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享|菜鸡分享第4弹:欧洲CSC博士申请Tips
来自: 贝叶斯的偏见(A wise man never falls in love)
其他系列:
阿Q大法: 怎样survive你的申请季/Gap Year?
欧洲PhD面经:Basics For Preparing Your PhD Interview
我又来啦!!!照例,本组专享,禁止🚫搬运!
很多姐妹来欧洲读博都会考虑CSC,跟全职相比,CSC也有其优劣,pros主要在:1. 可以申到排名更高的大学;2. 学术自由度相对更高;3. 竞争比全职小一些;4. 毕业后可以延期回国,继续在海外做最多2年的博士后。如果决心回国任教,CSC是性价比之选。当然,cons在于:1. 毕业必须回国工作2年,不然就得赔违约金;2. 钱不走导师课题,被放养的情况相对比全奖普遍一些;3. 理工科课题踩雷的可能性也相对高一点点;4. 差旅费、实验经费等等可能仍需要学生自己负担(因课题组而异,曾听闻苏格兰某高校工科课题组让CSC博士生每次进实验室都要自掏腰包付费)。
由于国外疫情影响,很多课题的funding都被砍了,全职无疑越来越卷,又欧洲的全职向来更向欧盟学生倾斜,所以CSC不失为疫情大背景下的plan B,今天就来给姐妹介绍一下,怎样提高这个plan B的backup成功率。
CSC申请分两种,合作渠道和个人渠道。合作渠道即每两三年CSC会跟海外高校签订一份agreement,里面涉及到了CSC会为高校所招的🇨🇳博士生提供些什么,比如生活费、机票钱等等,及CSC会给高校提供的名额(quotas)和优先学科;相对的,也会写明对方高校会为CSC学生提供哪些帮助,比如格罗宁根会在1350€的基础上每个月给几百€补贴(具体金额忘了),如蒂尔堡会为延毕的学生提供一年额外的funding,再如阿自由会为csc学生提供每年2000€的research fund等等,这些都会在agreement里写清楚。而个人渠道即CSC跟对方高校没有这种agreement(也称之为joint scholarship),所以走个人渠道的学生能获得外校的什么帮助往往需要自己跟导师洽谈。
这里强烈推荐大家尽量走合作渠道!不只是更规范透明,也是个人渠道的淘汰率更高!
在此我绝非危言耸听,这里仔细跟姐妹们讲一下这里面的门道。
我这里讲的合作渠道不包括牛剑等一些顶尖高校的特殊项目,指的就是高水平攻博。合作渠道也有不同的情况,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区分,一个是从quotas,有些agreement上写清楚了比如每年有20个place,其中10个攻博、10个联培,这是一种;有些agreement上写了一共25个place,但不对攻博、联培的名额做进一步细分;还有些agreement上没有写确切的place。同为合作渠道,我推荐姐妹们优先考虑明确写了quotas的高校。二是从申请程序,有些大学没有对CSC招生做统筹管理,所以需要姐妹们自行写完proposal然后去陶瓷教授,而有些大学则对CSC进行了统筹管理,一般做统筹管理的高校,基本都会列出有意向招生的教授及他们的proposal,这种操作的好处是学生申请方便,潜在的坏处可能是,尽管钱不走导师课题,但你还是得给导师做课题。
这里拿Erasmus举个例子。
当你进入他们的csc网页会看到红框里的东西。
点进去以后,会看到各个招生的部门、学院。
我这里拿History,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举个例子。
当你点进每个proposal,会看到具体的课题介绍以及导师信息,比如:
你写完你的RP以后,有两种操作:1. 直接联系你看中的课题的导师;2. 将所有申请材料邮件发给它家小秘,让她帮你circulate。
我这里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死一个外导,因为现在欧洲外导骚操作越来越多,不面试直接海王式发接收信的OR给了接收信但过不久鸽了的等等,这时候说句抱歉的,宁愿你负外导,莫让外导负你。
如果最终拿到不止一个接收信,那么究竟怎样抉择呢?当然,研究方向、外导水平、高校声誉等等都是权重项,这个帖不涉及这些,我只从CSC评审的角度去给大家讲,怎样做比较。
合作渠道的高校在最后一步nomination上也大致分两类不同的操作,一类以UK为代表,会在提名前先进行一轮校内评审(internal assessment)决定最终的nominate名单,这是因为UK涉及免学费,但在欧陆的个别学校也有此类操作,主要是校方想保证生源;第二类是凡是拿到外导接收信的学生都会由秘书处提名到北京,由CSC进行筛选。
这时候区别又来了,第一类高校每年提名的数量基本是差不多的,而且据我所知,很多采取的是quotas*2的策略,即25个名额提名50个,30个名额提名60个;而第二类高校的浮动则比较大,诚挚建议姐妹们向负责CSC的外校小秘咨询往年的提名数量,如果是没有明确规定quotas的高校,一定要问往年有几个人最终拿到了CSC,因为有些学校“历史业绩”很惨。
另,现在csc规定了一个外导一次只能招2名学生,一般合作渠道,尤其是统筹的高校,现在都会同一外导名下最多只提名2人,但个人渠道的碰上海王外导真的内卷异常惨烈。而且据我搜集到的信息,除非外导rio牛逼,即使合作渠道,提名2人的情况下也必有一人被淘汰。所以很多csc申请人想借助牛导保成功却反被牛导害了的故事很多。
我建议当姐妹们手上有不止一个接收信,在决定最终提交谁之前,可以直接问问外导,接收了几个学生。如果TA不高兴,那代表TA一定不止你一个,你成功率就大打折扣了,你还在乎TA高不高兴干嘛?
再者,大家务必重视agreement上写的优先学科,我认识不止一个个人条件非常好的姐姐,但就是因为申请的高校她的专业不是csc所认可的优先学科而被刷了。
当你做到以上几个要点:合作渠道、优先学科、外导只接收了你一个、高校提名数目的系数<<2,我敢说你评审成功比起竞争全职起码是double的。如你的外导是个AP,如希望提升成功率也可以跟外导沟通,让他找到full做co-,或者直接挂在full名下(荷兰是这样,因为AP不能作为main)。
btw对理工科姐妹额外说一句:有很多外导会拿csc学生做自己都一知半解、不明确的实验性课题,不少csc攻博会出现去了一两年想换课题组的情况,所以请务必警惕。
此外,有些外导放出的课题proposal是申请grant失败的,也有些是申到了grant,并且他们已经出钱雇了一名phd,但是想借csc再招个人来做,也有的是申到了grant,但是budget不足以招全职,所以想招csc来做,我个人是最中意末者,但这里不是想说谁好谁不好,而是既然自带钱包也还是给导师做课题,那就挑个最中意、最能出成果的,面试的时候就不妨大胆多问几句,多了解一下。
Good luck!
Again请勿转载。
有申请经验的姐妹们如有任何指正、补充,欢迎评论留言。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资讯分享|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招募博士后及科研助理 (野原新之助)
- 学术闲谈|🌈Academic Land 蹲学术姬 (夜航船)
- 想建一个24Fall博士申请互帮互助小组(群!(已更新25Fall (momo)
- 提问/讨论|UTH in Houston麦戈文医学院有uu了解吗 (柚子不咋甜)
- AMA/报道|申请10个月终于拿到理论物理 PhD 正式offer啦 (芊芊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