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徒步Meetup Citywalk为带社交属性的公益活动,让大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用脚步丈量和认知这个城市。领队导游会对沿线的地标景观和历史建筑等做适度讲解,行程开始会有破冰互动和自我介绍,行程中安排小游戏,分组交谈互动,coffee break来加深了解,帮内向的朋友放松融入团队,漫步活动结束视情况组织晚餐,增加大家的社交半径。活动参与者以8090后国内和海归名校毕业生,各行业精英为主。烦请带有不良企图和商业目的来参与的绕行!
周六的下午,让我们来到虹口,走进记忆中的老上海烟火气,逛一逛魔都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弄堂老区,市井又有趣的舟山,霍山,惠民路。看一看不一样但却接地气的老上海。
行程速览:犹太难民纪念馆- 霍山路舟山路社区-霍山公园-提篮桥监狱-下海庙-1933老场坊-精武门-山阴路鲁迅故居-溧阳路花园洋房-郭沫若故居-多轮路文化名人街-景云里-内山书店旧址-虹口公园。
City Walk是一种沉浸式体验,用脚步丈量城市,探寻城市记忆,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城市徒步概念最早来自英国伦敦,有人叫它城市探索,也有人叫它城市漫游。城市徒步活动(City Walk)的兴起源于Travel as a local(像当地人一样地旅行)理念的盛行,通过徒步这一种活动方式,能够帮助参与者重新理解城市的空间与建筑,用行走来品味城市特色和文化,沿着城市记忆的足迹,探寻城市记忆的故事,关注当地的人文和生活方式,鲜活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生命。City walk路线原则上避开喧闹的旅游景点,用脚步去丈量城市,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城市的空间和格局。让旅行在城市中延伸。
1938—1941年,上海接纳了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为他们撑起了一艘“诺亚方舟”。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现仍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当时作为犹太人居住区时的风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摩西会堂旧址
Site of the Ohel Moishe Synagogue
位于长阳路62号。又称华德路会堂。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1927年竣工。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坐南朝北,晩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平面呈凸字形,两侧设两个主要入口。山字形入口呈犹太建筑特色,底层白色水泥粉刷,顶部有线脚装饰;二、三层青砖墙面,红砖水平带状装饰。底层门式作半圆券外套反弧线多边形外窗式,门式中央饰有犹太人徽号“大卫盾”图案。二、三层窗式作简单弓形图案。堂内楼梯雕工细致精美,属中国传统风格。
自带三角形山墙的联排式公寓诞可是有着重要意义,1933年,宋庆龄女士就是在这里召开远东反战反法西斯大会!
罗伊屋顶花园也称麦司考脱屋顶花园,装饰艺术派风格,位于虹口区霍山路57号,原百老汇大戏院的屋顶。百老汇大戏院由美商奥迪安大戏院公司投资,于1928年建造,1930年9月开幕。
二战时期,欧洲大陆大批犹太人遭受德国法西斯的迫害,流离失所,辗转来到虹口避难。在提篮桥地区,他们与十万虹口人友好相处,共同生活。避难于此的犹太难民租下了戏院顶层,配上凉亭、花草,变为屋顶花园,并将其改为社交场所,不时举办各种聚会和活动。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犹太难民聚会场所,犹太艺术家们经常在此举行音乐会,其影响力与百乐门其名。
提篮桥的老摊头葱油饼开了28年,据说每天要卖出2000只葱油饼,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3000个!1991年,老板刘师傅从江苏盐城到上海来闯荡,一转眼,他已做了整整28年葱油饼。
这座“远东第一监狱”始建于1901年,原名“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百年间多次易名,90年代正式被称为“提篮桥监狱”
下海庙Xiahai Temple
下海庙俗称“夏下海庙海庙”、“义王庙。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l736~1795),当时仅有房屋九间,是当地渔民、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间神庙。
位于昆明路73号。曾称夏海庙、义王庙。由泛海渔民、船民于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建造。因其地处下海浦东岸,故名“下海庙”。嘉庆年间,荒坍无主,由比丘尼心意重修,改为尼庵。1941年又由桂生重建,大门用水泥砌成,有“下海庙”三字门额。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城隍、海王等像。现仅存1941年建造的大门,已无其他老建筑。2006年1月5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下海庙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Site of the Slaughterhouse of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位于沙泾路10、29号。原名上海工部局宰性场,俗称杀牛公司。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建,1933年11月落成。占地面积约8677平方米,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主建筑物由东南、西北四幢钢筋水泥结构四层楼房围成四方形,方形之中又建一座24边形近似圆柱体的主楼,与旁边四座楼房通过楼道相连,使整个平面形成回字。各楼之间上下交错,廊道盘旋,结构复杂,却秩序分明。底层墙基用花岗岩砌筑,沿街立面的窗均为花纹精美的镂空小方格窗,具有古罗马帝国时期巴西利卡式风格。该场对面沙泾路29号为一幢同期建造的老建筑是熬油车间。
