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英文佛教研究书籍经眼录(非佛教文献校勘...
来自: 静升(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 2011-04-12 11:19:25
标题:michael:英文佛教研究书籍经眼录(非佛教文献校勘翻译部分) | ||
簡單說明:某豆友提到國內某出版社想出一套新的佛學名著譯叢,命我介紹些書,就拉了下面這個東西。我自己的主業是佛教文獻,所以看得最多的是這個。不過,這類書大多數不需要,也不太容易翻成漢語。所以,下面的書目就考慮到了翻譯的可行性。另外,我看書的范圍極為狹窄,對佛教義理研究完全是一竅不通。而就佛教之發展而言,也對中期大乘以后完全陌生。所以這個書目本來就是個個人的經眼目,根本不配做翻譯書目的。故而,如有相關前賢能在后面附加補充,則庶幾可一補愚夫之闕。
另以下书目限于在大陆地区未有译本的情况,所以一些好书虽然现在的译本并非没有重译的必要,比如印佛史中渥德尔的印度佛教(Warder, A.K. Indian Buddhism.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3rd ed., 2000.),虽然感觉王世安先生的旧译本中问题还是颇多的,我自己只要从此书中引用,基本都是重新译过,所以感觉有一个更好的译本并非毫无意义。但是,需要翻译的重要著作实在太多,只能就此忽略不计。
其次是佛教文献的英译本一律不取,如PTS对巴利佛经的翻译,以及其它梵语和汉语文献的英译等等。但对于文献的综合性研究则予以收录,比如孔泽的《般若经》译本等一律不取,而对他的《般若文献》这部对此类佛经群的总体性研究则认为特别有翻译的必要。
另外对于专以传教为目的的英文书籍也一般不取,如一行禅师和另一位中国xz的lama(知名不具)的书籍在西方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大陆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但这类书也不在我这个简介范围之内。
如果海外有中译本,则标明版本,以供引进时参考。而在海外著作中,也仅以本人所及为限,比如本人就对佛教义理没有兴趣,平常略有所及的不过是佛教史、上座部佛教、佛教文献等数科而已,在佛教发展史上也只是对早期稍微熟悉一点,而对中晚期,尤其是中观以后和密教是全无涉猎,而在西方此方面研究的书籍真可谓汗牛充栋,故必有遗珠之憾,希望能得到补充与订正。特此说明。
其实就英文的比较杂的(非某一领域的专书)研究丛书,我比较熟悉的是“Studies in the Buddhist traditions”系列,这套书早年由密教研究大家Alex Wayman主编,在他过世以后现在由Luis O. Gómez继任。这套书中有很多都是经典著作,而且因为是在印度的Motilal Banarsidass出的,所有书价也比劳特奇等便宜太多了,非常适合一般人购买。我没有搜这个系列最新的书,印象中应该出到五十五本以上了。其实可以考虑出一套中文版的《佛教研究经典系列》,既包括新译本,也包括一些台港(主要是台,但香港也有一些佛教的好书在大陆没有出版)重要研究的引进。另外,Peter N. Gregory还编辑了《东亚佛教研究》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和《东亚佛教经典》Classics in East Asian Buddhism两个系列,书都是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的。数量不算是很大,前一系列二十多本,后一系列只有几本。网址可参:
http://www.google.co
这两个系列中前者中收录的好书不少,太史文、柯嘉豪的两本书都收在此集之中,当然也包括编者自己的中国佛教研究。以下为简目,认为重要的加粗线用红字标出。
总体概介与佛教史 3
总体概介 3
印度佛教史类 4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 6
佛教寺院与教团 7
大乘佛教 7
中观学派 9
佛教伦理学 10
女性与佛教 11
佛教与性禁忌 12
佛教思想 12
阿毗达摩文献与思想 13
律藏研究 14
佛教文献的总体研究 15
佛教考古文献 15
疑伪经研究 17
佛陀与圣徒传记 17
佛教文献(非文献校订与翻译) 18
犍陀罗语佛教文献系列 19
大英博物馆藏部分 19
Schøyen Collection斯柯延搜集品部分 20
梵文佛教文献 20
写本总录: 20
尼泊尔写本 21
中文佛教文献导论 21
巴利文献 22
梵语佛教文献 23
混合梵语 23
和田语佛教文献 23
南亚、中亚及印度佛教 24
东南亚佛教 25
斯里兰卡佛教 25
柬埔寨佛教 26
佛教心理学 26
上座部佛教 27
禅宗 27
中国佛教 30
台湾佛教 32
西方佛教 33
英国佛教 33
美国佛教 33
佛教艺术 34
梵巴教材 35
巴利教材 35
杂项 35
佛教研究情况综述 36
研究综述 36
学者研究 37
总体概介与佛教史
总体概介
1、Bechert, Heinz and Richard Gombrich, eds. The World of Buddhism: Monks and Nuns i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4.
此书的编辑为两大名宿,前者贝歇特是德国梵学界的元老,已然去世,后者目前还主持牛津佛研中心,以前也曾是PTS的总裁,是梵学专家,并精研上座部佛教。此书由于这两个人的号召力,可以说是几乎将当时佛教最顶尖的几位都拉进来组织撰写了这部著作,如拉莫特、许理和、辛渔伯等等皆不一时之选,由于多人后都相继去世,以后再想找到这样的阵容,几乎已经完全不可能了。而且,此书相对较为通俗,大家能放下身段做此种工作殊为难得。另外般若文献研究的第一人——孔泽也颇有几本这种小册子,也是普及的好材料:
2、Conze, Edward. Buddhism: Its Ess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65.
Conze, Edward. Buddhist Medita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9.
Conze, Edward. Buddhist Thought in India.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7.
Conze, Edward. A Short History of Buddhis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还有一本在西方寺院中经常见到的向普通信众作普及的极为通行的书是:
3、Rahula, Walpola. What the Buddha Taught. New York: Grove Press, 1974.
此书在台湾有中译本,但不知翻译质量如何:
顧法嚴譯《佛陀的啟示》台北巿:慧炬出版社,1983
4、Gethin, Rupert. 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Gethin是现任PTS的总裁,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教授(这个大学除了RG以外还有两位非常不错的佛教学者,下面也会介绍他们的书),素研巴利学,他的这本佛教入门书在欧美也极为畅销。此书在台湾有一个新译本,但笔者没有见过,不知翻译质量如何:
賴隆彥: 《佛教基本通 – 佛教的修行路徑導覽》台北:橡實文化,2009.著之家
RG的个人介绍,可见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
5、Harvey, Peter.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s, History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Harvey是英国桑德兰大学的佛教学者,在西方也是名声显赫。这部书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佛教入门书。
其学校的网页个人介绍见:
http://www.sunderlan
印度佛教史类
1、Lamotte, Étienne, 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 des origines à l'ère Saka, Louvain : Publications Universities, 1958.
拉莫特(Lamotte, Etienne)的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印度佛教史》),原为法文,可能是最为权威的一部佛教史。此书有英译本,在国学论坛的佛教文献版就可以找到。
Lamotte, Étienne (Sara Webb-Boin, trans.).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Louvain-Paris: PeetersPress, 1988.
谷歌图书:
http://books.google.
2、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Sakyamuni to Early Mahayana.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此书即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的英译,从1989年至2002年共出版了五种语言的21个版本,可以说是印度佛教史研究的最重要著作之一。此书有台湾的汉译本,建议直接引进。版本如下:
平川彰著;莊崑木譯,《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2002年10月。有网络版。
3、Nakamura, Hajime. Indian Buddhism: A Survey with Bibliographical Notes.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6.
此书是研究印度佛教的必备工具书之一,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征引丰富,其书按照历史的脉络尽量地网罗到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的研究成果。作者中村元本人一方面是佛教思想研究的大家,又非常热衷于编纂辞典与工具书,其学风之踏实稳健,其思想之弘富都非常令人叹为观止。
4、T. W. Rhys Davids :Buddhism: Its History and Literature,Cosimo, Inc., 2005
此书也是伟大的PTS的创始人戴维斯先生的著作,虽然出版至今已有一个世纪,却一直不断再版。此书的电子本也很容易在网络上搜到。可惜他的书很多都是文献校订,不属于本书单推荐的范围之内。
5、Dutt, Sukumar. Buddhist monks and monasteries of India: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dian cultur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62.
