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倒海【读书】招新番外篇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6-03 23:05:06

    第二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6-05 10:21:49

    第三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7-04 21:45:27

    2019年6月【把日子过得有趣】 蛋黄酥推荐 饭友A 开篇就知道,老舍先生会玩儿也好玩儿,好玩儿的人多少有些少年心性,擅长自己找乐子,也足够自我,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少年不在乎~老舍先生直言:这是我自己的良方,别人依这方子不见得有效,我也不接受批评。说完这句,就谈起鸽子,养猫养花养小胖子,想着求几幅画,还想着嘲讽两句戒烟反复失败的友人23333……就算偶尔抱怨也含着轻松愉快的气氛,毕竟坐不起汽车还可以坐人力车嘛,只是有和夫人顶脑门儿的风险罢了~先生还时时选来选去:楼上费钱楼下吵,青岛刮风济南热……那就搬家再搬家,总有理想去处。虽说这些文章是发在报纸期刊上,但我实在不觉得老舍是在以委婉的口气,劝:友人快戒烟、济南铺平路、别去糟蹋大明湖……只觉得这大概是个生活随顺的人,说些无伤大雅的事,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如,“怎么就没钱租下整栋洋楼”0-o??)的意思,顺便幽自己一默。 读到中间,我知道老舍年少时家贫。但贫困归贫困,母亲爱他,姐姐挂念他,后来的妻子也对他好,能独自抚养孩子,能默默为他备好逃难的皮包。只不过先生好像没得可选了,逃难狼狈,衣服不够穿,烟酒戒了,连身为一个“地道中国人”要饮的茶也戒了,钢笔不如粉笔,粉笔能赚钱养活自己。这段日子老舍一边教书,一边耐着酷暑玩儿命写作,心里存着念想:总有一天辞去教职,专心当个写家,抱定纸笔再写他二十年!看到这样的宣言,又觉得老舍少年心性,想着专心写作就能乐而忘忧,才不为稻粱谋。 书的最后一小部分,老舍依然穷,但这已和汽车洋房好烟好茶关系不大了,是写作得不着稿费的穷,所以没得选,必须教书。先生老了,想起了儿时的对子,青年时留英的光景,甚至试图写本儿自传。友人们有些过得不如意,老舍很少再提友人。也不太说自己,只是说些娶妻娶贤的婆婆话,借酒打老婆两拳涨涨自己威风的醉话(我是没读出太多反讽,只觉得,完了,少年油腻了23333)。闲时专心养小胖子,但六岁之前只管健康,不教学问,长大后,当人力车夫,当舞女,有一份“大腿营生”即可,“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先生老了,看到不少怪象,有些矛盾且无所适从:王先生“既吃且走”挨了鞭子乐颠颠、有声电影有的可能是有“鼻子冒烟”声、方二先生的抽象画虽然看不懂,但朋友的面子要看,得好好应和着……当然,最终老舍没遭住方二的摆弄,逃了~本书最后一篇,老舍说他的理想家要安在理想国中,可以理解为遁入幻想,玩家退场,也可以理解为在多数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没有忘记热爱生活,锲而不舍的养花养猫坚持爱好,尽力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趣。 感谢您阅读至此~ 阿难 之前老舍的作品认真看过的只有茶馆,很喜欢,话剧视频看过很多次,真的是以小见大,一幕描述了一个时代,其他改编作品就看过更多了,都是老北京味儿,接地气,这是第一次看老舍的散文,以为会有很多北平的描述,结果完全不是,文章可以按时间分三种,抗战前,抗战中,建国后,抗战前文章最多,最具有生活味儿,嬉笑怒骂的调侃文章最多,不过几乎没怎么写北平,而多是济南和青岛,抗战中或关乎家国或描述生活艰辛,文章不多,但可管窥彼时的生活状态,建国后的文章最少,或赞颂劳动人民或赞美大好河山,文章呈现出这样情况,在现在这种出版条件下,不知是编辑有意为之,还是老舍散文分布就是如此,总之,想看老北京的话一定会失望,最大惊喜是发现戒烟和懒人两篇俺小时候看过,应该是在幽默大师杂志的漫画里,大概记得是水墨漫画,可惜查了一下没查到 蛋黄酥 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大概都是每个人想拥有的。要想将平淡的日子过得有趣,于是看了老舍的这本散文,希望能让我在平淡的日子里体会到生活的趣~ 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个有趣的人。散文里记录了老舍先生四年来的生活实录,非常零碎,讲了他的儿女们;写过他快活的要飞了的三件事;也有他可喜的寂寞,记录了他旅游过的很多景点:内蒙古,四川,当然记录最多的还是青岛和济南,还将他俩进行了对比;还记录了许多小动物:鸽子,狗,猫,猴。 老舍常在文中感叹自己穷,写作成绩欠佳,收入更欠佳,觉得住在青岛洋房不舒服因为穷,有钱最好。但是您以为他会灰心吧,不,他又写道让没良心的发财去吧,至于我只要还有口气,就比放弃文艺。 老舍先生在散文《小病》里写到健康是幸福,生活要有趣味,须患写小病。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微微暗些,再明亮起来,则暗得有趣,且明乃更明。 扯淡专业户 好久没读散文了,上一次读散文应该是三年前的冬天,当时已经打不了篮球了,每天下班后唯一的乐趣就是做菜了,吃完饭后就尴尬的躺在床上,不知道该做什么。后来觉得应该看看书,就买了毕淑敏的《你在金字塔第几层》,看了两章发现,这本书好像更适合姑娘看,就放在了一边。很巧,在顺风车上遇到了“点点点”,她把我带进了组织,有幸成为组织中的一员,圆了我成为一位伪文艺青年的梦。 乍看《把日子过得有趣》这名字,以为是讲些通俗易懂的大道理,而对于大道理我是拒绝的。买都买了,那就看看吧。看了四篇发现很有意思,就看了下去。在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时间里老舍用亲身的一个个经历向我们讲述当时的风景、人文、思想。读起来很轻松。在我心中文人都应该是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不可能向迂腐的金钱低头,而老舍在《有钱最好》里告诉我们有钱真的挺好,可以选择一处特别清净的住处,可以穿的讲究些,可以听听名角唱京戏。最后说了句“假若我一旦发了财,我必定很喜欢这里。等着吧,反正咱不能穷一辈子。”相对于一些文人,老舍有血有肉,更接近生活。 很多文章里老舍表现出恼怒、无奈,但我看他的故事却觉得很有趣,后来想应该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中细细品味,结果眉头紧蹙,情绪直接上来了。合上书,静一静。再回看老舍的文字,他并没有表现多大的情绪。原来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坦然接受。老舍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是的,幸福和悲惨,快乐和痛苦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奢求这一辈子都幸福快乐的,更不能在悲惨、痛苦里无法自拔。快乐与痛苦本身还是相对的,可能你感觉的痛苦在别人眼中可以算的上快乐的事了。 在我心中,把日子过得有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天真的孩子,因为他们很纯粹;另一种就是有趣的人。老杨的猫头鹰说过:“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人并不一定是看起来每天很开心的人,因为“有趣”并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种英雄主义就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的心。

