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们这里也是哎,问家里有几个孩子都是问你家几姐妹
普通话是全国统一的,棋落水你自己不知道普通话里有外婆这个词汇,是你以偏概全,觉得北方方言等同于普通话。 拉黑也解决不了你自己认知的偏差,并不是别人指出你说的问题就是吵架的。 如果有人能证明,普通话里确实没有外婆这个词,我愿意承认自己认知错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老家是用姊妹
是的,我们也是一样的逻辑,称呼是姊妹们
我们说姊妹
突然发现我家这边也是哎,楼主不说我都没有意识到
湖北这边强调一家姐妹兄弟也是说“姊妹伙的”,但其实大多数人说这个俗语的时候想的不是“姊妹”而是“子妹”,而在父权社会中“子”是被男性窃走的是指代男人的,所以他们口中的“子妹”还是含了男。 两湖很多地区称呼姥姥用“家家”,也很亲切。
突然想起来的,如果我和一个人讨论另一家的几个孩子,不管男女,一般会说“她们家姊妹三个,老大怎样,老二怎样,老三怎样”
天,这么一想真的!客家方言也是几姊妹
我是四川的我们家也这样,我们家是叫姊妹的,只要有一个女生这辈人都叫姊妹,有时候甚至兄弟之间也叫姊妹的,亲生的也好同辈表姊妹也好都这样。还好我家兄弟们对这个并不敏感,都是我们几姊妹姊妹的叫
我们这差不多也是!男的也叫他们为妹几
这么说四川好像也是,都是说几姊妹
湖北也是,妈妈和孩子叫“俩娘姆子”
看帖子里说姐妹我还有点没反应过来,看到“姊妹”懂了,河南话也这样说的,比如日常对话夸人说“他们家姊妹几个都考上大学了,真中。”
本廣東人表示同意。
我们这里也是!我外公有三个弟弟,只有一个妹妹,但是他们说方言,还是会称呼你们姊妹几个要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家是客家人 ,老人家称呼小孩无论儿女都是“阿妹”、“妹妹”
啊对的,我老家那边喊外婆外公爷爷奶奶都是阿婆 阿公 阿爷 阿娘,不过也有喊奶奶叫嬢嬢的
我这不一样,我和我妹被称为两弟兄,所以我推测,弟兄一词和男人无关,本来只是一种长幼顺序,是男权抢过来,让它勉强为男,或者是因为进入了父权社会,男人变成了权力中心,所以让一些中性词都沾染了男味。
东北是叫“姥姥”“姥爷”,但好像是姥姥才是官话,外婆属于方言。几个孩子应该是叫“姐儿几个”
我们也是!!而且我们普遍会说去“姥姥家”“奶奶家”、回“我妈家”,没听说说过去爷爷家姥爷家。这应该也是母系的传承
是的是的!
老家同楼主ip,确实是经常说“姊妹”
lz说的是不是“姊妹”呀,同湖南人我家那边也这样说
还有“娘老子”指代母父
诶看着看着想了下我家平时说的方言,感觉好像啊,再看一眼ip,真的是湖南!我上一辈的人称呼自己奶奶那一辈也是叫em妈,我是叫aiji和奶奶
统一语言方便交流感觉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这个语言本身是很被男权影响的
我感觉我前男友家叫外婆的称呼可以参考,他们叫亲婆哈哈哈
我们这边“妈老汉儿”指“母父”,也是母亲在父亲前面
我这边的方言里,小孩子和男孩子一个读音,女孩叫“假儿”,小女孩也可以说是“小假儿”; 我是初中看了本地的文字版方言大全发现的,那时候十分震惊于自己一直以来被称呼为“假儿”,此前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单独特殊的音节😣
坐标湖南也是,要不是看了你的帖子我都没有反应过来! 确实兄弟姐妹统称姊妹,全男才是弟兄。 母亲和孩子的组合统称两娘姆
啊啊啊啊啊我也是!看到帖子突然想起来,祖母称呼我、堂姐和弟弟三人“你们姊妹三个”🥹虽然现在是浙江人,但是祖宗是渤海郡的(今年祭祀注意到了)
特意问了年纪大的亲戚 重庆话叫妈妈的妈妈为:gaga 后来就变成外婆了
我们也是
我室友那边也是,妈妈这边亲戚孩子叫侄子,爸爸那边叫外甥
坐标江苏苏北,我们这里也是,只要有女孩就是姊妹几个,小时候外婆也是叫的姆妈,现在改叫外婆了,但是我妈说方言的时候还是说的姆妈
这么说起来我老家(广东)也是!我舅妈用两姊妹形容我跟我弟
是的,其实很多地方至少从语言称呼上本没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外孙”这种区分 当初普通话推广,本可以官方书面上统一两边都称呼为“祖父母”,孙辈统一称呼为“孙子女”,就像婚姻两边父母叫法上这点就推进了,两边都叫“爸、妈”了,而不是像只叫男方父母“爸、妈”了 这样不管以前怎么叫,几十年下来国人都习惯两边都是“祖父母”了(日本作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好像就是不区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结果硬是要“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堂亲-表亲”这样区分 语言绝对是影响观念的,一个“外”字,给很多人外化女方血脉找到了合理理由
[内容不可见]
楼主说的是自己ip地的情况吗? 我妈是安徽宿州人,形容我和我表弟也会说“两姊妹”,可能各地多少都保留了一点母系遗风。
明摆着分裂母系血缘,其心可诛😓👎
我姥姥也是这么说我和我弟了,你们两姊妹
真的是,百度上搜,还都说南方人一直叫外婆,一直个鬼,不推行普通话,没人用外字。
可你“多年的认知和亲身经验”也仅限于北方啊,你对江浙地区“外婆”一词的溯源难道还能比人家本地的网友更清楚吗? “普通话里没有外婆一说”,你是点进这个楼里来才第一次见到“外婆”这个词吗?
这么叫才对,父系血缘才是“外人”,谁知道跟自己有没有血缘关系
省港澳地區,逢重大節日宴請來賓,主辦者上台發言的時候,只會說「叔伯兄弟」。
在川蜀地区“老子”是称呼姑姑的。 我嫂子老家在四川绵阳,称呼姑姑就是“老子”,并且据她所说,“老子数到三”的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姑奶奶我就数三个数。
是的,我们家也是,称呼几姊妹。
这明显是个男的写的。。没有参考的必要,男的当然喜欢“外”这个捧父系血脉、外化母系血脉的字啊
!!! 突然意识到我老家的方言说小辈的时候,发音也是说“你们姊妹几个”(我是唯一的女孩子)。 在边角缝隙里真的还是有母系社会遗留的。 包括还有“娘俩儿(儿化音)”,这个也是通用称呼母辈和女儿儿子的,不分男女。 以后写文也想用上,但是又觉得现在的男的不配写在“姊妹”这样好的词里,有点纠结……
我怀疑我们这边方言的“外婆”其实是“阿婆”
我们那里就是说几姊妹的,而且很明确就是姊妹这个词,因为也会说"兄弟姊妹"这个词
我回想了一下真的是这样诶,真好。不过我妈妈叫她的姑姑叫幺爹,我当时真觉得这个称呼很奇特
我ip在的某个珠三角城市对“外婆外公”不叫“外”字称呼的,都是叫“婆婆、公公”,或者你说的“阿婆阿公”。我也不知道从小被谁这样教来叫外婆外公的,真是太不好听了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