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拉琴的尸体
来自: 拉琴的尸体 (厦门) 2018-06-21 05:28:47创建   2023-07-18 02:17:10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躲猫猫社社长 63人喜欢
昨天朋友问我有没有注意近几年美本本科的学生录取情况,然后给我看了一下加州理工的几年的录取数据。这个录取情况,不只是中国学生和关心的国际学生,而是整个本科学生群体。我还真注意了。上次注意的时候,比如耶鲁和布朗,Affirmative Action都没有被SCOTUS推翻。 有个数据库叫做The Common Data Set (CDS),是the College Board, Peterson’s和U.S. News & World Report联合搞的一个项目(1)。每个学校的基本信息都...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Moderna/Pfizer/J&J各种booster混打的初步数据出来了,总共9种组合大法😂因为需要早点出数据,还有部分数据没收集到(因为要等一个月),但基本上可以看出趋势:只看免疫原性(抗体)的话,Moderna for the win!Again! ✅不管初免是哪家,Moderna都带来最好的增强效果; ✅Moderna*Moderna>Moderna*Pfizer>Pfizer*Moderna>Pfizer*Pfizer ✅ JJ*Moderna,还是只有Moderna*3的一半,JJ*JJ,不到JJ*Moderna的1/10,中和抗体滴度差距更大; 总体而言,混种的增强效果好于同款,Moderna以其大剂量实现了最好的初免和增强效果,然而他们提交的增强剂剂量是原本的一半(50微克),而这个实验里用的是全剂量。 图3是根据两家公司提供给FDA的数据总结的增强针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比率。总体而言Moderna比第二针要少(毕竟剂量减半)。 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副作用)就是相关的,想要多点保护还是少点副作用,一个长期,一个24-48小时,可自行决策。当然,这个对重症的影响差异就缩小很多。 https://douc.cc/2ANJoi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免疫力或免疫系统,是可以通过锻炼、饮食「增强」(boost)的吗?曾经看过不少肌肉男秀出肉照、吹嘘他们有着「强大的免疫系统」(图1)。今天刚好看到一则新闻说,Colorado一名56岁的男健身教练,认为自己身强力壮、且在2020年1月曾感染新冠,所以没有接种疫苗。结果今年六月再次感染,在医院呆了两个月、插管47天、昏迷18天、瘦了70磅。他和妻子很后悔,好歹把命捡回来了。 一些看似合理的想法(体能好、肌肉棒棒=免疫力高)其实是种误解,力拔山兮也未必战胜得来看不见的病毒😮‍💨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各种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两层屏障(图3)。的确存在免疫缺陷(immunocompromised/immunosuppressed)疾病,由于患有慢性病、免疫细胞受损或接受抗癌、器官移植等治疗等等,该群体更容易感染各种病毒。 但对普通人来说,不存在「高免疫力」这么一个概念。目前也没有任何科学实证表明,免疫系统是可以被直接增强(boosted)的。食物也好、补品也好、练肌肉也好。 图3和4是哈佛医学院(source:https://douc.cc/3OFW7l)以及洛杉矶Sinai医院免疫学家(source:https://douc.cc/0p6Jev)的很好的小结(网页翻译截图的,凑合看)。 此外,免疫系统「强大」与否,很可能与一些看不到、也无法改变的因素有关:遗传基因。 一个七国合作的基因学研究发现(图6,https://douc.cc/0cNd1V),约 1%的60 岁以下男性患有一种X染色体隐性Toll 样受体7不足(X-linked recessive TLR7 deficiency)。简单来说,Toll样受体(TLR)是一种细胞内检测微生物、做出应答的分子,人类大概有十种TLR。不足意味着当病毒/细菌等抗原入侵,没法第一时间检测到、并做出反应,固有免疫系统激活失败或过慢,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不攻自破,任由病毒复制,导致病情迅速发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撇开年龄因素,男性普遍比女性的Covid重症风险高1.5倍。图7是以前翻译过的、性别导致的差异。但这种是后天无法改变的,也是科学实验以外很难检测到的。 