  • 无妄的梦最光荣

    无妄的梦最光荣 (都你家菜园子了。。。) 2019-07-04 22:45:54

    顶一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7-05 20:41:26

    第二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7-06 21:32:43

    第三顶

  • 男人四十豆腐渣

    男人四十豆腐渣 2019-07-07 12:16:36

    其实,特别想推荐一本书,就是怕你们误会。。。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有的出版社也叫“风云第一刀”),就是写小李飞刀李寻欢的那本书。说怕你们误会,是一提古龙,一提小李飞刀,这不是武侠小说吗,有啥可读的。。。。可是,真不是,这真不是武侠小说,而是一本地道纯粹的哲学书。很现实的,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都感受都遇到的,与亲人,与朋友,与领导,与下属,与人心,与道理,与世俗,与实际,与规则,与原则,与当下,与未来,与人生,与处事,等等等等,如果你用心看,这就是一本教你怎样活着怎样为人处世怎么待人接物的哲学百科书。。。。我一度以为,我的三观能形成,不是政治课老师教的,而是这本书教的。别把他当武侠小说去看,别只看里边的故事,而是去静静的想,静静的体会,真的会受益匪浅!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7-07 21:24:00

    其实,特别想推荐一本书,就是怕你们误会。。。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有的出版社也叫“风云 其实,特别想推荐一本书,就是怕你们误会。。。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有的出版社也叫“风云第一刀”),就是写小李飞刀李寻欢的那本书。说怕你们误会,是一提古龙,一提小李飞刀,这不是武侠小说吗,有啥可读的。。。。可是,真不是,这真不是武侠小说,而是一本地道纯粹的哲学书。很现实的,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都感受都遇到的,与亲人,与朋友,与领导,与下属,与人心,与道理,与世俗,与实际,与规则,与原则,与当下,与未来,与人生,与处事,等等等等,如果你用心看,这就是一本教你怎样活着怎样为人处世怎么待人接物的哲学百科书。。。。我一度以为,我的三观能形成,不是政治课老师教的,而是这本书教的。别把他当武侠小说去看,别只看里边的故事,而是去静静的想,静静的体会,真的会受益匪浅! ... 男人四十豆腐渣

    谢谢,小时候看过,一直挺喜欢古龙的,他比金庸更关注个人感受,不过只有群成员才能推荐书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7-08 17:13:29

    [内容不可见]

