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天赐-一个时代的苦痛
《牛天赐》2019.12.24
方旭导演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内部观摩
重点说在前面:本场结束时间(包含一次中场休息 以及最后的谢场)大概在10:50 如果有住的偏远一点的小伙伴注意一下
《牛天赐》依旧秉承着方旭老师个人风格的统一性,无论在全男班的设定 服装上的设计一体化还是改编老舍著作的火候拿捏,都还是那个让人熟悉的味道,但明显与《老舍五则》《两马》 不同的在于导演完全退居幕后之后,《牛天赐》有些那么一股青春感
首先这股青春感来自于演员,演员里无论是郭麒麟与阎鹤祥这种跨界选手,还是其他演员们的都是新人演员,他们在演绎老北京味儿的戏剧上都有着一些独特感。其次在于音效,“老”故事“新”技术,除去很多一部分传统乐器如三弦儿 铜锣外,全程是有两位乐队老师现场使用电吉他与多功能音效电子琴组成的,毕竟17个演员要演68个角色,两个乐队老师怎么能跑得了?
另一点新得单独拿出来说一下,那就是舞台设计。前几部导演的舞美都是精细打磨过整而简的风格,在独角戏《我这一辈子》里更是如此,在《牛天赐》的舞台设计相对前作就已经堪称复杂了,三个方向都使用了木头以及草簸箩构型,塑造出无数孤独的稻草人即视感。换景主要利用了道具的升降,侧台主要通过推拉脚下的木条来辅助主舞台切割空间,划分场景
有趣的是牛天赐长大之前一直有一个人形玩偶,人形玩偶的表情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在舞台上空的脸部造型里投影出来的,除去表情在这个脸上还会出现文字导赏 天气变化等等,大家可以留意下
《牛天赐》这个故事的讲述人十分巧妙,不再是一个参与者而是一个见证者石墩儿(阎鹤祥饰)来穿插起这个故事,一方面石墩儿独特的定位让这个故事更生动,另一方面无“人”讲述让其更突然出悲凉性。郭麒麟在台上的细节 调度看出来是对戏是真的下功夫了,相声演员的台词固然不成问题,可从襁褓中只会哭泣的婴儿到有自己想法的成年人,这个角色本身成长是全方位的,最直观的可以看到他走路与跑的速度状态,其次是他内心快乐的满足于对抗现实的反叛的情绪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结束后突然发觉大林的与牛天赐的精神层面匹配度太高了
如同舞台上一直存在的稻草人设计,伴随着牛天赐的孤寂感与对现实生活反叛,让人在场里场外感会到刺痛皮肤的寒冷与悲伤,牛天赐仿佛知道自己要什么,可最后洗锦铅华剩下的却只有那对石墩儿,假如换一种可能他会活的更好,还是在那个时代下总避免不了苦痛,只可惜没有假如
安利给每个看过这条repo的人,小剧透:其中一段大林会走过来并坐到台前,前排福利表示:真的太近了,伸手能摸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