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刘禹锡《插田歌》
写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唐代“诗豪”刘禹锡与连州的渊源,起自那场席卷权力中央多人的“永贞革新”。作为败落者,刘禹锡毫无悬念地被贬到岭外之地的连州。“燕飞难度岭”,翻山越岭、舟车相连,是刘禹锡这群岭南贬谪官员必经的第一道坎儿,也就此在南来北往的驿路上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我馆作为岭南文化展示的一扇窗,一直积极响应我省“南粤古驿道活化行动计划”,深入挖掘古驿道文化,继去年推出“南北通融”展览,今年针对青少年群体,即将开展“驿路同游”系列活动。而此次的教育戏剧工坊作为暑假“驿路同游”的先导,将于我馆首先拉开帷幕。
教育戏剧工作坊继此前的“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泰坦尼克上的生死之间”后再次启动,“苦乐交织的人生路”带领众人重返刘禹锡的不同人生阶段。
01 ◆ 士族儿郎 ————————————————————
刘禹锡祖籍洛阳,成长于江南,出身虽非望族,但也是仕宦人家,自幼习书学诗,在正统学说与浪漫诗风的浸染下,富饶的精神世界将为他日后起伏的人生遮风避雨。回到刘禹锡的少年时期,我们共同寻找其人生观塑造的秘密。
02 ◆ 风雨长安 ————————————————————
立志一番作为的刘禹锡经过最初的政治平顺期,在靠近王朝权力核心时,却身陷党争漩涡。回看影响唐代后期政局的牛李党争,体验个人的抗争终究敌不过四个字——时势所趋。
03 ◆ 何陋之有 ————————————————————
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数遭贬谪的刘禹锡先后去到朗州、连州、和州等偏僻之地,依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与同侪诗友的唱和中,身居陋室,不改其乐。回望刘禹锡的清贫岁月,试着从文化寄托中获得自我开解。
教育戏剧的体验方式有:
▼形体表演▼
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诗歌画面。
▼场景重现▼
借用指定道具,重构诗人的生活空间。
角色扮演,返回党争现场。
▼吟诵诗歌▼
尝试敲击与音乐的方式,
感受即兴吟诵的乐趣。
如果你想知道刘禹锡何以做到笑对人生风雨,欢迎报名参加“苦乐交织的人生路——‘驿路同游’教育戏剧工作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