当然了,对于Covid,除了年龄这一关键因素,患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话,重症风险是普遍更高的(source: https://douc.cc/4dIICe)。所以,保持身体健康总是有益,但这未必需要任何神奇的补充剂。 疫苗可以做到的是针对具体某一种病毒的,让免疫系统提前习得病毒,从而在遇到该病毒时,更高效地被调动起来,而不是从头开始学习,因为在花时间学习的过程中,你身体的其他部分可能就崩溃了。 最后,最近总提及疫苗的增强针(booster),这里的增强又是指什么呢?首先,增强一定是针对某种病毒而言的,不是大一统地增强整个免疫系统,接种Covid疫苗的增强针,不会提升你对麻疹的免疫力;其次,增强针能实现所谓的免疫召回(recall),通过再次接触抗原,提升对某种病毒的抗体水平(体液免疫),以及免疫细胞对该病毒的熟识程度(细胞免疫)。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Helicopter的广播: 接种疫苗导致经期异常?翻译一篇耶鲁大学研究妊娠和胎儿发育免疫生物学的博士生对该问题的简述。 【译注】 - 虽然与男士无关,但建议阅读并同理。翻译是希望传递知识,合理讨论,不要搞gender war🙏 - 汉化整理了经期示意图,整理自若干图文,与原文【无关】,只是帮助理解经期的生理机制。 ———————————— 不少女性表示接种新冠疫苗导致了经期变化,引起一些担忧。 到目前为止,尚无数据表明疫苗与经期变化有关联。即使有,一个周期的异常也不值得恐慌。引起经期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压力,疾病以及饮食和锻炼的变化。 接种疫苗可能改变月经的原因有很多。月经,是雌激素和孕酮激素在内的一系列激素,定时精确地升高再下降、以为怀孕做准备的过程。在雌激素稳定增加的驱动下,子宫内膜每个月都会增厚,以便受精卵植入。如果没有怀孕,孕酮的水平会下降,导致大部分子宫层脱落,引起出血。 但是月经也涉及免疫系统。子宫内膜的增厚和变薄,会受到不同免疫细胞以及进出于生殖道的信号所促进。一些信号引起增加,一些引起减少。月经期间子宫层的剥落过程,其实一部分是一种炎症反应,因此会引起所谓的「痛经」。 由于月经周期需要免疫系统的支持,因此疫苗引起暂时性改变是可能的,因为疫苗的作用就是激发免疫反应。例如,被激活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干扰子宫中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平衡。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变化会导致月经量增大。 但是要系统性地研究这一问题,需要与安慰剂组进行对照研究。临床试验(包括疫苗试验)通常不会对经期进行追踪,也就没有实证数据了。 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哺乳动物有月经来潮,这使得该现象很难进行动物实验。 耶鲁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和生殖科学系主任Hugh Taylor博士说:「我们对经期缺乏了解,但这是一个人的重要健康指标,就像其他身体机能那样。」 如果有那么多影响经期的因素,为什么缺乏疫苗对月经的影响的知识呢? 这是长期以来医学不重视女性身体所导致的。疫苗对经期的影响,本应像其他接种的副作用、如发烧那样,在临床试验中被记录追踪。 即使这些短暂的副作用对整体健康没有不利,也不会产生持久影响,但仍然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 意外的副作用(例如经期血量增加)可能会引起恐惧,并破坏公众对疫苗的信任。这一点在当下尤其重要,因为要结束新冠,有赖于群体的高接种率。许多人都会将经期作为整体健康的指标。如今还充斥着大量疫苗导致不育症的谣言,再加上强生疫苗可能与罕见的血栓有关的消息传出,经期的变化似乎更会引起担忧了。 在现代医学历史中,女性由于经期或怀孕而被排除于医学试验。研究人员担心激素的波动会增加太多变量,使研究结果变得混乱。从本质上讲,他们认为女性的身体会破坏研究。1993年,一项联邦法律要求政府资助的试验中必须纳入女性,因为人们对新药和疗法如何影响女性健康知之甚少。 即使在今天,月经研究也集中在生育能力或避孕方面。除此之外,月经仅仅被认为是一种不方便。而即使研究人员将女性纳入临床试验,他们通常会忽略追踪经期,除非经期本身是研究重点。 研究人员不应将月经周期视为不重要或过于复杂,而应在未来研究中对其进行追踪。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对新冠以外的不同疾病的治疗和干预措施的反应。也会为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受月经周期影响的疾病(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信息。 就目前而言,科学家们对许多女性健康状况还一无所知。但是,随着女性公开分享自己的担忧,对话已经开始。 月经值得被重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kingkim123 9人喜欢
