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本身就是注定会走向绝望和死亡的无底洞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误会》这场话剧的故事核是非常有意思的。离家多年的男人发了财成了家,回到家乡住进母亲和妹妹开的酒店,竟成了一位陌生的异乡人。久日被困在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母亲和妹妹一直在这间住客稀少的酒店里做着杀掉旅客收纳他们财产的勾当,男人的到访,并没有打破这次寻常杀人计划的实施。但它能够成为某种挖掘黑暗叩击人性的转折点吗?
善良的男人希望从母亲和妹妹那里找到一些人与人相处的感情,希望从这间旅店中找到家的感觉,他说他想帮助她们,给她们快乐。这些宕人心怀的温存反而变成了激起凶手嫉妒和欲望的催化剂,妹妹的角色,是始终绷紧了一根强硬心弦的“恶”的状态,奔向远方一望无际的大海,过上远离旅馆,远离贫穷与罪恶的生活是她心底最真实的渴求,但欲望越大,扭曲越深,大海也会成为让人淹没令人窒息的深渊,“误会”本身就是一张注定了会走向绝望和死亡的无底洞。
在话剧的舞台呈现上,可以看得出演员们都在很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的角色,尤其是饰演母亲和妈妈的两位演员,有段扮演黑猫对峙厮打的段落设计得很有原始张力,但整体的问题是剧情设计导致演员始终被困在同一种情绪里,只有一再地下沉,没有上扬或者转变的亮点,这似乎也是全剧目前最明显的问题。戏剧会选择恰当地采用投放影像、安插音乐的方式来营造情绪最高潮的梦境感,营造出现实与愿望的反差,这一方面丰富了舞台的多重表现力,另一方面则弱化了戏剧本身表演之间的冲突的力量,这种无力感就仿佛观众看到真相被揭开之后,男主已经死亡离场,只能靠母女二人声嘶力竭的念白来营造一种“事后高潮”,母亲自杀后,妹妹的餐桌戏继续演完了这场毫无悔意且依然保有戾气的黑暗颓丧的结尾。男主死去的灵魂也无法重返舞台进行一场阴阳相隔的三人对话,相对比,结尾妻子和妹妹的对话比较无力,用两个失去了所爱之人,被世界“抛弃”的女人做共情线实在有些牵强了。分明是一家人,却“演”出陌生人之感,且周围没有他人插足,这其中必然存在很多不合理,但需要强行让人信服的点。这样的情节其实也属于一种“戏中戏”的架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它应可以被做得更好。
周末的演出结束后,天降大雨,观众被堵剧场门边,很久没有散退。夏日总如此,雨水太多,都来冲刷一下时人心中郁结吧。
(ps 这部剧内容其实有些难解读,周日下午场很多家长带孩子去看,有点好奇家长会怎么跟他们解释情节,用一句“演得不错”来包容一切?北京大麦超剧场的整体剧场管理制度再加强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