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1924年建校的自贡蜀光中学
感觉应该有不少都是家里有点文化的,重名率很低
这个名册一眼望去,女男名字的用字区分比现在小多了呀,好多女名放现在人们都会默认男名……现在起的女名整体看就很“柔弱”,不舍得给女儿用一些美好的字…
这不得不提我同学的爸爸叫许景繁 就真的很好听的名字
然后我这个同学叫许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能上到高中还是女生,都不敢想象那是什么家庭🥲我奶都只上了个小学,好像还没读完
一眼扫过去全是娣
哎,和楼主发的一对比,看到了不同阶级家庭的差异。除了娣以外,我看到英这个字出现很多回,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穆桂英挂帅,感觉从此对桂英这个名字印象中加上了女将军的滤镜。
🛋️
大部分名字都挺好听的。
好听
有些名字有种上世纪的朦胧感,像是在看琼瑶小说
那个时候能上高中 一定不穷
那个年代能上高中的 应该家里都是有文化或者富裕的 名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 那时候大部分地区在战乱吧
这绝对是整个地区的百分之一里的百分之一了,这个时期整个中国识字率也就百分之一😂
比现在的紫萱好多了
名字都像现在的部门领导
看看这份
是的,而且大部分名字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不像现在的名字很明显就能看出是男是女
[内容不可见]
而且看女高名字,都很大气,光看名字都没有传统狭隘的女性专有词,真真是家族给予厚望呀
看到一个叫宋政的,后面的宋什么应该是姐妹,很少有人把女儿取做政的。可能当时天地颠覆,封建被强力打破迸发的新思想
适合小说取名灵感
我去保健院,每个门口贴着老人名字,有一位奶奶名字特别好听,叫从月兰,很武侠小说峨眉派的感觉
好多好听的名字,而且感觉男女风格不会太明显,听到之后不会用刻板印象去区分男女
哈哈哈哈高考在这考的
萧悦笙,怎么会有起名这么甜菜的人……
你奶还读书了,我外婆、奶奶学校门在哪都不知道🙂↔️悲哀啊
天呢看着好想哭,名字想要定义她们的价值,但是她们生命的宽度是另一片天地
挺有文化的
我奶奶叫远芳,婆婆叫孝书,一听就是那个年代的名字
好多好听的
克一好好听
玉全 好
所以我觉得看名字识人真的不靠谱,只能说看名字识父母文化水平,见到过一个长辈自己一个特别好听的民国风名字,给孩子叫x兵😑
我外婆46年的,纯文盲😭
真的有年代感诶,跟现在的完全不同风格
好听的 寓意很好
二中祖上还是富过的,出过院士呢
可能在县城的人,会比较安全,被轰炸的和殖民区就很惨。我太奶奶太爷爷都是辽宁县城那边的,太奶奶那边家庭有钱,两个老婆十几个孩子,照样过得很好,据说黄花鱼都是几缸几缸的腌制,也有几个商铺,很少提战争的事,好像没有涉及他们,都躲起来了。 太爷爷太姥爷那边就只读到小学,识字后就结束了,算富农,但是孩子只送一个念书,其他人都要帮家里做事,后来去了国企做职员。 我姥爷说韩国人也特别坏,杀了很多人,并不是只有日本人坏的! 还是分区域的,他们小时候,对这些事都是听说,没有亲眼看到。 倒是我爸,小时候经历文阁,亲眼见过好几个从烟囱跳下来,紫砂的人,都是被折磨,觉得这个时期熬不过去的人😢
好多女性名字都很英气
东三省不是最先沦陷的吗,原来还有安全地区
百度搜了一下,我们那边甲午战争时期有保卫战,战败了,只有三个日本兵看守,小地方没有驻扎那么多,所以比较幸运,没有太多血腥事件。但是我家里长辈在县城,没怎么见过日本人,应该是没有受到波及。 太奶奶她爸,生意一直挺顺利的,孩子们都读到高中,家里三个女孩做了老师,其他人做什么不太清楚了。直到斗地主时期被全没收,太奶奶的舅舅,去日本留学,做了地下党,像风声里的人那样,参与了一些事,后来是军校的领导,奖励了他在天津的宅子,按理说文格时期是应该被斗的,但平稳度过,没有事,我爷爷,小时候离家出走,还跑去天津他们家住了两个月,当时已经文格了,但他们没有受影响,吃的还是挺好的,房子也特别大。 那时候我们其他亲戚,家产全都交出去,家里人也是新成立国企的职员,就身份很正常,没有遭遇电视里那种很可怕的事。。。只是听说大家都特别瘦,吃饭吃的很单一,所有人都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我奶奶说那个时候村里能上完高小的会写字打算盘的都算是有文化的了,所以能出现在这个手册上的女生估计多多少少都是书香门第的孩子
好羡慕她们的名字。。我的名字是按字辈加上一个女生常见的字 很随意又不顺口 我又很讨厌我爸那一整个家族 所以从小到大我都特别讨厌我的名字。。她们的名字又好听又特别又有很多美好的意象🥲
看到那个“曾吟秋”真的好好听,好乐观
好少两个字的名字啊
喜欢成玉 莲生这种名字……感觉是寄予厚望起的名,名字让人感觉就有品德有文化……
我高中就是蜀光中学😂😂😂
还有慎良、克辉,慎和克两个字用的好,名字里有动词感觉很有韵味
点进来笑到了
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是一个用来“招娣”的代号
好听的
需要这个帖子。
经济发展了,但感觉很多事情又在倒退
真的有时代性啊,因为琼瑶就是那辈人。
我姥爷是1929年生人。他那一代,真的是非常有社会地位和金钱的人才能读高中。后来战乱,很多中学都解散合并了。他14、5岁的时候,只能去山西还是陕西去读的高中。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