此书为研究早期印度佛教教团与寺院史的重要专著之一,我自己的是印度本土的新刷本。另此人还有另一部相关的专著:
6、Dutt, Sukumar. Early Buddhist Monachism. New Delhi: Munshiram Manoharlal, 1984.
7、George Grimm, M. Keller-Grimm, Max Hoppe,The doctrine of the Buddha: the religion of reason and meditation,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58
此书也是介绍佛教义理较为有名的入门书籍,原文为德文,此为英译。作者格林(1868-1945)为早期的西方佛教徒之一,为佛教的践行者,故而学术价值可能有限,但在西方却影响一直较大,就笔者所知也至少刷印过五次以上。
8、Heinz Bechert,When did the Buddha live?the controversy on the dating of the historical Buddha,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5
佛陀的纪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又太重要了。因为不仅仅是对佛教史的研究,对整个印度史而言,佛陀的纪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点。为此德国科学院在1988年初举行了一次跨学科的大型专题讨论会专门研究佛陀的系年问题。此次会议集中各宗教各学科的学者从历史学、文化背景、南传与北传资料对比、佛教与耆那教文献对比、文献学资料与考古学内容参照等各种手段对佛陀系年加以研究。可以说是此一具体问题到目前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次成果推介。其中一些用英文或是翻译成英文的文章就由伟大的Bechert先生编辑成册,而在出版之后,一些文献的贡献者也相继故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此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但可惜汉语佛教界对此一研究一直可以说是完全忽视。所以如果此书得到翻译,则对汉语佛教研究界一定会有不小的贡献。
9、Kanai Lal Hazra,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Buddhism in India,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1996
此书名为《印度佛教的兴起与衰落》,所以其实也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但是此书较角价值的一点在于,此书对一般佛教中描述较多的早期中期佛教史着墨不多,而是主要集中在中晚期印度佛教之上。全书十四章,到阿育王时期才是前三章内容。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
1、 Nalinaksha Dutt,Buddhist Sects in India,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98。
DUTT已有介紹,此書是印度佛教部派介紹非常重要的一本書,我舉個小例子,以部派分裂后的部派名稱為例,此書中就詳細征引了碑刻材料中的原始資料,這些我在以前的所有漢文研究之中都沒有任何人對這些部派名稱作過追蹤溯源的研究。
2、 Andre Bareau,the Buddhist sects of lesser vehicle
此書頗為奇怪,是由法語原著Les Sectes Bouddhiques du Petit Véhicule英譯而成,卻沒有出版,而只是有網路版。原作者是研究部派佛教最為重要的學者之一。後面還會介紹到他的書籍。
3、 Louis de La Vallée Poussin,The Buddhist Councils,K. P. Bagchi, 1976
這可能是佛教研究史上最偉大的幾位學者之一的蒲仙所著的一本小冊子,只包括了前兩次佛教結集的研究,後面還有一個附錄關于十事等等。
4、 Sumangal Barua,Buddhist councils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Atisha Memorial Pub. Society, 1997。
此書同樣專門研究佛教結集,其時間在古代則一直到迦膩色迦王結集為止,現代則分述錫蘭、緬甸、泰國的現代結集。
佛教寺院与教团
早期寺院修行与林住修行之间的互动是笔者较为留心的一个早期佛教研究领域。所以略介绍西方的研究如下:
1、 Rekha Daswani,Buddhist monasteries and monastic life in ancient India,Aditya Prakashan, 2006
此书探讨了早期林住与寺院修行的历史与教义背景,寺院生活,寺院作为学习中心的功用性特点,寺院及其社会背景以及佛教部派在后阿育王时期的发展等问题。此书研究还算是比较深入的,如果有缺点,就是没有利用到大量的汉文资料,而作者的研究限定在公元七世纪之前,而这个时期汉文资料的丰富是其它语言不能比拟的。这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作者的研究,但对于可以熟练使用汉语的读者来讲,作者的这种缺陷并不是问题,正好可以利用他的研究来补足汉语文献的不足。
2、 Gunaratne Panabokke History of the Buddhist Sangha in India and Sri Lanka,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Pali and Buddhist Studies, University of Kelaniya, 1993
此书名为《印度与兰卡佛教教团史》,但研究重心主要还是放在兰卡(约占篇幅四分之三左右),所以如果对兰卡教团发展感兴趣,则此书就比较重要了。
大乘佛教
1、Reginald A. Ray :Buddhist saints in India: a study in Buddhist values and orienta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此书对于大乘佛教起源作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2、Daniel Boucher ,Bodhisattvas of the forest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ahāyāna: a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Rāṣṭrapālaparipr̥cchā-sūtr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8
此书的谷歌网页:
http://books.google.
Daniel Boucher是一位非常活跃的学者,以前毕业自宾大,导师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通梅维恒,他现在在康奈尔大学教书,其关注点是大乘佛教的起源,这本书是以《护国尊者所问经》为中心的研究,其要点是林住菩萨与大乘起源之间的联系。
下面是他的学校网页:
http://www.lrc.corne
3、Jan Nattier ,A few good men: the Bodhisattva path according to the Inquiry of Ugra (Ugraparipṛcchā) : a study and translation,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
Jan Nattier是位非常出色的女学者,她的几本书都值得读或者译,早年在印第安那大学,后来到日本创价呆了几年。另此书也有印度版(Buddist Tradition Series第五十六本),书名略作了更换(The Bodhisattva Path Based On The Ugrapariprccha A Mahayana Sutra),内容完全没变。她的另外一本书我收在杂项中。
2、Paul Williams ,Mahāyāna Buddhism: the doctrinal foundations,Taylor & Francis, 2009
此书是真正的一本关于大乘佛教的畅销书,已经刷印了数十次,这是最新的一个修订本,不过,刚刚有豆友反映作者还在继续修订此书,呵呵。
其学校网页:
http://www.bristol.a
3、Nalinaksha Dutt,Mahāyāna Buddhism,Bharatiya Kala Prakashan, 2003
Nalinaksha Dutt是一位早期的文献研究大家,印度加尔各达大学的巴利学教授。著名的吉尔吉特写本就由其校订而出。其著述也颇丰,这本书大体追溯了巴利文献中的大乘源头,并解释了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就总体而言,有些失之简单,资料也较为过时,但好处是可能版权期已经过了吧。
4、Pfandt, Peter. Mahāyāna Texts translated into Western Languages: A Bibliographical Guide (Kouln, 1983; rev. 1986 with supplement)
這是本非常不錯的工具性的書目,列舉了到九十年代之前的大乘翻譯,網上還有一個更近一點的翻譯書目,其實也可以供一般研究參考。
中观学派
中观学派是西方佛教哲学中可能是研究最为充分的一个领域,名著多,名家也多,从早年的舍巴茨基Stcherbatsky、拉莫特Lamotte、梅尔蒂Murti、弗劳沃纳Frauwallner、罗滨森Robinson到鲁埃格Ruegg等,但鄙人天性愚钝不堪,对佛教哲学素乏天份,再加天性疏懒成性,故而对中观学研究可说双目如盲,但此领域过于重要,不可不缺,聊举一二,以备一观,识者莫笑。
1、Peter Della Santina,Madhyamaka schools in India: a study of the Madhyamaka philosophy and of the division of the system into the Prāsaṅgika and Svātantrika schools,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86
此书是中观学派较为重要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作者在故世前是国际佛教大学教书,据一位熟悉他的人说道他是一位盲人,颇让人惊异。下面是他的个人纪念网站:
http://peterdellasan
谷歌图书:
http://books.google.
2、Ruegg, D. S., The Literature of the Madhyamaka School of Philosophy in
India,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1981.
