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随园食单》学做菜 | 复活我们的味蕾

江江二三木

来自: 江江二三木(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2014-01-08 15:57:0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12 19:10:52

    跟着《随园食单》做“灼八块”

    《随园食单》原文 灼八块 嫩鸡一只,斩八块,滚油炮透,去油,加清酱一杯、酒半斤,煨熟便起,不用水,用武火。 <图片1> 原文随解: 原文只有寥寥数十字,意思已很明白易懂,不必我这半通不通之人佯装教授,仅简单说说我的理解。 “灼八块”中的“灼”字即是热油炸的意思,颇像今日炸鸡腿、炸薯条的感觉。 “滚油”顾名思义,火烧至滚动发烫的油。过去我母亲家中烧饭做菜,常会用四川方言说到“等油‘gun’了再下锅”、“把土豆放到‘gun’油中”等等。当时闹不清楚,这“gun”是个什么字,只以为是方言里专门用来说明油开的状态,也联想不到就是滚烫的“滚”,有翻滚之意。直到读到袁枚此文,才终于解决了一直以来的疑问,可笑自己联想力是如此单薄。 之前在“黄鱼”条的制法介绍中分析过袁枚所指的“酒”是什么,大概黄酒、料酒一类。这里袁枚再说“酒”,推测为黄酒、料酒也没有什么错误,可是他偏连斤两都明确了——“酒半斤”,反而忍不住怀疑此处另有所指,应是半斤烧酒、白酒?细琢磨,白酒焖肉、烧鸡也并非无迹可寻凭空捏造,就比如我母亲吧,擅长做一种混合了四川红烧鸡块和新疆大盘鸡制法的烧菜,最喜欢在焖烧过程中掺入白酒。每到鸡肉上锅,明黄光泽中缀配着大红大绿的配菜煞是夺人,几筷子下去肉没了,也并未冲出一股子酒精味来。不过如今母亲不在,我也没有学会她的真传,不敢冒险,老实地去超市买了一瓶黄酒回来。

    问题与分析: 我把自己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列举如下,再一并解答了。 问题一:“灼八块”中的鸡肉八块如何斩法? 问题二:多嫩一只鸡算作“嫩鸡”? 问题三: “不用水”真的可以吗?

    袁枚点名要“嫩鸡”才能做这份荤菜,什么鸡嫩呢?我的笨办法是观察其爪尖、脚掌,倘若爪尖硬实、脚掌粗厚,老鸡无疑了。一般厨妇厨男不必参照,一则城市里的鸡肉都是统一喂养和宰杀的——早没了分辨的必要,二来又有几人有辨别的火眼?索性提溜一支淘洗赶紧的白羽鸡回家,我就是这样做的。 有人推测袁枚的“八块”是按“脖、翼、腿、脯、脊”分解。但是鸡太大,也无法真学古人样只切8大块,即便煨好能吃也无法下嘴不是?想来想去倒摸出几种可能!如我这般买了大肉鸡的,可以只用鸡的四肢脖颈外加胸前肉做菜,不必真需要八块不可;亦或干脆从市场上购回一只鸽子,当作小嫩鸡横竖切个八块? 在用水与否方面,我又成了一好学生,老实地按照袁枚的指示——“不用水”。结果等到酱油、黄酒混合的油水都吸到鸡肉里去了,才发现鸡肉硬邦邦难以咀嚼。大概这就是他一开始便强调“嫩鸡”的原因,鸡嫩肉滑自带的便有一泡水,即便锅中的油水收干,它也不会太老太硬。另外若是再让找出一条致使鸡块老硬的原因,恐怕是关于加入“清酱一杯、酒半斤”后到底该用文火、武火的争议。袁枚建议武火,比起文火来,火力大、火势旺,东西煮的快,烹得烂,但是却难入味、烹不透,所以煎药熬汤皆喜文火慢炖。做这道菜,鸡块入锅油炸时,已经大火过了几遍,皮早就黄了硬了,此时再大火煨,酱、酒、香料更难以浸入表皮,或许时至今日,袁枚此法值得商榷改良。

