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四门疑难讨论及感想分享

xiaoyun85

来自: xiaoyun85 组长
2016-12-01 09:50:5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yang嘉ying

    yang嘉ying 2017-02-14 16:56:55

    品藻31,为什么说“何平叔巧累于理,稽叔夜俊伤其道“?

  • 复读机鉴定机

    复读机鉴定机 2017-02-25 01:40:10

    品藻31,为什么说“何平叔巧累于理,稽叔夜俊伤其道“? 品藻31,为什么说“何平叔巧累于理,稽叔夜俊伤其道“? yang嘉ying

    按刘注:“理本真率,巧则乖其致;道唯虚澹,俊则违其宗。所以二子不免也。” 何晏这个比较好理解,为人处世太过取巧,违背真率之理;嵇康才智太超群,不符合“道”——不论是儒家崇尚的“中庸”,还是道家的“淡泊无为”。太聪明的人有时候反而会不容于世。

  • 复读机鉴定机

    复读机鉴定机 2017-02-25 01:50:25

    9.49不是很理解郗超回答的“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是说谢万只知道一味任性随意,不懂得治军之道? 9.78‘’故为得逮”的译文是“确实是赶得上的吗”,但整个句式不是很明白。“故:确实;逮:赶得上”,那“为得”?

  • yang嘉ying

    yang嘉ying 2017-02-25 11:49:44

    夙惠1,“宾客诣陈太丘宿”这种结构似乎很少见,往往是”诣“+某某人,后面没有其他成分。

  • 复读机鉴定机

    复读机鉴定机 2017-02-25 12:40:48

    夙惠1,“宾客诣陈太丘宿”这种结构似乎很少见,往往是”诣“+某某人,后面没有其他成分。 夙惠1,“宾客诣陈太丘宿”这种结构似乎很少见,往往是”诣“+某某人,后面没有其他成分。 yang嘉ying

    我上CCL查了一下,这种结构在古汉语中确实很少,只有数十例,其中还有三例“诣宿”连用的。 感觉也可以把这个句子断成 “宾客诣陈太丘,宿”,嗯...这个说法来源于我不可靠的语感。

  • s小朋友

    s小朋友 2017-02-26 16:11:50

    有一个关于解释的问题 品藻第九的第二则当中出现了“而为之目曰”中的“目”的解释,看译注是直接译成“品评”,后面还有一个“如所目”中的“目”在译注中也是直接译为名词“评价”。现代汉语里“目”似乎没有“评价”这个含义,这是怎么演变的呢?

  • s小朋友

    s小朋友 2017-02-26 16:21:47

    9.49不是很理解郗超回答的“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是说谢万只知道一味任性随意,不懂得治 9.49不是很理解郗超回答的“伊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是说谢万只知道一味任性随意,不懂得治军之道? 9.78‘’故为得逮”的译文是“确实是赶得上的吗”,但整个句式不是很明白。“故:确实;逮:赶得上”,那“为得”? ... 复读机鉴定机

    后面刘著标了“万矜豪傲物,失士众之心”这边说的“率任之性”应该是指“矜豪傲物”吧。不过不是很懂为什么说他“以率任之性,欲区别智勇”

  • La--Luna

    La--Luna 2017-02-26 23:40:51

    规箴篇第二十二则里的“卿乃复论成不恶,那得与僧弥戏!”,我所看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张㧑之译注版本里将“乃复”译为“竟然”,我所查找的背景表示这句话的原意是要表达:“王珣你本来在社会上的品评就不错,为什么还要冒着自降声誉的风险跟名声本就超过你的王珉一较高下呢?”由此看来我觉得此处的“乃复”译为“竟然”不是很妥当。而中华书局1998出版的张万起译注的《世说新语译注》将其译为“确实”,我觉得这个较为妥当。