  • 咪咻

    咪咻 2019-07-14 21:05:06

    有vx群吗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7-14 21:08:16

    有vx群吗 有vx群吗 咪咻

    有啊,想加请豆油俺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7-31 21:21:21

    2019年7月【长日将尽】 饭友A推荐 饭友A 管家史蒂文斯,五十多岁(猜测)出门远行。沿途树木密密匝匝,脑海中也涌现许多故人往事。 比如父亲,给出了“伟大管家”的范本:冷静、克制、忠诚、时刻不失高尚门庭管家的身份尊严。史蒂文斯尽力效仿,变得和父亲一样冰冷疏离。父亲在弥留之际似有悔于此,“我为你感到骄傲,一个好儿子,希望我对你来说也是个好父亲,但我想我并不是……”史蒂文斯连用五个“希望父亲现在感觉好些了”终结了这段对话。 比如旧雇主达林顿爵爷,一位真正处于“世界中心”的、掌管着文明的高尚绅士。二战前管家坚信,将全部精力服务于这样的“伟大绅士”即是他成为“伟大管家”、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以至于在父亲病危和肯顿小姐负气痛哭的场合,史蒂文斯均可以隐忍哀痛不舍到近乎非人的程度。事后他每每回想,“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总会油然而生”,因为当时他是“在为达林顿府履行职责”,并成功的维护了“与管家地位相称的尊严”。 二战后,“伟大绅士”受到滔天质疑,在悔恨中郁郁而终。这干脆的抹杀了史蒂文斯一直以来尽心工作、甚至其人生的意义。他无法面对这残酷事实,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管家否认自己曾为达林顿勋爵服务过。 战后达林顿府有了一位爱说俏皮话的新主人,法拉戴先生,而史蒂文斯虽苦练调侃技巧却始终不得要领。也许是否能自然的调侃不仅需要一些俏皮话储备,还要有略近的心理距离(而管家一直在仰视“完美的”雇主),否则就算搜索枯肠说出“(吉普赛人发出的声响)与其说是鸡打鸣,不如说是燕子叫,从流浪迁徙的角度看”,并辅以谦恭的微笑,也只会在事后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深感气馁。 在新雇主俏皮话的鼓励下,史蒂文斯出发了,途中遭遇迷路、汽车抛锚等种种令人心烦意乱的问题,不得不向人求助。然而就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史蒂文斯逐渐缩短了与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体会到了不同于以往“自豪感”的“愉悦之情”:爬上山坡看到了独特的英式乡村风景,曲径通幽找到了静美的小湖,农妇充满人情味的感谢使“我的精神为之大好”……以至于天色渐暗而无处留宿的时候开始鼓励自己,“徒然的意气消沉也于事无补,不管怎么说浪费掉那天光仅存的最后几分钟时间就真是愚不可及”。 村民热情的邀请史蒂文斯留宿,当晚,管家听到了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对“尊严”的定义,他终于意识到囿于闻见的普通人是无法看清历史发展态势的,努力奔走呼号的结果与理想相去甚远可能才是常态。由此,怀抱理想主义,一心想做个伟大管家的史蒂文斯释然了。在旅途的终点,傍晚时分,他首次向陌生人坦言了自己达林顿勋爵的管家这一身份,陌生人回应:“人不能总是朝后看,要不然肯定要意气消沉的……傍晚是一天当中最好的部分,是他们(包括但不仅限于看彩灯的人们)最期盼的一段时光”。史蒂文斯环顾四周也发现,一起看灯光的陌生人们笑的那么开心,“真是奇怪,人们互相间居然能这么快就建立起热络的感情。我倒也觉得这其实跟揶揄打趣的本事有更大的关系……这么看来也许明天返回达林顿之后,我应该重新开始更加努力的练习(说俏皮话),如此以来我有理由希望,等法拉戴先生回来的时候,我就能让他感觉到一种愉快的惊喜了。” 当从以往身在其中不曾疑惑的世界中脱离,惊觉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无法弥合,甚至确信自己对外界不可能有太大影响的时候,年近花甲的管家选择不再(像达林顿勋爵或父亲那样)为过去遗憾,回到日常生活中,重拾“充满人情味”的一面。