推荐14部字幕组译制过的值得一看的科幻电影(附LINK+推荐) 详细介绍可翻往期微博或者隔壁GZH;这里主要是补链~ 解压密码:tuoyanzheng 1.地球最后一人 The Last Man On Earth (1964) 字幕组译制于2016年,于2020年洗版 看点:电影中对“半活死人”和丧尸场面的塑造对后续的丧尸题材电影(如《活死人之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丧尸”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了巨大的突破;也为该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想法(如探讨“人”和“活死人”的关系等)。 码:2vb3 DL:...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超级逗号 10737人喜欢
钢化膜碎了后很像层峦叠嶂的群山
回复
来自:豆瓣音乐评论
行人 0人喜欢
很意外的收获:R. Shchedrin - Kammermusik 据说是为了祝贺谢德林70周岁的生日,ArsMusici制作了一张标题为"R. Shchedrin - Kammermusik"的包括小提琴无伴奏、小提琴与钢琴、大提琴与钢琴的室内乐作品集。收集的作品和简单的介绍分别如下: 1. Menuhin-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 梅纽因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0:56 作品1999年为了纪念梅纽因的去世,受瑞信银行的委托而创作的钢琴与小体琴的单乐章作品。悲剧性的旋律、静...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寒武纪 26人喜欢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寒武纪(来自豆瓣) ...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Joyceulysses的广播: 对于“五十年不变”这个概念,以及五十年后哪边更像哪边这种问题,我们可能并不需要赋予太多的意义。实际上不管97年前还是97年后,岭南的基本治理结构一直是大致不变的,那就是一个由殖民地官僚体系治理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那里不存在政治家,民众的主体性从来不需要得到承认,技术官僚是永恒的执政者。政权交接的时候这一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掌握权力的人依赖它,并且从来没有改变它的意图。这个被继承的体制既然如此稳固地被承认,那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五十年变不变的问题。很多人忽视的是,岭南的自由传统并不来源于这种体制,而是来源于它那曾激烈反抗过先后三任宗主政权的人民,是他们的斗争赋予了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岭南自由。很多中国人之前总喜欢说五十年后深圳河北会变得更像深圳河南,背后的政治想象更多地是希望中国在既定的官僚制资产阶级国家道路上走得更发达,更温和,更先进,但是在这个想象中有一些根本性的、革命性的东西总是缺位的。这样的认知自然完全契合了当时的时代环境。也正是那样的时代环境,让97之后的前十年呈现出一副一片南北两岸其乐融融的样子。只是这样的一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面临崩坏,那样的场景自然也难以维持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拘泥于过去讨论问题的方式,那显然是为岭南和自己都找错了重点。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Joyceulysses 370人喜欢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经历了一系列关于“要不要申请哲学博士”的思考。笔者树立起读哲学PhD的理想还是在大三的下半学期,紧接着便申请了现在所处的硕士项目,作为过渡。可以说这两年差不多都走在申请哲学PhD的轨道上,并且按照原本的计划,今年的12月就该万事俱备,提交申请了。不过,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随之而来的局势变化打断了预定的轨道,这几个月以来自己也一直在重新思考读或者不读哲学PhD的理由。