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文打分|【7.4】《衡门之下》by天如玉 古言、先婚后爱、宗室贵女&寒门将军、女追男、战争、夺权
关山
作者的简介:
宗室女栖迟被退婚后,嫁给了出身寒微却手握重兵的伏廷。 两人一南一北,相安无事地做了许久的挂名夫妻, 直到某日,栖迟千里追夫而去,开始在这位夫君身上狂下血本…… PS:架空唐朝,设定如此,谢绝杠精,谢绝考据。
一句话简介: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立意:真爱胜于利益,家国先于小家
(我一贴图片就是正方形,就直接贴文字版简介了)
主要标签:
女追男;宗室贵女&寒门将军;先婚后爱;战争;家国;权谋/夺权
简介:
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作者那一句“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女主角李栖迟是一个边缘化的宗室女,在父兄去世、王府只剩下十一岁的侄子无法撑起门庭的情况下,为光复王府奔赴自己远在北疆的丈夫处试图寻求“帮助”。
圣人欲削弱各藩地的实力,王府式微,为筹集纳贡的钱财,女主角游历各地开始经商,至奔赴男主角时已有了大批资产,产业遍布各地。她带着自己的钱财去往北地,开始了砸钱(本质是以财换权)的追夫之旅。
经历了误解、掉皮等坎坷,在一次次博弈与拉扯之中,男女主确定了心意,抵御了北方的突厥,兴盛了北地(安北都护府),拥护了新帝。
男女主人设:
女主李栖迟:聪慧坚决、有经商天赋、豪门贵女的矜持与礼仪&为达目的敢于牺牲的大胆
男主伏廷:杀伐果断、草莽英雄、心怀天下 口是心非、直男(加粗!!!)
优点:
①男女主在婚后的感情线很有意思,其实上就是双方对于爱情中权力的争夺。女主试图掌握住男主的心以便借助他的力量光复王府,男主角一开始出于婚姻关系关照女主后面放任且旁观女主的作为但同时想要在感情中占据主动。他们俩从普通夫妻关系到相爱的过程就是典型的爱情博弈,看双方谁能掌握在爱情中的主动权(不只是谁先动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样带一点相爱相杀的暧昧意味的感情其实很好品。
②格局较大,节奏不错。后期和突厥交手的几场战争描写让我有代入感,而且到后期可以说是事件非常紧凑,高潮安排不错,节奏感较佳。
③文笔流畅,虽然不算精妙,但信息都交代完全,不会词不达意,用词不现代不会跳戏。
缺点:(基本出在两性关系上)
①男女主的大多数情感波折在我看来都是可以避免的,简言之,是某一方作出来的(可能因为我是女生,我觉得男主问题更大)。
双方感情上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不信任。女主角不够信任也不敢相信他足够喜欢她(因为女主角需要男主的权,虽然没有直接言说,但是实际上是有求于人更弱势,她不敢亮出底牌以免失去依恃),同时不愿意不忍心把他拖进王府与朝廷的斗争中。
而男主角不信任她有多喜欢他,觉得她是想逃离。我个人认为这本质是只考虑自己的自私,他只觉得她不够信任他,他觉得一腔真心被辜负不开心,觉得对方不懂他(即无论如何都站在她身边,不会因为损伤了自身利益而退缩),而没有思考为什么她不够信任他。关键是,如果他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她需要他的权势,在没有用他的权势谋取利益的情况下仍旧推开了他,这不符合常理,他居然还认为是她不够爱他不够信任他。作为一个领袖,没有敏锐的觉知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逃离,你不够信任我,那再见吧、就这样吧,这一点人设有点崩(当然也可以说他情商低)。这一点上,我实在是看得不太舒服。
②女追男且解决感情问题靠女主悟,表达情意大部头在女主,本女主控已经开始生气了。前期的爱情博弈是真的很有意思,到这里的女追男完全可以理解。到第一次大矛盾(掉皮)时,靠女主悟原来你够喜欢我(当然男主其实暗示了,女主不敢相信),双方和解,由于外力因素(主剧情)加快了矛盾的解决;第二次大矛盾,就是我第①点写的,男主只觉得被辜负,是靠另一个小小小配角的一次偶然拜访女主认清了自己也理解了对方的想法,再次和解。
男女主发生矛盾后女主道歉表示自己错了,没有理解对方的情谊。关键是,我不觉得女主错了,她本身是不忍心,是为了他好;更生气的是,后面男主角同样做出了一样的决定,其实本质都是因为爱呀,有什么资格当时表示女主错了(当然后面男主知道自己做得不好,他没道歉,而是女主直接打了他一巴掌)
③男女主不够平等。受限于古代背景+男主将军身份,军事机密不可泄漏,所以男主很多信息不会交代给女主角,男女主之间的相处模式还是更偏向男主外女主内(当然女主通过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男主抗击突厥,也不限经商,男主角受伤时女主有处理一定公务)。
两人一个想自己为妻子撑起一片天不够相信妻子的能力和妻子的抱负;一个不相信(不敢相信)丈夫的情谊,不愿拖累男方试图自己解决问题。我觉得最可惜的一点是,女主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她本不该是金丝雀。
抛去这些世俗身份,仅仅看双方在感情中最后的权力归属。我个人认为还是男主更占上风,无论男主说性事由他决定由他主导(实际上后期一半一半吧,男主可能稍多一些)还是主角们发生矛盾其实更多靠女主悟,这本质上反映出两者的关系更是靠着女主的包容和退让维系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女主更卑微男主更占主导。即使男主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行为,也无法改变两者之间的相处模式。
以下是一段原文:
栖迟反握了他的手:“你怎么不与我说说这眼下的境况?”