  • La--Luna

    La--Luna 2017-02-27 20:06:31

    捷悟篇第五则里记载:温嶠在皇帝震怒后也不请罪,反而讨要酒肉,这点已显得不合理;又接着写到王导到了以后说“天威在颜,遂使温嶠不容得谢”,此时温嶠才向皇帝谢罪,明帝也就消了怒气。这点让我觉得莫名其妙,逻辑不通,似乎是为了故意显示王导的聪明机智故意设置的情节。

  • La--Luna

    La--Luna 2017-02-27 20:15:47

    捷悟篇第五则里记载:温嶠在皇帝震怒后也不请罪,反而讨要酒肉,这点已显得不合理;又接着写到王 捷悟篇第五则里记载:温嶠在皇帝震怒后也不请罪,反而讨要酒肉,这点已显得不合理;又接着写到王导到了以后说“天威在颜,遂使温嶠不容得谢”,此时温嶠才向皇帝谢罪,明帝也就消了怒气。这点让我觉得莫名其妙,逻辑不通,似乎是为了故意显示王导的聪明机智故意设置的情节。 ... La--Luna

    刘注里也说道:《晋阳秋》和《邓记》里记载说“王敦的军队快到了,温嶠擅自做主烧了朱雀桥来阻挡王敦的军队。所以认为刘孝标认为《世说新语》里记载的“温嶠因为没有烧断大桁而致使晋明帝大怒”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而且《晋书·温嶠传》里记载“及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嶠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嶠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所以基于《世语》的逻辑不顺,刘注里的理论充足,我倾向于刘注的说法。

  • 阿柯

    阿柯 2017-03-01 23:45:17

    有一个关于解释的问题 品藻第九的第二则当中出现了“而为之目曰”中的“目”的解释,看译注是直 有一个关于解释的问题 品藻第九的第二则当中出现了“而为之目曰”中的“目”的解释,看译注是直接译成“品评”,后面还有一个“如所目”中的“目”在译注中也是直接译为名词“评价”。现代汉语里“目”似乎没有“评价”这个含义,这是怎么演变的呢? ... s小朋友

    这两个"目"是一样的,都做动词,品评。"如所目"中是所+V构成名词性词组。我觉得词义演变的过程应该是由本义"眼睛"引申为"以目视"义,后又引申为"品评"。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7-03-02 17:45:24

    [内容不可见]

  • 阿柯

    阿柯 2017-03-02 20:53:39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第一个问题:"争得脱"中的"得"有获得,得到的意思,这里用到动词"争"后面,"得"仍有动词的性质。

  • 蒋辛瑶

    蒋辛瑶 2017-03-02 23:23:09

    【品藻第九】 9.1 ①二人共论其功德 张㧑之 :二人一同一同议论各自的功业德行 张万起 :人们一起谈论他们的功德。 “二人共论”句:清人李慈铭考证,认为“二人”当为“士人”,似是。孝标注“海内论之未决,蔡伯喈抑一言以变之”云云,与文义合,可以佐证。 9.23 ①故当不如尔 张㧑之 :故当,或许,可能 张万起 :故当,确实,当然。 9.28 ①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张㧑之 :何缘:为什么 张万起 :何缘:反诘副词。哪里,岂。 9.29 ①事事有意 张㧑之 :有意,有情致,有意味。译文:各方面都很有情致 张万起 :有意:有心思有意向。译文:办事处处用心留意 9.32 ①多谓立惠帝为重 张㧑之 :多数人以为立惠帝为重要 张万起 :大多数人认为立惠帝过失更重 9.39 ①差可献酬群心。 张㧑之 :原谓主人向宾客敬酒。比喻迎合、满足。译文:略可应酬迎合一般人的心思。 张万起 :献酬:饮酒中相酬劝,此指令大家尽兴、欢畅。译文:尚可令宾客欢欣畅快 9.40 简文云①居然自胜 张㧑之 :居然:竟然。译文:竟然自以为优秀。 张万起 :居然:显然。译文:但显然仍有胜过别人之处。 9.43①但有都长 张㧑之 :但:只是 张万起 :但有:还是有,确实有 【夙慧第十二】 12.4①瞑于灯下 张㧑之 :瞑,合眼。译文:后来顾和在灯下眯合着眼睛的时候 张万起 :瞑,通“暝”,夜晚。译文:晚上在灯下