其实这些思考也适用于大部分思考自己要不要读人文社科的PhD的人,所以现在来分享一下。本文目的也不是要劝退,在我看来发泄式的劝退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笔者只是想帮助大家批判地梳理一下读博士/不读博士的理由。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目前的学术建制下,PhD首先是一个职业学位,目的是培养在大学中任教的职业哲学家,就像JD培养职业律师,MD培养职业医生一样。也就是说,在这个定义下,哲学家是一门职业,它的内容是生产哲学著作,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熊阿姨 5016人喜欢
世界上最便宜的牙科诊所,医生就是你自己。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干脆的牙医:正面牙齿图刚发过去,淘宝客服就秒回:「可以矫正」。我还没想好该编造个什么需求,对方又秒回了我五个字:「需要磨牙缝」。 笃定、从容、简单、易懂。 这也许是这家名为「牙齿矫正中心」的淘宝店畅销的诀窍。店里销量第一的商品,叫「订定做牙齿矫正器隐形牙套透明保持器地包天龅牙门牙不齐牙缝大」,已经拥有了838个成功交易、1736条累积评论。图片里那套酷似隐适美的隐形牙套,单副价格只要135元,而且「签订合同两个月无效退款」 然而点开买家秀...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绿茶君 67人喜欢
很多男性真的好自信(不论国籍),感觉是社会要求他们必须自信,同时社...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盲匪的广播: 是我打开的姿势不对吗?还是我没充会员?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Eva_Z 498人喜欢
一点也不后悔,并且很喜欢现在的状态,是个新的开始。 上班的时候,一周一周过的贼快,这种快一方面是每天做着类似的事活了一周好像活了一两天。另一方面是日复一日环境圈子都一样没有新鲜信息也不会经历什么事情,人的成长和变化也比较慢,一不小心一个月就过去了。 每天三点一线,朝九晚九,一天在椅子上坐十几小时,不是肩颈僵硬就是腰酸背痛,连健身都没时间......一不小心终于周五了!然而周六还要加班。现在呢,每天都是自己的,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种感觉非常美妙,如果能成功,估计再也不想回到职场吧。 辞职你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umb brot 167人喜欢
用一个新的语言打开自己的视野,拥抱这个广阔的世界。 本文主要为对自己四年德语专业学习的一些整理,希望对同专业或对德语感兴趣的朋友有小小的帮助。全文基于自身经历,各个学校情况肯定有所不同,权当参考就好。学校匿了。 一、课程安排 大一到大四的专业相关课程设置如下(1课时=一节90min的课): 大学四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大一到大二打语言基础,毕竟大部分人都从未接触过德语;大三到大四进行日耳曼文学研究与德国各类历史的学习,逐渐为毕业论文定下研究方向。 二、等级考试与平时考核 德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在...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最近想吃啥的广播: 变成了行走的街边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𓏢Symbelmynë🪷的广播: 本人大三,国内英语(多了个让人悲催的师范后缀)专业,今年来英国交换一学期,两周后回国。此刻心情抑郁,因为无法接受离别。 我在国内不care绩点,很多烦的课直接糊过去,所以只能来一个很普通的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学校,相当于国内的二本吧,读了一学期English Literature。但这个学校再水、再普通,这一学期的交换经历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都是不可替代的。课很少,作业少,有点水,但是我在这里最深的感受就是自由与清静的意义。 这里的学校就算自身再水,水平再低,教学与管理有各种疏漏,也会保持对学生独立的身心空间的基本距离与尊重,而不像国内学校那样用尽各种与综测甚至毕业挂钩的傻逼活动压榨人的身心。而且课少,我自己看书的时间很多。