David Seyfort Ruegg没什么好说的,是西方佛教界中的大腕级人物,九十年代一直做国际佛教研究会的主席(马上最新一届国际大会将于本年在法鼓山举行)。早年一口气在法国拿了两个博士,后主要在莱顿教书,继席于著名的de Jong。这本书的规模不太大,但以历史为线索交待清楚了整个印度中观学派文献发展过程,而且对于中观的研究也引术非常丰富。是一本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当然也值得翻译。他的著作不少,不好意思,我只看过这本。
他的维基介绍:
http://en.wikipedia.
谷歌图书:
http://books.google.
3、Robinson, Richard H. Early Madhyamika in India and China. New York: Samuel Weiser, 1978.
中译本:郭忠生译《印度與中國的早期中觀學派》,正觀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我原著和译著都有,但都没有翻过,不过想来郭先生翻的书质量应该是好的,就附在这里。
佛教伦理学
前面介绍过的哈维还有一本佛教伦理的书也颇值得一译,国内对佛教伦理学的研究颇为草草,而这在西方则研究不少,读下面此书也可粗得门径:
1、Harvey, Peter.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Ethics: Foundations, Values and Issues.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另一位专研佛教伦理学的学者是Damien Keown,此人是伦敦大学的教授,其学校网页见:
http://www.gold.ac.u
牛津大学的《牛津通俗读本》(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中的《佛教》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不知此书的汉译本是否已出,虽然感觉比较通俗,未必有出译本的必要,但作为佛教入门书或者中国学生熟悉英语佛教的术语感觉是一本不错的小册子。另外此套丛书中还有《佛教伦理》一书(Buddhist Eth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05),对此领域的基本问题都作了简介,虽然同为非学术性出版物,但觉得颇值一译。此人其它重要的佛教伦理学著作如下:
The Nature of Buddhist Ethics. Macmillan/Palgrave, 1992/2001
Buddhism & Bioethics. Macmillan/Palgrave, 1995/2001
Contemporary Buddhist Ethics Curzon Press, 2000
Buddhism and Human Rights (with Charles S.Prebish and Wayne Husted, Curzon Press, 1998)
Buddhism and Abortion (Macmillan/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女性与佛教
女性与佛教是西方佛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我对此非常没有兴趣,但手头还是搜罗和扫描了一些图书,下面仅就所有及略读过的稍作介绍:
1、Horner, Isaline B. Women Under Primitive Buddhism. London: South Asia Books (January 4, 1999).
Horner女士是巴利文献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女性之一,她对于巴利律藏的整理至今还是佛教文献研究的典范。同时此书也是早期研究印度佛教中的女性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谷歌图书链接:
http://books.google.
2、Peter N. Gregory, Susanne Mrozik,Women practicing Buddhism: American experiences,Wisdom Publications, 2007
此书是研究当代美国佛教圈中的女性,与佛教历史与教义基本无关,主要是社会学的研究。
3、Chatsumarn Kabilsingh ,Thai women in Buddhism,Parallax Press, 1991
这本小册子主要是介绍泰国以及佛教中女性的地方与践行,其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比如第七章就是《娼妓与佛教》,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泰国这样一个佛教国家为什么娼妓如此盛行?
佛教与性禁忌
这方面书也有一些,我只大略翻过下面一本:
Bernard Faure,The red thread: Buddhist approaches to sexuali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大陆这方面研究极少,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如果此书能获得翻译,一定能引起并带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日本宗教学教授,其学校网址为:
http://www.columbia.
佛教思想
1、Potter, Karl H., ed. Encyclopedia of Indian Philosophies, Vol. VII: Abhidharma Buddhism to 150 A.D.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7.
Potter, Karl H., ed. Encyclopedia of Indian Philosophies, Vol. VIII: Buddhist Philosophy from 100
to 350 A.D.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9.
此二书是印度佛教哲学大百科全收中的第七和第八册,是研究早期佛教(公元后3
2、Williams, Paul (with Anthony Tribe). Buddhist Thought: A Complete Introduction to the Indian Tradi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0.
Williams, Paul. Altruism and Reality: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Bodhicaryavatara.
Surrey, England: Curzon Press, 1997.
Williams, Paul. The Reflexive Nature of Awareness: A Tibetan Madhyamaka Defense. Surrey,
England: Curzon Press, 1997.
保罗·威廉是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资深的研究佛教思想的学者。他的《大乘佛教》一书可能是最受人欢迎的佛教教材之一。
4、Erich Frauwallner ,The Philosophy of Buddhism ,Gelong Lodrö Sangpo(tr.),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ishers Pvt. Ltd., 2010.
此书原为德文本Die Philosophies Des Buddhismus的英译,英译者是Gelong Lodrö Sangpo,这本书的特点是引用了大量的原典(当然是翻译),所以可能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作者弗劳沃勒是奥地利学者,佛教研究的先驱之一。上世纪二十世纪起就在维也纳大学教授梵语与佛教相关课程。其著述也非常丰富,后面还会介绍他的其它一些著作,台湾也有其书的译本。而且,此人非常有趣的是,同时也被人所争论的是其纳粹党的背景。
5、Y. Kajiyama, studies in Buddhist philosophy: (selected papers),Rinsen Book Co., 1989。
这是梶山雄一教授从京都大学退休时门生故旧替他出的一个荣休集,是作者以英文发表的论文的选集。其中牵涉面极广,但主要还是集中于大乘佛教的功德转让、般若中观、净土等哲学思想。
他的日文书,吴汝钧先生曾有翻译,即《佛教中观哲学》,这书网络上满天飞,搜搜就知道了。
作者的日文维基:
http://ja.wikipedia.
5、Inada, Kenneth K. Guide to Buddhist Philosophy. Boston: G. K. Hall, 1985.
這也是對佛教哲學非常適合的入門讀物。作者稻田龟男也是京都大学一派,后在美国教书。
阿毗达摩文献与思想
1、Frauwallner, Erich. Studies in Abhidharma Literature and the Origins of Buddhist Philosophical Systems.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弗劳沃勒的书都是经典,顾名思义,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分别关于阿毗达磨文献的研究以及佛教哲学的起源,篇幅不是很大,但论述非常简明扼要。
2、Louis De la Vallee Poussin ,Abhidharmakosabhasyam,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88
这是伟大的蒲仙的《俱舍论》法译本的英译,有四巨册。是最重要的西方佛教研究成果,但我觉得根本没办法中译。
3、Karl H. Potter ,Abhidharma Buddhism to 150 A.D,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96
这其实是波特组织编写的一本辞典,是《印度哲学大百科全书》的第七卷,第一部分为总论,其次就是以书籍为标目列出了每部书的很长的词条解释,每本佛教论藏文献的释词都非常充分,基本概括了某部论藏的精要。
4、Bhikkhu KL Dhammajoti,Sarvastivada Abhidharma,Hong Kong: 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2007.
法光法师是专门当今一位专门研究上座部论藏的著名学问僧,此书是一巨册,专门讲座有部论藏。在西方学界之中,能象法光法师这样较为熟练地掌握汉文文献资料的学者并不是特别多,正因为有这方面的优势加上传统经典语言的掌握,以及个人僧人身份的特殊性,使他成为当今学位僧的代表之一。
5、Charles Willemen, Bart Dessein, Collett Cox ,Sarvāstivāda Buddhist scholasticism ,BRILL, 1998
此书应该为西方学界研究说一切有部最为重要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其中不仅包括了有部的义理研究,还有其历史与文献的详细介绍。作者魏查理等对汉文文献也较为娴熟,这在西方实为难得,故而在驾驭有部文献时就远较一般西方学者当行本色。
律藏研究
1、Prebish, Charles S.A Survey Of Vinaya Literature,Oxon: Routledge, c2006.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介绍律藏文献的基础性工具书,全书介绍了上座部、大众部、大众部说出世部、弥沙塞、法藏、迦叶遗、三弥底、有部、根有部等诸部派佛教文献中律藏文献的大体文献遗存、语种、翻译与研究等情况。
此书作者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者,出了大概超过二十本专著,其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早年在宾大教书,现在转到了犹他州立大学,正面是他的学校网页:
http://www.usu.edu/h
2、Prebish, Charles S., ed.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 The Sanskrit Pratimoksa Sutras of the Mahasamghikas and Mulasarvastivadins.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5.
