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的首篇中,记载了孟子见梁襄王的一段问答: “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2016-10-26 00:25:2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6 00:53:29

    秦始皇:我什么时候嗜杀了!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6 00:55:35

    一个不会杀人的皇帝,我只能说他是个好人,历来的政治斗争都是十分残酷的!要维持一个稳定的政权,注定伴随着鲜血!如何判定敌我本就是一件难办的事!孟子的一些思想过于理想化了!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6 10:15:27

    @慢慢行走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尉缭语)这段描述细思极恐啊~ 始皇根据五德终始的理论,修改了一连串的名称、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秦朝就应该秉持“水德”的精神来治国。什么是“水德”的精神呢?“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吕世浩讲义及史记原文)想要递传千万世绵延无穷代的秦朝在统治上却只有法治和霸道一招,“所有的事按法律去办就好,不需要怜悯,不需要感情,无仁、无恩、无和、无义。他的统治之中,没有一点温情”,这样缺乏弹性和活力的统治焉能长久?!秦法之酷,不应有异议,然秦皇之威随时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秦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对于渴望结束连年战乱的百姓自然功劳不小,然所施行之政策和方略却难以安定和凝聚人心,终于二世而亡。楚汉相争最后刘邦胜出难道不也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又一佐证吗?刘家大汉王朝能延续四百年恰在得人心也,而不是走亡秦的老路~恐怖政治。项羽的速兴速败与嗜杀难道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吗?霸道能行一时终难长久。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6 10:31:35

    @慢慢行走 “《史记》在秦亡之后,又多加了一句作为《秦始皇本纪》的终结——后五年,天下定于汉…… 太史公为什么最后要加这句话?就是为了告诉后人,秦始皇虽然统一天下了,可是并没有“定天下”。谁定了天下?汉才定了天下,从汉以后天下才有几百年的安宁生活。”(吕语)孟子并没有说错。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6 11:13:47

    嗜杀的意思可能各人理解不同,个人理解:不是非得下令杀人或者亲自动手;不给人留活路,刻薄寡恩,草菅人命,其实就是嗜杀。大秦统一固然威武,秦人血雨腥风劳苦功高,真不容易,然短短十五年,轰然倒塌,呜呼哀哉!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6 15:24:05

    @冰封之火 文化人和政治家是不一样的!因此太史公的角度和秦始皇的角度是不同的!汉朝仍旧有他不稳定的因素如以诸吕之乱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一个国家没有完美的,能否平定灾祸,看执政者的能力了!至于嗜杀在我看来是指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以杀人为趣!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6 18:59:35

    @慢慢行走 司马迁不是一个文化人所能涵盖的,没有他父子的走访采集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史学名著《史记》了,他自成一家~史家,不是儒道兵法也不是阴阳纵横家。在史记中他的三观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他继承了孔子编著《春秋》,也将个人的情感和褒贬融入史书的写作中,但故意曲解歪曲史实应不至于。 大秦帝国之亡难道要怪山东六国野蛮奋起反抗吗?始皇帝不也希望他们家族能千秋万代吗?可惜他有严重的路径依赖,太迷信法家传统和暴力了,“呜呼,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统一过程中已经让天下尸横遍野血流漂橹,与山东六国结怨结仇甚深,怎能在天下初定之后继续作恶继续为敌?! 其次,自以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在《秦始皇本纪》里自始至终只开头出现了一次“秦始皇帝者”,其余均书“始皇”,作为大秦帝国的开创者,司马迁却如此不抬爱尊崇,(汉朝的几任皇帝史迁都书“孝#帝”) 帝无疑比皇更尊贵……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6 19:48:54

    @冰封之火 司马迁评秦始皇只是他的看法!我有我的,司马迁对于李广和卫青的评价,看出他对于悲情人物极具同情!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7 01:45:32

    关于皇和帝的尊贵一般是以皇为上的!“皇”者,大也,有代指天的意思!还有就是三皇功绩是大于五帝的!隋唐前皇帝多称谥号,而秦始皇认为有臣议君,子议父而废除了,因此司马迁可能是出于秦始皇的特殊性而对他采取了不同的称呼!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7 11:15:53

    @慢慢行走 (称谓那个问题暂时存疑)你会怎么评价秦始皇呢?如果把你放到秦汉那个背景下,你又会怎么看当时那个世界呢?作为关中百姓,作为山东六国遗民,作为六国旧贵族或者失掉权势的官吏,他们又会怎么看他们的伟大君主呢?在长城和骊山工地上那些在兵士的棍棒和皮鞭下累死累活的黔首和平民们,他们又会怎么看呢?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7 12:55:23

    @冰封之火 你不如假设我是秦始皇,如何评价自己好了!这种假设本身不过就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角度而已!可惜我就是我,穿不回去,最多让我在更多的看清秦末的时代!

