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坛
本次论坛是一场关于上海老城厢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多元探讨和多方碰撞。作为上海历史最悠久的的城市化地区,老城厢的城市空间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从古代走来,老城厢在近代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老城厢的居民们会有怎样的生活体验和共同记忆?为了留住这份独特的物质遗存和文化记忆,我们今天又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邀请的四位演讲人,将分别从学者、建筑师和老城厢居民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陈述,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互动讨论。现场还将有一位神秘嘉宾到场,参加讨论和互动环节。
关于展览
“寻厢:金家坊城市记忆素材展”是建筑历史学者李颖春和建筑师郭宇辰共同策划的一个微型展览,从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角度对正在动迁中的上海老城厢金家坊地区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这一街区毗邻原上海县城的西门仪凤门(又称老西门),至今依然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样貌,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弥足珍贵的空间遗存。
金家坊正摄影像,2018年2月,何威摄
展览通过地图、影像和图卷三种视觉形式,展现了金家坊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元素和地名风物的变化,及其独特的路网结构、城市肌理和建筑类型,引领观者获得日常行走难以体验的多元视角和整体性城市景观。随展赠送的金家坊行走导览图,可供参观者在观展之后对金家坊进行实地探访,亲身体验上海老城厢西门内的最后一片旧景。
展厅全景,刘松恺摄
影像墙,刘松恺摄
展览自2018年9月15日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不少老城厢居民和长期观察记录老城厢的爱好者纷纷前来,分享自己的回忆和感想。中秋节期间,策展团队还向金家坊的居民们赠送了展览的宣传手册。不少居民表示,虽然自己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却从来没有如此系统全面地了解过这里的街道和建筑,我们希望在搬离之前,拿着这份地图,再走一遍自己生活的地方。展厅内外,思南书局和金家坊,策展人与参观者,共同创造了一次回望历史、保存记忆的公共事件。
2018年9月15日的开幕讲座“金家坊: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旧城之美”,主讲人李颖春,基诺摄
金家坊图卷,厉致谦摄
金家坊的居民正在阅读金家坊展览宣传手册,施佳宇摄
策展人
李颖春
建筑史学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建成遗产(英文)》学刊执行编辑。香港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上海近现代建筑史,关注的议题包括:全球视野下的建筑史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型,日常生活与居住建筑,以及形态学方法在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中的运用。
联合策展人
郭宇辰
职业建筑师,现居上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香港大学土木工程学学士。 2017 年于美国纳什维尔创立宇岛工作室, 同年,于上海创立不也工作室。尝试在不同设计领域中寻找建筑设计的新思路。作品包括:老城商业空间改造、首部园林沉浸式戏剧舞美、小型精品别墅开发、上海洋房书店设计、新媒体艺术装置设计、社区邻里绿地更新等。
研究团队
何威、张劭祯、周天扬、倪禛、尹海鑫、李树人、邓欣和、张浩瑞、方姜鸿、丁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