此书是译介大众部与根有部的梵语波罗提木叉。
佛教文献的总体研究
1、Ruegg, David S. The Literature of the Madhyamaka School of Philosophy in India. Wiesbaden:Otto Harrassowitz, 1981.
鲁埃格的重要著作,主要关于早期中观学派佛教文献与哲学。
2、Maurice Winternitz,A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85
这也是一本老古董了,是温特尼茨的巨著《印度文献史》中的佛教部分,主要是介绍巴利和梵语佛教文献,虽然很旧了,但还是经典,值得一读或一译。对了,原著是德文,这是英译。
3、Oskar von Hinüber,A handbook of Pāli literature,Walter de Gruyter, 1996
这部巴利文献的手册是佛教文献学者最基本的几种工具书之一,作者辛渔伯是汉堡大学的著名印度俗语专家,也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最好的几位佛教文献学家之一。对了,作者的夫人就是季先生的弟子胡海燕女士,一个被中国人漠视的佛教文献学家。
4、N Singh,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Pali Literature,Global Vision Publishing Ho, 2003
两册,这是巴利文献的一个百科全书,是我最常用的几部辞典之一。平常有些什么很冷僻的佛教巴利文献名,在这里基本一索即得。不过,此辞典的翻译,呵呵我也觉得有点遥遥无期。
5、Bimala Churn Law,A history of Pāli literature,Indica Books, 2000
这也是本老古董,但还是经典中的经典。原书为两册,我手头的印度新版成了一厚册,啃完这本厚书,基本就对巴利佛教文献了如指掌了。
佛教考古文献
1、Richard Salomon ,Indian epigraphy: a guide to the study of inscriptions in Sanskrit, Prakrit, and the other Indo-Aryan languag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这是目前最顶尖的佛教文献学者邵瑞祺写的一部印度碑铭文的总论,篇幅不算大,但基本包括了印度碑铭的书写与文字、语言、碑铭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史、以碑铭文作为来源来研究印度的文化、研究书目等相关方面。所以,我一直把这本书当作佛教文献学研究的最基本工具书之一。
http://books.google.
附:另外还有一本同名的印度碑铭学著作,即
D. C. Sircar,Indian Epigraphy,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96
Sircar是此一领域最重要的一位印度文献学者,此书较老,其叙述不是象邵书那样以类相从,而是以时间为序。
http://books.google.
2、Kanai Lal Hazra ,Buddhism and Buddhist literature in early Indian epigraphy,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2002
Hazra前面好象提到过,是一位相当活跃的印度佛教学者,著述相当丰富。这本书规模不算大,主要是集中在早期佛教的碑铭文案例研究,一直到部派佛教为止。
3、Schopen, Gregory. Bones, Stones, and Buddhist Monks: Collected Papers on the Archaeology, Epigraphy, and Texts of Monastic Buddhism in India.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Schopen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位佛教文献及历史学家,此书是一部个人的文集,其中很多文章都对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有参考意义。作者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早期佛教史。但是某些著作如Buddhist monks and business matters,也是不无争议的,并且教界和信仰者也对其研究颇为抵触。
附录:
两本想看的书:
1、Sukumari Bhattacharji,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literature,Asiatic Society, 1992
看书名是一本佛教混合梵语文献的概介。
http://books.google.
2、Johan Elverskog ,Uygur Buddhist literature,Brepols, 1997
http://books.google.
一看就是本回鹘佛教文献的总述。
疑伪经研究
1、Buswell, Robert E., Jr. 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Buswell是研究疑伪经起家的著名学者,著述极为丰富。上面这本是他编辑的一部关于中国佛教疑伪经的研究专著,其中第一篇就是编者所写的关于疑伪经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方法论的问题,以后则多是一些个案研究,非常值得一读。编者小巴斯韦尔是美国佛教的研究重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教授,主攻朝鲜佛教与疑伪经。其学校网页为:
http://www.humnet.uc
他的另一本疑伪经研究的名著是关于《金刚三昧经》的研究:
Buswell, Robert E., Jr. The Formation of Ch’an Ideology in China and Korea: The Vajrasamadhi Sutra, A Buddhist Apocryph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佛陀与圣徒传记
1、Thomas, Edward J. The Life of Buddha as Legend and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3rd ed., 1949.
这部书有点老,所以没有版权问题,而且也是一部相当学术化的著作。就佛陀传记研究而言,虽然此方面的书实在是层出不穷,但真正具有学术水准的并不多。作者本身也是一位早期佛教研究的重要学者。
2、Strong, John S. The Buddha: A Short Biography. Oxford, England: Oneworld Publ., 2001.
此书较新,作者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学者,其研究领域就是佛教僧人的传记,此书不是特别学术化,好处是引用的资料较新。
作者还有一部圣徒传也很重要,暂附在这里:
3、The legend and cult of Upagupta: Sanskrit Buddhism in north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92
这是研究佛教史上著名的相传为禅宗四祖的优波崛多的传记与史实,以及在北印与东南亚地区的崇拜及其演变。
佛教文献(非文献校订与翻译)
1、K. R. Norman,A philological approach to Buddhism: the Bukkyō Dendō Kyōkai lectures 1994, The Pali Text Society, 2006
K. R. Norman是我最景仰的佛教文献学家之一,他以前也做过PTS的会长,翻译校注了大量的巴利佛经,这本书其一系列演讲的结集。此书最大的优点是非常简明地介绍了佛教文献学的一般特点,所以对于希望投身于此一行当或者想对之有所了解的学生及学者来讲,这是一部不错的入门书。
2、Kanai Lal Hazra,Buddhism and Buddhist literature in early Indian epigraphy,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2002。
这本书的作者著述非常丰富,前面已经介绍了他的一些著作,这本书中讨论了到部派佛教为止的石刻材料所反映出的佛教史实。虽然份量不大,但还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专著。
3、Winternitz, Maurice. A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ture. Vol. 2: Buddhist Literature and Jaina Literature. Trans. V. Srinivasa Sarma.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溫特尼茨的這本書本來是德文本,這是英譯,雖然有點老,但其實還是值得一讀的縱覽性好書。聽復旦的劉震兄說有意從德文本中譯,希望能早日見到。尤其是後面半部為耆那教文獻,對于國內此方面的研究來講,那絕對是一大空白。因為耋那教與佛教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印度學的一個重要領域,而國內耆那教的研究則根本無從提起。
5、Conze, Edward. The Prajñāpāramitā Literature. Indo-Iranian Monographs, vol. 6. The Hague: Mouton, 1960. 2nd edition, revised and enlarged: Tokyo : Reiyukai, 1978.