  • 白月光

    白月光 2016-10-27 16:48:58

    你可以这样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是这样,但实际运用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毛泽东思想,理论上高大上实际上充满血腥暴力阴谋奸诈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7 19:08:14

    @慢慢行走 这样的假设无非是想说明太史公没有胡说八道,即便不是站在汉朝人的角度,暴秦之名也难以洗脱。 借此向那些秦粉们致意,秦法和秦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秦始皇帝对于秦朝之短命也难辞其咎,其宗亲尽被诛灭或有天理循环报应的宿命。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7 20:58:57

    @冰封之火 没见过几个朝代皇朝灭亡,皇帝一族有好下场的!而且政治斗争失败的,也多以凄惨告终。所以从结果指责别人没啥道理!明英宗和明代宗的事知道吗?兴衰的事,要保证客观!比起残暴和无耻,开国几位中,当推汉高祖和明太祖,然汉明能延续百年,为何秦不可呢!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7 23:50:41

    @慢慢行走 对啊,为何不可呢?秦国王室被灭族固然与项羽的凶悍和报复有关,但秦末流传的“楚虽三户,亡秦此楚”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从楚怀王被秦昭王骗入武关而客死秦国到王翦率军攻杀项燕楚军,楚人为何觉得秦灭六国,楚最无罪,因为秦楚之间王室联姻22代,渊源甚深。老秦干了那么多让天下人断子绝孙的事才得了天下,仇怨岂能轻易消解,而统一的大秦帝国并没有及时刹车,继续一路狂飙,终于把这驾马车推进了无底深渊。汉朝与秦朝能一样吗?高祖刘邦对敌人项羽的西楚和异性诸侯是很野蛮,但人家有人性,与民休息,汉初六十年除了吕氏谋叛、吴楚七国之乱外,民间没有爆发任何大的事件,文帝景帝更是经常减免岁赋,从秦朝过渡到汉朝的百姓会不明白两个王朝的区别吗? 不想再作争辩了,读史不妨再深入一点,《秦始皇本纪》是名篇不妨多咀嚼几遍,《过秦论》亦然。。。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8 00:19:10

    @冰封之火 哎,人性这种东西,真是文学界的好东西了!双标的这么严重,我服了!刘邦也好,项羽也罢,也就在秦始皇不在的时候,威风下,在世的时候,有本事举大旗,正面硬刚一波啊!至于休养生息这种事,就更可笑了!明成祖朱棣进行了靖难,移都,修筑长城,平蕃,这几件事那件不要人力投入的,可明亡了。而且汉初也是一样,白马之围,刘邦也曾三次平叛,还是说你以为刘邦就是人民战争,投入的人力全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

  • 冰封之火

    冰封之火 楼主 2016-10-28 01:45:52

    @慢慢行走 呵呵。我个人也曾迷信《大秦帝国》,这部小说以及两部由此产生的历史剧很精彩,但该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且第一部《黑色裂变》(讲商鞅变法)的美化程度很浓,完全一边倒讲变法之利,当时我也深信不疑——可是让秦国富国强兵的秦法真的那么深入人心吗???那么为什么刘邦进入咸阳约法三章,百姓为什么欢欣鼓舞??他们脑子有问题吗?连关中百姓尚且如此,想要把秦法推行全国,那得有多大阻力?统一之前尚且有军功爵,也算胡萝卜加大棒,统一之后呢?将士除了征服匈奴和岭南,其他人都没仗可打了,都成搬砖的了,只有大棒了。。。商鞅变法时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这不也在暗示当时局改变,秦国的那套治国方案也要有所变更或调整吗?逆取安能以逆守之?战国到秦汉的过渡与其他历史时期不一样,别随便嵌合对比。我觉得,完全剥离历史情境,脱离当时当地的世态人情去分析展开论述,得到的观点结论再怎么华丽也是站不住脚的。无论你等如何为之辩护,无论你等如何选择性失忆或者失明,无论你等如何崇拜秦始皇把他奉若神明,终究难以改变对他霸道不仁残酷无情的看法以及真正的人心大定是汉初之后的事实。 结论:秦亡,该死,不冤!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8 10:47:18

    @冰封之火 我对小说没兴趣!这个世界还没有到你以为人和人可以相互理解,连连手过家家的时候!更别说以当时秦统一六国而言,真会有人不死心的!说实在的,中央集权制和分封制的优劣,早就有定论了!我只能说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的!秦是为中国制度改进的迈出了一大步,他的功绩不必我多说!总会有人在遥想未来,却看不见现在!个人推荐你去看些关于描写大众心理的书,或者思考下为什么道法两家都有对”民”采取了欺骗,愚昧的说法!

  • 慢慢行走

    慢慢行走 2016-10-28 10:49:20

    个人推荐你看去看乌合之众。但不要把里面的全奉信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2956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