众所好奇的排演现场,排演现场究竟是谁来操控呢?
不得不说,胡军戏里戏外的角色安排。戏里他是被孤立的人民公敌,戏外却成了操控全局的导演,可以指挥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嗯,这种具有强烈反差性的角色安排,增加了剧中人物的矛盾性,也让观众更加以看官的心理来解构他们心目里的整部剧,不论是戏里还是戏外。
这种戏中戏的形式打破了观众脑中应该有的现实主义戏剧的原型,给这样一出严肃的社会问题剧,添了一丝轻松愉悦的气息。如果是按照原模原样剧本的完全呈现,那么我相信肯定会稍显无聊。
而在林兆华的复排中,各个演员不时跳出角色,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直接对话,不仅增加了整出戏的戏剧性与喜剧效果,跳脱出了传统而又死板的现实主义路数,而且让观众游离在现实与虚幻中间,因为愚蠢的人民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可这实际上也并不是打破第四堵墙,因为他们是在排演现场。
人权?女权?
林兆华在继承易卜生的基础上,更是也延续了《玩偶之家》、《群鬼》的所探讨的主题,即家庭妇女究竟应不应该有自主思想?
女权主义,归结到底只是在追求人权,所谓人人平等,女权主义者只是在追求跟男人一样平等的权益罢了。
在剧中,当胡军对龚丽君说:“你演的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不需要那么有文化!”龚丽君露出了失望的深情,然后接着与胡军继续演着对手戏,可情绪却没有之前那么高涨了。
这一片段让我想到了《玩偶之家》的娜拉,《群鬼》中的阿尔文太太,传统腐朽思想下的牺牲品,而剧中这一家庭妇女的桥段也应该只是对这两部剧主题的延续,还有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衔接。
总结:雅俗共赏,令人深省,观众即是人民。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