    据袁枚“灼八块”条,整理出的食谱,供诸君借鉴。 菜名:灼八块 主料:嫩鸡 辅料:酱油、黄酒,香料(袁枚没有说明,可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如干辣椒、葱姜蒜之类。) 实质:烧鸡块 步骤: 1 将鸡肉斩成八块; 2 锅中倒入大概能盖住鸡肉的油量,烧至滚烫; 3 鸡肉入油锅,不断翻动,待鸡肉金黄,将剩余的油水泌入容器; 4 加酱油一至两勺(根据鸡块的颜色添加,不至乌黑,不至惨白); 5 加黄酒没盖鸡肉,覆上锅盖小火煨熟; 6 建议将4、5两条合并,即酱油、黄酒、以及白水提前调配好,一并侵入锅中。如果想要加入香料,选这个时机正好,太早味道散失了,太晚又入不了味。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16 18:15:28

    跟着《随园食单》做茄子

    《随园食单》原文 茄二法 吴小谷广文家,将整茄子削皮,滚水泡去苦汁,猪油炙之。炙时须待泡水干后,用甜酱水干煨,甚佳。卢人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秋油炮炒,亦佳。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或煨干作脯, 置盘中。

    原文随解: 本条虽题为“二法”,其实给出了三条烹制长茄的方法,只不过最后一法不是当时名家方法,而是袁枚自己将就凑合的法子。按袁枚的话说“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无论吴家的还是卢家的法子,他都试过了,却又学不像做不好,索性放弃做了一道家常味道的拌茄子。 “甜酱水”,在“黄鱼”条中已推测过袁枚所指可能是说浓度不高的“甜酱油”,也可能是稀释过的“甜面酱”汁。那具体要用“甜酱油”还是“甜面酱”呢?我曾经在一家小馆子中吃过一道油泼茄子,其中就用了甜面酱入味,味道至今不忘,遗憾不知具体的步骤。其实我另有一法推荐,也可以达到甜而不腻,酱香浓郁的效果,便是在滚油中炼糖,待油红汁稠,入半勺酱油轻搅,复将这滚烫的油汁泼到锅中茄上煨。 “猪油”,有称猪板油、大油的,小时候拌饭、煮面时爱吃,猪油炸食物的好处是容易上色,食物看起来往往金黄发亮。 “麻油”,袁枚此处亦不知是“芝麻油”还是“花椒油”,多作芝麻油解释。南方还真有些地方将两者混用,我小时候在四川,家里说麻油便是指“花椒油”。我的意见,既然拌茄子,索性两种油都加进去,味道更妙,只不过依口味放多少的问题。 “米醋”,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醋,传说可以追溯到夏朝的杜康一次酿酒失误。虽然名为“米醋”,倒不一定都用糯米,谷子、高粱、枣子、柿子等粮食、果品皆为原料。之前去超市转了一圈,发现但凡叫米醋的,包装上无一例外都注明含有酒精,今人不如古人纯直,倒是无奈事实了!使用时需特别谨慎,注意稀释!

    据袁枚“茄二法”条,整理出三份简单的食谱,供诸君借鉴。 方法一:吴茄子 主料:长茄一根 辅料:猪油、甜酱水 实质:焖烧茄子 步骤: 1 茄子削皮,除非茄大锅小,按袁枚所记保持整形不切块; 2 水烧开,入茄子,翻滚去苦; 3茄子将软未软时出水,沥干; 4将猪油在锅中熬化,放入茄子(建议熬制猪油不要临时起意,事先炼制一碗储备,待用时猪油由白色固体化为一滩油水,香正浓!); 5 待茄子炸至外表金黄(虽然多数时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倾入事先备好的甜酱水,将将覆盖上茄子。注意,此处强调“干煨”,不要加水。

    方法二:卢茄子 主料:长茄一根,切小块 辅料:猪油、酱油 实质:焖烧茄子 步骤: 1 茄子不去皮,切成小块(该菜谱忽略了茄子去苦味的步骤,相信我现在的人也吃不出不同); 2“入油灼微黄”; 3“加秋油炮炒”,即倒入酱油同茄块在热锅中翻滚一会儿,上锅盖焖透。

