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需要对以往的经验与成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时代。以“人物”、“机构”、“主题”三个维度四个子单元组成的第八届北影节特展,我们希望能够以之作为龙头,开启这一年的回顾和展望。
郑洞天的《鸳鸯楼》一如他的《邻居》,将目光深切地投入时代的底色,温情洞察与描绘着小人物在城市中的故事。群居在大杂院里的人们向往住进单元楼,邻里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系被新的生活方式隔断了。《鸳鸯楼》以着饱满的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构建一幅纪实的社会图景。
在特展的“北京城事”单元开票售罄的《北京,你早》同样来自第四代电影人张暖忻。八十与九十年代之交,这部张暖忻的现实主义美学高峰之作成为滚滚历史洪流中的缩影,《北京,你早》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真正呈现了北京的银幕镜像。
与诗意描绘生活与时代不同,从《黑炮事件》伊始开创荒诞与造型美学的第五代导演黄建新,千禧年的作品《谁说我不在乎》依然承载着他一贯对于电影语言与观念革新的态度。他将对新时代婚姻与家庭生活的体察与思考,以游戏的间离效果赋予电影文本以独特的魅力。
他与杨亚洲联合导演的《红灯停,绿灯行》以嬉笑怒骂姿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都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的见证。百子湾同时搭配“三部曲”的《站直喽,别趴下》与《背靠背,脸对脸》放映,黄建新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融合在都市喜剧小品的表现形式之中,讽喻中国传统政体文化的流变。
百子湾将继续放映杨亚洲导演的《没事儿偷着乐》,离开“北京城事”来到天津,完成了天津市井语境空间的构建。以小市民阶层的视角发声,投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后现代乡愁在新时代的书写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张猛的《钢的琴》与台湾导演邓勇星的《到阜阳六百里》。
小西天学术放映
电影节期间以公路片《猪肉馅饼》开幕的新西兰影展也将在五月铺陈开来。新西兰本土电影基于自然文化,以反叛与欢乐探索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书写个人主义的赞歌。新西兰人民的戏精指数在《扭转乾坤》中直线飙升,女主角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超自然能力,最终扭转乾坤。
放映后还将搭配短片《摇篮》,新西兰影展还有《一千根绳》《海盗电台》等优秀作品,欢迎大家关注。
小西天学术放映继续为大家呈现。日本著名摄影师蜷川实花在她的电影作品《樱花乱》(又名《花魁》)中同样描绘了华丽的迷幻世界。
《樱花乱》依然拥有蜷式标志性花鸟鱼元素、夸张的颜色设计、大胆的构图风格,她以日本传统美学的表达方式与女性视角将画面与剧作构建得缤纷与浩瀚。
五月份是属于母亲与女性的节日。艾玛·斯通、维奥拉·戴维、杰西卡·查斯坦斯等等一众席卷颁奖季的女性演员齐聚一堂,在《帮助》(又名《相助》)中记录种族隔离与平权斗争的历史。
同样书写着女性群像、令人动容的剧情片《母与子》,一个孩子将三个身份和个性都截然不同的女人聚集在一起,波折和悲伤之中,她们得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所在。《晚星》(又名《亲密关系》)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母女情深》的续作,导演以细腻流畅轻松灵动的风格,再次讲述了一个却情感在岁月浪潮中彼此激荡的故事。
孩子与家庭某种程度上的矛盾或成为社会缩影的议题,相比上述三部家庭情感题材作品需要提前备好纸巾,达内兄弟的金棕榈大奖《孩子》依然以冷静旁观的摄影姿态记录着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与精神困境。达内兄弟让人相信,最好的电影永远在自己身边。
世纪末美少年柏原崇主演的《爱在天空的另一端》讲述爱情的出格与理想的冲撞,完成了青少年成长路程的勾勒。与恋人之间的相顾无言无疾而终,寻找爱情与生活的真相,颇具心理现实主义之感。
同时小西天为大家奉上以“传承”为主题的子单元放映,包括《刮痧》《黄连.厚朴》《爱在廊桥》《百鸟朝凤》四部作品,银幕成为了最好的怀念的方式。
电影节期间放映故障的考里斯马基的黑色幽默《希望的另一面》与菅田将晖舔屏之作《火花》经过版权的确认将在周末重新放映,在此向影迷朋友们致以歉意,凭此两场票根当日可于售票台直接进行兑换。也同样开启售票,票价60。
百子湾学术放映
在小西天一票难求的《地下》来到百子湾,带领大家领略怪力乱神的荒诞世界。《地下》中大量民间诙谐文化和巴洛克式黑色幽默的集结,透露出库斯图里卡对于南斯拉夫的深深眷恋。
魔幻的中亚也拥有培育超现实主义的土壤,《月亮情人》(又名《谁来为我摘月亮》)颇具库斯图里卡之风,人物的失控式狂欢在特定的地域特色中显得再恰当不过。
岩井俊二编剧作品《彩虹女神》以散文化叙事风格讲述生命的罹难,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来自阿根廷的治愈之作《阿妮塔》(又名《时间遗忘的天使》)以患病女孩的视角观察着周遭形形色色的人与环境,她简单而又普通的人生即便充满了苦难,却也能从她的眼神中感受到温情。这两部作品,从形式风格与人物设置上将生命的重量描绘得淡然,赚足眼泪。
电影与电影,《天堂影院》将在百子湾放映导演剪辑版。只要电影还活着,我们就会被它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