他嘴角露了下笑:“没什么好说的,哪怕天家已经将自己逼入了绝境,我绝不会让你入绝境。”
④早期男主说好听一点叫有骨气,不太好听叫大男子主义不识局势,再不好听一点叫软饭硬吃(感谢其他评分文中提供了这个词,可谓精确)。
北地积贫,男主角将全副身家投入军队民生,女主试图帮助他(相当于不只是帮助自己的丈夫也是帮助民众),男主的反应是生气,觉得有失尊严,且不该用夫人的钱接济军队。试问,你一个一心为民的大都护,在遭遇天灾流民泛滥急需钱财的情况下,面对女主贴心为你解决了银两的问题(还不是直接给你,拐弯抹角投入民生不想被你发现),你的反应居然是生气?于公,民生可安;于私,妻子大义又心思细腻,你居然是生气?你可以保持自己的骨气,那你表达感谢后与妻子商议之后还她也可以,现下接受妻子的好意多好,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⑤男女主的车。看得我有一点点腻,当然这是双方情感的体现,且个人认为作者想用性的推进暗示两人感情的进度(前期我觉得有这一点),但到了后期,小别后似乎必doi,太频繁了,两位真的没有其他需要操劳的吗?(其实按照正常频率不多,甚至在很多文章中这个频率都不算高,只是我觉得有一点突兀)
总结:这篇文章有不错的地方也有很多我个人觉得不适之处,且大多数不适之处都来源双方交流不及时信息不流通以及男主的大男子主义/钢铁直男/低情商。嘴是个好东西,希望两位主角多使用它,别当摆设。
另:某种程度上,这种感情中的摩擦可能是比较真实的爱情体现,但我就想看个快乐的恋爱,所以不太喜欢这一点。可能大家不这样认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吧。以上是本人非非非常主观的评分,仅供参考,欢迎友好交流~
再附一个本文的作品名/女主角名字/女主玉符来源:出自《诗经》的《衡门》。
原文: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翻译:
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洋洋流淌泌水边,解饥慰我相思愁。
难道想要吃鱼鲜,定要鳊鱼才如愿?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齐姜才开颜?
难道想要吃鲜鱼,定要鲤鱼才可取?难道想要娶妻子,必得宋子才欢愉?
解析(来源于古诗文网):
第一种解读:
许多解诗者认为此诗乃隐者表述安贫乐道之词。如朱熹《诗集传》云:“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饥也。”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贤者隐居甘贫而无求于外之诗。一章甘贫也,二三章无求也。唯能甘贫,故无求。唯能无求,故甘贫。”
但这一观点即使不像闻一多先生所言“未免太可笑了”(《说鱼》),至少也有些酸腐。盖因此论带有明显的儒道杂糅的思想痕迹,是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后世文人以六经注我的产物。这一观点与上古民歌的创作实情格格不入,正如《康衢谣》、《击壤歌》明显地属后世文人假托原始歌谣一样。让上古民歌谈安贫乐道未免有些滑稽。
第二种解读:
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考释此诗兴象,认为当属情诗的看法较为贴切。按闻先生意见,“衡门之下”乃男女幽会之所,与《邯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如出一辄;泌水之岸,乃男欢女爱之地,“泌”与密同,在山曰密,在水曰泌,都“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饥”亦非指腹饥,而是性之饥渴;更关键的是,“鱼”在上古是“匹偶”、“情侣”的隐语,“食鱼”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合欢或结配”(闻先生的观点见《说鱼》、《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由是,则诗意已明:
夕阳已逝,月上柳梢,一双青年男女悄悄来到城门下密约幽会,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之后,激情促使他们双双相拥,又来到郊外河边,伴着哗哗的流水,极尽男欢女爱。或许小伙儿被这难忘良宵所陶醉,竟发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爱情名言:吃鱼何必一定要黄河中的鲸鲤,娶妻又何必非齐姜、宋子不可?只要是两情相悦,谁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言外之意是,他与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笃,非常满意,希望娶她为妻。此诗虽然短促,简单,但表现了上古陈地百姓自由、纯朴的情爱意识,正如民歌中唱的:“风过岭头水过基,男从女愿莫讲离。我俩有情吃水饱,无情吃肉也皱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完结文打分|【7.5】 志怪言情 《她被赶出侯府后》好好的一篇... (夏一二)
- 搜索后求文,女主滴滴叫鸭 (Melonpan)
- 连载文打分【8/10】《我还能在规则怪谈里塌房不成》 (Lillian)
- 完结文打分|【7】古早清穿文《清梦无痕》 (纯可可果仁巧)
- 搜索后求文|【求文】求一个追妻火葬场的文,再也想不起名字了 (小橙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