孔茲的《般若文獻》一書是最為重要的佛教文獻學研究之一。對于研究大乘乃至一般佛教文獻的學者而言,都應該是基本讀物。
5、 Yasuhiro Sueki,bibliographical sources for buddhist studi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buddhist philology,Internat. Inst. for Buddhist Studies of the Internat. College for Advanced Buddhist Studies, 2008
這本書編者出了好幾個修訂版,這是最新一版,規模非常可觀。是一本專門收集佛教文獻學的研究書目,對于從事此一領域的學者而言,是一本案頭的必備工具書。此書以語言為分類,如梵語佛教文獻,下則列搜集品目錄、總體研究、分別研究。再在分別研究之下又列出早期佛教文獻、大乘、阿毗達磨、中觀、瑜珈行、因明、佛教文學等分類。每類之下都列出研究書目,在書后又備有多種索引,非常方便查用。仅就梵语搜集品而言,也非常詳細地列出了尼泊爾加德滿都Asha 图书馆、俄国科学院圣彼得堡远东研究所、孟买亚洲学会、牛津鲍德莱恩图书馆、加德满都Durbar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剑桥大学、东京大学、霍奇森搜集品、吉尔吉特写本、中亚写本、日本藏梵语写本等等。以后其它语种如犍陀罗语的写本目与研究也同样按此排列,非常明了。
6、 Buddhist manuscript cultures: knowledge, ritual, and art,Taylor & Francis, 2009
這是一部編著,很多文章都是關于佛教寫本文化的一些重要問題。
犍陀罗语佛教文献系列
大英博物馆藏部分
1、Richard Salomon, Frank Raymond Allchin, Mark Barnard:Ancient Buddhist Scrolls from Gandhāra: the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s,The British Library, 1999。
这是邵瑞琪的这个团队研究的第一部总论,以后继续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的丛书依次为:
* GBT 1: Richard Salomon. A Gāndhārī Version of the Rhinoceros Sutra: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 5B. 2000. 犀牛角经
* GBT 2: Mark Allon. Three Gāndhārī Ekottarikāgama-Type Sūtras: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s 12 and 14. 2001. 增一阿含
* GBT 3: Timothy Lenz. A New Version of the Gāndhārī Dharmapada, and a Collection of Previous‐Birth Stories: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s 16+25. 2003. 法句经等
* GBT 4: Andrew Glass. Four Gāndhārī Saṃyuktāgama Sūtras: Senior Kharoṣṭhī Fragment 5. 2007. (这一本是来自Senior搜集品,杂阿含)
* GBT 5: Richard Salomon, Two Gāndhārī Manuscripts of the Songs of Lake Anavatapta (Anavatapta‐gāthā):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 1 and Senior Scroll 14. 2008. (阿耨达经)
* GBT 6: Timothy Lenz. Gandhāran Avadānas: British Library Kharoṣṭhī Fragments 1–3 and 21 and Supplementary Fragments A–C. 2010.(这一本笔者尚未见到)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可参其网页:
http://ebmp.org/p_wr
Schøyen Collection斯柯延搜集品部分
2000 - Manuscripts in the Schøyen Collection I, Buddhist Manuscripts, Vol. 1., by Braarvig, Jens. Oslo: Hermes Publishing.
梵文佛教文献
写本总录:
1、Akira Yuyama,Buddhist Sanskrit manuscript collections: a bibliographical guide for the use of students in Buddhist philology,The Librar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 1992
Akira Yuyama汤山明教授是老牌子的梵学家,这是他编写的一个写本目录的小册子,基本以收藏地为序罗列了各地梵语佛经写本的目录。现在看来这个写本目录有点过时了,其中的不少内容都已经被其它书,比如Yasuhiro Sueki的目录更新或覆盖掉了。
汤山明早年还有一本《法华经》梵本的目录,也附在这里:
A bibliography of the Sanskrit texts of the 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Centre of Oriental Studies in association with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1971
尼泊尔写本
1、Brian Houghton Hodgson,Essays on the Languages,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of Nepal and Tibet,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1
此书是尼泊尔写本的发现人霍奇森的作品选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尼泊尔与西藏地区的语言、宗教与文献。此书非常老,但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著作。
2、Shanker Thapa,Buddhist Sanskrit literature of Nepal,Minjoksa Pub. Co., 2005
此书笔者未见,主要是作者本人供职于尼泊尔的一所大学,出版社也比较冷僻,一直没有订到。
3、Rajendralala Mitra,The Sanskrit Buddhist Literature of Nepal,Kessinger Publishing, 2005
这是对霍奇森搜集品的一个著录,以经题的英文字母为序,每经皆标明材质,大小、形制、字体等等,后则标出大致的内容,并用天城体转写佛经的开头与结尾部分以及佛经的题记。虽然此书已经非常老了,但对于汉语佛教世界来讲,有中译本还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说一句,尼泊尔写本的电子输入工程正在进行中,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看到非常完整的转写。
中文佛教文献导论
1、Jan Nattier ,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texts from the Eastern Han "Dong Han" and Three Kingdoms "San Guo" periods,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 2008
这是那体慧在创价佛教高研所研究的成果,是一部早期中国译经的目录,其好处是吸收了欧美目前最新的汉文佛教文献研究成果。
2、網上還有一個由很多學者共同編纂的中文佛經西譯的目錄——《Bibliography of Translations from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into Western Languages.》
這個書目對于查找主要是《大正藏》佛經的西譯情況是非常簡單明了的,當然也包括不多的一些藏外如敦煌佛經西譯的介紹。
巴利文献
1、Hazra, K. L. (1994). Pāli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survey and historical study. Emerging perceptions in Buddhist studies, no. 4-5. New Delhi: D.K. Printworld. ISBN 81-246-0004-X
这是最新的一本巴利文献介绍的专书,共分两册,非常详尽。作者的著述非常多,我自己就买过四五种以上。
2、Wilhelm Geiger, Pāli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University of Calcutta ,Translated by Batakrishna Ghosh ,Publisher University of Calcutta, 1943
这是盖格尔名著的英译本,我没有看过德文本,英译本也不是这个版本,但懒得去找出版商了。
3、A handbook of Pāli literature By Oskar von Hinüber,Walter de Gruyter, 2000。
这本书是介绍巴利佛教文献最重要的一本,作者也没什么好说的,可能是研究印度俗语的第一人,娶了胡海燕女士,后者是季羡林的高足,现同供职于德国汉堡大学。胡海燕在国内也汲汲无名,国内佛教文献研究之弱也可见一斑了。
4、N Singh,Encyclopaedic Dictionary of Pali Literature,Global Vision Publishing Ho, 2003。
两册的一个巴利文献辞典,非常详尽,很多在汉语世界里根本不知道的巴利文献查此辞典一索即得。是我最离不开的辞典之一,不过,要译这本辞典,我觉得可能会颇费一些工夫。
5、Bimala Churn Law,A history of Pāli literature,Indica Books, 2000。
这部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旧书为两册,在ARCHIVE上有,现在的新版并为一厚册,我一直想把它扫描下来,却太懒没有动手。
6、Mabel Haynes Bode,The Pali Literature of Burma,General Books LLC, 2010。
这是一个小册子,初版于二十世纪初,我只约略翻过。大致其实是介绍巴利文献(其中主要还是佛教文献)向缅甸的流传过程,从早期一直到十八世纪以后。这对于缅甸佛教史的研究也是不无意义的。
梵语佛教文献
混合梵语
1、Franklin Edgerton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 Grammar and Dictionary,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2004
最重要的还是艾哲顿的两册本《佛教混合梵语:语法与辞典》,虽然问世已有半个世纪了,但还是经典中的经典,可惜此辞典的翻译恐怕还是遥遥无期。
2、Th Damsteegt ,Epigraphical Hybrid Sanskrit: its rise, spread,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to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BRILL, 1978
此书较为详尽地介绍了马吐腊地区的石刻混合梵语的语言学特点以及石刻混合梵语与佛教混合梵语的关系,以及佛教梵语化的过程等等。
和田语佛教文献
1、R. E. Emmerick 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of Khotan,Volume 3 of Studia philologica Buddhica: Occasional paper series,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 1992。