  • iFeng

    iFeng 2017-03-05 16:52:29

    捷悟11.4 “众伏其语”的“伏”解释为心服,此处应该是通假字? 伏 通「服」。佩服;服气。 E.G 《史记•项羽本纪》:「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 iFeng

    iFeng 2017-03-05 16:58:51

    规箴10.24“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注解:急切,翻译又译为:言辞深色都很恳切 感觉好像注释错了,是“急”字有误?

  • iFeng

    iFeng 2017-03-05 16:59:16

    品藻9.25 人们没有把温峤放在第一流名士里,我感觉就像本则里说的一样,他太在意外界对他的评价了,没有洒脱自在的风度和雅量。别人说完一流名士没有提到他,他就紧张到脸色也改变了。相比一下,9.35里的殷浩就比较我行我素,桓温问他两人相比如何,他和自我斗争一下还是觉得做自己比较好,同时也体现出他很聪明,能说会道的,回答得很巧妙!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7-03-05 23:20:47

    第一个问题:"争得脱"中的"得"有获得,得到的意思,这里用到动词"争&q 第一个问题:"争得脱"中的"得"有获得,得到的意思,这里用到动词"争"后面,"得"仍有动词的性质。 ... 阿柯

    [内容不可见]

  • 鱼锄

    鱼锄 2017-03-05 23:45:07

    九 26 馨,词缀,用于“尔、如、宁”等之后,犹“般、样” 33 故当:自然,当然。(故 与 当 合用,加强判断语气。当,无实义助词) 69 家,无义。(君家,犹言您。) 十一 7 没有理解这一则的意思。从何体现出王珣的机智敏捷呢? 十二 7 送故:(本则)魏晋时,州郡长官死于任所,佐吏护送其丧回里,称之为送故。这是其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后,对送故还有这样的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官吏离任时攫取财物人口而归谓之送故。三国时州县职司,或莅政无几,便征召迁转,迎新送旧,纷纭道路。伤财害命,于是为甚。两晋南北朝凡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多者至千余家,少者数十户。既力入私门,复资官廪布。送故兵每以钱代役。南朝宋王锡罢临海郡太守,得送故钱及俸禄钱百万余。南齐武帝永明时诏省州郡县送故输钱者。然禁而不止。(三国志卷61、晋书卷75,宋书卷42)”

  • i卡比

    i卡比 2017-03-06 21:57:45

    规箴18 为什么江彬对小庾说“愿明公为桓、文之事,不愿作汉高、魏武也。”?

  • i卡比

    i卡比 2017-03-06 22:17:11

    规箴18 为什么江彬对小庾说“愿明公为桓、文之事,不愿作汉高、魏武也。”? 规箴18 为什么江彬对小庾说“愿明公为桓、文之事,不愿作汉高、魏武也。”? i卡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捷悟篇讲的都是杨修的故事。。。

  • i卡比

    i卡比 2017-03-06 22:49:39

    品藻 34则和35则都体现了桓冲强烈彰显自己才能的意愿,个性张扬,表明了当时社会思潮的转变,魏晋人士对自身的肯定,已经摆脱了外在的束缚,也就是打破了儒家伦理道德所倡导的名教礼法,士人思想活跃,追求独特自我和人格上的强烈自尊。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7-03-11 19:13:53

    夙惠1,“宾客诣陈太丘宿”这种结构似乎很少见,往往是”诣“+某某人,后面没有其他成分。 夙惠1,“宾客诣陈太丘宿”这种结构似乎很少见,往往是”诣“+某某人,后面没有其他成分。 yang嘉ying

    宾客诣陈太丘,宿。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2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