我明显感觉自己这学期通过充足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学术眼界与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不知不觉,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下公交车都自觉地回头对司机真诚地说一句Thanks,习惯了每天被陌生人以真诚的微笑相迎。 不知不觉,我习惯了随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享受着大家都平起平坐、平等自由地交流思想的快感。 我们这里离伦敦只有一小时车程,我们课也少,这学期我平均下来每周都要去一次伦敦,最高纪录一周去过三次伦敦。不知不觉,路痴的我对伦敦的线路与环境比对自己的家乡还熟悉——不知不觉已经习惯了满头大汗地奔波于各个地铁站之间,踏着满地秋叶在查令十字街漫步着,在中国城的餐馆和西区的剧院间奔波…累且快乐着。 我爱伦敦。从来没有哪座国际化大都市给我这般踏实的安全感。或许即使我有幸在英国定居下来,我终究还是愿意选择一个安静的小城隐居,但伦敦于我永远是一个“旅人的家”的意义。在国内,我喜欢上海的活力与开放,以及黄浦江畔的灵性,但我总觉得自己与她的气场格格不入,我时常在那里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一种冷漠与疏离,缺乏安全感,但伦敦永远就像一个与我拥有着前世记忆的老情人——自十六七岁起,那些泛黄的街道建筑与连年的阴雨就在灵魂深处呼唤着我。 从城北的Swiss Cottage影院,到海德公园、贝克街、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西区剧院、大英博物馆、济慈故居、中国城、伦敦塔、塔桥、查令十字街、treadwell神秘学书店、国王十字车站、伦敦博物馆、圣保罗大教堂与对岸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国家美术馆,从等待了七八年的歌剧魅影到叩问神的爱与慈悲的悲惨世界,从唤醒我童年欢乐的Mary Poppins到活现中土情的Ian Mckellen爷爷——伦敦是异域的万种风情,更是旅人灵魂的故乡。 或许我用尽一辈子都回忆不尽这几个月的不列颠时光。出来交换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我的灵魂离我一直渴盼的那些澄澈而神圣的价值最近了一次,让我真正体验了一把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说唯一负面的影响,那就是:我的灵魂再这般自由澄澈的岁月里被净化到洁癖了,想到回去重新面对那一切,我失去了勇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보조개 11674人喜欢
大学本科时期自学日语,两年从零到一级,342分,满分400。同时还考了托福和GRE。在美国读研毕业工作三个月还在实习期,偶尔的机会用日语接待日本客户,直接被派遣日系大手企业,在东京六本木住了三年。在东京上班的时候,开始自学韩语。三年从零到TOPIK 6级,273分,满分300。暂时没发现非韩语专业非朝鲜族非在韩留学生有比我更高分的。母语是粤语,从小学校讲普通话回家讲粤语,两种都驾驭的很好,没有所谓的“广普”口音吧;英文流利,读书时代能发表能写paper,工作了用来忽悠甲方和领导,当时得到去日本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叫我RP李 4906人喜欢
这集越看越眼熟,看到片尾改编自 Alastair Reynolds的原著才想起来原来2012年11期的《科幻世界》就曾经刊登过原著小说,以下为全文 齐玛蓝 【美】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陈日锋 译 第一周刚过,人们就开始陆陆续续离开小岛。游泳池周围的看台渐渐空荡起来。巨型观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eewon 1818人喜欢
本以为我活得算精致了,但自从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之后就觉得自己像块磨脚石一样粗糙: 人家每天测量三围和大小腿围,坚持了10年 口红离开自己超过一米都不可以。 最狠的是,结婚四年,人家每晚都等老公睡着才卸妆,老公一早醒来前画好全妆卷好头发,想看素颜?门都没有。 第一季播出时就大受好评,剧情励志有趣不狗血不玛丽苏,关键是麦瑟尔衣橱里那些50年代的复古衣裳呀,每一个都值得被当成教科书来仔细学习和鉴赏。 前两天刚上新的第二季里她更变本加厉了,我仔细一数,短短10集她就换了69套衣服,平均8分钟就要换...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裘笛 0人喜欢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拉琴的尸体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