    方法三:袁茄子 主料:茄子切长条 辅料:芝麻油、花椒油、米醋,以及其他可以拌入菜里的料,比如蒜泥之类。 实质:凉拌菜 步骤: 1 将茄子放上蒸笼,待蒸熟蒸透夹出,置盘中放凉; 2 将茄子撕成细条; 3 倒入准备好的辅料、调味品,搅拌均匀。

    其它问题: 茄子遇热容易氧化变色,色相一无倒了胃口,所以烹饪时建议多一道工序,将茄子下油锅炸,使得表皮似裹了一层金黄铠甲才好,这时候再进行其它烹饪程序,茄子便不易变色了。所以袁枚首先介绍的两个方法,虽有去皮不去皮、用猪油还是菜油之分,但油炸都是必要的工序。 关于茄子应不应该削皮的问题。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无论是家中长辈烹制,还是馆子里厨子操刀,也没见过脱了皮的。无论是蒜缸的、白煮的、红烧的还是鱼香茄子,还真没从茄皮中吃出太大苦味来。若茄子真是又老又硬,不去皮确实也不明智,这时候照着“吴小谷广文家”的法子去苦也是妙招,就怕今人还不甚习惯古人的方法——惟爱有皮的茄子。

  • 容与

    容与 (夜的静,有夜的耳在听) 2014-01-16 18:25:24

    没想到真有人按随园食单做菜,一直觉得这本不是菜谱,是吃货童话。颇具浪漫幻想色彩

  • 奇迹本人

    奇迹本人 ((≖ ‿ ≖)v) 2014-01-16 18:28:04

    哇看起来很酷!楼主要继续哦!

  • yesmomo

    yesmomo 2014-01-16 18:30:10

    随园食谱一直是心里的梦啊...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6:57:28

    没想到真有人按随园食单做菜,一直觉得这本不是菜谱,是吃货童话。颇具浪漫幻想色彩 没想到真有人按随园食单做菜,一直觉得这本不是菜谱,是吃货童话。颇具浪漫幻想色彩 容与

    个人觉得没有那么美好,菜样都挺简单的。。倒是西厢记、红楼梦中的盛宴让我惦念。

  • fanFan

    fanFan (正太以上,大叔未满) 2014-01-22 16:58:28

    袁枚那个吃货,应该把南京吃了个遍了

  • TIGGER

    TIGGER 2014-01-22 16:59:11

    M

  • 柚子醋和小饭团

    柚子醋和小饭团 (无尽结局) 2014-01-22 17:00:06

    哇 露珠洋气 一直觉得袁枚挺热爱生活哒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7:00:24

    哇看起来很酷!楼主要继续哦! 哇看起来很酷!楼主要继续哦! 奇迹本人

    嗯哪!不定期更新…先不管好不好吃,我非得照着法子做了一两次才愿意、才敢写成文字,不然自己觉得言之无物,朋友们看这些文字亦无法感同身受了···就是做出来的东西实在不敢直视···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7:01:01

    随园食谱一直是心里的梦啊... 随园食谱一直是心里的梦啊... yesmomo

    看来,我是要破坏你的美梦了,请原谅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7:02:39

    袁枚那个吃货,应该把南京吃了个遍了 袁枚那个吃货,应该把南京吃了个遍了 fanFan

    目测没有。。主要是朋友多吧?真怀疑当时的人背地里是怎么议论他的···袁枚来了,快吧好吃的藏起来。

  • の川

    の川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 放纵 爱自由) 2014-01-22 17:03:36

    好贴··········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7:03:59

    哇 露珠洋气 一直觉得袁枚挺热爱生活哒 哇 露珠洋气 一直觉得袁枚挺热爱生活哒 柚子醋和小饭团

    为向他学习,把自己培养得热爱生活奋斗着呢。。。

  • 柚子醋和小饭团

    柚子醋和小饭团 (无尽结局) 2014-01-22 17:04:34

    为向他学习,把自己培养得热爱生活奋斗着呢。。。 为向他学习,把自己培养得热爱生活奋斗着呢。。。 江江二三木

    哈哈哈哈 加油 我也要这样 握拳

  • 容与

    容与 (夜的静,有夜的耳在听) 2014-01-22 17:09:35

    个人觉得没有那么美好,菜样都挺简单的。。倒是西厢记、红楼梦中的盛宴让我惦念。 个人觉得没有那么美好,菜样都挺简单的。。倒是西厢记、红楼梦中的盛宴让我惦念。 江江二三木

