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愤世嫉俗者都曾是理想主义者
Book of Mormon很好看,以至于最近精神不济的我坚持了三个小时也没有睡着。且这种好看不完全是南方公园的套路,最后都颇有些大结局的味道了,虽然口味还是很重。周二的晚场人很多,满满的。我的后面坐了一排白人奶奶们,估计是啥老年协会统一组织来看。我还在想,这些奶奶们就是思想再前卫,年龄在这儿放着呢,不是老辈christians也是catholics,这怎么能接受得了对宗教的嘲弄和满口f**k。
然后中场休息的时候,出来看到一个穿着精致粉色套装的老奶奶,憋得脸都红了,断断续续委屈得不得了对她的老伙伴们说:“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are laughing. This is not funny at ALL! ” 然后一个格子衬衫西装裤的爷爷宽慰地拍拍她手背,把她用臂膀揽着,用很哄小孩的口气轻轻慢慢地说“It is funny, just … (后面没听到)”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同龄人就是有不符年龄的单纯。呵呵,这不是都老奶奶了还一样单纯么。
什么样是我觉得单纯的表现呢?一天在车上,一个mm说,她看傅雷家书,说对终身伴侣的要求就是三点,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还有一个什么来着?另一个人接上:开阔的胸襟。对对!大家都很激动,纷纷声称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我回家问gxj,“你什么时候看的傅雷家书?”-“初中”,“我也是,可是为什么我初中时候的感受别人现在还有呢?”-“你初中时候怎么感受?”,“觉得写得太好了啊!父慈母爱啊,为什么有家庭这么高贵,又懂文学又懂艺术,精神高尚修养又好。经常往日记本上抄。”-“那你现在什么感受?”“后来觉得,这么高贵回来不过两抔骨灰,活都活不下去的人一定有问题。” -“哦,我初中看就觉得一家人,父母跟孩子这样说话,实在是太可怕了。” “可你那时候觉得写得好么?” -“觉得啊,我以前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好吗?”
对啊,我以前也是啊,以前日记本上抄的,纵然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也有“前尘似海,古屋不在”,可惜gxj从来就看不上余光中,他愤世嫉俗向来要比我高一个段数,即便如此,那天不知道在哪看人家问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现在都在干什么,还是勾起来我俩的不堪回首的青葱回忆。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看B卷的一等奖section,记得很多文章都提到东爱,还记得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啥啥《流星刹那划过天际》,经常看得眼睛湿湿的再去做卷子啥的,但是却完全想不起来内容是什么了,于是我当晚做了一件很让我后悔的事情,就是去搜了那篇文章。第一句是“水婧是一个很冷的人,水婧很喜欢水,水婧是水瓶座”,看到这里,我合上电脑哈哈哈仰天长笑,呵呵呵,这种星座开头的文章怎么可能是我的菜,但是我接下来又做了一件更加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接着看完了。这这是个毛线啊,不就是一个空洞无味的男俊女美的歪歪不要钱的早恋故事么,什么林荫大道啊,什么“他们在那一代已经算是长久的了”,什么“记住我们的故事”,笑喷了好吗?我怎么会喜欢这种文章,脑子被踢了么。但是gxj接下去的一句话其实说明了原因,“我不记得这篇了,但我记得一等奖有篇叫《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啊啊,我也记得的!”怪不得呢,首届新概念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参赛选手一般高中快要上大学,我看他们写十几岁的尾巴都有一种好沧桑好沉重岁月好遥远的感觉。现在我们站在二十几岁的尾巴上啊,妈蛋啊,感受再一样要死了啊,十几年白活了啊。
我会不遗余力嘲笑自己的从前,同时忘记很多事情。但是嘲笑的背后是什么呢,嘲笑往往是心虚羡慕又无能为力的掩饰。被嘲笑的对象一般自己都不自知地有着更好的状态,我羡慕单纯的心态,我知道过去自己更幸福,我不想知道已经知道的很多事情,但是我回不去了,而且我不是一个人。
这太合理地解释了gxj和我都特别喜欢南方公园。如果硬说parker和stone是本质上和我们相似的人,那真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笑掉大牙了,但是我没法抑制这种不要脸的想法。南方公园交错着对现实的嘲笑,对命运天注定的叹息,和一丝丝对理想的追求。每次stan对kyle说i am your friend 或者wendy或者谁谁说 i learn something today的时候,就是理想主义在闪光的时候。每次cartman骂kyle啊杀token啊欺负这个那个干各种坏事但是又过得很爽的时候,就是愤世嫉俗者的无奈。现实如此,不是你觉得不公平它就不这样了。而内心焦灼太多矛盾的想法的人往往行事不正经,所以南方公园剩下的部分就塞满了各种胡说八道,恶心重口。
book of mormon也是,它讨论其实是宗教的形成,宗教的实质。这其实也是南方公园一个很喜欢的话题。制片人当然不出意外地对宗教持一贯的嘲笑态度。对行为准则越严格越怪癖的宗教嘲笑得越厉害也自然容易理解。但是这世界上有痛苦,有一些矛盾激烈无法决解。编剧也同意把纯虚幻的东西作为精神寄托来缓解矛盾是可行的办法。剧终所有的人某种程度都得到了心灵平静的归宿,所以我之前说不失为一种大结局。类似的结局,在南方公园kyle唱a lonely Jew in christas的那集(我相信别的集也有)出现过,形式上地信念和内心真实的愿望得到了妥协。
人的诉求不同,能引起其认同感的事物也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是。那天在公司厕所边的墙上看到人的涂鸦“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以前没听过,觉得很好(谁再说码农没文化)。回来查了一下,竟然是李白的宿醉之作,不禁嘲笑自己,这种“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的消沉调调从来都是gxj的口味,怎么竟然我也当真起来,以前是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句子不入眼的。但是又想到,中国人在得意之时都是儒学家,在失意时才是道学家,也就释然了。
然后中场休息的时候,出来看到一个穿着精致粉色套装的老奶奶,憋得脸都红了,断断续续委屈得不得了对她的老伙伴们说:“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are laughing. This is not funny at ALL! ” 然后一个格子衬衫西装裤的爷爷宽慰地拍拍她手背,把她用臂膀揽着,用很哄小孩的口气轻轻慢慢地说“It is funny, just … (后面没听到)”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同龄人就是有不符年龄的单纯。呵呵,这不是都老奶奶了还一样单纯么。
什么样是我觉得单纯的表现呢?一天在车上,一个mm说,她看傅雷家书,说对终身伴侣的要求就是三点,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还有一个什么来着?另一个人接上:开阔的胸襟。对对!大家都很激动,纷纷声称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我回家问gxj,“你什么时候看的傅雷家书?”-“初中”,“我也是,可是为什么我初中时候的感受别人现在还有呢?”-“你初中时候怎么感受?”,“觉得写得太好了啊!父慈母爱啊,为什么有家庭这么高贵,又懂文学又懂艺术,精神高尚修养又好。经常往日记本上抄。”-“那你现在什么感受?”“后来觉得,这么高贵回来不过两抔骨灰,活都活不下去的人一定有问题。” -“哦,我初中看就觉得一家人,父母跟孩子这样说话,实在是太可怕了。” “可你那时候觉得写得好么?” -“觉得啊,我以前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好吗?”
