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是否可以接纳原生家庭, 是决定回不回国很重要的原因
momo
你以后打算回国吗?
这是留学生中高频问题. 下意识大家都会讨论国内外的发展前景, 工资水平高低, 绿卡是否好拿, 是否有文化认同等等.
江湖上也有, 大富大贵之家通常回国继承家产, 而普通中产只能在国外打拼的看法.
在回国和爸妈朝夕相处两周之后, 又和各路留学生朋友讨论之后, 我发现是否可以接纳原生家庭或者原生环境, 是决定回不回国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这个观点比较少被提及.
首先, 留学生家庭大多小康, 尤其是本科留学的同学, 无论是回国继承家业, 还是在父母的荫翳之下找一份闲职, 问题都不是很大. 但是一但选择了回国这条路, 通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 接受父母提供的资源, 继承父母的人脉, 还要接受父母老一辈观念的审视.
对于有些人而言, 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既可以尽孝心, 也不用操买车买房的世俗之心. 承欢膝下, 岂不美哉.
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而言, 跟父母的距离过近, 其实是对原生家庭接纳程度的一种挑战. 你可以接受父母对你生活方式的指点吗, 你可以接受父母或许会介入你的婚恋选择吗? 而如果父母提供的经济和社会上的帮助远大于个人的当前成就, 是不是更是给了父母一种“你就该听我们的” 特权. 如果为了逃离父母, 而跑去国内的另一个城市工作生活, 是不是还有户口和房子的问题没有解决, 是否也意味着自己放弃了作为本地土著的优势和资源. 那么既然都是漂泊, 那在国内漂泊和国外漂泊的区别是否真的这么大?
当然啦, 如果真的是大牛级别的人物, 无论在国外, 还是在国内的非家乡城市, 也许都可以日入斗金, 众星捧月, 自在快乐, 毫无漂泊之感. 但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比较普通平凡甚至无奈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才是常态.
回国与不回国, 时代发展机遇的大小, 其实很难判断. 比如世纪初决定定居国外的人也没有预料到自己错过了国内的高速增长期. 所以从收益性和未来考虑, 有太多的不确定的. 回国能确定的事情, 就是原生家庭在生活中的比重会变大, 甚至会回到传统的人情社会当中. 而我大多数坚定回国的朋友, 基本都是对这些不太排斥, 甚至觉得和享受家庭, 家族和本地朋友们的陪伴和支持. 他们是父母的小甜心, 祖父母的小棉袄.
对于我自己, 我和爸妈的关系很好, 但是我小时候非常自卑敏感, 一直在否定自己, 和否定自己的周围环境. 我总觉得我不属于那个学校, 不属于那个城市, 不属于那一群人. 所以我的成长轨迹是一直往外走的, 有种隐秘的信念是陌生的地方才有足够的安全感. 所以对我而言, 我可能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拥抱我的成长环境, 把自己视作那里生那里长的人. 但在国外的日子, 有分外想念我的童年老友, 我的家乡. 在这个语境下, 我不太能接受的不是原生家庭, 而是没有办法接受我的原生环境, 也是我毕业选择留在国外呆一阵的原因.
不知道各位在考虑是否回国的时候, 是否考虑过这个因素.
深夜杂想, 共勉.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互助|低bg申美phd择校求助 (epiphany)
- 互助|交换去台湾还是香港 (树火)
- 分享|终于5年研究生毕业,顺利找到工作了! (CutiePie)
- 互助|碰到抽象室友应该怎么办 ()
- 吐槽|关于孤独感的想法 (42只雨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