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之拉丁文
Sứ Quân(Quách Sứ Quân)
原作者: http://www.douban.com/people/skdleo/ ·拉丁文 对于Latin这个单词多少觉得有些憧憬,就像之前看梁文道的文中说他有一次看见一位师兄在列车上读塞内加(Seneca)的原文剧作,顿时觉得这为师兄周身都开始发着金光,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学欧洲语言的,或多或少总会和拉丁文牵扯上关系,不管是背词根的时候,或者是读原著时碰到的引用。拉丁文之于现代欧洲语言,就如同古汉语之于现代汉语,前者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滋养和哺乳着后者。 所以我不同意说“拉丁文已死”。 拉丁文明明还活在英文,德文,更不用说它的嫡亲后代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中,怎么说它死了呢?古汉语也没有死,它只是通俗化了,演变成了现代汉语,拉丁文亦然。 有人夸张的说古罗马留给后世最大的两个财富一个是罗马法,一个就是拉丁文。可见拉丁文的重要性。 国内始终没有古典学系,也鲜有拉丁文课程和教材(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英文版的教材),可算是西学研究的一个缺憾。不过对拉丁文有兴趣,并且在埋头学习的朋友确也不少,我亦有所涉猎,虽然只是皮毛,也大致啰嗦几句。 很多历史语言学教材上都把拉丁文看成是proto-romance,也就是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的原型罗曼语。只是拉丁文的这些子孙千年来变化太大,早已背离了拉丁语大部分的语法特征,只是形似而已了。现代罗曼语基本已经是分析语言,而拉丁语则是非常典型的综合语。和德文,俄文一样,拉丁文的语序安排非常灵活,比如 Pater amat fīlium. Pater fīlium amat. Fīlium amat pater. Fīlium pater amat. Amat pater fīlium. Amat fīlium pater. 这句句子表示的都是Father loves the son, 由于有严格的屈折变化来限定每一个词在句子中的格,所以无论怎么颠倒语序,表达的意思都是不变的。 在这一点上,拉丁文比德文走得更远。拉丁文的动词屈折形式,不仅仅可以提示出主语,还能表示被动或者主动,时态等等信息,所有的语法信息都浓缩在一个动词的结尾变化上,而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助词等去完成意思的表达,这导致表示同样的意思,拉丁文用的词数要远少于现代语言,是一门非常economic的语言。这点有点像古汉语。 动词变位,名词变格等等,拉丁文都比德文来得复杂得多,但和俄文不相上下。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多多练习来习得的。很多人都跟我说,学习拉丁文一段时间以后,即便只是浅尝辄止,也回过头去发现原来觉得confusing的德文,俄文语法,突然变得豁然开朗。 拉丁文的发音规则也是非常规律的,伊拉斯莫曾经还原了古典拉丁文的发音,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意大利式发音和德式发音。比较麻烦的是拉丁文的元音也分长短音,并有此导致重音的位置不同,这点在记单词的时候也增加了不少麻烦。 拉丁文丰富的文献和伟大的文学作品是西方人绕不开的财富,我想也是对于喜欢欧洲语言和文化的朋友所无法回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