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第八十三回 历来研究者都认为:元妃兴则贾府兴,元妃亡则贾府衰。在本回中元春染恙直至后来的暴毙真的是自然而非人为吗?

Phosphene

Phosphene
2020-04-21 23:20:15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vavi

    vavi 2020-04-22 09:23:10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an,谐“元”字音)。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2626663年龄。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 了否定的态度.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 云瑾abibi

    云瑾abibi 2020-04-22 10:40:10

    0526 元春进宫时即肩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而宫廷历来是两派甚至多派争斗不止的是非之地,元春一介弱女子,为了家族荣辱,在水深火热的宫斗之中,不断面临站队的抉择,一着错,满盘输,她时时刻刻都要小心翼翼,辨清敌我,不能有丝毫马虎。 “虎兕相逢大梦归”则直接指出元春死亡的时间和原因,这句话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不少红学家对此句的解释为元春死于宫斗,或者说是宫廷政变,从百度上查阅出:虎和兕是两个猛兽,相当于两派力量之争,元春支持的一派后来失势,元春因此死亡。 如果单从元春判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元春进宫二十年,封妃三年后失宠,死于夏季的丑寅交接之时,死因为政治斗争。

  • 灯泡子

    灯泡子 2020-04-22 10:46:08

    0529 一楼已经详细的分析了判词,在此就不加以论述了。我们把切入点放在剧情线索。 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是母庸质疑的。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但是贾府的男人们并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贾赦、贾珍、贾琏等人仗着元妃这个靠山,在外有恃无恐,不务正业,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而当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一个世家就这样陨落。根据第五回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可以看出元春可能毙于一场关系到贾府的宫廷恶斗。而它背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各派势力之间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的肮脏勾当。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的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还有脂砚斋在元春点的一出《乞巧》中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断,贾元春应该也是怀孕后牺牲于政治斗争。书中用了整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像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可见她在帝皇之家既受极权的管辖,也无人身自由的难以言状的辛酸。

  • Smiling face

    Smiling face 2020-04-22 12:06:18

    0533 红楼第四支判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是关于元春命运的曲子,这支曲子之后有一条重要的四字脂批:悲险之至——既悲伤又危险。 本章回贾母等人进宫探问,与元春的见面的场景中,“那元妃看了职名,眼圈儿一红,止不住流下泪来”,可知元春宫闱下的生活并不幸福。 刘心武先生依据她的判曲中“荡悠悠,把芳魂消耗”一句断定,元春可能是犯了宫讳,牵涉到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结果像杨太真那样被皇上赐死,被勒死或是自缢而亡,根本来不及向贾府传话,于是就只好“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于是元春的死因也就因此变得有迹可循,她的死,绝对不是普通的生老病死那么简单。 我们再结合第十三回中秦可卿死后托梦王熙凤的一番话:“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这番语言元春和贾府未来的话里,“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揭示衰败会紧随富贵而来,此后紧接着贾政过生日那天,合家欢庆,宫中传来消息,封元春为皇妃,此后的元宵节,贾府办得热闹非凡,鼎盛时期到来。因此元春的死,似乎也标志着贾府倾颓的开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星星有泪

    星星有泪 2020-04-22 15:27:01

    0530 当元春的父亲贾政在帘外问安,元春回到“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可见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并不如意,毕竟宫中的尔虞我诈是不可小觑的,此时已经二十多岁的她。也是向往宫外的天伦之乐的吧,别人触手可得的东西,对她来说,却是遥不可及。

    此时在帘外的贾政又怎会听不懂自己女儿的意思,但是在帘外也只能说着一些吹捧的话语。封建社会的太多规矩,居然成此时这对父女之间的屏障,父女相见只能隔着那一层帘子。当帘外人启奏回宫的时候,元春已是泣不成声,拉着母亲的手不忍放开,嘴上虽劝着母亲不要过度悲伤,但是她自己的心里清楚,她比任何人都要悲痛,那时没有人能够明白她心中的不舍。

    其中有一个叫“夏守忠”的太监,曾经在元春封妃的时候传旨,72回他打发小太监来贾府要银子,说明那时元春已经失势。曹雪芹起名善用谐音,夏守忠,即夏寿终。夏天,暗示上文的榴花,寿终暗示他与元春的死有关。

  • 心喜,吾往矣!