对啊,我以前也是啊,以前日记本上抄的,纵然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也有“前尘似海,古屋不在”,可惜gxj从来就看不上余光中,他愤世嫉俗向来要比我高一个段数,即便如此,那天不知道在哪看人家问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现在都在干什么,还是勾起来我俩的不堪回首的青葱回忆。我记得那时候最喜欢看B卷的一等奖section,记得很多文章都提到东爱,还记得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啥啥《流星刹那划过天际》,经常看得眼睛湿湿的再去做卷子啥的,但是却完全想不起来内容是什么了,于是我当晚做了一件很让我后悔的事情,就是去搜了那篇文章。第一句是“水婧是一个很冷的人,水婧很喜欢水,水婧是水瓶座”,看到这里,我合上电脑哈哈哈仰天长笑,呵呵呵,这种星座开头的文章怎么可能是我的菜,但是我接下来又做了一件更加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接着看完了。这这是个毛线啊,不就是一个空洞无味的男俊女美的歪歪不要钱的早恋故事么,什么林荫大道啊,什么“他们在那一代已经算是长久的了”,什么“记住我们的故事”,笑喷了好吗?我怎么会喜欢这种文章,脑子被踢了么。但是gxj接下去的一句话其实说明了原因,“我不记得这篇了,但我记得一等奖有篇叫《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啊啊,我也记得的!”怪不得呢,首届新概念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参赛选手一般高中快要上大学,我看他们写十几岁的尾巴都有一种好沧桑好沉重岁月好遥远的感觉。现在我们站在二十几岁的尾巴上啊,妈蛋啊,感受再一样要死了啊,十几年白活了啊。
我会不遗余力嘲笑自己的从前,同时忘记很多事情。但是嘲笑的背后是什么呢,嘲笑往往是心虚羡慕又无能为力的掩饰。被嘲笑的对象一般自己都不自知地有着更好的状态,我羡慕单纯的心态,我知道过去自己更幸福,我不想知道已经知道的很多事情,但是我回不去了,而且我不是一个人。
这太合理地解释了gxj和我都特别喜欢南方公园。如果硬说parker和stone是本质上和我们相似的人,那真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笑掉大牙了,但是我没法抑制这种不要脸的想法。南方公园交错着对现实的嘲笑,对命运天注定的叹息,和一丝丝对理想的追求。每次stan对kyle说i am your friend 或者wendy或者谁谁说 i learn something today的时候,就是理想主义在闪光的时候。每次cartman骂kyle啊杀token啊欺负这个那个干各种坏事但是又过得很爽的时候,就是愤世嫉俗者的无奈。现实如此,不是你觉得不公平它就不这样了。而内心焦灼太多矛盾的想法的人往往行事不正经,所以南方公园剩下的部分就塞满了各种胡说八道,恶心重口。
book of mormon也是,它讨论其实是宗教的形成,宗教的实质。这其实也是南方公园一个很喜欢的话题。制片人当然不出意外地对宗教持一贯的嘲笑态度。对行为准则越严格越怪癖的宗教嘲笑得越厉害也自然容易理解。但是这世界上有痛苦,有一些矛盾激烈无法决解。编剧也同意把纯虚幻的东西作为精神寄托来缓解矛盾是可行的办法。剧终所有的人某种程度都得到了心灵平静的归宿,所以我之前说不失为一种大结局。类似的结局,在南方公园kyle唱a lonely Jew in christas的那集(我相信别的集也有)出现过,形式上地信念和内心真实的愿望得到了妥协。
人的诉求不同,能引起其认同感的事物也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是。那天在公司厕所边的墙上看到人的涂鸦“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以前没听过,觉得很好(谁再说码农没文化)。回来查了一下,竟然是李白的宿醉之作,不禁嘲笑自己,这种“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的消沉调调从来都是gxj的口味,怎么竟然我也当真起来,以前是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句子不入眼的。但是又想到,中国人在得意之时都是儒学家,在失意时才是道学家,也就释然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