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说的原来是他! 战国四大刺客之豫让
周五下班的耗子(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每天读点历史#战国策# #资治通鉴# #史记# #战国#
一直知道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天读的战国策的这篇故事,印象深刻。
故事出处,战国策 • 赵策 • 晋毕阳之孙豫让
豫让是一个充满抱负的人,但曾经投奔两个大家族,均未受到重用,最终投奔晋国的智氏,得到了智氏大族长智伯瑶的赏识并委以重任。
但后来三家分晋(一般认为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分水岭的标志性事件),智氏大败,智伯瑶战死。
智伯瑶的头骨被赵国国君赵襄子拿来喝酒。后豫让发誓给智伯瑶报仇,于是为了刺杀赵襄子,伪装成囚犯,进入赵府打扫厕所,但行刺不成被抓。赵襄子知道他的动机后,并没有杀他,反而放走了。
豫让没有成功,他为了伪装自己的外貌,用油漆涂身体,使得身体溃烂结疤,为了改变声音,吞下烧热的木炭,使得声音嘶哑,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了。
他再次潜伏在赵襄子必经的一个桥上,等待赵襄子经过刺杀,结果再次被抓。
赵襄子第二次必须要杀他,豫让便提了一个请求,让赵襄子脱下外衣,豫让象征性的用剑刺杀,赵襄子答应了他。
豫让用剑象征性的划破赵襄子的衣服后,边挥剑自尽,并大声疾呼,而可以报知伯矣!

区区几百文字,豫让这个人物跃然于纸上,让人感慨。
知己,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有话不谈,有话不说,而是真正的认同你,理解你的人。
关系好,但或许并不能真的能够理解你的想法,是家人,是密友。
关系不论远近,却能够真正的明白你的想法,你的抱负,能够充分相信你,赏识你,这或许是知己。
我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共情,我觉得同情和共情,与这两者的差异,便有异曲同工之处。
智伯瑶和豫让,两个人处于不同的阶级,但豫让认智伯瑶这个阶级地位远在其上的人为知己,并能够发誓为他报仇,我认为并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的关系有多亲密,而是他知道只有智伯瑶能够真的赏识他的才能,并且相信他。而赵襄子杀了智伯瑶,豫让此生便失去了唯一能够从精神层面认可他的人,这对于豫让来说,是天大的仇恨。
我又想起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古话现在品品,道理真的非常深刻。有才华的人固然重要,而能够发现有才华,并且肯用你的人,其实往往更重要!豫让认识到了这一点,一个人图有才华,而不能得到重用,势必比庸才要更痛苦的多!豫让失去了智伯瑶,他的一切便轰塌了。
因此,请珍惜赏识你的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中国古代史|一直很好奇就没人可怜一下李世民吗? (咕噜咕噜叭叭)
- 中国古代史|重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但许星辰月)
- 中国古代史|重读袁崇焕被杀史让我半夜不寒而栗 (momo)
- 中国古代史|突然发现元宏的执政开局居然很好 (momo)
- 其他|儒家的红与黑 (一直游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