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评】舞台改编逆袭拯救原版 — 百老汇音乐剧《红磨坊 Moulin Rouge》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3/16/2022, Al Hirschfeld Theatre
没看之前
和一般观众一样一知半解吐槽“红磨坊”就是个赚快钱的点唱机 Juke Box 音乐剧,除了砸钱“一无是处”……
看完之后
哎嘛这是什么 guilty pleasure,越看越上头!好多漂亮小姐姐、好多帅气小哥哥!好多五光十色、亮瞎双眼的美术设计和编舞!剧情是什么,逻辑是什么,主题深刻又是什么,舔狗舔到大脑宕机了!
(看到这里,你大概明白这估计是一个十分狂热的赞美公文,介意的或者本来就不喜欢本剧的朋友可以右转退出了)
不知道还有谁记得,当年刚引进《红磨坊》公映的时候,还是打着“20世纪三大歌舞片”、“凄美爱情悲剧”的旗号。本着看一出好莱坞版《Devdas》心态,结果被原片闹剧一样在悲喜剧反复横跳的剧情给劝退了,哪怕妮可美得再惊心动魄、结尾再凄凉也丝毫没有感动。不仅没有感动,时隔多年后想起来还是被肉麻到一身鸡皮疙瘩。
嘿,你猜怎么着。我这是第一次见到比起电影,更适合搬上舞台的剧。放进电影里分外肉麻和狗血的情节设计,端上舞台后居然无比贴合。对嘛,我们观众就是要去夜店玩的,俗人就喜欢看花花绿绿、没啥内涵但感官刺激十足的演出。而本剧不管是舞美、灯光、编舞还有服装,够俗艳,够火辣,不是Kinky胜似Kinky,整场演出精准踩在那条Kinky的红线,来回反复碾压观众XP。如果是熟悉美国滑稽戏 Burlesque,甚至哪怕就是喜欢《猫》那种热热闹闹的风格,就一定不会讨厌《红磨坊》的眼花缭乱,恨不得长出一千只眼睛,把每一个动作、色彩,每一个小配角的互动都尽收眼底,那种舞台特有的活力四射啊。
流行歌曲 juke box 倒没怎么烦到我,倒是周围美国观众好投入,尤其他们对这些歌比我更熟悉,好几次换曲子他们比我更能get到歌词插入的笑点,笑得哗哗的,而我则没啥特别反应。重新整合后的编曲特别棒,比如第二场开演的那首三曲混编的“Bad Romance”。人生有多少次机会听正统百老汇出身的演员现身演唱 Lady GaGa 呢。
以为没人可以超越原电影妮可基德曼,但是,但是!超越不了不代表我们不能欣赏其他模样的Satine!我看的周三日场女主是替演的Ashley Loren。灯光一打,女主从天而降时,我当场想说只想跪下来,递上拐杖:姐姐请尽情抽打我!谁不愿意怜爱看似强势实则纯情脆弱的黑发雪肤、红唇大长腿美人呢。整个一个历经磨难依然闪耀的白雪公主啊!
另外本作的反派“公爵”安德烈也是一大惊喜。原版演员气质偏弱,然而音乐剧却选了一个酷似原版男主角伊万麦克格雷格的熟男上台。妈的哪里来的妖艳贱货与大魔王合体,冷血大“总裁”,那西装小马甲束腰和大长靴穿的,那Kinky眼线瞄得,大背头油光水滑的,那满当当快要爆炸的胸肌,咱换个场景“公爵”可以直接走进小黄书演霸道男主,绑架囚禁SM强制爱任你挑,我绝对不会抱怨。
男主Christian人物形象苍白到没救了。就算是百老汇圈各位最爱的AT老师,我和他又不熟总不能逼着我现场当粉丝吧。这不怪演员,原版连伊恩麦克格雷格这样的实力派都救不回来,说明从根子上这个角色就是“工具人”,负责推送剧情、引发矛盾。要不是主角光环太明显,“公爵”人设太不zzzq,谁想选Christian当YY对象啊(还是说我XP暴露花痴反派过猛hhh)
本作意外地比原版电影更煽情。其实想想很正常,电影毕竟看的是导演的视角,导演觉得感动的地方,观众不一定感同身受。剧院在意的是整体氛围与情感烘托,每个观众都是自己的“摄像机”,剪辑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只要沉浸去了那个气氛,多多少少都有点影响。
再来舞台技术下的功夫不少。光是打光的色彩设计与冷暖转换就非常加分了,艳丽的红色属于俱乐部的热闹,蓝色是冰冷的贫穷,绿色衬托“公爵”的恶意,当角色一无所有时,所有布景不再,只剩下纯粹的黑。内涵很直接,但就是管用啊。另外音乐剧在故事情节上相对紧凑不少,狗血只要不泛滥就是适当的抒情;不过男女主谈恋爱部分依然很拖沓,那是没办法了,原版就这样。没关系,我们看群演和舞美就够了呀!设计细节是真的丰满,每场戏方方面面都有照顾到。反正每次他俩深情对唱时,我目光就游移到后面,专心数布景上的亮片。
以及群舞配合音乐与情感宣泄的侵略压迫感,去掉了原版结尾悲剧前的舞台表演,使得悲伤情绪更加连贯。同时配角的戏份令人印象深刻,男主的两位好基友(特别是暗恋Satine的那位),俱乐部原老板,甚至China Doll,哪个角色不比主角更有魅力更吸引人。没有他们,恐怕就品不出剧本藏在深处的悲凉,可以说是全剧组共同努力,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撒狗血”,才能把老套的情节焕发出新彩。难怪最后Satine躺在男主怀里时,周围的北美大妞们啜泣得一把鼻涕一把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