因为人生之路尚未走完,即使是“一天中余下的部分”,也可以成为令人期待的时光。 阿难 一个日本人写一个英国二战前后的故事,结果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听上去略怪,看简介完全没想到里面还会有爱情故事。看题目就很明确,曾经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本文通过一个传统英国关键的视角,描述了二战前后一位英国爵士的经历,反映出英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下滑,传统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阶层的改变,当然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充沛的细节,读书时俺总会想起七武士,同样是面对时代变革,某个阶层的陨落,曾经的骄傲与尊严都消失殆尽,每每看到这种情节总教人唏嘘,而本书英国管家第一人称的描述方式,总有种仪式感,老派英国电影里总这样,所以本书能不能看进去,就看你能否接受这种仪式感,至于书中的那段爱情,隐忍克制而后错过,总想起慢热的自己,俺不会也这样孤独终老吧,自己加了个油吧 华丽的逆转 这个月在读书群的带领下,读了是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长日将尽》,因为是外国作家作品,译文读起来比较拗口,所以拖到这个月最后几天才看完。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游记的口吻,主要是对其大半生生活的回顾。小说描绘了一战到二战期间英国庄园管家生活。全文围绕着主人公认为的职业管家的尊严,在我看来,史蒂文斯是一个为了职业尊严抛弃亲情,爱情,生活的人,虽然他一直在强调尊严,但是在他服侍的主人因二战中亲法西斯的立场被世人讨伐郁郁寡欢离世之后,史蒂文斯都不敢说出他曾服侍这位在他心里举足轻重的主人三十余年,我不认为他守住了他所谓的尊严。人有目标是对的,但是为了目标放弃父母爱情,放弃生活,人生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目标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目标。 因为史蒂文斯的执念,他没能维护好自己的父子亲情,没能享受与肯顿小姐的爱情,就连信仰也因为主人的离世而分崩离析,史蒂文斯是可怜的。但是他的可怜又是他一手造成的。在亲人临终前没有陪伴,在爱人失去亲人时顾左右而言他,在外人面前羞于启齿自己的前主人,主人公真的是一个自私,守旧,又刻板的人。 小说最后,主人公史蒂文斯终于在夕阳的海滩上领悟到人生真谛,要对人生乐观朝前看,但是留给他的时日不多了,他的人生将尽,时代将尽。但是,我又想,这不正是活过才知道的人生,史蒂文斯如此,我们也亦然。希望我们的人生不要像史蒂文斯一样,因为执念,留下太多遗憾。

  • megan

    megan 2019-08-01 20:53:06

    帮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8-01 22:12:58

    第一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8-02 22:49:20

    第二顶

  • megan

    megan 2019-08-02 22:55:19

    还是读书帖好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8-03 22:43:36

    第三顶

  • Mr.糸色望

    Mr.糸色望 2019-08-03 22:50:01

    如果我只看《故事会》你们会接纳我吗?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8-03 23:02:10

    如果我只看《故事会》你们会接纳我吗? 如果我只看《故事会》你们会接纳我吗? Mr.糸色望

    每个月准时交十块钱红包就行,群里还是谈书之外的时候多,大部分都是人民币玩家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8-05 16:09:29

