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创作心得(不算剧评)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这部剧的编导崔起超,一个非科班出身的野生独立戏剧人,《清洗》是公演我的第一部作品。之前在北京演后谈的时候就总会有观众问,你为什么写这样一个故事?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个故事?它想表达什么?随着《清洗》去往其他城市,因为管控等诸多限制,我再无缘到场与观众现场交流,索性写在这里,期待与看到它的有缘人隔空对话。
首先,《清洗》创作之初,就是按照一个剧场中的正剧来写的——以古典的、传统的王尔德式的佳构剧的形式,它并不先锋。而在我最初的剧本中,还保留着许许多多对于“剧场空间”的想象。当时的我向往剧场空间,也没想到“进剧场”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情。多次不同区域审批被毙。除非换人物、换题材否则不许通过。我和身边的许多独立创作者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大家也都在寻求各种解决方式——删改剧本或选择戏剧演出之外的表述方式,“新空间戏剧”“沉浸戏剧”因还处于监管灰色地带而被许多人采纳。如果类似的形容曾给你带来困扰和误导,我很抱歉,这些词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标榜独立和特殊的装逼词语,它只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生存策略。我当然没有权利和资格要求买票进场的观众接纳和理解,只是不希望有关于此的更多误解。
其次,关于《清洗》的创作初衷。就像许多创作者的处女作一样,这部作品来自于我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经历。我有很好的朋友母亲就是个小姐,当时叫“三陪”,我的母亲也曾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出去城市打工。她们的遭遇和经历,是我们儿时最大的恐惧和害怕面对的东西。这些情绪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积压在我们心里。直到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黄盈盈等主诸位老师的调查研究,让我看到“小姐”及其他社会边缘群体真实的遭遇。于是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缓缓成型,如果有这样一对人物关系,他们既是小姐与客人、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审视者与被审视者,既带有情侣般的暧昧又带有一点母子的感情,他们的关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流动的,这样的关系会不会很有意思——这就是创作的初衷。它最初的确不涉及更宏大的、更深刻的社会关照。当然,为了避免我厌恶的创作者对边缘群体的某种消费倾向,我在创作中翻阅了大量研究资料和田野采访资料,咨询了性社会学专业的相关朋友,力图在完整的戏剧结构的基础上,能够呈现这个群体更真实、丰富、更全面的面貌。所以在人物塑造上,我让Bobo这个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她当然不是这个群体,但我希望观众可以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更多可能。
再次,关于第三幕的处理。如我前面所说,李林翰这个人物某种程度上是我个人的映射,我希望通过他反思自己身上的脆弱、虚伪、懦弱,那些经过高等教育可能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来的居高临下审视他人的道德感、自以为是的虚荣心,同样,这个人人物身上也承载着我自儿时起就一直回避的恐惧、担忧、焦虑和矛盾。作为一个成长于单亲家庭环境的的男人,我希望我的母亲可以像Bobo一样“酷”,这样我就不需要面对她的牺牲以及由她的牺牲给我带来的无尽的内疚和自责;同样,我也很庆幸我的母亲没有在去往城市,面对更多的诱惑和可能时候就我抛下,因为正是她的“沉重的又无微不至的爱”,让我现在依然有底气去保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倾向。或许正是这样矛盾的态度和纠葛的心理,让我在第三幕的时候暴露出一种倾向性的摇摆。我承认,这是我,此时的局限,也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在过往的排练中,我也一直跟合作的女演员探讨,给予她们一定的空间。她们可以主动选择,面对崩溃的、暴力的李林翰,是选择靠近、选择安慰,还是保持之前的状态,或选择进一步的嘲弄、远离,不同成长背景下的女演员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也正是一个个不同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拓展了这部剧的表现空间和生命力。感谢她们。
最后,就像我之前在各种场合提到过的,《清洗》的剧本归根结底是一个故事,是一个带有田野研究色彩和学术背景的故事,它并不等同于真实的田野,里面的人物也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调查者。它只是碰巧承载着一个从小被母亲带大,经过长久性压抑,对性与性别有浓厚兴趣,对性别议题的讨论和对自身性别的反思;它无意介入观众的生活或告诉观众一个多么深刻的道理。它只是希望提供一个入口,观众可以由它“看见”主流社会中被遮蔽的角落、主流“悲惨”叙事中人的更多可能;它无意展现某个群体的全貌(除了更复杂的口述史研究也很难有文艺作品做到),只是希望观众借由它,可以看到的多一点,理解的多一点,共情的多一点。仅此而已。
最后的最后,感谢每一位买票进场的观众。感谢大家对中国本土原创戏剧的支持。如果这部剧能有一点触动你或产生一些之前没有过的思考,我就很开心了;如果这部剧让你失望、浪费时间甚至愤怒,我很抱歉,为所有可能发生的误导,为我自身性别与认知的局限。
对我来说,戏剧本来是将一直是一个跟自己、跟世界交流的渠道,是审视自身和这个世界的渠道。所以我会一直写下去的,哪怕像现在这样每场只有几十位观众,我相信只要坚持的够久,有朝一日它可以“走进剧场”,接受跟多的意见、批评和可能出现的赞美。
愿戏剧之神眷顾每一位热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