R. E. Emmerick没什么好讲的,专研和田语的名家,现在北大段晴教授的老师,可惜已经于2001年过世了。这部小册子主要部分是介绍和田语的佛教部分,后面也附带介绍了一些非佛教经典。其著作中我自己还有一本由PTS出版的和田语《金光明经》的翻译:
The Sūtra of golden light: being a translation of the Suvarṇabhāsottamasūtra,Volume 27 of Sacred books of the Buddhists。
2、Harold Walter Bailey,Khotanese Buddhist texts,Volume 31 o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oriental publications,Volume 31 of Cambridge Studies in Modern Political Econom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_____Dictionary of Khotan Sak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Bailey老爷子是学者中的学者,第一本非常重要,可惜我并没看过。至于后一本,那实在是极端重要的一部辞典,他的著作很多,但有望翻成汉语的恐怕不会太多,伊朗学的研究在中国大陆比印度学还要冷门,这部于田塞语辞典的汉译恐怕也会遥遥无期了吧。
南亚、中亚及印度佛教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分类法,但确实有点不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前面很多印度佛教其实是印度佛教史,而另有一类书籍其实并非是史类,而只是概介区域佛教。比如对南亚大陆(不只是现今作为国家的印度一地)佛教的介绍。
1、Stephen C. Berkwitz,South Asian Buddhism:a survey,Routledge, 2009
此书是著名的劳特里奇出版的,不过质量颇为平平。虽然名为《南亚佛教》,但全书共分为六章,前面四章都是泛泛地谈佛教史,后两章才切题,谈到现代南亚地区,包括锡兰、尼泊尔、布丹、孟加拉国等国的佛教情况。
2、D. C. Ahir,Buddhism in north India and Pakistan,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8
此书作者也是一位研究区域佛教的重要学者,其其著述相当丰富,但问题感觉是其研究兴趣较广,但一般都不太深入。此书也为一例。这本书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及现在属于巴基斯坦地区的佛教历史与现实。全书只有一百三十来页,分为十章,所以可以想见其内容不可能太深入,但仍然提供了一些其它书中不被人所触及的地方。比如佛教对锡克教的影响等等。
作者还有几本书,也顺便放在这里。
1、 Buddhism in South India,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2
本书与前一本为作者著述的一个系列,前本介绍北印度,这本介绍南印度,依然是以地域为章节。如案达罗邦、泰米尔那德邦等待。其中不仅引用了佛教经典、历史书,还征引了不少考古资料来证明当时这些地域的佛教分布与历史,对研究南印度佛教的情况还是颇值一读的。
2、 Buddhism declined in India:how and why,B.R. Pub., 2005
此书专门探讨佛教为什么在印度衰亡,以及其具体过程。对此问题,大陆及汉语佛教研究界的研究也较少,此书先研究了婆罗门教对佛教的镇压,后谈到穆斯林入侵带来的毁灭,以及佛教自身的一些因素等等。
3、 Himalayan Buddhism, past and present: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3
此书主要介绍印度一些与藏传佛教密切相关的邦、以及中国藏南地区、克什米尔、布丹、尼泊尔等地区的佛教情况,
4、 Baij Nath Puri,Buddhism in central Asia,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87
此书是几部我见过的《中亚佛教史》中较好的一部,其中大体介绍了中亚的早期史,这部分对汉语研究界并不陌生。后面两章又分别介绍了中亚地区的佛教及其它宗教的交涉,以及中亚佛教的语言与文献,最后两章分别介绍中亚地区的物质文化与佛教艺术。总体而言,此书对于我们研究或者撰写中亚佛教史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框架。
东南亚佛教
东南亚佛教我的收藏还是非常丰富的,可能有六七十本之多,这主要是因为去年社科院的一位同学要做这个方向,我就自己订购并且扫描了一批书籍,这里只简单介绍几本。
1、Kanai Lal Hazra,The Buddhist annals and chronicles of South-East Asia,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2002
这是一部专门介绍东南亚地区佛教历史书的解题性书籍。
2、Kanai Lal Hazra,History of Theravada Buddhism in South-East Asia :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ia and Ceylon,Delhi: Munshiram Manoharlal, c1982.
本书是同一作者对东南亚佛教史的概述性著作,主要以兰卡佛教为中心。介绍了到十一世纪为止的早期兰卡佛教以及与缅甸、泰国、老挝之间的佛教及文化交往。
斯里兰卡佛教
1、Rahula, Walpola.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 Colombo: Gunasena, 1956.
这是罗喉罗尊者的一部介绍锡兰佛教史的名著了,国内这方面著作完全是空白,急待翻译,而且版权也应该过期了。
2、E.W.Adikaram,Early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Sri Lanka: The Buddhist Cultural Centre, c1994.
此书是一部主要从巴利注疏类文献中的资料为基础所撰成的早期兰卡佛教史,作者学风非常严谨,是一部相当有价值的著作。
3、Sandhya Bhattacharya,State of Buddhism in Ceylon (Srilanka) As Depicted in The Pali Chronicles,India: Pilgrims, c2003
此书恰好与前面一书可以互补,其采撷的材料主要是来自《大史》、《岛史》、《菩提树史》等史传类文献。
4、Gombrich, Richard F. Precept and Practice: Traditional Buddhism in the Rural Highlands of Ceylon.Oxford, UK: Clarendon Press, 1971.
贡布里希早年的代表作,他的情况后面会略作介绍。
5、Gombrich, Richard F. and Gananath Obeyesekere. Buddhism Transformed: Religious Change in Sri Lanka.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这是贡布里希与另外一位作者的合作,主要是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以研究锡兰佛教,不能忽略的一本巨著。
柬埔寨佛教
Ian Harris ,Cambodian Buddhism: History and Practic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Ian Harris ,Buddhism Under Pol Pot ,Documentation Centre of Cambodia, 2007
以上二书都是英国Cumbria大学教授Ian Harris的著作,作者专研柬埔寨佛教,第一本为总括性的介绍。第二本笔者也未见过,看书名是专门研究红色高棉时期的佛教情况。笔者曾与哈里斯教授有一面之缘,据其自言目前境况颇为不顺,在英国大学教书确实不太容易,昔日大英帝国真是江河日下啊。
http://www.cumbria.a
佛教心理学
这方面笔者实在没有兴趣,搜搜自己的书列出一两本聊备一格,其实这方面西方研究是极多的。 除了一般基础佛教心理学外,还包括不少佛教心理学治疗的书籍。
1、Edwina Pio,Buddhist psychology: a modern perspective,Abhinav Publications, 1988
此书略翻过,我没有受过心理学的训练,所以觉得写的比较好懂。作者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佛教,而不象是大陆陈兵先生所出的《佛教心理学》给人一种还是佛教研究,却套了个心理学的名头。当然,我不懂心理学,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分析让我从另一角度看待一些佛教中的义理阐述,而非依然只是传统的思想分析。
2、Padmasiri De Silva,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t psychology,Rowman & Littlefield, 2000
这是一本佛教心理学的概介,基本可以让读者对西方佛教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有个大致的了解。这种书建议国内多多翻译。
上座部佛教
1、Gombrich, Richard F. Theravada Buddhism: A Social History from Ancient Benares to Modern Colombo.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8.
此书可以说是最为流行的一本上座部佛教的教材。虽然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作的研究,但无疑此书是一本值得翻译的好书。作者理查·贡布里希,其父就是那个有名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现在他是牛津佛研中心的负责人,梵学家,上座部佛教的权威。
2、Paravahera vajiranana ,Buddhist medit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buddhist missionary society ,1975
此書是從南傳上座部的角度來談禪定,作者是一句僧人,難得的是此書既體現了修行的特點,又不失學術研究的意味,是難得的一本好書。
禅宗
禅宗我完全外行,只好挑名气大的老一辈学者杜默林和新锐马克瑞的书简单介绍一下,铃木大拙就算了,有点太老了。另外,这些书我自己几乎都没怎么看过,我对禅宗兴趣确实不大。
1、
Dumoulin, Heinrich. A History of Zen Buddhism. Boston, MA: Beacon Press, 1969.
2、Dumoulin Heinrich. Zen Buddhism: A History, Vol. 1—India and China. New York:
Macmillan, 1988.
Dumoulin, Heinrich. Zen Buddhism: A History, Vol. 2—Japan. New York: Macmillan,
1990.
3、Dumoulin, Heinrich. Zen Enlightenment: Origins and Meaning. New York: Weatherhill, 1979.
杜默林无疑是二十世纪西方(他自己在日本)研究禅宗的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书我只略翻过,但感觉以他在西方的影响而言,其书当有翻译之价值。当然,我是外行,没有仔细看过他的书,自然没有发言权。
4、McRae, John R. The Northern School and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an Buddhism. Honolulu, H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
马克瑞McRae是以研究禅宗闻名的大学者,早年曾在印第安那和康奈尔教书,后去日本,去年末听说身体出了问题,不知现在如何。
铃木大拙的书也实在是不少的:
Suzuki, Daisetz T. The Awakening of Zen. Boulder, CO: Prajña Press, 1980.