    [内容不可见]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8-31 22:31:02

    2019年8月【枪炮、病菌与钢铁】 阿难推荐 饭友A 作者(Dr.D…)认为,在族群间的冲突中,胜者至少拥有枪炮、病菌与钢铁三种武器之一。枪炮即军事武器,病菌类似生化武器,钢铁我理解为包括冶金技术在内的先进科技。 首先,作者探讨了各文明在同一历史时期(未能)拥有这些武器的原因:由于不同文明所处地理条件不同、少数可驯化的动植物分布极其不均,那么抢先驯化了这些动植物的文明就获得了发展先机。典型的例子是“新月沃地”,由于适合高蛋白质植物——野生小麦和群居性动物——羊的生存,原始居民成功的驯化了小麦和羊后(简直是“神农尝百草”式的艰难成功),停止了采集-狩猎,发展出了可以保障人大规模定居的农业和畜牧业。丰富的食品供给加上大量人口定居,原始居民不必人人劳动就可以有食物结余,这使劳动分工成为可能,进而出现了手工业者、巫医祭司等受人供养的新职业,奠定了复杂社会的基础。因此,在“新月沃地”及其他文明发源地更早的出现了乡村-城市-国家,至今仍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世界文明(“新月沃地”后期文化重心西移至现代欧洲)。 其次,作者分析了各文明发源地发展速度不同的原因(即开篇耶利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是白人运货给我们,而不是相反”),在于:畜牧业发展后,动物把它们身上的病菌传染给了人(如天花、霍乱病菌),而农业带来的大规模定居增加了大范围暴发流行病的可能。这可以解释在征服过程中,如b文明居民对于来自a文明入侵者所携病菌毫无抗体, a文明甚至可以以少胜多的征服b文明,因为大范围急性流行病可以轻易击溃b文明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精神信仰(祈祷无效),而携带有新型病菌的(如西班牙)入侵者则认为“是上帝引领我们胜利”。占据资源的征服者会在后续发展中产生发明创造的需求与动力(虽然作者举出了很多“发明背离最初目的”的例子,但我仍认为是需求在先而非其他)。例如率先发明出用于记录和传播经验文字、拥有冶金技术等,高效而统一的指挥加上坚船利炮进一步增加了征服者们的胜算,带来了大量资源的累积。 然后,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一些个案,如,作者认为古中国在占得先机的情况下,没有比条件(指面积、经度/纬度地带性、物种分布等)略逊一筹的欧洲发展得更快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可以完全终止某种可能有利于发展的活动(如明代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海上探索在几百年内被彻底终止)。而在小国林立的欧洲地区,如a国停止海上探索,可能b国还会继续(如哥伦布),如果b国因此发展起来了,为了防止在竞争中落败,a国会迅速模仿b国的策略,正是这种竞争机制带来了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最后,我认为本书后记的意思大概是作者正在探寻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模式,我想除了已经发现的物种分布、竞争机制等因素,未来也许会有其他影响文明发展进程的因素加入~(大概吧……Dr.D真的非常渊博了,为了支撑一个论点举了n个例子,看到最后我已经涣散了……(捂脸)) 冷鲜肉 立志本月一定读书不交保护费的我,终于在时间已过去三分之一的时候,百无聊赖之下不得已打开了电子书。本月的《枪炮病毒和钢铁》一看就是钢铁直男的选择,最近两年这样的社会科学图书还挺热门的,比如前几年的人类简史。第一天看了一个开头,随便写点。首先,我认为这书的作者是为那些对我们的地球文明,世界历史有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知的人们而写的。如果你对新几内亚,危地马拉,澳大利亚现代社会的形成或者古代玛雅文明的位置一无所知或无从听说,那么阅读体验不会太好,可能会需要频繁查阅相关资料。 