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逝的剧情简介 · · · · · ·
民国二十四年,暮春初夏。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唯一的女研究员顾静薇,迎来了脾气颇难对付的助理瞿健雄。
正值科研朝不保夕的乱世穷途,旧者已破,然新者未成。这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也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唯一的女研究员顾静薇,迎来了脾气颇难对付的助理瞿健雄。
正值科研朝不保夕的乱世穷途,旧者已破,然新者未成。这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也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
春逝的演出版本 · · · · · · ( 添加版本 )
春逝的剧评 · · · · · · ( 全部 114 条 )

【个人向】一个物理系女生的观剧随笔
我忘不了他对我说的那些话。也包括那句,吴健雄说到底也只是一个跟在李/杨身后做实验的。后来我们分手了。与这句话的关系不大。再后来我也听有的老师说,没有李政道和杨振宁,很快也会有人提出宇称不守恒,但没有吴健雄,这个实验过个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做成。物理是实验的科学...
(展开)

逻辑硬伤、人设割裂——九人老粉的肺腑之言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先说优点:服化道不错,双姝一些互动不错。 但剧本设计角度违和之处太多,看的时候脑子里总有“不合理啊”、“人物变形啦”“人设不统一啊”“这里不对劲啊”等等声音冒出来,屡屡出戏。发现评论区不少读者也有同感,但却说不出哪里不对。把全剧人设和感情线又捋了捋,挑其中比... (展开)
北京末场Repo:有星光满肩,有春山可望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个很大也很小的故事。 就像丁西林所创作的戏剧,很小的场景,很短的篇幅,很可爱很真实很聪明的人。《春逝》中的三个人都是如此。对于民国背景的故事我总有相当程度的偏爱,不仅仅是因为时代为他们铺上了一层气质独特的底色,也因为每个「小」里都隐藏着「大」,却又不会... (展开)
有多惊艳于《四张机》,就有多失望于《春逝》(线上版)
会说得直接和严厉一些,这部目前我是不喜欢的。2.5星的程度吧。 戏非常寡淡,不是影射而是直接使用历史人物可能有忌惮,以至于纯粹用台词来堆“女性互助”的议题显得非常干。两位女性之间的碰撞莫名排出了一种小言感,隔靴搔痒不太过瘾,没有带来什么情感起伏。 编排上,拿掉所...
(展开)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瑕不掩瑜的一部小戏。说实话上半场感觉推进有些仓促,结构也很简单,有些该着墨更多去描绘人物现实的地方笔墨不太够。但是,但是,是一部真正的的her story!立意上对女性向上爬困难重重的探讨无比贴合现状。三把椅子戏的时候弹幕有人说“已经在生气了”,确实,生气是因为太真...
(展开)

很有潜力的小戏,但可以更好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概是一篇偏批评向的repo】 【2020.09.20 B站线上版】 3星,鼓励分可以给到3.5星。首轮看完感觉缺点还是不少,还需要继续磨合和改进,在我心里暂时比不上排了几轮的《四张机》。 剧本立意和舞台表现都不错的。我尤其喜欢三人三椅的角色转换片段,调度极佳:世人对女性婚姻的... (展开)
羊羊得意 2022-06-04
在厦门场看的,故事好看感人,特意传了一件绿色的旗袍,感觉很配主题。要成为一名温柔有力量的女性,希望也能找到自己的目标持续不断努力终身
慕小晴 2022-06-05
现场体验很好,但落幕之时会有些失望。整部戏轻盈生动,却实在浅显。但或许也正因为其浅显,才能把握创作者与观众、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江湖与庙堂之间的平衡。
零烦恼的林 2022-06-05
#第一部现场话剧《春逝》 带着好奇心过来看的,看完意犹未尽,觉得不枉此行 留声机 一盏微光吊灯投射的光影 桌子几张 道具简单,演员三位,把剧情和立意表达的很饱满 非常喜欢顾静薇这个角色,博士&老师兼科研人士,内心坚定热爱科研,外表喜欢打扮有自己的格调。35岁相亲人士,有沮丧不自信的时候,对生活充满乐观,人物刻画的很接地气。 "长夜未明,人人有如孤岛,却又如大海中的鲸鱼——你所发出的声波,尽管... #第一部现场话剧《春逝》 带着好奇心过来看的,看完意犹未尽,觉得不枉此行 留声机 一盏微光吊灯投射的光影 桌子几张 道具简单,演员三位,把剧情和立意表达的很饱满 非常喜欢顾静薇这个角色,博士&老师兼科研人士,内心坚定热爱科研,外表喜欢打扮有自己的格调。35岁相亲人士,有沮丧不自信的时候,对生活充满乐观,人物刻画的很接地气。 "长夜未明,人人有如孤岛,却又如大海中的鲸鱼——你所发出的声波,尽管无法到达陆地,但反会被深海中的生物接收,总有一天,在茫然大海的某处,我们定会相遇" (展开)
望天sac 2022-06-05
伪文人戏一部又一部,迎合想象的知识分子形象,毫无意义的人物弧光,同看的友人说,像是开心麻花排了一个文化剧,深感认同。说是民国知识分子系列,可偏偏站在时代里,却故意假装看不到时代,问题全是当下的,时髦的,无害的,讨巧的,一种毫发无损式却样子做足的反抗批判,还要借戏中人物来反驳辩解,看来编剧也是知道有问题的吧,但实在是没有分清看见和激进是两阶段的问题,你只有先睁眼看到了,才有资格对不表达进行辩解。一直... 伪文人戏一部又一部,迎合想象的知识分子形象,毫无意义的人物弧光,同看的友人说,像是开心麻花排了一个文化剧,深感认同。说是民国知识分子系列,可偏偏站在时代里,却故意假装看不到时代,问题全是当下的,时髦的,无害的,讨巧的,一种毫发无损式却样子做足的反抗批判,还要借戏中人物来反驳辩解,看来编剧也是知道有问题的吧,但实在是没有分清看见和激进是两阶段的问题,你只有先睁眼看到了,才有资格对不表达进行辩解。一直有人拿这部戏跟南方那部“面子”比较,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比,这种一部部充斥宣传口号的戏,和南方那部,完全没有可比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