Suzuki, Daisetz T. An Introduction to Zen. London: Rider, 1986.
Suzuki, Daisetz T. Manual of Zen Buddhism. London: Rider, 1956.
Suzuki, Daisetz T. The Zen Doctrine of No-Mind. London: Rider, 1986.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笔者也完全外行,所以没有资格推荐书,只是耳食了一些重要学者的著作而已。
1、Snellgrove, David. Indo-Tibetan Buddhism: Indian Buddhists and Their Tibetan Successors,2 Vols. Boston, MA: Shambhala, 1987.
斯奈谷鲁夫是英国可能最伟大的藏学家,不知现在是否还活着,反正年辈很长了,以前在伦大的亚非教书。其著作是相当相当丰富的,我们图书馆也收藏不少,只可惜我兴趣不大。
http://en.wikipedia.
2、Wayman, Alex. The Buddhist Tantras: Light on Indo-Tibetan Esotericism.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6.
3、Wayman, Alex. The Ethics of Tibet: Bodhisattva Section of Tsong-kha-pa’s Lam Rim Chen Mo.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1.
Wayman, Alex. Yoga of the Guhyasamaja-tantra.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77.
魏曼是美国哥大的老牌藏学家,04年刚刚去世了,以前就是那套前面提到的印度佛学经典丛书的编者。他的著作极多,我自己也是一本也没有看过。所以无法推荐。
朝鲜佛教
韩国佛教我熟悉的只有两位文献学家的作品。
1、Buswell, Robert E., Jr. The Korean Approach to Ze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hinul. Honolulu,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3.
Buswell, Robert E., Jr. Tracing Back the Radiance: Chinul’s Korean Way of Zen. Honolulu, H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Buswell, Robert E., Jr. The Zen Monastic Experience: Buddhist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Korea.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巴斯韦尔是UCLA的佛教教授,名气很大,是专研朝鲜佛教名家的。我略翻过他的两本书,没有仔细看过,也不敢推荐。但他是我知道的此领域的最有名的学者。
他的学校网页:
http://www.humnet.uc
2、Lancaster, Lewis R. The Korean Buddhist Canon: A Descriptive Catalogu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兰卡斯特是加大伯克利分校的荣休教授,其研究领域是朝鲜佛教、佛教文献学,而且他还是藏经电子化的先驱之一。依稀记得他做过佛光山在美国的大学——西来大学的校长。
http://ieas.berkeley
中国佛教
1、Ch’en, Kenneth. Buddhism in China: A Historical Surve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4.
Ch’en, Kenneth.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Buddh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美国华裔学者陈观胜的这两本书确实在西方影响非常大,我不知道这两部书是否有中译本存在,但既然连芮沃寿的那本中国佛教的小册子(Buddhism in Chinese history)都被商务译成了中文(那本小册子我觉得可以给本科生练习佛教英语用),这两本书就更值得一译了。
2、Peter N. Gregory,Tsung-mi and the sinification of Buddhism,2002
Gregory 是美国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美国非常不错的学院,只是在中国名气不大,这个学校另一位不错的佛教学者是Jamie Hubbard)的宗教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古华严与禅宗。
其学校网页为:
http://www.smith.edu
Gregory另外的一些著作与编著包括:
A、Studies in Ch'an and Hua-Yen, ed. by Robert M. Gimello and Peter N. Gregory (1983)
B、Traditions of Meditation in Chinese Buddhism, ed. by Peter N. Gregory (1987)
C、Sudden and Gradual: Approaches to Enlightenment in Chinese Thought, ed. by Peter N. Gregory (1988)
D、Buddhism in the Sung, ed. by Peter N. Gregory and Daniel A. Getz Jr. (cloth 1999, paper 2002)
E、Approaching the Land of Bliss: Religious Praxis in the Cult of Amitâbha, by Peter N. Gregory (2002)
以上所有的书皆出自《东亚佛教研究系列》,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
2、Welch, Holmes,The Practice of Chinese Buddhism:1900-1950.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
Welch, Holmes. The Buddhist Revival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Welch, Holmes. Buddhism Under Mao.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
韦尔兹(中文名好象是“尉迟酣”)是美国中国佛教研究的开创者,以上三书即是其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研究的三部曲,其中第一部有台湾华宇译丛的节译,即《近代中国的佛教制度》。上海古籍又译了第二本:
《中国佛教的复兴》[美]霍姆斯•维慈著 王雷泉等译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不过,此书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可参《学者翻译名著连“庚子赔款”英文名都认不出》:
http://news.ifeng.co
另外忘记说一句,韦尔兹还有一位在中国非常有名的学生,即卜正民,他的关于晚明佛教的书也在刘东的那套海外汉学中出了译本。
3、Kieschnick, John. The impact of Buddhism on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柯嘉豪的中国佛教研究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这本就专重于物质文化方面的影响,此书的部分,曾经以汉文的形式发表过,但全书的翻译则还没有。无疑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著作。作者在离开中研院史语所后去了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其学校网页为:
http://www.bristol.a
谷歌图书:
http://books.google.
作者还有另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高僧传研究的非常不错的著作:
The Eminent Monk: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4、Teiser, Stephen.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
ter Haar, B.J. White Lotus Teachings in Chinese Religious History.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太史文在中国的名气一直不小,他早期的一本书(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1988))已经由社科院的侯旭东译成了中文,而这一本我认为早就有中译的必要了。是关于中古佛教地狱观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一部重要专著。其学校网页:
http://www.princeton
谷歌图书:
http://books.google.
5、Joseph Edkins ,Chinese Buddhism: A Volume of Sketches, Historical, Descriptive and Critical,Gorgias Press LLC, 2003
这是本中国佛教的老书了,作者艾约瑟(1823 – 1905)是个早期的传教士,真正的中国通,在中国生活了五六十年,著述也非常丰富。这本书我粗翻过,确实有点过时了,而且第三章提到天台智者是标的拼音是ZHIKAI(原文是威妥玛),颇有些扎眼。但是想到数年前,我答辩时某位博导也是满口ZHIKAI的,我觉得也算是可以原谅的吧。还有这本书的版权一定是过期的了,呵呵。
艾约瑟的维基:
http://en.wikipedia.
6、Zhiru Ng,The mak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 Dizang in medieval Chin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研究中世纪地藏信仰的一本新书,本书讨论了地藏信仰的文本来源,中世纪的演变以及仪式相关的问题。(东亚佛教研究系列)
台湾佛教
1、Jones, Charles Brewer. Buddhism in Taiwan: Religion and the State, 1660-1990.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9.
这本书主要是一部概括性的台湾佛教研究史,虽然篇幅不大(两百来页),但对大陆了解台湾过去的佛教发展历程还是不错的读物。
谷歌图书:
http://books.google.
西方佛教
介绍西方现当代佛教发展演变的书也可谓汗牛充栋。我还因为替别人搜集资料,所以略翻了一些,非兴趣所在,所以都是蜻蜓点水。很多都是翻了翻目录而已,所以谈不上推荐。
英国佛教
1、Almond, Philip C. The British Discovery of Buddhi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Humphreys, Christmas. Sixty Years of Buddhism in England (1906-1967). London: Buddhist
Society, 1968.
3、Oliver, Ian P. Buddhism in Britain. London: Rider, 1979.
美国佛教
1、Hunter, Louise. Buddhism in Hawaii.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71.
2、Ames, Van Meter. Zen and American Thought.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2.
3、Fields, Rick. How the Swans Came to the Lake: A Narrativ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America.Boulder, CO: Shambhala, 3rd ed., 1992.