内容开篇,从作者与新几内亚本地最有见识的政治家的对话开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世界各地不同人类文明发展巨大差异的问题。提出好的问题,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开始。然后就作者或读者已经得到的一些解释和理论进行说明。本书内容基本还是,从人类几十万年开始进化成智力生物,开始使用工具,到食物获取方式的影响,对人口数量增加的影响,到后面人类的迁徙和对周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本书章节不多,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博。比如其中中国如何成为中国这一章节。作者解答了西方人普遍认为的为什么中国自有文明以来就似乎一直是一块完整统一的,铁板一块一样的国家,而不是北美的印第安人庞杂的部落、欧洲零零碎碎的各种民族和国家以及语言。实际上并非如此,举例从人种生理差异和语言习俗等等方面,证明了中国最早也是极多种的人口语言,但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南到北的动植物传播、长江黄河和青藏高原以及东部广袤的太平洋阻隔),战争,文化交融等等原因,逐渐从语言和文化上形成了统一的中国以及中国的文化,并对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日本,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看这种书的乐趣,可能并非沉浸于作者创造的某个情节或者氛围,而更多的是体验人类历史中的种种让人惊叹的地方,在作者独到的观点和丰富的例证带领下,感受文明发展(差异)的趣味。比如用较多文笔和问题分析的,为什么在西班牙殖民者发现南美洲后,仅仅只是几百人的侵略者,一百多骑兵两百个武装战士,就击溃并俘虏了首次会面的印加皇帝并勒索了能装满一个房间的黄金。而当时这个印加帝国,拥有几十万的战士上百万的人口。作者在这里面讨论了各种原因,比如思想认知上的极大误差,印加人最早错把骑兵当做四腿的人类怪物,差异巨大的武器装备等等等等。但在最初接触到这个历史时,我仍然感觉惊叹不已。包括当时造成这一殖民奇迹的指挥官,都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果放到整个人类历史上来看,考虑到人类各个种族发展的巨大思想技术上的差异,又觉得处于情理之中。 我觉得,这样的书籍,有助于自我头脑思想形成更宏观一点,整体一点的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认知,让自己的眼界和头脑更为开放,有所提升。当下人们普遍较大生活压力下,更多关注小确幸仪式感等等,并非反对这样的生活和趋势。但同样,也应该有人来回顾历史,仰望星空。 记得霍金去世前,曾发出这样的警告,也许主动探寻和联系外星文明,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定应该谨慎。转过来说,把我们现今的地球人类,比作15世纪时的南美印加人,把拥有先进外星科技的外星人比作当年的西班牙殖民者,那么现在的我们所面临的命运,也许会比灭绝的印加帝国还要悲惨。 阿难 很早就想看这本书,也看了前面几章,因为些事儿中断了,每次再想拿起总又被打断,中间有几年人类简史大热,俺看了之后发现里面的很大观点都是从本书中借来的,所以这次推书俺推荐了本书。本书作者是个理科生,所以本书呈现出的就是一个理科生写历史应有的样子,科学严谨克制,尽量减少演绎,这也是本书与人类简史最大的区别,这形成了一道阅读门槛,也注定了本书不会像人类简史那样大热,本书力图找到形成现代国家强弱关系的原因,也就是今日之世界为何会是今日之模样,为何不是反之,作者从地理生物环境寻找原因,作为理科生俺很喜欢这种角度,不过读到有多半略有失望,因为发现作者只是围绕古代研究,而几乎没有涉及工业革命附近,作为中国人很想知道,为何曾经的领先变成了落后,不过看到最后就释然了,作者在最后说,对于科学来说没有目的和终极原因,只有因果关系,而且历史的形成也是偶然与必然掺杂的结果,不过理科生相信,偶然事件不会影响历史延伸的必然大方向的,所以近代历史的研究缺乏长时间大数据支撑,已经不再是科学范畴,只能存而不论了

