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wl|有磕过光绪×珍妃的吗?2.0🆘高岭之🌺为爱双标
来自: 橘子辉煌
原来不少小伙伴也觉得这对好磕,呜呜呜我以为只有我自己🤧,于是我大胆地盘点几个光绪帝对珍妃和皇后不同态度的双标糖
雷点先写在前面:有背德感⚠️他们的某些行为我也不赞同⚠️(但是真的很好磕🥺)
首先,光绪帝是什么性格的人——沉默寡言,内敛,喜静不喜动。他的师傅翁同龢在日记中记录了很多他小时候“语出惊人”的事迹,随便摘选两则:
1⃣光绪三年丁丑十二月廿七日(1878年1月29日),也就是他7岁的时候:【读不佳,上于雪中不张盖,不准人扫雪,曰是辈不知余心,如长沮桀溺不知圣人指意所在耳。】
(“上”指皇上。皇上在雪中不打伞,也不准人扫雪,说:“这些人真不懂我的心,就像长沮、桀溺不明白孔子的意图所在一样。”)
2⃣光绪五年己卯六月廿九日(1879年8月16日),8岁的时候:【读极佳且静,上自廿五日起两日在宁寿宫,未尝入座听戏,略一瞻嘱,便至后殿读书写字,廿七、八日则仍到书斋,一切照常也。上云钟鼓雅音,此等皆郑声;又云随从人皆愿听戏,余不愿也。圣聪如此,岂独侍臣之喜哉!】
(不愿意听戏,不喜热闹,更愿意自己去后殿读书写字)
还有喜欢摆弄钟表啦、指南针啦,感觉是那种可能会对着鸟儿说话的小孩,孤独内向,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然后重点来了,高岭之花为爱发疯。。。
1⃣纵容珍妃卖官,却对皇后的“失仪”“无故告假”严加斥责👇
《国闻备乘》记载:【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江督刘坤一知其事,伯阳莅任不一月,即劾罢之。】
光绪二十年十月廿九日(1894年11月26日),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记里也记录下了:【皇太后召见枢臣于仪鸾殿,先问旅顺事,次及宫闱事。谓瑾、珍二妃有祈请干预种种劣迹,即着缮旨降为贵人等因。鲁伯阳、玉铭、宜麟皆从中官乞请,河南抚裕宽欲营福州将军未果。内监永禄、常泰、高姓皆发,又一名忘之,皆西边人也。臣再三请缓办,圣意不谓然。是日上未在坐,因请问上知之否。谕云:皇帝意正尔。】 (“西边”应指瑾、珍二妃) 11月28日,翁同龢又写道:【次及二妃,语极多,谓种种骄纵,肆无忌惮,因及珍妃位下内监高万枝诸多不法,若再审问,恐兴大狱……】
1898年6月1日,光绪帝传上谕:【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上传:宫内则例规矩,皇后一概不懂。近来时常失仪。如有施恩之处,俱不谢恩,及宫内外府大小事件,并不启奏,无故告假,不成事体。实属胆大。自此之后,极力改之。如不改过,自有家法办理。特谕。】
2⃣大婚后称病撤掉了本该答谢皇后娘家的宴席,连礼品都不给分👇
按例,皇帝大婚后要亲率王公贵族和文武百官宴请皇后娘家,可光绪不但称病拒绝出席,还直接把宴席给撤了,惹得传言纷纷。他甚至把“宴桌”(应该是宴席上的食物和礼品)分给各王公大臣,却独独不赐给岳父一家,可以看出对皇后的厌恶之情
《翁同龢日记》记载,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五日(1889年3月6日):【是日太和殿宴后父及后族,百僚陪宴,本传午正,余于巳正入,见蒙古王公皆散归,知已停止,乃驰入问状,见戈什爱班及奏事太监,知上早间吐水头晕,因饮药避风,不能诣前殿,无它疾也。西边戏未停,听戏者照旧上。】 二月初六日(3月7日):【因昨日撤宴,外间不免讹言。】 翁同龢是个谨小慎微的高官,他在日记中丝毫没有透露“讹言”的内容。但是,过了一天,翁氏又写道: 【笔帖式分宴桌送来。昨旨以宴桌分给王大臣,却未提后父后族也。】
3⃣甲午时期派皇后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舅舅)桂祥出征,故意整治他
史料有很多放不上来的,会陆续发在评论区👇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敢踩着姬发营销的,都会被老祖宗反噬” (888888888888)
- 发个帖看看有没有称号 (•ᴗ•)
- 我组为什么糊了 (我家住在银河边)
- 高难度i认人来了 (李诱墨(黑化版)
- lllllb了,鲁豫和阿云嘎在谈?! (无风不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