3、Prebish, Charles S. Luminous Passage: The Practice and Study of Buddhism in Americ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只这本书稍微看过,觉得值得推荐。
4、Seager, Richard Hugh. Buddhism in Americ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佛教艺术
1、 Albert Grünwedel ,Buddhist art in India,BiblioBazaar, 2009
這是格倫威德爾的一本名著,雖然原書出版已經一個世紀了,但還是值得一讀或作翻譯。其中而且有很多漂亮的插圖(黑白)。
2、 Denise Patry Leidy The Art of Buddhism: An Introduction to Its History and Meaning,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09
這本書感覺學術性不是特別強,類似于一本概介性質的圖書,其好處是範圍基本涵蓋了佛教藝術的全部領域,並且還附有非常精美的彩色插圖。
3、Debala Mitra,Buddhist monuments,Sahitya Samsad, 1971
此书是一巨册,作者是著名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者,此书是从考古学的角度对全印度以邦为次序介绍了全部的佛教纪念物,如石窟、寺院遗存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概介类研究。
4、Cunningham, Alexander. Stupa of Bharhut. New Delhi: Munshiram Manoharial Publ., 1998.
康宁汉爵士是早期印度佛教艺术与考古学的研究先驱,这也是非常经典的一本,对巴尔胡特的研究在汉语研究界非常缺乏,所以虽然此书很老,但还是值得一读或者一译的。
5、Muhammad Ashraf Khan ,Gandhara: geography, antiquity, art & personalities, illustrious heritage of Pakistan,Ashiq Hussain Chaudry, 2004
这本书图文并茂,而且作者又是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所以此书可读性和知识性都还是不错的。关于此一领域,另一本名著是马歇尔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已经由王冀青先生等译为中文了。
梵巴教材
巴利教材
巴利教材其实还是不少的,这里挑一本难的,挑一本容易的。
1、Anthony Kennedy Warder ,Introduction to pali, the third edition,warder, Pali Text Society, 1999
这是渥德尔(《印度佛教》一书的作者)所著的巴利入门,也可能是最好的一本巴利教材,有些人批评此书可能征引过多,因本书厚达近五百页,但如果手头上巴利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象中国大陆,此书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好处。此书好象有印度刷印本,应该便宜得多,可惜我自己所用的还是昂贵的PTS本。
2、Nārada (Maha Thera.) An elementary Pāḷi course,Associated Newspapers of Ceylon, 1953
这本教材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里很是流行,因为没有版权问题,所以很多寺院都以此书来教学,有的是一册本,有的是两册分行。是我用过的最为好用的一本巴利教材。
杂项
1、 Nattier, Jan.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Fremont, CA: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91.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佛教末法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2、Chun-fang Yu,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wvar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于君方的這本書非常出名,在圣嚴法師過問下,已經有了台灣的中譯本。
3、Ancient India and Ancient China: Trade and Religious Exchang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June 2, 1988)
这是社科院世界史所刘欣如教授早年的著作,其中第二与第三部分都是牵涉到了中印间佛教的交流。此书到公元600年为止,作者还有另一部续篇:
Silk and religion: an exploration of material life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 AD 600-1200,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此书笔者没有看过。
4、Gregory Schopen,Figments and fragments of Mahāyāna Buddhism in India: more collected papers,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这是绍本关于大乘佛教,主要还是文献与历史方面的一个作品集,非常重要的一本研究。作者使用了很多考古与碑铭文献来解决印度佛教史上非常重大的课题,如大乘佛教早期的历史等等。相信任何仔细读完此书的读者都会觉得很多观点,起码对汉语学界是相当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
http://books.google.
5、Gregory Schopen ,Buddhist monks and business matters: still more papers on monastic Buddhism in Indi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此书是一部集中于早期佛教经济问题的研究专著,对研究佛教制度史非常有借鉴。
http://books.google.
佛教研究情况综述
研究综述
1、Jan Willem Jong,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Kōsei Pub., 1997
早年有一本《欧美佛学研究小史》(蓝译丛),这是译自Jan Willem de Jong的1974. 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这是作者在日本演讲的结集,当时发表在《东方佛教徒》Eastern Buddhist,vol.VII,1(1974),PP.49-82;vol.VII,2(1974),pp55-106.后于1976年在印度的瓦那纳西Varanasi出了单行本。此书就由香港的霍韬晦先生译出,先在香港《内明》上连载(80-93期,1978年11月-1979年12月)。后又被收入了蓝吉富《佛学名著译丛》。
但此文还有两个姊妹篇,在1984年,作者又在《东方佛教》发了序篇即《1973-1983年欧美佛学研究纪要》Recent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1973-1983,Eastern Buddhist,Vol.XVII,no.1 1984,pp.79-197。此文后由台湾著名译者郭忠生先生译成汉语,发表在《谛观》第72期,页205-260,1993年。这一部分与前一部分在印度又出了一个单行本,即A Brief History of 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Bibliotheca Indo-Buddhica, no. 33. Delhi: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87。
到了1990年,作者又写了一篇《最近数十年的欧美的佛教研究》Buddhist Stud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in Recent Decades,发表于《中央学術研究所記要 》20 (1990): 1–60。 这一部分没有汉译,而前面这些全部加在一起就是1997年的新本。综上所述。此书确实有必要重新译成汉语。
de Jong自己是位佛教研究的大人物,自己学问好,故人弟子又多。而且,他自己又是个书痴,澳州的坎特伯雷大学1988年就给他的书出了一本1949年以后的个人藏书录,达六十三页之多。他死后留下了个两万本以上的个人藏书,幸好,其中大多数都被收进了这个大学的图书馆。这个学校不太有名,但仅仅他的这些书就让我对此校颇为向往,以de Jong的眼光,肯定收了不少好东西。
2、Edward conze, thirty years of buddhist studies,Cassirer, 1967
孔兹的这本书有点老,但无疑仍是一本相当经典的佛教研究的概述。
3、Narendra Nath Bhattacharyya,History of researches on Indian Buddhism,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1981
此书其实一部从1825-1975年间的印度佛教研究史,大体涵盖了佛陀及其原始教义、佛教结集及部派、大乘佛教、佛教哲学、密教、中亚材料来源对印度佛教的研究、巴利文献、汉藏语资料对印度佛教的研究、碑刻铭文与考古学、佛教艺术、历史学、社会学等印度佛教研究领域的研究史。
4、William Peiris ,The Western contribution to Buddhism,Motilal Banarsidass, 1973
此书对早期西方的佛教学者,也包括一些传教士都作了不错的介绍。此书中基本都是一些小传,读读此书对于了解早期的一些研究者生平是非常有益的。
学者研究
1、Ananda Wickremeratne ,The genesis of an orientalist:Thomas William Rhys Davids and Buddhism in Sri Lanka,Motilal Banarsidass, 1984
巴利圣典协会PTS的创始人戴维斯先生实在可以说是西方佛教研究的先驱之一,这一点非常象马克思•缪勒,此二人正好分工清楚。前者做巴利和上座部佛教,后者做梵语和印度学。但无疑后者在中国更为出名,但直至今日还运作良好的巴利圣典协会无疑在延续性比起缪勒来更胜出一筹了。戴维斯本人的事迹在汉语学界更是了解者极少,更不用说早期情况了。而此书则正好是填补了这个空白,我个人非常喜欢读传记,所以也把此书列出。
2、 Akira Yuyama,Eugène Burnouf:the background to his research into the Lotus Sutra,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d Buddhology, 2000
这是日本著名佛教文献学家汤山明先生利用法文资料撰写的一部关于梵文佛教文献学家伯诺夫的研究,此书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可以让我们对一百多年前欧洲,主要是法国的梵学研究有一个比较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另外,由于作者本人属于崇尚《法华经》信仰的创价学会,所以本书的副标题其实是《伯诺夫研究法华经的背景》,故而本书对于《法华经》的研究者也具有参考价值。
——待续
http://www.douban.co
http://bbs.gxsd.com.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佛學英文書pdf下載 (卓嘎Sitatārā)
- 千法名词合集V3.6:佛教常用语术语大全|南传佛法... (五十芥)
- 求塚本善隆著《中國佛教通史》 (王德發)
- 林国良: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暨论佛教肯定世间... (居然)
- 求助 (云斋明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