  • 哒咩

    哒咩 (哼-) 2019-09-01 22:06:54

    回复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9-09-02 10:20:31

    [内容不可见]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9-02 23:15:31

    第二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9-03 23:00:23

    第三顶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9-30 20:49:56

    2019年9月【我的天才女友】 散养推荐 莉莉丝 一个女孩的成长史该是无趣的,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我这样想着。但当我发现故事里的埃莱娜与莉拉也许是同一个人时,我开始爱上这个关于抗争与逃离的故事。 那不勒斯肮脏又狂乱的城郊,居民贫穷,愚昧,崇尚暴力却又屈服于暴力。女孩生于泥淖之中,入眼即是暴躁粗俗的父亲,懦弱刻薄的母亲,略不同于父母却又无限相似于父母的兄弟姐妹们。女孩不想有朝一日也变成一个衣衫不整满口粗话成日大喊大叫忍受丈夫毒打的主妇,于是她在成长中开始了对家庭的、对这个小镇的、对自己人生的抗争。 埃莱娜和莉拉出现了。她们各自优秀却又互相羡慕,各自缺失却能互相补充。埃莱娜勤奋时,她看到了天资聪颖似乎不费丝毫力气就能学好一切的莉拉;莉拉惹人厌烦时,她眼中出现的是温顺可爱的埃莱娜;埃莱娜可以继续升学时,莉拉不得不回家帮忙挣钱糊口;莉拉可以结婚了,与婆家发生摩擦时出面调停令大家对结果都满意的是埃莱娜;最终,莉拉看似逃离了这个世界却在最后发现她依然被围困在这个所谓的“庶民”的世界;而埃莱娜,在充分看清了“庶民”的本质之后,似乎已经可以用积蓄的力量挣脱开束缚的枷锁。 女孩,究竟是埃莱娜还是莉拉呢,或者两者都是也许两者都不是。不管怎样,作为读者的我希望女孩所经历的为两者中她想得到的部分,所假想的则是其他。 祝女孩所得皆好。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9-30 20:50:41

    阿难 这是一部女性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与闺蜜共同成长的故事,大量的心理描写,似乎帮助读者窥探到女孩成长中很多不足与外人道的私&密声音,成长与友谊杂糅在一起,相爱相杀,内心的自卑与外表的孤傲,为了不输而努力学习,为了不孤独而和男孩在一起,当然更有对命运的挣扎与抗争,际遇的不同让两个女孩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埃莱娜时刻受到莉拉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帮助,埃莱娜似乎是莉拉另一种选择的投射,更像是一个人的两面,莉拉代表坚硬的一面,聪明坚强,在不同时期会用不同的方式与环境抗争,不过被好运眷顾的却总是埃莱娜,这一部在莉拉的婚礼戛然而止,很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09-30 20:51:07