    动不动猪一头羊一只的,感觉非常豪放 但是有一点倒是深以为然,做食物也要讲平衡,有味道的要想办法让味道释放出来,没有味道的要想办法让味道进去。说出来很简单,却一直记到现在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7:13:21

    最新更新的内容【跟着《随园食单》用万能的鸡汁烹素菜】 因为不明究竟的违禁词暂时不能发到这里了,已和组长沟通·· 可点我的豆列查看:http://www.douban.com/note/327939815/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2 17:17:09

    动不动猪一头羊一只的,感觉非常豪放 但是有一点倒是深以为然,做食物也要讲平衡,有味道的要想 动不动猪一头羊一只的,感觉非常豪放 但是有一点倒是深以为然,做食物也要讲平衡,有味道的要想办法让味道释放出来,没有味道的要想办法让味道进去。说出来很简单,却一直记到现在 ... 容与

    妙人妙言啊!只是有时候让“味道进去”和保持原汁原味可能不容易平衡,并且袁枚《随园食单》中菜品普遍滋味偏淡,即便不淡也是偏爱用酱,就我个人而言,并非这方面味觉的忠实拥趸。

  • 容与

    容与 (夜的静,有夜的耳在听) 2014-01-22 17:26:28

    妙人妙言啊!只是有时候让“味道进去”和保持原汁原味可能不容易平衡,并且袁枚《随园食单》中菜 妙人妙言啊!只是有时候让“味道进去”和保持原汁原味可能不容易平衡,并且袁枚《随园食单》中菜品普遍滋味偏淡,即便不淡也是偏爱用酱,就我个人而言,并非这方面味觉的忠实拥趸。 ... 江江二三木

    南方人是不是对酱菜情有独钟。。记得读沈复被芸娘逼着吃腌卤瓜,起初掩鼻嚼之,入口才觉滋味鲜美 想吃那样的酱菜,也想有那样一份爱情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7 22:04:08

    跟着《随园食单》做茭白

    《随园食单》原文 茭白 茭白炒肉、炒鸡仅可。切整段,酱、醋炙之,尤佳。爆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初出太细者无味。

    原文随解: “茭白”,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古称“菰”的一种。 我“初识”茭白是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某一天食堂里多了一道菜,和着鸡蛋碎炒的,起初以为是杏鲍菇一类,吃起来却似笋非笋,说其甜吧细嚼似无味,说其脆吧咬合颇粘弹。反正在我的印象里,之前是没有吃过的,以为同学定也同自己一般,假意随口一问“知道这是什么不?”结果竟只有我不知,“茭白”是也!更可笑的是,放假回家我询问母亲“老妈,你吃过茭白没?”她诧异道“不就是高笋吗?吃过呀!”我不信“怎么没见你做过?”她以一副见了奇葩怪物的表情凝着我,我想:看来我是吃过的,可真是奇了怪——记忆中全无它的身影、滋味,就像成年后再回顾童年时光已然破碎成许多片段,记住得不断被强化,忘却得权以为未发生?再苦思冥想,却又模糊间有了些印象,好似确实吃过同样味儿的东西,不过不用炒的,煲在汤里。伴随着口舌生津,顿时回忆如泉涌,对了,母亲煲得高汤!记忆原来没有褪色,已然保全为一种滋味,于是我想,是否我们的历史记忆也更多得保存在饮食的餐桌上,一族一国,饮食的精髓便也是文化的精髓?不用读史,从千变万化的菜系中,我们难道就看不懂中国人的精神与情怀?是博大、随性、善调和、任自然的……由一株茭白想到这些,过于矫情?无论如何,我暗下决心,寻个时间为饮食作史,不求全,求诚心。 袁枚在“茭白”篇简单交待了茭白的特性,“初出太细者无味”,也就是太嫩的茭白最好不要买,甘味不足,味同嚼蜡。茭白原本即生长在水源丰沛的地方,含水,尽管老些也未必咀嚼不动。但切记炒制时间不要过长、油锅不要烧得太旺,否则表层亦枯,里生外硬,忒得难吃,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另有一特性,便是茭白在烹调中可塑性强,“茭白炒肉、炒鸡仅可”、“爆肉亦佳”,又或者学我母亲作为煲汤配菜。

