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日子,来了就不想走……
来自: 非遗星球(非遗星球爱好者社群之一) 2015-11-03 17:40:10
高黎贡,这里的造纸,成捆托运走;这里的日子,来了不想走。


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经过一天颠簸,飞机转大巴,终于抵达腾冲界头镇新庄村,落地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恰逢收割,广场上摊晒着稻谷。脑洞大开的同行艺术家王轶琼脱下鞋,拿起木钉抓,一脚跳进去。日本文化通冯彤立马反应过来:“枯山水!”王轶琼说:“去给我搬两块石头来。”有人出主意:“借老伯的斗笠!”王轶琼又掏出从威尼斯带回来的斗篷,黑皮帽,使用的道具越来越多,一个荒诞、活泼的艺术现场就这么诞生了。王轶琼给这件作品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稻河山谷空。


博物馆落成于2010年, 主要展示村庄的造纸工艺和手工纸品;如今看起来有些旧了,木头的色泽已斑驳,不致于美得太扎眼,正好完美融入背后的村庄。



因为占了祖坟,博物馆建立之初,村里关于土地问题争议很大。当时的族长(亦担任过村委会会计一职)龙占先有眼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这里建纸博物馆,把祖宗的工艺传下来,也是祭奠祖宗的一种方式。”几经周折,博物馆才建起来。



在村里的人家闲逛,发现每家每户都供奉祖牌,厅堂正中央就是“天地君亲”,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虽地处云南,被少数民族文化包围,这里仍然保留了浓厚的宗族文化。据村里人说,他们的祖先是明代从湖南戍边过来的,造纸工艺从那时留传下来,原料就地取材滇结香。

这几天晚上都住在村里,主人家龙德正为房舍取名“结香人家”。满院芬芳,云南人好雅兴,普通人家里都花草不离。推门而入,有香味。问原委,他的妻子说:“知道你们要来,前两天就收拾房间,放了一点桂花。”言罢,拉着我们去看桂花。出门问钥匙,龙德正说:“一时半会找不到钥匙了,我们这里都夜不闭户的。”

除了民宿,龙德正家的产业还有很多,造纸、烤烟、种田,样样都经营得漂亮。儿子高中寄读,女儿在昆明读护理,供两个孩子读书负担很重,造纸只是收入来源的补充。利润太低,村里53户人家,少有以纸为生的人。该农忙的时候,还是要下地。上一次外出是五六年前,龙德正说:“只要有盐巴,不管外面发生什么,我都能在这里活得很好。”虽然疲惫,他在这里生活得很自足。
博物馆有三个灵魂人物:李益娇、刘看看、武军,每个人都不缺故事和想法。

益娇的头发长及臀,从不用头绳。不方便的时候就在发尾挽两个结了事。柿子红了,有人想吃,够不着,心热的益娇踩着皮鞋就想上。她说,从小没少爬树。
“我觉得自己是山花”,这句话她说的很自然。

其实,她家就在不远的另一座山头。美院读完硕士,在昆明学习和生活10年之后,偶然一望眼,她成为博物馆的一名散客,后来留下,如今成为核心成员。
在馆内,除了调研原纸,她还在尝试纸上植物染。不过,她更愿意称自己做的事是自然科学实验。

除了馆内的常态工作,她经常去村子里闲逛,与乡亲熟络。年轻人走后,留下老人和孩子没人照顾,村里相继发生一些事故,前一天还打招呼的人,第二天就没了,生死的无常不断撞击着她。村里人对死亡的平静,让她看到对待死亡的另一种态度,她说:“对我来说乡村是一个更好的课堂,让我慢慢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平静相处。”

问她什么时候会离开,她想了想:“在或不在这里,都没有区别的时候,就可以离开了。”

最初看到刘看看,是看到了她的裤脚,紧身裤角有拉链,包着皮短靴,长发及腰,摇滚极了。后来才知道她热衷于乡村建设,来博物馆也为此宏愿。与益娇不同,她长于城市,受晏阳初、梁漱溟两位先生影响很深。早年在云南做过NGO,曾经长居加拿大。
一个女子致力于乡建,无论成效如何,仅就学识、视野、情怀来说,都让人肃然起敬。

博物馆本来想成为乡建的一支重要力量介入到新庄村的改造中。看看说现在还不容乐观,村里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统摄全局,博物馆还在尝试建立一套造纸的生态模式引导村民。路还远,慢慢走。

武军,一头自然卷发,有八九十年代的感觉。神龙见首不见尾,最后一天才知道他和我们住在同一个院子。他不好意思地说:“一段时间没有作品出来就会比较焦躁,
这几天都闷在屋里研究。”作为博物馆的设计师,他已经开发了纸灯系列、揉系列,突破了纸张平面的限制,充分把握了纸张柔韧的特点。他的作品强调观念, 但形式很容易被村民模仿,这让他有点无奈。

1991年出生的他说:“来到这里是机缘巧合,不过我一直对传统手工艺比较感兴趣,就留下来了。我最大的兴趣还是在不同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比如我可以用纸去做陶,多好玩啊。”

平时话不多的他,采访到激动处会自己笑起来。他聊自己的设计理念与计划,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我们讲非遗融入现代人生活,而这村里的手艺人就是其中一分子,应该先让他们自己有意识使用自己的纸。”

益娇说来博物馆之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村里的小孩都不用自己家造的纸画画。据村民说,几十年前,村民们普遍用纸,祭祀、斗笠、地契,无论生活用品还是文书都会用到纸张。机制纸大规模替代手工纸以后,村民似乎忘记了自己家造的纸还可以发挥实际的用途。纸博物馆入驻新庄村,三位才情并茂的年轻人扎根乡村,除了宏大的乡建,他们还有着最细微的渴望与梦想,唤醒村民对手工纸的记忆,重拾祖先对手工纸的情感 ,让绵延几百年的造纸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新庄村风情一赏







~未完待续~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最新讨论 ( 更多 )
-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招聘 项目联络员 / 产品设计 / 志愿者 (一岸)
- 纸树-手工纸灯照明 (旻川)
- 是否可能在高黎贡地区建立一个当代纸艺术创作基地? (JR)
- 请问博物馆是否开放参观? (Miss Monster)
- 约吗?和纸君一起去高黎贡! (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