    心喜,吾往矣! 2020-04-22 17:16:25

    上面几位说了,她极有可能因宫斗而死,那我想给出一个新的可能——跟皇上有关。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元春得宠,贾家是没有想到的,难道真的是皇上看上元春了吗?给大家算笔账,皇上后宫佳丽三千,就算只有一半,每月每一段时间还会宠幸特定妃子,元春的几率有多大。这是第一个疑惑。退一步讲,皇上真是碰了巧看上了,在省亲她也不至于那么痛苦,无奈。这是二。而这第三,就是元春在秦氏死了才封妃,还是一个奇怪的贤德妃,而不是古装剧的娴妃德妃。(这里面让大家思考了)皇上真的是喜欢元春,还是,不得不的妥协。(特别是他那狼子野心的弟弟) 为什么说皇帝害元春?从现象上看,元春死了不久贾府就没了,这说明了什么?皇上又让北静王等人查抄贾府,又是什么?(一则让别人监督北静王,包庇就借题发挥,二则离间两者关系,自己清白的很)更有意思的事在后面,皇上查抄完贾府怕是想到不能打的太狠,减轻了棒子的力道,还给了个萝卜,这样贾府怕是再也不敢接近北静王了。四大家族少了一个就没那么稳了,好手段。 元春只是棋子,而皇帝对他也无感情,元春就算不是皇帝弄死,也被他默许了。而贾府还拿着不稳定的关系扯虎皮拉大旗,送上门了的憨憨。

  • 白乔

    白乔 2020-04-22 18:16:02

    0544 看过诸多宫斗剧,我早应明白一个贵妃的死不可能这么简单。贾府之大,已经算是有些城府了;何况那深深的宫闱呢。 其实元春在整本书中笔墨不多,只一个“省亲”的情节是正面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但正如楼主所说,她的生死荣辱直接影响了贾家。——因此,她与贾府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贾府经历了由盛转衰,元春作为妃子同样也经历了由受宠到失宠,就这样元春同贾府一同走向了毁灭〔在第二十二回中,“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政见了元春编的灯谜,心下想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好一个“一响而散”!如今看来真让人感慨。〕。 早就被写好的命运判词中写到“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里面的“虎兕”显然暗喻着什么庞大的势力,这是元春无法抵抗的。那我再大胆猜测一下,【元春或许是因宫斗被压制、算计而失了宠。】〔关于失宠,前文中也有对应的隐喻。还记得当贾府已经财力不支时,一个太监来了张口就要两百银子,态度也很傲慢,这是个明显的暗示,说明元春在宫中已是不得势了。〕 另外,在宫中还有另一个致命性的打击,那就是【政治变动】。联想到贾府也有好几个子弟在朝中做官,我怀疑是因为这几个人威胁到了朝中其他的比较有势力的一派官员,导致贾府官员遭到了一致的压制和孤立,那么元春也必然受到牵连。

  • randi

    randi 2020-04-22 21:42:34

    0542 大佬们都已经把第八十三回分析透彻了,那么我就从第十六回元妃省亲来分析一下她可能的死因。 当贾元春回家之后,她半吞半吐地把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告诉祖母和母亲:“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天回娘家们儿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完又哭了起来。 在她嘴中,皇宫成了“不得见人的去处”,元妃归省和亲人见面出来频率最高的词居然就是“呜咽”、“哭”,好像并不是贵妃衣锦还乡,而是来跟家人生离死别的。然而,读到现在,也确实体悟到元妃省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 而当她已经这么明确地表示她不能享受天伦之乐的痛苦,她父亲贾政还嘱咐她必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恭恭敬敬地侍奉皇上。她感到痛苦怎么办?把这痛苦压下去,把这苦果吞下去,切勿“懑愤金怀”。可见,她在皇宫中是那么的痛苦,而就算回了家,还是得不到安慰,只是让她更加小心地侍奉皇上。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贾府的荣华富贵。 其中还有一首诗:“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甘苦。”意思是贾元春取得了贵妃的虚名,却进了皇宫这个牢笼,不得不接受跟家人离别的痛苦。 她最后还来到了一个佛寺,题“苦海慈航”,这几乎是她个人也是贾府整个的命运写照━他们都是在苦海挣扎,而且希望能够得到解脱。但是结局没有一个人解脱了。 另外,贾元春点戏的第二出戏《乞巧》,也是暗伏了她未来因失宠而被赐死的结局。(有同学分析过了,不多加赘述) 所以我觉得元妃之所以会死,源于三方面━她自己的痛苦(与亲人分离、后宫争宠等等),来自于家人给她的压力,以及皇上对她的态度。 除此之外,对于贾元春的命运有颇多争议,但有两点我觉得是比较明确的 ①贾元春临死之前用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嘱咐:贾府的荣华岁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家人要早一点从官场退步抽身,避免家族覆灭的悲剧。 ②贾元春之死可能突然发生。她的命运不仅表现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时看到的画册、判词、红楼梦12支曲的“恨无常”,还表现在她送出的灯谜━谜底是“爆竹”。爆竹在瞬间发出极大的声响和光亮,但是转眼之间就化为灰烬,这是贾元春突然死亡、富贵荣华转眼即逝的暗示,同时也是贾府荣华转瞬即逝的暗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2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