    据袁枚“茭白”篇,归纳出二张食谱,供诸君借鉴。 方法一:酱茭白 主料: 茭白切条 辅料:猪、鸡肉片少许、酱、醋。亦可随口味配其它辛辣调料,或许更符合今人口味。厨房下得越少,馆子进的愈多,调味料吃的越重,唇舌也就越来越麻木,反过来,我们愈加重口 实质:用酱干炒 步骤: 1 鸡或猪肉先单独炒制,可酌情添油,茭白能中和解腻倒不必害怕过油; 2 肉炒至半熟起锅,在这一步中,可添加香料,使肉入味; 3 干锅倒入酱醋(不必多),随即放入茭白,翻炒; 4 复将半熟的肉片入锅,待肉彻底熟透、染了酱色,即可同茭白一起出锅; 5 如若嫌肉片中途起锅装盘麻烦,可以在将肉炒至半熟时,酱油、醋,同茭白一起倒入锅中。甚至于,干脆不加肉,做一道纯粹的“酱茭白”。

    方法二:茭白爆肉 主料: 茭白切片 辅料:肉片 茭白炒肉,在袁枚那里不过是一句话带过,既未说配料、也无制法。自个儿脑补,想来应当同现在的“葱爆羊肉”差不多,未必味道一样,我更强调烹饪过程的相似性,仅需将葱段换成茭白片儿,大概便能拟想出这道菜的模样。需要一些配料,干辣椒、蒜片、姜丝、花椒?总之,一应照平常炒肉来就是了。 实质:油爆 步骤: 1 将油烧至极旺。如果肥肉较多,可少油,先下肥肉熬出油脂; 2 下香料,待香味溢出,立马倒入剩下的肉片儿; 3 肉翻炒片刻,倒入少许酱油; 4 肉片上色后,再倒入茭白。之所以先入酱油后放茭白,是怕茭白同肉片抢油,晚点儿放才能有效中和过多的油气和酱色,当然茭白易熟也是原因之一; 5 茭白略发软即可出锅。

    其它问题: 关于炒肉,个人偏爱回锅肉的做法,肉洗净后先同萝卜、土豆等同煮,再将煮好的肉取出放凉。(或直接置入冷水中冲凉,肉质更爽口。)这样不仅图得熟肉好打理,不似生肉在案板上软塌塌一团,几个连环刀才磨下一片肉,肥瘦肉也更好分开,切片切块都利落;二来肉取走了,锅中还有一汤菜,一荤一素,一举两得,回头拌一份蘸料,上桌至少看起来也丰盛。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7 22:06:42

    南方人是不是对酱菜情有独钟。。记得读沈复被芸娘逼着吃腌卤瓜,起初掩鼻嚼之,入口才觉滋味鲜美 南方人是不是对酱菜情有独钟。。记得读沈复被芸娘逼着吃腌卤瓜,起初掩鼻嚼之,入口才觉滋味鲜美 想吃那样的酱菜,也想有那样一份爱情 ... 容与

    哈哈。。。是想有那样的爱情多一些吧?

  • 江江二三木

    江江二三木 (不管黑猪 白猪 没脑子的就是好猪) 楼主 2014-01-27 22:07:01

    好贴·········· 好贴·········· の川

    好人

  • Ann要学会坚持

    Ann要学会坚持 (每日拼命进取。) 2014-01-29 18:57:05

    之前就看过了随园食单,只剩流口水了。LZ太贴心了。

  • 刘允溪

    刘允溪 2015-01-25 04:45:35

    有很多不解之处…之前看滚泡是什么…?还有水滚泡二三十滚…又作何意?

  • flower

    flower (未来可期) 2015-01-25 10:24:20

    mark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6004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