    饭友A 九月读后感 剧透预警:我稍微往后看了一点,因为感觉第一部出现的一些关键场景和概念(如,逃学看海、放烟花的夜晚、“界限消失”)都传递出一种“当时的我(埃莱娜)很难理解”的感觉,像谜面一样,然而我并没有坚持到找出谜底(莉拉为何消失?)……毕竟再不开写我将失去十元XD 埃莱娜和莉拉成长于暴力街区,这种暴力根深蒂固的藏在方言里,每次出现“方言”这个字眼往往伴随着暴力活动,除非讲方言的居民们遭遇需要运用标准意大利语的场合,这时方言也许不意味着暴力或男性气质,而特指“阶级羞耻感”。 先学会运用意大利语的是莉拉,在这个阶段,莉拉是埃莱娜的“避难所”。埃有一个说着错误百出意大利语的跛脚母亲,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让埃非常不安,她担心自己在母亲的影响下会“成为一个文具店售货员,或者政府职员,迟早会成为一个斜眼跛子”。而莉拉细瘦灵活的双腿以及在语言上的非凡成就使埃产生了一种崇拜感,她坚信莉拉敏捷的“走在自己前面十步”,莉拉总是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该去哪里,就算母亲在后面一瘸一拐的跟着,自己只要追随朋友的脚步就可以远离母亲的威胁(远离留在这个破败街区作为女性陷入无能愤怒同时受男性驱使的威胁)。为此,她心甘情愿成为了莉拉的影子“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同时也尽力维护着莉拉,“‘--我们还是朋友吗?--当然是啦。--那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我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离家出走,离开这个城区,在农舍里睡觉,吃草根,从井盖下到下水道里去,再也不回头,无论是严寒还是下雨。但她那时候请求我的事情让我有点失望……她想和我一起学习拉丁语。” 后来,随着莉拉辍学、结婚和埃升入初中、高中、比萨师范,莉拉越来越倾向于说方言,而埃逐渐掌握了一种“精美的意大利语”并走出了那不勒斯,在这个阶段,继续当影子就显得不太愉快了:“我从小紧盯着她——她走路的方式、她的身体,就是为了躲过我母亲对我的影响。我错了,莉拉还是留在了那里,她受制于那个世界的生活方式……我要采取行动从我母亲的世界里逃离出来……我应该把莉拉从我的生活中抹去。”在大学里埃开始刻意纠正自己的那不勒斯口音,结交能“改造”她的男朋友……毕业前夕埃写了一本小书,在准婆婆的帮助下得以畅销,增强了她摆脱莉拉影响的决心:“我要研究现在和过去的那些小说,要了解小说的写法……没有人表现得像我那样到位,即使是莉拉,如果有机会,她也写不了那么好。” 这种决心止于埃从小学老师那里获得了莉拉的童年作品,“开始读《蓝仙女》……我感到胃不舒服,很快就出了一身冷汗。然而,直到最后,我才承认我读了几行之后就明白了,莉拉幼稚的描写是我这本书的秘密核心。”埃没能摆脱莉拉的“阴影”,她的作品是一场在精美意大利语掩盖下的抄袭,就像她以为来到比萨、罗马、佛罗伦萨就有机会永远“逃离那不勒斯”,但事实上周围人仍当她是那个南方口音、可以被轻薄女孩,人们对她表现出的尊重主要源于她的夫姓“艾罗塔”。(我就看到这里,剧透结束~) 如果要在这个位置扣一下题的话,我想莉拉和埃莱娜是彼此的镜子,自恋的延伸(人在镜前展示自己,并在镜中见到比实际更美的自己)。莉拉看到了拉丁语、希腊语、成为学者式的、了解世界大事并拥有话语权的人,所以即使辍学了也会借书自学以赶超埃莱娜(后来发生了第一次“界限消失”,莉拉一下子“厌学”了)。埃莱娜看到了个性鲜明、成绩优异、被老师重视、受几乎所有男孩儿欢迎,并认为只要像莉拉一样果敢、主动出击、比莉拉更努力,自己不仅可以受到重视、欢迎而且终将摆脱令她生厌的家乡(有趣的是莉拉自己始终选择留在/回到那不勒斯,就像在看海途中提议折返一样)。这样看来她们的确是彼此的天才友人,她们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看到了一个可能存在的、更好的自己,“走在前面十步”的自己。 杂草 叨叨读后感哈,读开篇觉得好啰嗦,现在想想确实把真实细腻的感受完全描绘出来,这或许是高评的原因吧。看到描述莉拉的文字‘她的句子里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她的文字传递着她的声音’时想如果是莉拉的角度写这篇小说会是什么样呢,或许很痛快但也会依旧有着敏感吧,毕竟小时候的我们对感情要求就是那么高,容不下一点儿背叛,哪怕背叛只是你和另一个人说了我不知道的小秘密而已,而又是在相互‘背叛‘、彼此妒忌、患得患失、敏感又脆弱的心理形成了长久的友谊,相同成长环境让彼此理解对方的选择,对‘庶民’的逃脱和无能为力,也成为彼此的天才女朋友。喜欢最后穿在马尔切洛脚上的‘赛鲁罗’牌鞋的结尾,要接受有些感情就是带有杂渍的,这一刻是要开始另一个阶段的人生了。 散养 这本书写莉拉和埃莱娜的成长的阶段,像极了我们的小时候,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又说了谁的坏话,谁听到了谁的小秘密…那些在成长的阶段里我们计较着,在意着… 其实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喜欢埃莱娜,因为她不突出很普通…普通到站在莉拉身边,总是被莉拉的光环笼罩着…甚至有点没主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埃莱娜开始变得嫉妒,开始在意她和莉拉的差异…甚至讨厌自己要依靠莉拉才能得到的那些荣耀,而莉拉呢?她有自己的想法,有主见,有追求,她很像我的一个朋友,很有原则,不想与这个社会妥协…不想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所以她宁愿躲到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样子,看完这一部开始在想长大之后她们又回经历些什么呢?还会想小时候那么简单而又美好么?

  • 阿難·本生

    阿難·本生 (好的诗人都是死在最后一杆青春里) 楼主 2019-10-02 22:28:36

    第一顶

  • 鹿鹿凶猛

    鹿鹿凶猛 2019-10-02 22:31:34

    +1

  • 琉璃

    琉璃 (何以解忧) 2019-10-02 22:32:11

    这个友好积极的群欢迎新伙伴的到来~

  • 哒咩

    哒咩 (哼-) 2019-10-02 23:03:18

    😎

  • Yoshimura

    Yoshimura 2019-10-03 00:14:37

    🆙

  • 无妄的梦最光荣

    无妄的梦最光荣 (都你家菜园子了。。。) 2019-10-03 07:04:39

<前页 1 2 3 4 后页>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5985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