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犁:有意隐藏答案的写作
来自: 红色骑兵军(再退就是大海) 2016-11-16 12:01:32
有意隐藏答案的写作
——读郑小驴中短篇小说集《蚁王》
王犁
走出农建路,下一个大斜坡就是西宁新华书店,在书店里转了一个多小时,离开前还是绕回去买下郑小驴的中短篇小说集《蚁王》(作家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在拉萨回杭州飞机上,整理行李时,无意中抽出双肩包里的小说《蚁王》,在飞机腾飞的那一刻,这本小说集一路伴随着旅途的结束。
《可悲的第一人称》讲述的是一个逃离城市的故事,作者不同的叙述节奏和叙述的方式,足够帮助我抵抗旅途的乏味。回归原始农耕文明的药材种植,夹杂着最底层城市生活的无奈,有意留在城市处处碰壁的现实,逃逸后无意作为反而带来世俗的憧憬,文艺老男与文艺熟女一样,生个孩子就好了。
到第四篇《入秋》,我开始暗自庆幸自己的耐心,没有因为自己粗暴的判断,而失去一次与优秀小说邂逅的机会。《入秋》是一个富有人性表达的中篇,它发生在中国特定的阶段,又交织中国人生儿育女的观念,在可以生二胎的今天,仿佛表述昨天的故事,而优秀的小说家总有本事把昨天角角落落的灰尘,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方式收纳在可读的文字里,告诉你这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因为我们都是中国的蚁民,我们要好自为之。时间并不久远,也就20年前的中国,也许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最严酷的阶段,农村会拆房揭瓦,城市会罚款去公职。于是,一个想要男孩的北方城市家庭的父母,把二胎生在了南方湖湘边缘农村,生出来是女孩后,只有留给一个无后的残疾人家庭,这个女孩就是小说的主人公秋红,秋红面对瘸腿的爸爸瞎子的妈妈,也有自己幸福的童年,就如亲生父亲说好的那样,再也不会来打扰他们,秋红本该也有自己的生活轨迹。而亲生父母由于她姐姐得绝症而想起她,伴随她青春的质问,让一个简单的普通人故事复杂起来。假如故事如我梗概般乏味,估计作者连一个三流小说家都算不上,优秀的小说家就是把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平凡生活,述说的引人入胜起伏跌宕,让读者无辜的开始关心这个故事的角色后来会怎么样,她们幸福么?甚至在小说中看到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怎么走进故事,自己幸福么?这是写给大部分中国人的小说,每一个有中国成长经历的人,都可以读出这本小说的味道,并在小说中读出现实的中国。
故事开始并不是秋红,而是秋红的同学夏军,一个高三的男生,按现在的说法,连屌丝都算不上的屁孩,眼中的异性和性。读郑小驴的小说,时刻伴随着些许不快,而这些不快精准的印证在读者自己成长的记忆里。比如夏军井喷的荷尔蒙,没头没脑的性爱,还有八月躁动不安的天气,你说这肯定是成长的美妙吗?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偶然的记忆,如偷窥般心虚敲击着失忆的灵魂,“夏军努力想把傻女人的那一幕从脑海中抹去。她那毛绒的下体让他感到不安。”秋红从未觉得自己喜欢过他,但又舍不得分开。“在马路边等公交车时,她抬头一眼就看见了四楼窗台上那位光着膀子的男孩,他叼着一支烟,目光忧悒的注视着她。” 真正的故事其实从这个注视才开始。本来靠数学拉分的秋红,被数学老师性侵后的放弃;本来顺顺利利可以考个二本的秋红,对亲生父母希望她好好学习的反叛,几乎是自己放弃了高考;还有养父瘸子对她成长的溺爱,成年后养父瘸子酒后的侵犯,以及养父连夜的自杀,接踵而来的变故;甚至被养鸭人强暴,“她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生不了恨意。仿佛一切都是自找的,自作自受。”让我想起我们这些盛世的蚁民,“每个人命运不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觉哑然失笑。命运不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吗?就像姐姐的命运掌握在死神手中,而自己的命运有时谁掌握呢?”作者把简单的故事讲得你缓不过劲来的时候,画面感很强的叙述会插入一段景物的描写,仿佛可以听到每个人记忆中的音乐,时代、社会、亲情一切不可依靠的时候,这些无暇顾及四季轮换的自然反而带来属于上天的信任。《入秋》仿佛可以改名为《中国故事》。
短篇《蚁王》第一感觉是大陆乡镇版的《艋舺》。这些武侠小说、香港《古惑仔》录像教育成长的一代小镇黑社会,小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坚持,自己的老大达哥死后,并没有跟器重他黑疤老五,一个短篇的叙述就把小镇江湖的浪起云涌讲的淋漓尽致,体现作者讲故事的能力。是什么孕育了那个不满十四岁把蚁王化为齑粉的狠心少年,才是让我们后怕的蚁民生态,不是我们愿意成为蚁民,是现实让我们活成了蚁民。郑小驴的语言方式不停的催促读者阅读速度,正常不能再正常的故事讲述里带来的郁闷和难受,时间、地点、人物都伴随大部分中国人成长,它讲述今天的故事,稍有不慎就会把你的思绪裹挟进故事的节奏,让你隐隐作痛,让你反思我们活着的世界,不是什么社会学词汇可以界定的社会现实,都是大家不愿意记忆或者很快遗忘的生活本身,太多的学术话题和社会调查都与我们生活无关,我们只希望简单的活着,哪怕习惯打打杀杀或者习惯交换灵魂已经寄放在别处的肉体。这是不是阎连科读出“那些阴沉沉的文字和血淋淋的悲剧背后,是他对一代青年命运的哀叹与悲悯。”
与匈牙利作家米克洛什·哈拉兹蒂学术随笔《天鹅绒监狱》同名的小说《天鹅绒监狱》,是一篇因为过往而担忧未来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大多优秀的魔幻现实或超现实表达都讲述一个个比现实还现实的故事,只不过有极少数也是知识分子角色的小说家,不愿意扮演指鹿为马的赵高,更愿意做《皇帝新衣》里不谙世事的小男孩罢了。
2016年9月17日杭州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最新话题 ( 更多 )
- 【2017年12月征稿】 苏白文化传媒征集稿件 (现代印象)
- 枪声没看懂咋办 (hoos)
- 千里赴死 (红色骑兵军)
- 王犁:有意隐藏答案的写作 (红色骑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