据档案馆资料记载,该处为远东最大宰性场,如此规模的宰牲场世界上仅有三座。2004年1月13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2005年10月31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的一条小路。路短而窄,成L形,曲径通幽。多伦路文化街不过550米,却蜿蜒蛇行,路曲且幽。路两边随处可见红砖或青砖的复古小洋楼和人物雕像,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玩,红木器具,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再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沪上的人文风情。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白(崇禧)公馆、孔(祥熙)公馆、汤(恩伯)公馆,名人故居,海上旧里,海派建筑“露天博物馆”。小路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夕拾钟楼:位于多伦路119号。名称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彻成,钟楼顶端所置机器人具有电脑语言系说功能,其古钟为青铜冶铸。
鸿德堂:位于多伦路59号,于1928年由中国教友捐献自建。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风格,在国内仅此处,极为罕见。多轮路2213577.jpg
白公馆:原为白崇禧的寓所,位于多伦路210号,是一座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现为海军医院康复中心。
景云里: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二三十年代鲁讯、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周建人、瞿秋白、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为名人之路。
永安里:是二十年代初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的永安公司为安排公司内部高级职员而建造的,是沿街的新花园石库门结构,家家相连,户户毗邻。
郭沫若故居:位于溧阳路1269号。该处1994年2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假三层花园洋房,占地416平方米,建筑面积406平方米。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1946年5月,新文化运动巨匠郭沫若由重庆来上海住此,进步文化人常在此聚会。邓颖超、齐燕铭等曾借此招待文化界人士、举行记者招待会。郭沫若在此期间担任《文汇报》副刊主编,为反内战、争和平奔走,组织和参与赴南京促进国共和平谈判请愿团,慰问下关惨案受害者,追祭李公仆、闻一多,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等活动。1947年11月,郭沫若离沪赴香港。
鲁迅故居
Former Residence of Lu Xun位于大陆新村(山阴路132弄9号)。1932年建造,占地面积80.04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新式里弄住宅。1933年4月,鲁迅从拉摩斯公寓迁此。在此居住期间,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七本杂文集,翻译《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外国名著,编成《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木刻作品集。掩护瞿秋白夫妇、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在此居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此逝世。
免责声明:
户外活可能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团队的任何一名队员都应本着:“尽力救助,风险自担”的原则参加这次活动,
参与人员选择共同参与,属于自愿行为,双方不存在强制性约束力。并且明确知道此次活动不存在合同范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办方负责对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如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组织者有义务组织救援,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特此申明!
如活动中产生经济与身体损害,由受损害人和本组织声明依法解决,特此声明。凡报名参与此次活动,均视为已阅读并认可本声明,活动开始后本声明自动生效并表明你接受本声明,否则,请在活动开始前退出!
请自行购买活动当日意外险,主办方有权拒绝未购买当日意外险者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